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市场监测中心 > 市场观察 > 正文
  • 分享到:
  • 收藏此页 |
  • 打印 |
  • 关闭

敬华春拍古代书画集锦

2025-07-02 15:36:45 来源:快讯 0次浏览


更多图片

敬华2025春季拍卖会即将举槌。目前拍卖会各大专场已经在雅昌拍卖图录APP上线,预展时间为2025年7月4日-5日,将于7月6日举槌。本场拍卖会可在雅昌拍卖图录APP同步参拍,藏家可足不出户,轻松参与竞拍。为鼓励更多藏友参与,平台特别提供最高1.5%的限时佣金补贴,助您以更优价格收获心仪艺术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effa3041fb5b9c0ed375cd5a6c4a39b8.png

敬华2025春季拍卖会

预展:

7月2日-3日「星期三-四」

拍卖:

7月4日「星期五」

地点:

上海静安香格里拉大酒店

[上海市 延安中路1218号]

Lot 301-302 严复家属旧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76079be0dd7d76d4f02af0a03ccb24ee.png

敬华2025春季拍卖会

Lot 301

严复(1854-1921)行书“兰亭集序”

水墨纸本 镜框

款识:戊申十一月初十日临。

钤印:瘉壄堂

出版:

1.《籀古绎新—严复的书法世界》,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年。

2.《严复翰墨辑珍:严复临王羲之法帖》,P2,福建教育出版社,2024。

展览:

1.“绎新籀古光气垂虹——严复书法特展”,故宫博物院,2017年12月28日-2018年1月28日。

2.“严复与北大”,北京大学图书馆,2017年。

3.“先生回家——严复与近代中国名人作品展”,福建博物院,2024年12月18日-2025年2月18日。

说明:

1.严复临“兰亭序”题材在拍卖市场几乎未见,福建出版社《严复临王羲之法帖》合集中说共所见“兰亭”七件,但完整者仅有两件。

2.此作在故宫博物院特展时作为1号展品。

3.作品成交后,可由本公司协助进行再出版和展览。

来源:原藏家直接得自严复家属。

22×69 cm. 8 5/8×27 1/8 in. 約1.4平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a7868142a24a6b81e6a4a1a4846f3930.png

敬华2025春季拍卖会

Lot 302

严复(1854-1921)罕见大幅楷书“苏轼诗”

水墨纸本 立轴

款识:君不见诗人借车无可载,留得一钱何足赖。晚年更似杜陵翁,右臂虽存耳先聩。人将蚁动作牛斗,我觉风雷真一噫。闻尘扫尽根性空,不须更枕清流派。秦太虚见戏耳聋。筱庭仁兄先生雅属,严复。

钤印:几道、侯官严复

出版:

1.《籀古绎新—严复的书法世界》,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年。

2.《严复翰墨辑珍:严复法书选辑 上》,封面、P12,福建教育出版社,2024。

展览:

1.“绎新籀古光气垂虹——严复书法特展”,故宫博物院,2017年12月28日-2018年1月28日。

2.“严复与北大”,北京大学图书馆,2017年。

3.“先生回家——严复与近代中国名人作品展”,福建博物院,2024年12月18日-2025年2月18日。

说明:

1.此作曾登上中央电视台CCTV13新闻直播间。

2.作品成交后,可由本公司协助进行再出版和展览。

来源:

原藏家直接得自严复家属。

128×63 cm. 50 3/8×24 3/4 in. 約7.3平尺

Lot 303-306 傅申旧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a19db12b63ab57672f536fa8eea5a8d8.png

敬华2025春季拍卖会

Lot 303

陈鸿寿(1768-1822)隶书六言联

水墨纸本 立轴

释文:南邻臻北邻讷,白杨萧青杨何。

款识:陈鸿寿。

钤印:鸿寿、曼生

出版:

《纵横千古:谢稚柳、陈佩秋、傅申、陆蓉之作品及藏品展》,P212,故宫出版社,2018年。

展览:

“ 纵横千古—谢稚柳、陈佩秋、傅申、陆蓉之作品及藏品展”,故宫博物院,2018年9月。

说明:

1.傅申旧藏。得自傅申家属。

2.陈鸿寿,中国清代篆刻家。字子恭,号曼生、曼龚、老曼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工诗文、书画,善制宜兴紫砂壶,人称其壶为曼生壶。书法长于行、草、篆、隶诸体。

127×21.5 cm. 50×8 1/2 in. 約2.5平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37b7913a80f37648c0ee14c6c9cb7844.png

敬华2025春季拍卖会

Lot 304

何绍基(1799-1873)行书七言联

水墨洒金 立轴

释文:雪月冷怀随步履,溪山佳兴入支颐。

款识:子贞何绍基。

钤印:何绍基印、子贞

鉴藏印:傅申

说明:

1.傅申旧藏。得自傅申家属。

2.何绍基,字子贞,号东洲,别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四朝,晚清诗人、画家、书法家。

172×36 cm. 67 3/4×14 1/8 in. 约5.6平尺

Lot 310-313 赵筱三旧藏册页专题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207a0e3502f923fe9c4d7d0bd94da085.png

敬华2025春季拍卖会

Lot 312

陈奕禧(1648-1709)行书“华岳题名记”

水墨纸本 册页十九开

戊子(1708年)作

款识:

华岳题名记。(文略)康熙乙酉岁夏五长白达礼善记,戊子岁秋八月海宁陈奕禧书。

钤印:

海宁陈奕禧章、鲁阳赵氏珍藏、三珍藏金石书画印、赵氏家藏

题跋:

海宁陈香泉太守以书法知名,康熙间曾为安麓邨氏注释孙虔礼书谱刻石行世,此册虽稍姿媚甜熟,尚是得意之作,似较释文差胜也。第十三、十四两页装册时前后错置。

签条:

陈香泉先生墨迹。

说明:

陈奕禧(1648-1709),字六谦、子文,号香泉,浙江海宁人。王士祯弟子。由贡生至户部郎中,官至南安知府。书法由董其昌而上追晋人,功夫深厚,奕奕有雅致。曾受康熙帝睿赏,屡召赴南书房作书,一时名满天下,四海争购。

20.2×12 cm.×19 8×4 3/4 in.×19 約0.2平尺(每幅)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6689efed98affc04bdb837d91f919525.png

敬华2025春季拍卖会

Lot 313

陈继儒(1558-1639)行书册页

水墨纸本 册页七开

款识:

一、蜂蚁君臣义重,看来忠佞不同。蚁负腥膻献主,蜂擎兰蕙入宫。烈士不令人疑,贤者养其身待。吹箫伍相有心,挝鼓祢生无赖。

二、眉公枕上得此,呼孙觉秉烛帐中书之,时七月廿八夜酉半。

三、山中老树秋还青,山下渔舟泊晚汀。一笛月明人不识,自家吹与自家听。

四、洞口近来常罢弈,道人何以杀机为。青苔径尺知盈寸,嫩草纤纤兔子肥。眉公。

五、群峰黛色眉青,一道霞光髯紫。洁御风人同行,寻偃月子到此。

六、春阴压杏花欲落犹未落,翠羽两三声飞上秋千索。罗帐少风吹流苏,转不歌春犹滚绣,鞋鞋瘦如新月。

七、此松天目孙,嵯峨类其祖。中顶秀擎云,犹堪坐巢父。

八、几度西湖游,无诗吊西子,西子应夜啼,妾命乃如此。

九、山中雪色猿,子母常连肘。挂臂饮丹泉,攀花酿仙酒。

十、唤妾解语花,妾小不解语。所以君王前,错呼尔与汝。

十一、夜闻灯烬洁,无心整歌舞,自倚醉三分,垂头枕郎腹。眉公。

十二、负郭喜粳稻,安时歌吉祥。

钤印:

眉公、一腐儒、麋公、雪堂、陈继儒、麋公、雪堂

鉴藏印:

赵氏珍藏、飞腾绮丽

题签:

眉公先生墨迹。

著录:

“洞口近来常罢弈”

1.《墨缘汇观》,广雅书局,1920。

2.《墨缘汇观》,P284,岭南美术出版社,1994。

诗文著录:

“眉公枕上得此”

1.《穰梨馆过眼录》,陆心源撰,光绪十七年(1891)刻本。

2.《中国书画全书 第13册》,P167,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

3.《穰梨馆过眼录 上》,P584,上海书画出版社,2018。

“山中老树秋还青”

4.《珊瑚网》,商务印书馆,1936。

5.《中国画款题类编》,P328,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6.《书画家手册》,P234,山东友谊出版社,2009。

7.《四库提要著录丛书 子部 75》,P290,北京出版社,2010。

8.《珊瑚网 4》,P1490,上海书画出版社,2022。

“此松天目孙”

9.《西天目山志》,P319,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

“山中雪色猿”

10.《明别集丛刊 第4辑 第53册》,P669,黄山书社,2015。

11.《库提要著录丛书 集部 197》,P255,北京出版社,2010。

说明:

陈继儒,字仲醇,号眉公、麋公,松江府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人。明朝文学家、画家。

22×29.5 cm.×7 8 5/8×11 5/8 in.×7 約0.6平尺(每幅)

Lot 314 沈怡、应懿凝夫妇旧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4cda77bdd99b67dc98174e11596ebf3e.png

敬华2025春季拍卖会

Lot 314

戴 熙(1801-1860)仿董思翁山水册

设色纸本 册页八开

款识:

昔藏董思翁山水小册八帧,为友携去借观及今未归,昨扫墓回,走访友已赴湘中矣。怅怅见案头残纸遂裁十六页随意所之,聊破山窗枯寂旬日而成后之览此勿以器小易盈责之也,呵呵。醇士戴熙。

钤印:

戴熙、醇士

来源:

沈怡、应懿宁家属旧藏。此作直接得自于家族后人。

说明:

戴熙,清代官员、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醇士(一作莼溪),号榆庵、松屏,井东居士。

11×17 cm.×8 4 3/8×6 3/4 in.×8 約0.2平尺(每幅)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88b943bcec304f579bd54a96f34f3c4e.png

敬华2025春季拍卖会

Lot 316

夏令仪(1797-?)仿元人潇湘烟雨图册

水墨纸本 册页二十四开 壬辰(1832年)作

款识:

壬辰秋日,仿元人潇湘烟雨十二帧,为箫卿先生雅正,鹿城女史夏令仪。

钤印:

鹿城女史(十二次)、夏令仪印(十二次)、约云庐、萧然绝俗、人生行乐耳、高云共此心、一清足称读书香、引以为流觞曲水、松风水月、仙露明珠、竹浪斋、墨檀栾室、张琴和古松、吾思古人

鉴藏印:

小樵珍藏(十一次)、箫卿今号小樵

签条:

鹿城女史夏令仪墨竹真迹。口名口题。

出版:

1.户田祯佑、小川裕充,《中国绘画总合图录》三编P183,第一卷,东京大学出版社,东京,2013 年,A50-014。

2.《古调新歌:费立哲牧师珍藏十九及二十世纪中国书画》,檀香山艺术博物馆,夏威夷,2007 年8 月30 日至10 月28 日。

展览:“古调新歌:费立哲珍藏十九及二十世纪中国书画展”,檀香山艺术学院,2007 年8 月至10 月。

来源:

中国嘉德2001 年秋拍,中国书画专场,lot448。

说明:

1.郑淳上款并旧藏。竺陈简、卢启宸、蒯关保、水仁膏、王曰升、李鼎铭、张恕、龚大夏、孔传诗、郑一桂、唐埙、孙承勋、庄炳观、曹德馨、陈观酉、阮训、冯宝彝、徐汝谔、陈贵卿、孔继濂、厉志、李作宾、柴希成、张芳、陈修鼎、谢瀛贤、冯登府、张珩、王栻、张烜、陈嘉穗、李堃、王引孙、文湜、阮诰、汤钺、姚燮、叶树枚、金奕淦等四十二家题跋,题跋为郑淳上款。

2.夏令仪(1797-?),名琳,字令仪,号鹿城女史,江苏昆山人。夏翚女。绘画传其家法,工丹青,墨竹尤佳,名满天下。

3.郑淳(清),号箫卿、小樵、四明山民,浙江镇海人。清嘉庆道光间名画家,尤擅画梅。

4.李鼎铭(清),字耔香,浙江仁和(杭州)人。道光十五年举人。所作山水、烟云掩映、出入于米氏父子。

5.孔传诗(清),字立庭,号荔艇,鄞县西乡人,居镇海,嘉庆、光绪间人。诸生。擅书法,工花鸟、山水。

6.陈观酉(清),字仲博,号二山,钱塘诸生。工楷书,山水宗法黄公望。

7.陈修鼎(清),字小磻,镇海人。嘉庆二十五年(1820 年)进士。诰授中宪大夫广西右江兵备道。

8.冯登府(1783-1841),字云伯,号柳东,又号勺园,浙江嘉兴人。嘉庆二十五年进士,改庶吉士。官宁波教授。

9.叶树枚(1767-1824),字云裁,又字条生,号改吟,晚号溉翁。工诗,穷老苦吟,游吴越间。

10.金奕淦(清),字澹仙。曾修《蛟门金氏宗谱》,有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 年)活字本。

33×52 cm.×24 13×20 1/2 in.×24 約1.5平尺(每幅)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35cfec08a7a1c6a1d1b245812b2020c3.png

敬华2025春季拍卖会

Lot 326

赵之谦(1829-1884)为张鸣珂作 楷书五言巨联

水墨纸本 立轴

光绪八年(1882年)作

释文:

出宰山水县,读书松桂林。

款识:

公之束仁兄同年属书昌黎句,光绪八年二月,弟之谦。

钤印:

赵之谦印

鉴藏印:

永昌阁孙海芳印鉴、永昌阁藏、绍兴越国文化博物馆

出版:

1.《悲盦賸墨第一集》内页,西泠印社,1926年。

2.《支那墨迹大成:第九卷·对联、条屏》第158页,兴文社,1938年发行;1974.1979年复刻。

3.《书道文库:邓完白、包世臣、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第29页,有信书房,1939年。

4.《书品25:赵之谦集》,P11,1952发行;1978年复刻。

5.《书道特集:赵之谦の郑碑临》,图版,近代书道研究所,1960年。

6.《书道特集:悲庵賸墨汇辑(楷书)》,P6,近代书道研究所,1976年。

7.《书画家·第五卷第三期》封底,(台湾)书画家自作诗,1980年。

8.《赵之谦复刻悲盦賸墨》,P11,东京堂出版社,1982年。

9.《明清楹联墨迹选》,内页,长春市古籍书店,1983年。

10.《赵之谦书画集(中国收藏篇)》,P132,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年。

11.《赵之谦》,P101,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

12.《赵之谦法书集粹》,P35,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0年。

13.《行书·草书技法及书法章法》,P199,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0年。

14.《历代名人楹联墨迹》,P9,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

15.《赵之谦书画集(上)》,P262,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

16.《赵之谦书画集》,P5,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年。

17.《史物丛刊32:赵之谦传(下)》第265页,(台*)国立历史博物馆,2002年。

18.《中国书法全集71:赵之谦》,P184,荣宝斋出版社,2004年。

19.《墨迹大成·下》,P298,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

20.《赵之谦书画编年图目(上)》,P221,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21.《读书藏书对联》,P119,中国档案出版社,2006年。

22.《赵之谦传》,P334,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年。

23.《赵之谦书法精选》,P16,河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

24.《浮生印痕:赵之谦传》,P236,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

25.《从临摹到创作·赵之谦》,P56,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

26.《赵之谦墨迹选 二》,P12,吉林文史出版社,2011年。

27.《唐楷技法50例》,P106,安徽美术出版社,2011年。

28.《书画同源:赵之谦》,P96,荣宝斋出版社,2018年。

29.《书苑拾遗:赵之谦悲盦賸墨选》,P1,上海辞书出版社,2020年。

30.《书法》,P101,上海书画出版社,2020年9月刊。

著录:

1.《赵之谦年谱》,P283,荣宝斋出版社,2003年。

2.《墨163号·没后120年——清朝の巨星赵之谦》第57页,艺术新闻社,2003年。

3.《赵之谦研究(下)》,P709,荣宝斋出版社,2008年。

说明:

1.上款人张鸣珂。张鸣珂(1829-1909),字公束,一字玉珊,浙江嘉兴人,咸丰拔贡生。署江西奉新县知县。好吟咏,工书画。有《寒松阁词》、《寒松阁谈艺琐录》。

2.汪承启旧藏。汪承启(1876-1933),浙江钱塘人、祖籍新安。字梧盦、斋号小飞鸿堂。著名印人,对西泠印社贡献颇多。曾参与撰写《西泠印社记》,1914年西泠印社重建四照阁,汪承启又为文记之,1915年撰写(《西泠印社志稿》序〉一文。1916年编拓《小飞鸿堂印谱》。

3.绍兴文物商店旧藏。

168×47 cm.×2 66 1/8×18 1/2 in.×2 約7.1平尺(每幅)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50dc3e1c2e5c88f501b5e58c36b23838.png

敬华2025春季拍卖会

Lot 327

钱 松(1818-1860)华亭烟云

水墨纸本 立轴

款识:

檀园秀逸独绝,华亭烟云自然。漫拟之以应霞西先生雅教,云居山人松。

钤印:

钱、钱松印、云居山人

边跋:

一、山人画意气浑独,得览此幅,不拘成格。工铁笔,秦汉法则,烟云泼于纸上,忠烈尽平当日。先生遗墨珍重,吴越人所共仰。我记数笔,时在光绪甲寅秋八月。梅壶吴畴荪自题于退补室。钤印:君畴

二、钱松字叔盖,则号耐青,钱塘人。与周存伯、杨见山诸君大会名士于西湖。善琴、喜画山水,墨气深厚,十日半月始成一纸。尤工铁笔,苍古静穆,得力在秦汉玺印,至今宝贵不啻虎魄枕、珊瑚钩也。咸丰庚申,杭城初陷,君蓄酖酒,遍饮妻子,俱死于难。今购得先生遗墨,展读一过,不胜黄炉之感,聊志数语以深景仰。光绪癸卯秋七月朔日顾潞。钤印:顾潞之印

鉴藏印:

清卿、畴荪珍藏精品、苏州元和顾潞号茶村字子衡

签条:

钱叔盖山水,同治元年装。钤印:存伯

出版:

《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P1485,第3 号款“钱松印”、第7 号款“云居山人”、第9 号款“云居山人松”采自本画,上海博物馆。

说明:

1.钱松(1818-1860),字叔盖,号耐青,晚号西郭外史,浙江杭州人。善鼓琴,工篆、隶,精铁笔,藏古碑旧拓,皆有题跋。书笔近江贯道,山水设色苍古有金石气,亦善梅竹。晚年与杨见山、僧六舟等结社南屏。为“西泠八家”之一。

2.旧藏者吴大澂(1835-1902),字清卿,号恒轩、愙斋、白云山樵,江苏苏州人。同治七年进士,历官广东、湖南巡抚。工山水、花卉,精于金石书法和鉴赏,富收藏。

3. 旧藏者沈复灿(1779-1850),浙江山阴人。善书,工铁笔,嗜金石,喜博览,收藏书籍数万卷,刊行著作多种,范围广涉金石、诗文等。注:钱松乃“西泠八家”之一,精擅篆刻外,亦工书法,画则少作,传世作品更稀。本幅曰漫拟晚明董其昌、李流芳之法,惟运笔沉厚,墨气淋漓,文人逸韵外,不乏金石苍古之气,迥异于“南宗”一路。画上无署年,从受赠者沈霞西之卒年推断,应写于一八五〇 年或以前。

4.旧藏者吴畴荪,字君畴,号梅壶,江苏苏州人。工诗文书法,喜收藏。

5.旧藏者顾潞(清末民初),字子衡,号茶村。长洲(苏州)人。

132×30.5 cm. 52×12  in. 約3.6平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2432b37eda6fe69bb7aa52bebb75630d.png

Lot 331

翁同龢(1830-1904)双银杏图

水墨纸本 立轴

癸卯(1903年)作

款识:

此双忠庙前双银杏真影,摹以待善画者。癸卯四月,瓶生。

钤印:叔平、二支室

题跋:

一、釜山塘走灵潮水,丛篁夹岸寒云驶。岸畔双忠古庙前,两株银杏参天起。东平孚应留浩气,呼吸直通天尺咫。一株夭矫凌虚空,拿云捉月如虬龙。霜皮皱裂结瘿瘤,盘根磊砢纹青红。一株杈枒更崛强,鸭脚叶脱枝偃仰。似经雷火中心焦,生意郁盘互雄长。大树有神七百岁,高瞻遐瞩空万象。瓶庐国老山居时,丹青造化笔一枝。自辞禁苑音声树,七载西湖作砚池。山楼独坐万缘寂,手摹兹树殊瑰奇。横空盘硬法篆籀,想见点笔拈霜髭。大厦栋材委草莽,冰霜凛冽松楸悲。鹿门退隐惟嗜古,珍此画本神为怡。呼朋载酒泛北郭,携图对树哦新诗。胸中磊块快一埽,昔闻此图今见之。所嗟莽莽人间世,云天搔首层阴闭。上林玉树摧为薪,荃孙摇落神蓂翳。若使瓶居士尚存,目断苍梧同雪涕。幸哉此树隐江乡,不惧疾风来猛厉。山魈木魅纵喧豗,古庙无僧门静闭。天生劲节肯曲挠,无数樗庸皆睥睨。万事浮云过太虚,无多古迹留枌榆。招真七桧灵根螙,吾谷千枫石髓枯。况逢荆棘塞天地,对此嘉植增长吁。江南黄叶村萧疏,停桡怅望燕云移。谢桥古木斜阳里,此意行人识得无?俞钟颖题。钤印:丁未生钟颖君实

二、庙前两树参天起,根凝碧血苔花紫。胡元对立到如今,树与忠魂同不死。瓶庐退叟曾看来,群昏忘却秦云哀。幽篁蔽天望不及,手抚银杏肠百回。国无人子树有节,沟水东西两隔绝。痛将墨笔写双株,斑斑都是心头血。图成公去星芒寒,金瓯百裂早洞看。不然鸽岭云归日,说甚伤心到盖棺。携图重吊今何世,故旧门生寻茇憩。图中树与庙门株,神出九天根九地。海水忽立云下乖,四株铁干相榰持。树犹如此人何在?独立苍茫看北枝。瓶庐画双忠庙。银杏图有数本,郦亭先生得其一。甲寅四月命瓶老人之甥俞钟鑾题因记。钤印:钟鑾君辂

三、霜林脱尽长风劲,老干凌空势特横。丛祠野岸俯寒潮,对立隐然君子正。或云平仲乃古名,叶如鸭脚森高擎。肌理细密类文木,雕镌裁制最中程。仰观有如双阙列,巨可蔽牛坚多节。肤皴石骨旁生瘿,枝蟠篆势力屈铁。千年灵根逃斧柯,盘郁不啻藏岩阿。若非里社耆年慎护惜,定烦双忠灵爽为㧑呵。松禅作图下笔迅,咫尺俨如耸百仞。寒林讵比仿李成,枯树应知伤庾信。我来摩挲坐树恻,重披斯图三叹息。图今与树屹相向,乔木依然令人轼。君不见,梁时七桧析作薪,星坛荒秽丛荆榛。又不见,红豆山庄化尘坌,野田孤干无人问,独留此树依寒塘。两虬挺角立不僵,栎社未邀匠石头。岂有黄鹄来翱翔,亦知材大古难用。磊砢犹应为世重,小山之招在何许。更拟作亭效楚颂,举杯相酹仍留连。回看林杪生暮烟,息盦髯叟诗在手,我歌和之写向图之右。癸丑腊月鸿书题。钤印:郦亭所作浮沅湘涉汶泗

四、双忠庙前双株树,老干参天薄云雾。阅历沧桑千百年,霜皮黛色犹如故。一如潜龙出幽壑。气挟风云有余怒。一如巨兽张爪牙,势欲攫人深可怖。五人合抱不能圆,作势蟠空荫周布。居其右者半心空,大材若被神灵妒。我初得见松禅图,欲往从之空回溯。今日招邀出郭来,谢家桥畔舣舟住。以图证树并奇崛,尺幅虽小体则具。乃知图为树写真,大笔淋漓有神助。吁嗟乎!此树不生丛林名刹里,往来足供骚人赋,又不生通邑大都古道旁,比诸樾荫群奔赴。托根乡曲枌榆间,日为村童牧竖争攀附,犹喜樵斤不敢寻。一半尚赖神呵护,盘根错节真奇材。溷入风尘易隐埋,惜无石壁可题字,记我六人曾继松禅来。癸丑长至后三日,慰辳买舟约同郦亭、遯渔、柏园、抟夫至双忠庙观古银杏,郦老新得是图,携以自随,归后作歌,嘱即书于此图之下,藉志一时游兴云。息盦邵松年初稿。钤印:息盦松年六十后作

出版:

《清末民初书画艺术集》第185 页,图C26,(台湾)历史博物馆,1998 年10 月。

著录:

1.“致叔才先生札”,翁同龢手书。

2.《翁同龢日记》,光绪二十九年四月十五日记述,清代。

3.《手札书法百品》,P146-147,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 年。

4.《翁同龢研究》,P204,文汇出版社,2018 年。

说明:

1.俞钟颖、俞钟銮、鸿书、邵松年四家题裱边。

2.此作为翁同龢赠好友赵叔才之作。赵叔才与翁同龢皆为江苏常熟人,翁同龢还乡后与赵叔才祖孙三代交好,并为其子赵曼华授业,多次为其孙赵宗建题跋书画作品。

3.据清代《翁同龢日记》记载:“光绪二十九年四月十五日,赴福山。顺风张帆,过谢家俏,潮始落,拜双忠庙前古树。”另有翁同龢手书《致叔才先生札》:“谢家桥,古银杏,戏为一图。舟中摇几,画字皆见示,则聊志眼前风景而己。付呈一笑。叔才先生,瓶居士顿首。”日记、绘画、信札三者时间、地址、事迹完全吻合。

27×33.5 cm. 10 5/8×13 1/4 in. 約0.8平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628eb5fb58abd8696f5a5fd960c4fa0b.png

敬华2025春季拍卖会

Lot 332

董 诰(1740-1818)楷书“神仙起居法”

洒金笺本 立轴

款识:

行住坐卧处,手摹脇与肚,胸腹通快时,两手膓下踞,踞之徹胸腰,背拳摹肾部,才覺力倦来,即使家人助,行之不厌频,書夜无穷数,岁久积功成,渐入神仙路。神仙起居法。富春董诰书。

钤印:董诰之章、蔗林居士

吴朋寿边跋:辛亥九月吉日为云波表兄亲家八秩诞辰,兹以神仙起居法,为期颐之祝,表弟吴明寿,辛丑误书辛亥。钤印:吴明寿、老彭不老

来源:北京市文物公司旧藏。

说明:

董诰,字雅伦,号蔗林,浙江省杭州府富阳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人,生于顺天府(今北京市),清代大臣、书画家。工部尚书董邦达长子,与其父有“大、小董”之称。乾隆二十九年(1764)中举,隔年会试,名列一甲第三,得中探花,乾隆帝将其改为二甲第一,作金殿传胪,形降实升。嘉庆四年(1799),董诰六十岁,以从庶吉士、编修、工部侍郎、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等,擢为文华殿大学士(即宰相),领班军机大臣(首席),上书房总师傅,钦赐“紫禁城骑马”。直军机先后四十年。董诰精书法,善绘画,更通晓军事。

61×28.5 cm. 24 ×11 1/4 in. 約1.6平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805b8a255b3e1f81f3855de77de5ea3e.png

敬华2025春季拍卖会

Lot 334

潘恭寿画  王文治、潘思牧、蒋士铨等题

秋林读书图册

设色纸本 册页十八开

款识:潘握筠秋林读书图。

钤印:慎夫

题跋、说明见后文

王文治著录:

1.《梦楼诗集》卷十一,潘握筼自写秋林读画图三首,乾隆乙卯(1795)年食旧堂藏版。

2.《王梦楼诗集》卷十一,同文图书馆,民国五年(1916)石印本。

3.《梦楼诗集》卷十一,学海出版社,1975年。

4.《京江画派学术论坛文集》,P205,中国文联出版社 , 2005年。

5.《中国花鸟画通鉴 15》,P44-45,上海书画出版社 , 2008。

6.《清代诗文集汇编370》,P732-733,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7.《王文治诗文集》,P239,人民文学出版社 , 2014年。

24×30 cm.×18 9 1/2×11 3/4 in.×18 约0.6平尺(每幅)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8674fb783e0f28e15b969b949f8843d5.png

敬华2025春季拍卖会

Lot 335

刘 墉(1719-1804)石庵墨妙书卷

水墨纸本 手卷

款识:

园人送瓜。江间虽炎瘴,瓜熟亦不早。柏公镇夔国,滞务兹一扫。食新先战士,共少及溪老。倾筐蒲鸽青,满眼颜色好。竹竿接嵌窦,引注来鸟道。沈浮乱水玉,爱惜如芝草。落刃嚼冰霜,开怀慰枯槁。许以秋蒂除,仍看小童抱。东陵迹芜绝,楚汉休征讨。园人非故侯, 种此何草草。缚鸡行。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虫鸡于人何厚薄,吾叱奴人解其缚。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草阁柴扉星散居,浪翻江黑雨飞初。山禽引子哺红果,溪友得钱留白鱼。李陵苏武是吾师,孟子论文更不疑。一饭未曾留俗客,数篇今见古人诗。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如今耆旧无新语,漫钓槎头缩颈鳊。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致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伯英不真,而点画狼藉。元常不草,使转纵横。虔礼斯言甚佳,窦氏轻之,毋乃太过。石庵试墨。

钤印:

刘墉之印、石庵、御赐丹林诗兴

鉴藏印:

绍彭珍藏、绍彭藏书画印、承德堂印、公余清赏

出版:

1.《刘石庵墨宝》,图版,上海有正书局,民国珂罗版。(最后一段)

2.《诸城相国真迹上卷》,P49,光绪戊申年1908年版。(园人送瓜)

3.《刘文清公真迹》,图版,光绪戊申年1908年版。(园人送瓜)

4.《墨迹大成》,商务印书馆,1936年。(最后一段)

5.《墨迹大成·册页卷二》珂罗版画册,P175,日本兴文社,昭和十三年(1937年)。(最后一段)

6.《墨迹大成》,国书刊行会,1975年复刻版。(最后一段)

7.《刘墉诗文》,P106-108,密云县文化委员会,2002年。(园人送瓜)

8.《中国墨迹大成》,湖南美术出版社,2022年。(最后一段)

来源:

本拍品为上海博物馆文物退还。

27×198 cm. 10 5/8×78 in. 約4.8平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91336fbd8d4628279ff1eddb4a3eef01.png

Lot 339

郑板桥(1693-1765)竹石图

水墨纸本 立轴

款识:竹也瘦石也瘦,不讲豪雄,只求纤秀。七十老人尚留得少年气候。板桥郑燮。

钤印:郑燮之印、潍夷长

著录:

1.《郑板桥全集》,P371,齐鲁书社,1985年。

2.《郑板桥年谱》,P456,山东美术出版社,1991年。

3.《扬州八怪现存画目》,P370,江苏美术出版社,1991年。

4.《扬州八怪年谱》下,P310,江苏美术出版社,1993年。

5.《明清中国画大师研究丛书 郑板桥》,P476,吉林美术出版社,1996年。

130×72 cm. 51 1/8×28 3/8 in. 约8.4平尺

敬华2025春季拍卖会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ba760da5023955b9fa3dccb03c4095f3.png

Lot 340

闵 贞(1730-1788)兰竹图

水墨纸本 立轴

款识:闵贞画。

钤印:闵贞、正斋、蓼塘居士

鉴藏印:

双宋楼、永安沈氏藏书画印、味辛斋鉴定、观妙轩珍藏书画之印、马积祚印

萧龙友题签:

闵正斋竹兰立轴。辛未(1931)花朝。龙友题。钤印:方骏私印、龙友金石

著录:

《萱晖堂书画录》画卷,P208,香港萱晖堂有限公司1972年。

说明:

1.程伯奋旧藏。程琦,安徽合肥人。字伯奋,号可庵,斋号双宋楼、萱睴堂,奎章阁。著名收藏家。著有《萱晖堂书画录》。

2.萧龙友旧藏,萧龙友(1870—1960)名方骏,字龙友。与施今墨、孔伯华、汪逢春齐名。人称北京“四大名医”。曾于1934 年与孔伯华在北平创办北京国医学院,以弘扬中医,培养中医人材。曾任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及全国一、二届人民代表等职。

3.马积祚(1862-?)民国时期著名实业家、金融家和收藏家。其藏古代书画众多,后散佚,多流失海外,如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金代杨邦基《聘金图》卷,弗利尔美术馆藏王翚《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等等。

4.“永安沈氏藏书画印”的主人当为清末福建望族,书画收藏大家。明清画作常见钤有此印,如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曾鲸《葛一龙像》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文嘉《江南春色图》。

5.闵贞,字正斋,湖北武穴人,扬州八怪之一。其画学明代吴伟,善画山水、人物、花鸟,多作写意,笔墨奇纵,偶有工笔之作。人物画最具特色,线条简练自然,形神逼肖。

124.5×54 cm. 49 ×21 1/4 in. 約6.1平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5c91c47155926ca5c99c4e25d31b9a93.png

敬华2025春季拍卖会

Lot 344

姚文瀚(清)市场仅见《图目》出图作品 婴戏图

设色纸本 立轴

款识:臣姚文瀚恭画。

钤印:臣、文翰

出版:

1.《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八册,P253,津5-19,文物出版社,1993年。

2.《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第七册,P3155,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11年。

著录:

1.《中国古代书画目录》7,P28,文物出版社,1990。

2.《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P2654,辽宁人民出版社,2014年。

说明:

1.天津杨柳青画社旧藏。

2.姚文瀚,号濯亭。顺天(今北京)人,乾隆八年始供奉内廷。曾作紫光阁赐宴图、卖浆图、梧荫清瑕图、仿宋人文会图(故宫院藏)。石渠宝笈著录其《仿清明上河图》卷,乾隆帝喜而题诗并注“此卷较择端原平幅纵横倍减,而临摹信肖。人物益小,尤见精能”。

162×78 cm. 63 3/4×30 3/4 in. 約11.4平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005f7e3910c83983372a322143cbf072.png

敬华2025春季拍卖会

Lot 345

罗 牧(1622-1705)

市场所见最晚年山水并长跋 唐子西诗意卷

水墨绫本 手卷

甲申(1704年)作

款识:甲申春三月,八十三岁老人罗牧画。

钤印:罗牧之印、饭牛

题跋:

一、唐子西诗云: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余家深山之中,当春夏交,苍藓盈阶,落花满径,门无剥啄,松影参差,禽声上下。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拾松枝,煮苦茗啜之。随意读《周易》《国风》《左氏传》《离骚》及陶杜诗、韩柳文数篇。从容步山径,抚松竹,与麝犊共偃息于长林丰草间。坐弄流泉,漱齿濯足。既归竹窗下,则山妻稚子,作笋蕨供麦饭,欢然一饱。弄笔窗间,随大小作数十字,展所藏法帖、墨迹、画卷纵观之。兴到则小诗或草玉露一两取,再烹苦茗一杯出,步溪边邂逅园翁溪友,问桑麻说秔稻,量晴较雨探节数,相与剧谈一饷,归而倚杖柴门之下,则夕阳在山,紫绿万状,变幻顷刻,恍可人目,牛背笛声,两两归来,而月映前溪矣。味子西此句,可谓妙绝。能真知此妙,则东坡所谓无事,此郭生一日似两日,若活七十七年便是百四十所得不阮多乎,罗牧。钤印:罗牧之印

二、盖闻:二仪有像,显覆载以含生;四时无形,潜寒暑以化物。 是以窥天鉴地,庸愚皆识其端;明洞阳,贤哲罕穷其数。 然而,天地苞乎阴阳而易识者,以其有像也;阴阳处乎天地而难穷也者,以其无形也。 故知,像显可征,虽愚不惑;形潜莫睹,在智犹迷。 况乎,佛道崇虚,乘幽控寂,弘济万品,典御十方。 举威灵而无上,抑神力而无下;大之则弥于宇宙,摄于毫厘。无灭无生,历千劫而不古;若隐若显,运百福而长今,妙道凝玄遵之不知其际。为赴山僧约,南村看茉花,黄云晴野布,绿树道场遮,入院惟闻磬,随且吃茶西堂谁,貌取鹤骨从烟霞。牧行者。钤印:罗牧之印、饭牛

三、澄清堂宋人以为贺鉴手摩南唐李氏所刻。余见五卷皆大王书,出淳化贴之上,亦如贺八清真下,视王著此间可容数等,真法帖之祖也。余采其尤异者为一卷,以殿戏鸿堂之末,亦欲使宋元以后右军再出耳。未许霜华雨鬓侵,聊凭笔外适闲心,溪山亭子原无恙,尘世何曾有客寻。罗牧题画旧句,书于古佛楼前。钤印:罗牧之印、饭牛

题盒:唐子西诗罗牧行者画。香谷书。钤印:香谷

30×449 cm. 11 3/4×176 3/4 in. 約12.1平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560ec88e55ef3d9ebcb391825716482f.png

敬华2025春季拍卖会

Lot 346

王 翚(1632-1717)溪翁兀坐图

水墨纸本 立轴

壬辰(1712年)作

款识:

水次人家似瀼西,参差竹树路俱迷。溪翁兀坐不出户,日午饭香鸡正啼。壬辰夏日写于澄怀阁。灿垣年世兄清玩。耕烟散人王翚。

钤印:王翚之印、石谷、上下千年、来青阁

鉴藏印:

京江午亭史氏珍藏

刘九庵题裱边:耕烟散人王翚所作溪翁兀坐图,自题七绝一首,诗情画意,两相映照,运笔构思,天机迸露,非时流所能及。溪翁坐茂树林屋间,悠然自得,致足乐也。癸酉(1993年)春日,刘九庵观并识。 钤印:九厂、刘九庵

出版:

《雅兴人和:书画交游集》(刘九庵先生纪念文集),P60,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23年。

95×55 cm. 37 3/8×21 5/8 in. 約4.7平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79254e420171ac5ae892fc3358abaee8.png

敬华2025春季拍卖会

Lot 347

恽寿平(1633-1690)、张鸣珂(1829-1908)

跋《东魏武定三年造像》

水墨纸本 立轴

1685、1904 年跋

款识:

造像记:大魏武定三年,岁次九月丁丑朔三日己卯,佛弟子清信士王氏女张恭敬,有从婢光姬光范佛,今造释迦像一区,为边地众生普同成佛。

恽寿平题:晋武帝既纵刘渊,遂起中原,五胡之乱,群雄割据,而战杀纷纷,较之战国尤甚。故百余年中,一无宁日,往往见石龛铜像、舍利塔造像等文有“同登寿域、共跻升平”,又有“为一切亡人及孤魂超诸彼岸”等句,则见当日民不聊生,人心厌乱,于斯可悲矣。予向获梁武帝铜佛拓本,上有“萧衍”等字;又有唐高祖李渊及太宗世民《告身帖》;又吴越国王钱镠及弘淑金涂塔、银券各拓本,均直书其名,益信当时崇信佛教之风,沿习已久,非止民人而已。此石龛释迦象一尊,坐下字三面,计十四行,每行四字,尾行只一字,统五十三字。为魏武定三年,尚是宣武年号,观其字体古拙,犹存汉魏遗风,是象今为蟾一吴子所得,以此拓本见贻,余喜,遂装成并记于上。康熙乙丑秋七月廿又四日,东园客寿平。钤印:恽正叔、寿平

张鸣珂题:自齐梁崇信佛教,而魏亦因之。洛阳伽蓝之盛,甲于寰宇,琳宫梵刹,到处皆有造象,其最著者如魏灵藏、杨大眼、始平公、孙秋生等,共有十区,名曰《龙门十种》。其埋藏荒翳榛莽中者,不知凡几。金石家未见拓本,亦未著录。予尝拟但访造象,专辑一书,安得如《武定八年杜文雍造象》之雍容尔雅,百读不厌。至如《北齐武平元年董洪达造象》之怪诞、《西魏大统十四年王季造象》之舛误,而都门李宝台又善作伪,以售其欺,鱼目混珠,从何辨认!欲作复辍者屡矣。此释迦象尚在国初出土,南田草衣得拓本而题记之,以为时方干戈扰攘,民不聊生,结语为边地众生,普同成佛,其祈福之心,蔼然见于言表。惟武定三年岁次乙丑,系东魏孝静帝改元年号,即梁大同之十一年也。南田翁云宣武年号,考宣武帝建元景明,后改正始、永平、延昌,四元而外,并无武定,殆误记耳。鲍氏少筠摹刻《金石屑》中亦未考正,不无疏漏,质之芝阁,以为何如?甲辰七月,张鸣珂。钤印:张公束

鉴藏印:

明山珍藏、舟斋明山审藏

出版:

1.(清)鲍昌熙《金石屑·第三册》,光绪年间刻本。

2.《神州国光集·第十集》,内页,神州国光社,1909年。

3.《石刻史料新编·第二辑·六》,P4708-4709,新文丰出版公司,1979年。

4.《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6北朝》,P126,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

5.《汉魏六朝碑刻校注·第八册》,P18-19,线装书局,2008年。

6.《石雕造像鉴赏》,P75-76,华龄出版社,2009年。

7.《笔墨菩提-佛教书画藏珍》,P2-3,上海文化出版社,2009年。

8.《书法报》2017年8/9第31期,鲁九喜《浅说金石碑帖题跋》配图。

著录:

1.(清)沈涛《常山贞石志·卷二》,道光二十二年(1842)刊本。

2.(清)汪鋆《十二砚斋金石过眼录·卷六》,光绪元年(1875)刊本;陈恒和书林,1931年重刊。

3.《凫舟话柄 寒松阁题跋》内页,合众图书馆,1945年。

4.《石刻史料新编·18常山贞石志》,新文丰出版社,1977年。

5.《历代碑志丛书·12·常山贞石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

6.《拓片收藏十四题》P132,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

7.《收藏指南》P120-121,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

8.《全北魏东魏西魏文补遗》P609,三秦出版社,2010年。

9.《李江州遗墨题跋·朱参军画像题词·余冬璅录·鳧舟话柄·寒松阁题跋》P183,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6年。

10.《金石书画·第四期》P32,《寒松阁题跋·中》,西湖画会,2016年。

11.《南北朝佛教编年》P272,三秦出版社,2018年。

说明:

1.原石旧在河北元氏,拓本为庞芝阁旧藏。庞泽銮(1868-1916),字芝阁,号味道腴斋主人,室名薛斋。“晚得唐拓薛稷《信行禅师碑》,益自憙,因以名其斋。”直隶宁津(今山东宁津)人。署湖南巡抚、云南布政使庞际云(?-1887)子,李蕴章(李鸿章四弟)七女婿。以荫改官江苏候补道。不喜仕进,隐居上海。嗜金石,精鉴别,所藏碑版尤富。吴昌硕曾为其刻有“庞芝阁审定”“河间庞氏芝阁鉴藏”“河间庞芝阁校藏金石书画”“河间庞氏珍藏金石书画”等印。

2.此作曾经谢明山鉴藏。谢明山(b.1952),字夐父、兄甫,室名“舟斋”。杭州人。从余任天先生学习书画及书画鉴别。尔后又从谢稚柳、唐云、杨仁恺、钱君匋等学艺。善书,兼四体,尤精草书,间作画。

画心:40.5×32.5 cm. 16×12 3/4 in. 約1.2平尺

诗堂:28.5×33 cm. 11 1/4×13 in. 約0.8平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445ea83127a791b29bd2df5139462fd0.png

敬华2025春季拍卖会

Lot 353

董其昌(1555-1636)

所见最大楷书卷 吴来仪公墓志铭卷

水墨纸本 手卷

引首:

董文敏公墨迹。通伯先生属书。刘泽源。

款识:明故诰赠通议大夫通政使司通政使来仪吴公墓志铭。

在昔戊子之岁,其昌与今少司马吴公同肄学北雍也。时大司成田公品题多士,而余两人受国士知,游日暱,因问两尊人何状,皆抱风木恨矣。每相唏嘘泣下,曰:“古人有亲没而三征七辟不就者,吾两人独何心而事应举哉!第朝家令甲得追赠所生,为地下光宠,故不能自割耳。”已相继成进士,余浮湛宦路三十年,司马公敭历中外,仗中丞之节,以奏最赠其尊人为中宪大夫、四川廵抚都御史。母方,赠恭人。复自请告,起家纳言,与覃恩会,赠其尊公为通议大夫、通政使司通政使,方恭人赠淑人。而余亦承乏春卿,徼恩貤赠,追随司马,以酬昔愿于万一。司马公犹以罔极之痛,予有同心,从塞上授简其昌,志赠公墓中之石,义不得辞也。

按状,赠公讳应道,字自明,别号来仪居士。唐左台御史少微公之后,世居休宁之长丰里。始祖太乙公领元总管之责,国初迁桐城,十一传而至公。幼有异质,授之书即上口,赠通政仪亭公绝怜爱之,尝曰:“神太用则疲,何况稚子?”虽就外傅,多有暇日,其执经家塾者,岁不过三月耳。公既弱冠,稍悟学殖易落,韶年不再,乃奋志占毕,寒暑靡间。娴于帖括,色泽高华。学使者天台耿公有人伦鉴,补博士弟子,头角崭然,有昂霄之势。而以试宣城,遘疾归,在死法中。时司马公生九岁,垂绝之日,手摩其顶,谓方淑人曰:“汝无忧后事,有此子在,吾为不死矣。善事吾二尊人,汝食报无涯也。”言毕而瞑,得年二十九耳。哀哉!

盖司马公尝自伤也,曰:“用先方龆齔,严亲见背,音容罄咳,若显若晦,若灭若没,百不得一矣。惟闻之吾母曰:‘而父仪容修伟,神情高迈。于归之日,奁具甚盛,目不一瞬。’”呜呼!不家于婚,肯官于胤,而五鼎祭,何足荣哉!至发其遗编,则装潢缃帙,整洁庄严,朱墨分雠,鲁鱼咸辨,是元凯传注之癖也。追其遗事,则太公一尝病卧,吁天请代,医祷服劳,裾不解带,既瘥而后即安。太公六秩,陈牢醴以奉之,集亲朋以娱之,是季路负米之孝也。裒其遗文,则有长歌云:“所忧非忧贫,斯忧其可休。处处凌九霄,行行戒深沟。”是茂先励志之诗也。假令嗣其年力,三不朽事,岂顾问哉?长材厄于短晷,英风郁于促龄,此司马所泣尽而继之以血者也。虽然,尝一脔而知全鼎,窥片羽而知九苞。若司马公之传神写照,何止颧上三毛而已。

生于嘉靖之己亥之五月二十五日,卒于嘉靖之丁卯五月二十七日,葬于麻溪路庄之阳。赠淑人武陵簿方良之女,御史方佑之孙女。生子二,长即司马公,见任总督蓟辽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娶太学生唐檄之女,屡赠淑人。次用衡,鸿胪寺序班,娶方学易之女。孙七,日旦,福建建安县县丞,娶方氏;日昇,邑庠生,娶孙氏;日晟,太学生,娶唐氏;日昺,太学生,娶方氏。俱用衡出。日昶,文华殿中书舍人,娶礼部侍郎何如宠之女;日暠,恩生,娶光禄寺卿盛世承长男孝廉盛可藩之女;日旻,娶户部主事韩国藩之女。俱司马用先出。孙女二,衡出者适邑庠生金日镜;司马出者适佥都御史左光斗第四子。

铭曰:“延陵之后,华胄绵绵。储祥培祉,自歙而宣。以任得民,诞此名贤。云生泰岳,江出岷川。为龙为光,既陶既甄。笔花灿灿,腹笥便便。福谦可信,佑善或愆。饮不尽尊,潜乃跃渊。凤雏鸣岗,麟阁凌烟。朱斿猎猎,紫诰笺笺。是众父父,是大年年。虽造物之尚缺,终食报以得全。爰述太丘之行,以题京兆之阡。”

赐进士出身资政大夫南京礼部尚书、前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实录副总裁、经筵讲官、通家侍生董其昌撰并书。

钤印:

宗伯学士、董氏玄宰

题跋:

一、谭宗浚题跋:迩来书法推元魏,毡蜡群收造像碑。此是南宗真派在,百年终有代变时。不独临池诣上乘,容台巨集亦崚嶒。寻常涉笔皆渊雅,似胜虞山及竟陵。右董香光墨迹,通伯先生属题即正,南海谭宗浚初稿。 钤印:臣宗浚

二、于荫霖题跋:香光书法名一代,人争宝之,向见多赝。此册为通伯所藏,神采独异。光绪丙申(1896年)冬于荫霖敬记。 钤印:樾亭、臣荫霖印

三、吴汝纶题跋:光绪壬寅(1902年)十一月,吴汝纶敬观。

四、光绪癸卯(1903年)十二月朔,桐城王泽,上元刘启琳,合肥李松寿、李世璜、张启文同观于集虚草堂。

鉴藏印:

逖先眼福

出版:

《董其昌书吴来仪公墓志铭墨迹》单行本,西泠印社出版社,2023年。

著录:

1.《容台集》卷八,明崇祯三年(1630)刻本。

2.《容台集》卷九,上海图书馆藏明末清初刻二十卷本。

3.《容台集》,P465-467,西泠印社出版社 , 2012年。

4.《董其昌全集 1》,P274-276,上海书画出版社 , 2013年。

5.《大学书法》,P143,郑州大学,2022年8月。

说明:

1.是件行书《吴来仪公墓志》文可参阅于董其昌《容台文集》(卷八·墓志铭)中《封少司马吴来仪公墓志铭》一文。两文相较,手卷的内容更为丰富,增加了吴用先伤其父亲(吴来仪)一段内容,以及补入了吴来仪的生卒、墓地和吴氏一门姻亲婚配情况。大略可推测《容台集》中的《封少司马吴来仪公墓志铭》所依据的底本或许就是本卷的起草文稿。两文出现的出入,或是因牵涉及“东林六君子”之一的左光斗等敏感信息,多有修改与删减。如删掉吴应道夫人方氏、其子孙的婚配姻娅等,此与明末“魏阉党”与“东林党”党争的时代背景有关。

2.桐城吴姓是大姓,元代由婺源迁居桐城东乡,分麻溪、高甸、马埠山三支。麻溪吴氏一族,通籍入仕,代有英杰。是卷《吴来仪墓志》乃董其昌为书画挚友吴用先之父(讳应道,字自明,别号来仪居士)所撰写。吴来仪在世不足三十年,有关他的生平几乎没有记载,故而是篇颇有史料价值。

1.吴用先(1558-1626),字体中,一字本如,号余庵。少孤,育于祖。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初任临川知县,后迁户部主事,任浙江按察使,迁布政使,皆有政绩。升都御史,巡抚四川。后为蓟辽总督。著有《周易筏语》、《寒玉山房集》等。

2.吴用先的祖父吴一介,数子皆贤,其中吴应宾(1564-1635)最令我们熟知。其字客卿,一字尚之,号观我。万历十四年(1586)进士。学者方以智的外祖父。他与侄子吴用先皆笃信佛教,与晚明数位高僧皆有深厚交往。董其昌与叔侄二人皆有交谊,尝通信参禅悟道。

旧藏者简介:

1.旧藏者“通伯”乃清末民初学者马其昶(1855-1930)。其字通伯,晚号抱润翁,安徽桐城人。出身书香世家,幼承家学,并问业于吴汝纶。后又师事张裕钊。宣统二年(1910)授学部主事,充京师大学堂教习。1916年任清史馆总纂,撰有《清史稿》之《文苑传》。

2.“逖先眼福”应为张祖翼(1849-1917)藏印。张祖翼,字逖先,号磊盦、坐观老人,安徽桐城人。光绪举人,官江苏候补知县。工书法、篆刻,师邓石如,为一时所称。收藏书籍、金石、字画、碑拓甚富。

题跋者简介:

1.谭宗浚(1846-1888),原名懋安,字叔裕,号止庵、荔村。广东南海人。少承家学,善诗文。同治十三年(1874)进士,授翰林院编修,究心经学,治古文。后继张之洞任四川学政,典试江南。光绪十一年(1885),出为云南督粮道,再署按察使。著有《希古堂文集》、《荔村草堂诗钞》。此外,他还以精通美食闻名于世,是北京“谭家菜”的创始人。

2.于荫霖(1838-1904),字次棠,又字樾亭。咸丰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任湖北荆宜施道、广东按察使等职。

3.吴汝纶(1840-1903),字挚甫,同治四年(1865)进士。曾先后任曾国藩、李鸿章幕僚及深州、冀州知州。长期主讲莲池书院,晚年被任命为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并创办了名校桐城中学。是桐城派后期代表人物之一。

4.刘泽源(1862-1923),字访渠,书室名“诵抑轩”,故又号诵抑,别署懿翁、淮南布衣。晚清、民国时期合肥地区著名书法家。

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市)人。明朝后期大臣、书画家。擅于山水,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

引首32×120 cm. 12 5/8×47 1/4 in. 約3.5平尺

字32×963 cm. 12 5/8×379 1/8 in. 約27.7平尺

跋36×66 cm. 14 1/8×26 in. 約2.1平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80a48acbfd29dbecf64042d6ce1fdab9.png

敬华2025春季拍卖会

Lot 354

文 彭(1498-1573)和云林先生江南春词三篇

水墨纸本 手卷 乙卯(1555年)作

引首:

三桥墨妙。子玉书。

款识:

节叙相催将迸笋,青春向尽帘栊静。迥塘鹄鹭浴相喧,照水鸳鸯娇弄影。荡子未归春服冷,佳人自吸山前井。谁家青鸟衔红巾,银鞍玉勒随香尘。春色好,春光急,朝烟未散山犹湿。山行应接不暇及,山下湖光净凝碧。三月游船尽倾邑,向人语燕樯头立。游丝烟花落池萍,流年一去谁能营。江南地暖春生笋,泽国雪消洲渚静。虎丘不见紫珪魂,石湖曾照西施影。古人行处苍苔冷,苍苔塌尽鸳鸯井。不须兴废苦沾中,夫差范蠡皆成尘。土风嘉,人世急,风雨凄凄行路急。岁游春不及,天涯草色伤心碧。不须万户封爵邑。五湖且办如锥立,绿荫未盛芳华静。燕子春深忽自归,飞鸿雪尽无留影。谷雨乍过天尚冷,当阶红药翻金井。典衣行乐倒纶巾,归来屐齿留香尘。杜鹃声,何太急,腥红点点啼痕湿。留春不住嗟何及,红花远映千山碧。谁家少女态倾邑,手搓梅子中门立。鱼吹细浪翻绿萍,墙头蜂蝶犹营营。右追和云林先生江春词三篇,乙卯秋日漫书,文彭。

钤印:

三桥居士、文寿承氏

鉴藏印:

留生审定、程乡梁氏收藏书画

题签:

明文彭书和云林江南春词草书卷。子玉题。钤印:吴灏

题跋:

一、文彭字寿丞,号三桥,为明朝大书画家文徵明之长子。彭幼承家学,善各体书法,尤以草书为工,成就出其父之上。精鉴赏,善治印,曾助大收藏家项元汴鉴定古今书画名迹,项之收藏印章,亦为其手刻。文彭草书先学孙过庭《书谱》,后见憎怀素《自序》真迹,心摹手追,深得醉素之笔法,神韵远于祝枝山、陈道复外,别树一帜,为世所称。此和倪云林江南春词三首,学怀素能入法出法,用笔腾跃飞动,纵横驰骋,骎速相满,变化万千,而出乎自然,诚三桥传世草书第一妙品也。令人百看不厌,叹赏不矣。壬辰秋黄君实拜观敬题。

二、倪云林江南春词载《清秘阁集》卷四,七言古诗。汀洲夜雨生芦笋,日出曈胧帘幕静。惊禽蹴破杏花烟,陌上东风吹鬓影。远江遥曙剑光寒,辘轳水咽青苔井。落红飞燕触衣巾,沉香火微萦纷尘。春风颠,春风急,清泪泓泓江水湿。落花乱枝悔何及,丝桐哀鸣乱朱碧。嗟胡为客去乡色,相如家徒四壁立。柳花入水化绿萍,江波摇荡心怔营。此词真迹,明时为许国用所藏,国用求文征作江南春图,一时胜流如沈周、祝枝山、徐祯卿、文徵明、唐伯虎、蔡羽、王宠等皆有和作卷,清末归顾文彬过云楼,今在上海博物馆,余曾一寓目。又文嘉曾画江南春副卷,有袁袠、袁衮、彭年、王榖祥、文伯江、陆师道、黄姬水、周天球、张凤翼、陆治、钱谷、文彭等和诗,卷中文彭和诗仅得第一首,今此卷不知何在,见吴荣光《辛丑销夏记》卷五。后十日君实又记。钤印:黄君实印、山涛、翰墨游戏

出版:

《名家话收藏 第3季》,P178-179,羊城晚报出版社 , 2016年。

著录:

《鉴画积微录》,P209,浙江大学出版社 , 2017年。

说明:

1.梁留生旧藏。梁氏擅丹青,精鉴赏,师胡佩衡、为近世岭南著名之鉴藏家。

2.题引首、题签者吴灏,1930年生于佛山,字子玉,号迟园,广东省佛山市人。先祖吴荣光,精鉴别,善书画,家藏丰厚,师从谢稚柳。

3.文彭,字寿承,号三桥,别号渔阳子、三桥居士、国子先生,南直隶苏州府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文徵明长子。以明经廷试第一,授秀水训导。官至南京国子监博士,人称“文国博”。工书画,善诗文,尤精篆刻,有《博士诗集》。

34×736 cm. 13 3/8×289 3/4 in. 約22.5平尺

引首:34×103 cm. 13 3/8×40 1/2 in. 约3.2平尺

题跋:35×105 cm. 13 3/4×41 3/8 in. 约3.3平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25a476cfc220a4546ea7ad99824f567c.png

敬华2025春季拍卖会

Lot 355

沈 周(1427-1509)石渠宝笈初编

有邻馆旧藏

市场所见晚年最大尺幅

拟吴镇笔意《听松图巨轴》

设色纸本 立轴

辛酉(1501年)作

款识:

风送涛声带草香,溪山深处任疏狂,放开双眼乾坤外,看遍浮云空自忙。辛酉暮秋画并题,长洲沈周。

钤印:

沈氏启南、白石翁

鉴藏印:

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御书房鉴藏宝、嘉庆御览之宝、邬台仙收藏书画印

题盒:

一、沈石田先生溪山涛声大堂幅。大正十年(1921)岁次辛酉鞠华月澹如滑川达读毕,题于多闻宝中,时积雨将霁,夕阳腌霭矣。钤印:达印

二、石田先生绍贞吉恒吉之家学,师友杜用嘉、刘完庵,恣广文三绝之,...澹如居士达题。钤印:澹如

出版:

1.《唐宋元明名画大观》,P248,大塚巧兿社刀江书院,日本昭和四(1929)年。

2.《中国画家丛书 沈石田》,P14.P24.P27,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58年。

3.《唐宋元明名画大观》(续足本)上册,P257,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6年。

4.《沈轴-人と艺术》,P72,日本京都文华堂书店,昭和五十七(1982)年。

5.《沈石田》,P13.P22.P26,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

6.《沈周绘画作品编年图录》下卷,P426-427,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

著录:

1.《秘殿珠林石渠宝笈续编》(听松图并题),P1142。

2.《故宫博物院藏内府抄本合编》(石渠宝笈)第三册,P1114,故宫出版社,2014年。

3.《沈周全集附传世年表》,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

4.《改订历代流传绘画编年表》,P67,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

5.《历代流传书画编年表》,P285,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74年。

6.《沈周年表朵云轩》1991年。

7.《吴派绘画研究》,P132,江苏美术出版社,1991年。

8.《历代著录画目》,P156,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年。

9.《沈周年谱》,P266,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年。

10.《明清中国画大师研究丛书·沈周》,P253,吉林美术出版社,1996年。

11.《沈周书画集》(下),附沈周书画作品存世目录P4,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年。

12.《吴门画派》,P214,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

13.《上海文博论丛》,P55,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年。

说明:

1.有邻馆藤井善助旧藏。藤井善助(1873-1943),早年留学上海,回到日本后继承家业,并步入政坛,当选为众议员。从政期间,在中国文化权威犬养毅的影响下,藤井善助开始收集中国文物。辛亥革命后,大量的清宫旧藏流往日本,藤井善助抓住机遇并在内藤湖南、长尾雨山等日本汉学家的帮助指导下,将许多稀世珍宝收入囊中,包括了商、周青铜器到宋、元、明、清书画。

2.题盒人滑川达,号澹如。日本书法家、鉴藏家。

3.沈周,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医学家。沈周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是吴门画派的创始人。

222×113 cm. 87 3/8×44 1/2 in. 約22.6平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d1fd85cab8f2731bd54ddb65e0513098.png

敬华2025春季拍卖会

Lot 356

陈洪绶(1598-1652)观泉图

设色纸本 立轴

款识:洪绶画于静者轩。

钤印:陈洪绶印、章侯

鉴藏印:

钦训堂书画记、益斋审定真迹、藏之大千、大千之宝、大风堂长物、冠五珍藏、田溪书屋、爱画出天机、花押印一方

出版:

1.《北晨画报》,第二卷,第十三期,P49,1934年11月10日。

2.《田溪书屋藏画》,选编者徐悲鸿,第6图,中华书局,1939年。

3.《天下》,第24版,香港天下图书出版社,1940年第18期。

来源:

苏富比“刘汉堃家族珍藏书画”专场。刘汉堃(1912-1958),近代纺织业巨擘刘国钧长子。刘国钧(1887-1978),江苏靖江人,经营纺织业,居产业领导之列。四九年后任江苏省副省长等要职,雅好书画,藏历代名家精品甚夥。

说明:

1.作经永璥、张大千、何冠五递藏,刘汉堃家族旧藏。

2.“钦训堂书画记”、“益斋审定真迹”为永璥藏印。永璥(1712-1787),爱新觉罗氏,胤礽之孙,字文玉,号益斋,又号素菊道人、钦训堂主人。幼年与叔弘㬙、弘晥受雍正帝养育宫中,曾任管理泰陵事务大臣。工书善画,精鉴别,好收藏。

3.“藏之大千”、“大千之宝”、“大风堂长物”为张大千藏印。

4.“冠五珍藏”、“田溪书屋”为何冠五藏印。何冠五(1890年代-?),字冠五,号丽甫,又称荔甫。为广东三水人,以货殖起家,民初到30年代活跃于广州,是当时广州十八甫富善西街裕隆兴记出口丝绸庄的东主。1923年参与癸亥合作社,后为国画研究会会员。“田溪书屋”为其斋名,其收藏书画颇丰。

5.陈洪绶,字章侯,号老莲,悔迟等。浙江诸暨人。能诗文,善书画,山水、花卉、人物皆佳,尤以人物画成就最高。与崔子忠合称“南陈北崔”,“明末四大怪杰”之一。

193×78 cm. 76×30 3/4 in. 約13.5平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43be0240398f7f9e2800a048b0a21972.png

敬华2025春季拍卖会

Lot 360

陈 淳(1483-1544)二知轩旧藏 白阳山居图

水墨纸本 手卷

款识:

绘家惟用水墨为难,自宋元来,独米氏父子良得其法,大米最为古雅,小米颇称秀润,余每见其遗迹,辄爱玩不能释去,往往欲效濒一二,自恨不能窥其藩篱,未尝不兴悢悢也。此卷作于白阳山居时,山窗无事,殊觉闲适,而岩壑云烟,顷刻变动,遂摹写米氏笔意如此,然不知果能合作否。落落社中,当不废辴然也。道复。

钤印:白阳山人、大姚

鉴藏印:

清玩草堂、徐维则读画记、瑞作鉴赏书画之印、雅堂、沈映晖印、雅堂鉴赏、仲方心赏、幼痴墨缘、徐维则刊误鉴真之记、曾藏会稽徐氏烟云过眼室、笔砚精良人生一乐

题签:

陈白阳真迹逸品。癸酉九月四日。徐三庚题签。钤印:□吉。

出版:

1.《敏求精舍银禧纪念展览》画册,P112,敏求精舍,1985年。

2.《明清中国画大师研究丛书 陈淳》,图版9,吉林美术出版社,1996年。

3.《好古敏求——敏求精舍四十週年纪念展》画册,P116,敏求精舍,2001年。

展览:

1.“敏求精舍银禧纪念展览”,香港艺术馆,1985年10月25日-1985年1月15日。

2.“敏求精舍 40周年纪念展”,香港艺术馆,2001年6月7日-2001年8月26。

说明:

1.徐三庚题签。

2.沈映晖、徐维则旧藏。沈映晖(清),一作辉,字朗干,号庚斋,又号雅堂,江南松江府娄县人。荃族侄孙,宗敬族子。以明经官司库。工诗画,山水清矫拔俗,传宗敬一脉,别有会心,得宋、元风度。

徐维则(1867-1919),字仲咫,号以愻,一作一孙,别号贻孙。浙江绍兴人。伯父徐树兰,父徐友兰,均是著名藏书家和学者。

3.陈淳,字道复,后以字行,更字复甫,号白阳,又号白阳山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绘画大师。少年作画以元人为法,深受水墨写意的影响。他的写生画,一花半叶,淡墨欹毫,自有疏斜历乱之致。

33×271 cm. 13×106 3/4 in. 約8.0平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a31c22650860b44d3d4c2acc292a9e1a.png

敬华2025春季拍卖会

Lot 362

董其昌(1555-1636)仿梅道人山水

水墨纸本 立轴

丙寅(1626年)作

款识:

元时梅花道人与盛子昭俱工画,望衡对宇。求子昭绘者屦相接,梅花道人之居阒如也。子弟以为言,梅花道人曰,待之二十年。及二十年,盛氏之门亦阒如,而梅花之名始振,至今称四大家。丙寅夏五,拟梅道人笔,因书。玄宰。

钤印:

玄赏斋、董氏玄宰

出版:

1.《艺观》创刊号第3⻚,1926年中国⾦⽯书画艺观学会。

2.《⺠国书画⾦⽯报刊集成》上海卷(⼋)第5⻚,上海书画出版社2015年。

著录:

1.《⼤观录》⼗九卷明贤名画康熙五⼗⼀年(1712年)吴升编纂。

2.《董华亭书画录⼀卷》明董其昌撰;(清)⻘浮⼭⼈辑清光绪22年(1896)刻本。

3.《历代著录画⽬》⼀函六册1934⾦陵⼤学中国⽂化研究所。

4.《丛书集成初编董华亭书画录》第35⻚,1937商务印书馆。

5.《中国学术名著第五辑明清⼈题跋》上册第13⻚,1962世界书局1988年、2016年再版。

6.《历代著录画⽬》第363⻚,1982年⽂史哲出版社。

7.《张忆娘簪花图卷题咏董华亭书画录》第35⻚,1985中华书局。

8.《董其昌系年》第232⻚,1988年⽂物出版社。

9.《董其昌年谱》第172⻚,1989年上海书画出版社。

10.《福开森历代著录画⽬》第363⻚,1993年⼈⺠美术出版社。

11.《中国书画全书》第8册558⻚,1994年上海书画出版社。

12.《续修四库全书》⼦部1066卷第816⻚,199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

13.《明清中国画⼤师研究丛书董其昌》第275、288、294⻚,1996年吉林美术出版社。

14.《中国历代书画艺术论薯丛编》31册第736⻚,1997年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

15.《历代书画录辑刊》第⼀册21⻚,2007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16.《中国书画全书》修订本第⼗⼆册137⻚,2009年上海书画出版社。

17.《董其昌研究》第245⻚,2010年南开⼤学出版社。

18.《董其昌全集》第三卷285⻚,2013年上海书画出版社。

19.《⻛流蕴藉董其昌系年》第283⻚,2019年浙江摄影出版社。

157×56 cm. 61 3/4×22  in. 約8.0平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71926bf594f887c94b2ccdcd12da2d10.png

敬华2025春季拍卖会

Lot 363

文徵明(1470-1559)兰竹图

水墨纸本 立轴

钤印:

停云

诗堂:

一、钱杜(1763-1844):丁丑(1817年)嘉平旬又三日,观复斋消寒雅集,客有以衡山翁墨兰真迹小幅见贻,小迂旁观,叹为秀绝。时老姜已醉,谓欠墨竹数叶,即蘸研池余渖补之,自夸衡山后劲。次年,沈生嘉珍从吴门来,见而攫去,以别纸请余题记,遂书。钱叔美。钤印:叔美、钱杜私印、松壶小隐

二、姚元之(1773-1852):修竹幽兰,并列笔端,不让前贤真鉴。妙于题语,人称三善备焉。丁酉仲秋,昂之。钤印:昂之

三、蒋宝龄(1781-1841)款署:砚农征君仁兄见而爱之,偿其原直,属余题记。率成短古一章,应教道兄。丁酉秋八月,琴东蒋宝龄。钤印:子延

四、张鉴(1768-1850)款署:研农仁兄其宝之。道光十七年(1837)十月朔,乌程秋水张鉴识。钤印:秋水

五、黄鞠(约1796-1860):辛丑(1841年)夏五月十六日,砚农君雨中见访,袖携文待诏兰草真迹,老姜补竹枝,双绝无比。黄鞠识。钤印:秋士

六、秦炳文(1803-1873):咸丰戊午(1858年)十一月初八日,梁溪秦炳文谨观于松陵寓斋。钤印:炳文之印、□□

鉴藏印:

浭阳张氏书画记、谭观成印、盍斋、盍斋珍藏书画之印、恬生眼福

出版:

1.《宋元明清名画大观》,大塚巧芸社,1931年。

2.《支那名画宝鉴》,P518,原田谨次郎,大塚巧藝社,1936年。

3.《宋元明清名画大观》,P123,大塚巧藝社,1936年。

4.《支那名画宝鉴》,P518,大塚巧藝社,1941年。

5.《中国名画宝鉴》,P518,大塚巧艺社,1959年。

6.《宋元明清名画大观》,P123,文化艺术公司,1970年。

7.《唐宋元明清名画大观》,P123,台湾成文出版社,1975年。

8.《宋元明清名画大观》,P123,江苏广陵书社,2005年。

9.《中国名画宝鉴》,P518,河北美术出版社,2007年。

展览:“元明清古画展览会第二届大会并中日现代绘画展览会第六届大会”,东京上野公园,1931年4月28日。

说明:

1.据钱杜题跋而知,是幅画中墨竹,为老姜(张镠)在1817年的消寒雅集中醉后补画而成,后被沈嘉珍携去,又归“研农”所有,并请蒋宝龄、张鉴、黄鞠诸家题跋。

(1)张镠(1769-1821),字子贞,一作紫贞,号老姜,江苏江都(今扬州)人。工篆隶。善诗,孤峰峭立。精山水,笔意苍莽,多参篆法,古拙洒脱。性耿介,不随俗。

(2)“研农”或为王之佐(活动于嘉庆-道光间),江苏吴江人。道光元年(1821)举孝廉方正。工诗,能画兰,善治印。著有《青来草堂稿》。

(3)蒋宝龄,字子延、有筠,号霞竹、琴东、琴东逸史。江苏昭文(今常熟)人。工诗、画,山水法文徵明,继宗董、巨,后得钱杜指授,松秀超拔,雅近师传。著有《墨林今话》。

(4)张鉴,字春冶,号秋水。通经籍,治小学。浙江乌程人(今天吴县)人。嘉庆九年(1804)贡生。以博通经史,受阮元之聘,讲学杭州孤山诂经精舍,并任其幕僚。

(5)黄鞠(约1796-1860):辛丑(1841年)夏五月十六日,砚农君雨中见访,袖携文待诏兰草真迹,老姜傍补竹枝,双绝无比。黄鞠识。钤印:秋士

2.张志潭旧藏。世有浭阳张氏影宋刊本《御注孝经》,又有《端午花卉图》“浭阳张氏书画记”系“张志潭”藏印之说。故是幅经近代张志潭或其家族所藏。张志潭(1875-1946),字远伯,河北丰润人。张爱玲堂伯父,善花卉,北洋时历任绥远道尹,内务次长、***秘书长,陆军次长,内务总长,交通总长等。

3.近代,又经过广东谭观成、杨庆簪、李初梨鉴藏。

(1)谭观成(近代),名墒,广东人,民国时沪上知名收藏家。与张大千、吴湖帆皆友善,其所藏明清书画现多散见各大博物馆。

(2)杨庆簪(1908-1991),字朋之,一字邦豫,号盍斋,书斋名簪绂室、启导堂、由豫山堂。广东中山人。因与孙科有同乡之谊,被延为秘书。富有收藏,与篆刻名家陈巨来过从甚密,得其制印二百余方。

(3)李初梨(1900-1994),曾任中联部副部长、党委书记。第一、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会委员。

字:37.5×38 cm. 14 3/4×15 in. 约1.3平尺

画:27.5×46.5 cm. 10 7/8×18 1/4 in. 約1.2平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dc38ca813934cd3f25d7c9062b663825.png

敬华2025春季拍卖会

Lot 375

李鸿章(1823-1901)行书八言联

水墨纸本 立轴

释文:温然而恭慨然而义,懿乎其纯确乎其操。

款识:合肥李鸿章。

钤印:大学士肃毅伯,李鸿章印

说明:

1.文物公司旧藏。

2.附盒。

167×40 cm.×2 65 3/4×15 3/4 in.×2 約6.0平尺(每幅)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a0a5985786444383a07f3b0757b5c085.png

敬华2025春季拍卖会

Lot 381

唐 岱(1673-1752后)拟各家山水册

设色纸本 册页十二开

丁未(1727年)作

款识:

一、拟赵大年江南春色。静岩。钤印:岱字毓东、鉴

二、临巨然笔法。静岩岱。钤印:唐岱

三、仿李营丘川江图。静岩岱。钤印:古唐括氏、岱字毓东

四、师北苑遗意。静岩岱。钤印:古唐括氏、岱字毓东

五、拟松雪设色。静岩岱。钤印:岱字毓东

六、拟倪高士笔意。静岩。钤印:毓东名岱

七、拟王叔明笔意。静岩。钤印:毓东名岱

八、临米海岳墨法。静岩岱,钤印:唐岱

九、拟子久墨法。岱。钤印:毓东名岱

十、静岩岱。钤印:毓东名岱

十一、拟吴仲圭笔法。静岩岱。钤印:唐岱

十二、丁未秋日仿关仝笔。静岩岱。钤印:古唐括氏、岱字毓东

鉴藏印:赞宸、树德堂

题签:唐静岩先生山水册。精品拾二帧。树德堂藏

说明:

唐岱(1673-1752 后),字毓东,号静岩,又号知生、爱庐、默庄,室名静岩书屋,满洲正蓝旗人。以画候内廷,山水从焦秉贞学,后与王敬铭、张宗苍同为王原祁弟子,名动京师,康熙赐称“画状元”,受康、雍、乾三朝皇帝赏识,并于雍正朝正式以绘事供奉内廷,另外他还在宫内任职,曾官至内务府总管,可谓声名显赫。在雍正、乾隆年问,他曾多次奉旨与西洋画家郎世宁联袂合绘,乾隆初年,他因参与创作精美的《圆明园四十景图》而名重天下。唐岱在宫廷内府供职作画,乾隆对其宠遇有佳,多次受乾隆的品题、均有传世。精画理,亦工诗,著有画论《绘事发微》。本作品创作于雍正五年,同年唐岱绘《重峦叠翠图》轴(现藏于北京画院),山石皴染和树石形态与本册落款为“拟王叔明笔意”、“静岩岱”两幅极为相似,属于其成熟时期作品。因长期供奉内廷,画面需要富丽华美,使得唐岱用笔更加细致、规矩,山水和树木都经过精心的安排和组织,其画风更趋向细腻繁复。作品中的某一些细部还留有王原祁的某些风格特征。使得娄东画派在宫廷院体的规范下发展出了新面貌和新风格,对后世的宫廷山水画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7.5×18 cm.×12 10 7/8×7 1/8 in×12 約0.4平尺(每幅)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1e6a8260585e3bffcabfc8078d5b2f58.png

敬华2025春季拍卖会

Lot 387

钱 贡(明)张学良旧藏 湖山晚晴

洒金笺本 扇面

丁巳(1617年)作

款识:丁巳秋日,钱贡写。

钤印:钱贡之印

来源:

1994年台北苏富比 定远斋藏中国书画专场Lot30。

说明:

1.张学良旧藏。

2.钱贡,字禹方,号沧洲。善画山水,而人物尤其所长。余尝见其仿唐伯虎大幅,咄咄逼真,而他画亦往往出入文徴仲太史。

16×52 cm. 6 1/4×20 1/2 in. 约0.7平尺

敬华2025春季拍卖会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73d13e7b8a2bf6b78e1a21a87bd04ca9.png

Lot 388

何 远(清)岳阳楼图

水墨金笺 扇面

款识:己亥菊月,仿唐时岳阳楼,似孟老盟翁正,何远。

钤印:何远

说明:

何远,字履方,华亭人。事父母至孝。工诗画,山水人物,运笔苍古,而临摹益精。

16×51 cm. 6 1/4×20 1/8 in. 约0.7平尺

敬华2025春季拍卖会

Lot 390

赵 尹(明)疏林远岫

水墨金笺 扇面

款识:丁酉冬初,为季翁写贺次严先生。赵尹。

钤印:莘子

鉴藏印:随安室 宝亲王宝

说明:

1.“随安室”、“宝亲王宝”为乾隆帝藏印。

雍正十一年(1733年)二月,弘历受封和硕宝亲王,从此开始使用“宝亲王宝”印。随安室是弘历最早命名的书斋之一,据其记述“予十七岁居重华宫时,曾颜书室曰随安,取随遇而安之意”,同时,随安室也是其使用频率最高的斋堂号之一,继位不久其便将日常处理政务的养心殿东暖阁北室命名为“随安室”,更在三山五园及各处行宫,如西苑、圆明园、清漪园、热河避暑山庄等都设立以“随安室”命名的书房,可谓偏爱有加。

2.赵尹,字莘子,徽州人,刘度高足,山水仿北宋,遒劲缜密,有出蓝之誉。

16×51 cm. 6 1/4×20 1/8 in. 约0.7平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98f4c73d8592eec9c57d3016b73a7609.png

敬华2025春季拍卖会

Lot 396

罗 聘(1733-1799)独坐观叶

设色笺本 扇面

款识:

玉中二兄世老先生命,两峰弟罗聘。

钤印:

罗、聘

说明:

罗聘,清代画家,“扬州八怪”之一。字遯夫,号两峰,又号衣云、花之寺僧、金牛山人、师莲老人等。祖籍安徽歙县,其先辈迁居扬州。为金农入室弟子,布衣,好游历。

18×51 cm. 7 1/8×20 1/8 in. 約0.8平尺

f46f7bdf6b5dacee9cffd60dcda39ffd.jpg


责任编辑:孟语

推荐关键字:2025春拍 古代书画 敬华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AMMA我们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