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市场监测中心 > 市场观察 > 正文
  • 分享到:
  • 收藏此页 |
  • 打印 |
  • 关闭

2025西泠春拍 | 乾隆青花折枝花果纹六方大瓶领衔元明清青花瓷:采古博今 皇家瑰宝

2025-07-03 14:21:06 来源:快讯 0次浏览


更多图片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f15c2feb09cbd4f50fe0eea8367b01cb.png

在中国陶瓷史上,乾隆朝的瓷器以其精湛工艺和独特审美独树一帜。其中一件青花折枝花果纹六方瓶,不仅展现了御窑的巅峰技艺,更折射出乾隆帝的治国理念与审美追求。

六方瓶器型首创于雍正时期,至乾隆朝达到鼎盛。器如天地,六面合围,象征帝王威仪。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8a5c836ff75eeb39897756fb18b90717.png

2025西泠春拍

清乾隆 · 青花折枝花果纹六方大瓶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高:66cm

来 源

伦敦苏富比2006年7月13日,Lot.624。

说 明

此尊呈六方形,侈口长颈,折肩弧腹,圈足外撇。通体绘青花纹饰,口沿及肩部以回纹下接如意云头纹为饰,六道棱线之上分别绘饰西洋巴洛克式卷草纹,使得每个棱面形成上小下大的两个开光,颈部六面分饰折枝花卉,腹部主题纹饰绘明初所流行的折枝花果纹,即灵芝、石榴、寿桃等瑞果搭配菊花、牡丹、莲花,祥花瑞果,穷秀极妍,尽显吉祥之气。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948a8d4342ce4687ae8db0e7f6c5bfeb.png

底心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本品造型端正大气,恢宏威严,青花发色苍翠,为乾隆御窑不可多得之臻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5cf2d4ad7751ffa367ea6770cff5a1fd.png

来源:伦敦苏富比2006年 拍品图

方器的烧制远比圆器困难,拉坯成型时极易变形,窑烧时更容易开裂。"六方之器,十窑九败”,这件体量硕大的六方瓶,每一道棱角都是对窑火的挑战。

这种追求极致工艺的执着,正是乾隆"盛世造器"理念的体现。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c01d730e1d7578953fcc0b098e3e72b7.png

青花折枝花果纹六方瓶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b8063d51fb06d3e63d83a811b4e304b7.png

青花折枝花果纹六方瓶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目前查阅公私收藏,仅见南京博物院、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有收藏,市场流通所见者亦只是四五件。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03e75fe556182f809e7af7996c33b913.png

明代学者王世懋曾在《窥天外乘》中感叹:"盖窑器圆者,旋之立就,倏忽若神。独方物即至小,亦须手捻而成,最难完整,供御大率十不能一二。"正因如此,存世的乾隆六方大瓶极为稀少。

此瓶釉质莹润如脂,青花发色浓艳深沉,笔触层次分明。六面均饰折枝花卉,腹部则以“三多”为主题。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ad4a5336902b261a394f3bddee23d975.jpg

石榴(多子)、寿桃(多寿)、灵芝(多福),其间穿插菊花、牡丹、莲花等折枝花卉。花卉形态各异,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尽情舒展,每一片花瓣都被描绘得细腻入微,与饱满圆润的果实相互交织,祥花瑞果,穷秀极妍,营造出一种繁荣昌盛、富贵吉祥的氛围。

雍乾时期,宫廷对明代永宣青花的推崇达到顶峰。此瓶的青花绘画刻意模仿永宣时期的“苏麻离青”的效果,笔触点染之间,刻意保留铁锈斑的沉淀状态。

摹古并非简单的复制,而是乾隆朝文化策略的重要部分。通过重现永宣瓷器的神韵,既表达了对传统工艺的尊崇,更借此彰显本朝"超越前代"的盛世气象。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e48b62c2de851b034d0a3dad2fa1ba12.png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 · 青花釉里红(上)》

本瓶所饰青花折枝花果,始见于永乐年间,与永窑经典梅瓶上缀折枝花果纹一脉相承,参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例,录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青花釉里红(上)》,图版30。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6199b53bfa2d1295aad286e4d447201a.png

自康熙以来,满清统治者一直存在着一股宫廷西洋风,这种风气在乾隆收藏及建筑,宫庭绘画,制瓷等方面均有体现,其中以乾隆朝为盛。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89dc769d614f708a84cf00b7e96132ba.png

郎世宁 《乾隆皇帝半身冬装像》

如果说在中国,巴洛克风格是在17至18世纪由欧洲传教士引入,那么随着乾隆盛世的到来,社会稳定四海升平,乾隆皇帝追求猎奇的风尚,促使宫廷艺术品在制作工艺、装饰技巧上迅速发展,于是宫廷内也就自然流露出巴洛克风格的中国式演绎。

这种艺术形式强调动态的曲线、繁复的视觉效果,与中式审美的端庄典雅形成鲜明对比。

宫廷造办处的工匠们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新风尚,并尝试将其融入传统瓷器装饰中。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40c89698d2f93e941cbb08ad3d0bac0d.png

在这件六方瓶上,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瓶身棱角处那些巴洛克式纹样,形成类似"画框"的效果,使中央的传统纹饰更显突出。

这种融合极为自然,器物仍保持着典型的中式气韵;细节处则呈现出浓烈的西洋趣味。

除了纯粹的摹古之外,同时注重在传统构成因素中创新,借鉴原来的工艺造型和纹饰进行抽绎,组合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样式,寄予新的美好吉祥寓意,从而确立新的古典主义审美品格。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83d08233eb0b58a894c0341e2f567683.png

此番造器之精神在雍乾时期高档的御瓷之中体现尤为明显,以其欣赏的色釉与纹饰,融汇古今之精粹于一体,成为彼时造器的一个新风尚,本品即为此理念之典范。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e04c92b8ebd1633d1178c58f8aaa742b.png

今天,当我们凝视这些充满动感的西洋纹饰,仿佛能听见两个伟大文明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既保持着各自的文化寓意,又在交融中创造出全新的美学可能。

“采古博今,融贯中西”,这件珍品成为了盛世王朝审美趣味与工艺巅峰的终极象征。更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缩影,凝聚着18世纪中国最精湛的工艺水准、最开放的文化胸襟和最宏大的艺术追求。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e8b4ba0b7de268bb992f05cac8d1a6b8.png

永宣青花历来为藏家珍重,号称「发旷古之未有,开一代之奇葩」,其胎釉细腻温润如玉,据传使用郑和下西洋带回的「苏麻离」青料,呈色凝重幽艳,光彩焕发,又有淋漓变化之趣味。明人王世懋《窥天外乘》记载「永乐、宣德间,内府烧造迄今为贵。」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78412413cf1a0d9a1ddec7380b7fa1e9.png

2025西泠春拍

明永乐 · 青花宝相轮花纹双耳抱月瓶

高:25.7cm

来 源

1.马钱特(Marchant)旧藏,伦敦。

2.伦敦苏富比1992年6月9日,Lot.231。

展 览

《青花的故事——景德镇御窑遗址所出与海内外珍藏元明青花瓷器对比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22.6.20—7.9。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143f25a98094ec4cd2605dfcf25c687c.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ece6c5db131897e290dae678c03d759d.png

来源:伦敦苏富比1992年6月9日,Lot.231。

本器属明初景德镇御窑经典造型之一,洪武时期即有烧造。永宣时期扁壶无论在造型还是纹饰上皆多模仿中东伊斯兰风格金银器或玻璃器。

现藏于叙利亚博物馆一件红陶双耳罐,发现于本图拉斯 · 夏姆遗址,距今约2000年左右,此双耳罐外壁用黑彩描绘涡轮状朵花纹,另外耳部及腹部造型皆与拍品此类型扁壶相似,可见传承。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355066f5faa8ef8011edc714061efec5.png

叙利亚红陶彩绘双耳罐

自汉唐以来在与外域文化的相互融合中一直是以汉族文化为主体,完全模仿的装饰多是局部或点缀,惟独永宣青花瓷器由于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诸多方面的原因, 在与伊斯兰文化的相互融合中, 出现了短暂的以外来文化为主体的倾向。

正如近人吴仁敬在其《中国陶瓷史》中所述:

「明人对于瓷业,无论在意匠上、形式上,其技术均渐臻至完成之顶点。而永乐以降,因波斯、阿拉伯艺术之东渐,与我国原有之艺术相融合,对瓷业上更发生一种异样之精彩。」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399d15603816d0f009007b06a9a18ebd.png

此式青花葫芦扁壶,造型及纹饰之创造灵感皆源自中东地区,有别于中国常见纹样,其崭新之处,叹为观止,昔时想必在一众写生纹样中脱颖而出。

然而瓶颈缠枝花卉、腹壁边际环以卷草纹,及双耳根部折枝花纹, 则突显传统中国样式风范。中外艺风共蕴一器,柔硬并蓄,相得益彰,堪称永乐御窑难得之精品佳作。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ed1cc51b462cba0deb2d590acac04453.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7bdfd6ec506d95114c2330381310c898.png

2025西泠春拍

元 · 青花鹿衔灵芝纹大盘

直径:33cm

来 源

1.纽约 Weisbrod 旧藏。

2.新加坡私人珍藏。

3.佳士得伦敦2000年11月15日,Lot 015。

4.Messrs Eskenazi,伦敦,图版8819。

5.荷兰私人珍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56610b2337153fb32388598fc4b238ad.png

来源:伦敦佳士得2000年11月15日,Lot.015 (2)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13cfb9d8939c38c50af716fcfea254ea.png

元代青花瓷器上的纹饰可分为主题纹饰和辅助纹饰两大类。主题纹饰见有人物故事、龙凤纹饰、鸟兽虫鱼、花草瓜果、树木山石等各种题材;另有个别特殊题材,如十字金刚杵。辅助纹饰有弦纹、卷草纹、钱纹、回纹、蕉叶纹、云肩纹、莲瓣纹、几何纹、缠枝花纹等。

相较之下,盘心绘制花草瓜果、龙凤纹饰及树木山石纹样的较多,人物故事及鸟兽虫鱼较少。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698fd1262147c6fc7080f1b414a924e5.png

本品绘制此类动物纹饰的较为罕见

公私收藏中可见如,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藏一例青花雉鸡竹石花果纹盘,著录于《幽蓝神采 元代青花瓷器特集》,图版24。天民楼藏一例,著录于《天民楼珍藏青花瓷器》图版5。

另有一例,与是此拍品盘心纹饰相似,1985年4月于山东省青州市元代墓葬出土,现藏于青州市博物馆,著录于《元青花》,页120,121。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b83db0b3c9f105e7fde711265949ed0a.png

青花鹿纹盘 山东青州博物馆藏

本件元青花鹿衔灵芝纹大盘,器型周正,青花发色浓郁,曾辗转于欧美各藏家之手,亦曾为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藏家Eskenazi旧藏,来源清晰明确,殊为难得。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5b200988cde672b2ad3bf7b06dbee50b.png

是器胎、釉、款、纹、色皆为典型的宣德官窑风格。胎体丰厚;釉面饱满白中闪青;写款精雅;肩及近底处绘莲瓣纹,腹部绘缠枝灵芝纹,笔触潇洒飘逸,呈现鲜明的宣德窑青花“一笔点画”风姿。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af257b980f14955b14d265135bcab44e.png

2025西泠春拍

明宣德 · 青花缠枝灵芝纹小罐

款识:“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高:8.7cm 宽:10.5cm

来 源

1.纽约佳士得2003年9月13日,Lot 282。

2.加拿大藏家E.Sinclair旧藏。

3.纽约佳士得2011年5月24日,Lot 1645。

4.美国藏家旧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1b08a5d43b2ccd0f6eb7c376668d25bd.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7e1d89999ddfb8b58a4bfe51ec8117c0.png

来源:纽约佳士得2003年9月13日,Lot 282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8228d8176c0c60cc7d188cb483b6b9be.png

青花发色美妙,使用典型的苏麻离青料,色泽青翠幽艳,光彩焕发,映日视之宛如蓝宝石,凝重处近于深黑,且多晕散,与流利写意的图案笔触相映成趣,颇有水墨淋漓的写意画意味。

本品选灵芝图装饰既见祥瑞之意,亦蕴含皇帝自身一份感受。“王者仁慈,则芝草生”、“王者德重则芝实茂”灵芝为古今之祥瑞,亦为仁政与明君的象征,清宫旧藏有宣德时期青花缠枝灵芝纹瓶、宣德青花折枝灵芝纹石榴尊等各类青花器中均有烧造,可见皇帝对其喜爱之情。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2b562f3f1f9ba02ce8d5be3dcd3f156c.png

是以本品宣德青花缠枝灵芝纹小罐,品质、工艺水平皆为上佳之选,体量精小而气韵潇洒舒朗,观玲珑于掌上,而大明仁宣盛世之气可见矣。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cd6786f95ff78cb532be30e307726d8b.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52524ddc9e58a07e65b5b6cd2a6613cf.jpg


责任编辑:罗书银

推荐关键字:2025春拍 拍卖 收藏 西泠拍卖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AMMA我们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