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辽金时期,直腿高案普及,“一桌(案)二椅”成为富裕家庭理想“厅堂”的必备,成为家具主流。主流也有主流的挑战,如何让直腿案从前的孤零零四条腿保持牢固,这考验工匠的智慧。
于是,系列建设开始,构件增加次第展开。唐五代案子腿上就出现了横枨,如正仓院存唐式四腿案、莫高窟第98窟五代壁画《宴饮图》中的直腿案;五代有了顺枨,如河北曲阳五代王处直墓汉白玉浮雕《散乐图》中的直腿高几。术语上前后腿间的枨子为横枨,左右腿间的枨子为顺枨。它们是最简单有效的腿部支撑构件。宋代以后,牙头、牙板又闪亮登场,增益两个稳定案腿的构件,也引发影响深远的式样变革。这些构件都是新进步的指标。有太多的指标沉潜在家具历史长河中,需要慢慢寻找。
传统直腿案向夹头榫案进化,一路增加构件的大致顺序为:增加横枨→增加顺枨→增加替木牙头(有顺枨)→增加牙头牙板(有顺枨)→仅有牙头牙板(去掉顺枨),下面分别说明。
⒈横枨型
宋辽金时期的直腿矮案上,往往还是仅有横枨,如内蒙古解放营子辽墓出土直腿案,此案攒框装板,板面下有两根托带。方料腿两侧有凹凸曲线,正面饰两烛香线。前后腿间置横枨。同期个别高案上,也还有仅有横枨者。
辽代 内蒙古解放营子辽墓出土的横枨木案
2. 顺枨型
在横枨基础上,增加顺枨,自然更加稳定和坚固。顺枨萌芽于五代,普及于宋代,考古中都多有发现。如宋代山西省高平市开化寺壁画《善事太子本生故事》的直腿案,案体细长,为条案,面板攒边装板,腿间有横枨、顺枨。
宋代 高平市开化寺壁画《善事太子本生故事》上的顺枨直腿案
在张家口宣化区下八里,发掘出辽代张家世族壁画墓群,有张世卿墓、韩师训、张文藻等人的九座墓,为辽代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张世卿墓壁画《备宴图》上,后面有直腿高案,偏方,四腿间各有横枨、顺枨。而前面还有一张直腿矮案,四腿间无枨。
辽代 宣化下八里壁画墓群张世卿壁画墓壁画《备宴图》上的直腿案
日本的《五山十刹图》描绘了南宋皇家寺院家具,其中绘有两张直腿案,图像上腿靠近案面边,吊头小,案面小得不合比例。其中一张有顺枨,自然也有横枨(未画),另一张无顺枨,“一桌的足长2尺6寸4分(编者注:当时测量工具使用的是日本曲尺,一尺相当于今天的30.3厘米),另一桌足长3尺7寸3分。”(邵晓峰:《五山十刹图》中的南宋佛教家具(下)《古典工艺家具》2016年5月刊))其大者长一点一米。
河南荥阳槐西宋墓壁画、洛阳关林庙宋墓砖雕、林州桂林金墓壁画上,都有同类直腿案。
《五山十刹图》上的两张直腿案
(张十庆:《五山十刹图与南宋江南禅寺》
双顺枨也是增益的一款。河北宣化下八里辽代韩师训墓壁画《宴乐图》上,女主人在乐舞中进餐,红色直腿餐案,偏长,四腿间各置双横枨、双顺枨。宣化下八里辽代 张恭诱墓壁画《备茶图》上,直腿案四腿间都有双枨。
河北宣化下八里辽代韩师训墓壁画《宴乐图》
辽代 宣化下八里张恭诱墓壁画《备茶图》
这类案子具有多用性。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东沙布日台乡宝山村辽墓壁画《杨贵妃颂经图》上,贵妇端坐,身前置直腿条案,通体鲜红,双横枨、双顺枨,案上放经卷,成为书案。
辽代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宝山村墓壁画《杨贵妃颂经图》
3.矮老型
矮老是短小的柱子,往往置于较长的枨上,加大力度。又称为“折柱”“侏儒柱”。河北宣化辽代张文藻墓壁画《童嬉图》上的直腿案,案面偏方,双枨上增置矮老。宋墓中也有同类,如河南荥阳槐西壁画上的直腿案,也是双枨上置矮老。
宣化下八里辽代张匡正墓壁画《备茶图》上,直腿案的三条顺枨上置矮老。
辽代 宣化下八里张文藻墓壁画《童嬉图》上的矮老直腿案(摹本)
辽代宣化下八里张匡正墓壁画《备茶图》上的顺枨矮老
北京房山区天开塔地宫出土的辽代供案,双顺枨,双顺枨。特殊之处是案子正面两组双矮老中间置有净水瓶形卡子花,共两个。双矮老划分的三个正方形空间置透雕十字花纹圆卡子花,共三个。少见的两种卡子花明显是特别增加装饰,加大观赏面,也透露了直腿案构件不断增益的发展信息。
辽代 北京房山区天开塔地宫出土的木供案
4. 围栏型
宣化下八里辽代4号墓《备茶图》壁画上的案子案面四周增设栏杆,各面开口,形成少见的围栏。围栏案上盛放着茶具与茶,当为供桌和供品。
辽代 宣化下八里4号墓壁画《备茶图》上的围栏案
5.替木牙头型
顺枨出现后,为了进一步加强腿的支撑,在案子腿顶部安装牙头,牙头与顺枨两项组合,这可称为替木牙头。式样有直牙头、多曲线牙头、卷云纹牙头、双牙纹牙头,可谓式样多变。
替木是古建筑的构件,位置在梁与柱、枋与柱的交接处,用来与柱子共同承受上部横材的压力、防止横竖材倾斜。明确时期转化有更多的装饰作用。宋代称“角替”,清代又称为“插角”“雀替”“托木”。
替木牙头案实例极多,如河南偃师酒流沟北宋墓砖刻《斫鲙厨娘图》上的案子,牙头为直牙头;内蒙古敖汉旗贝子府镇大哈巴齐拉村喇嘛沟辽代墓《备饮图》的案子,为多曲线牙头。它是长案,但腿部依然靠外,腿顶部两侧置牙头,牙头依然靠近抹头,这可能是早期的特点。
北宋 河南偃师酒流沟墓砖刻《斫鲙厨娘图》上的直牙头平头案
辽代 内蒙古喇嘛沟墓《备饮图》上的多曲线牙头平头案
安置直牙头最初为了加强支撑功能,马上,人们就要装饰它,遂有卷云纹牙头,并发展为双牙纹牙头。山西汾阳东龙观金代墓壁画《茶酒位》、山西平阳马村金代二号墓砖雕《夫妇宴饮图》上的直腿案,均为双牙纹牙头式样;山西兴县红峪村元代至大二年墓壁画《备茶图》的案子顺枨上,增加矮老、牙头,为多组双牙纹牙头。
金代 山西汾阳东龙观墓壁画《茶酒位》上的双牙纹牙头(摹本)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编《汾阳东龙观宋金壁画墓》)
金代 山西平阳马村2号墓砖雕《夫妇宴饮图》
元代 山西兴县红峪村至大二年墓壁画《备茶图》 上的直腿案
山西兴县红峪村元代至大二年墓壁画武氏夫妇墓墓室西壁墓主夫妇端坐图上,夫妇身子挡住了一张红色供案,在顺枨上中段,可见矮老、双牙纹牙头。案子后面为屏风。这种案子使用于家庭,与寺庙大供案有别。
元代 山西兴县红峪村武氏夫妇墓壁画上的夫妇端坐图
6.牙板牙头顺枨型
案子上,由牙头、顺枨两项组合,发展为牙板、牙头、顺枨三项组合,更为牢固,也是新的进步指标。在河北巨鹿宋墓、宁夏武威市西郊林场西夏墓、北宋安徽南陵铁拐墓、大同市齿轮厂金代阎德源墓中,都出土直牙板直牙头顺枨平头案冥器。
西夏 武威市西郊林场西夏墓出土的直牙板直牙头顺枨平头案
(武威市博物馆藏)
北宋 安徽南陵铁拐墓出土的直牙板案
金代 大同市齿轮厂阎德源墓出土直牙板案一
金代 大同市齿轮厂阎德源墓出土直牙板案二
应该注意,此时一些替木式牙头并非常见的一块料牙头做法,而是两块料的两侧分作。即腿上端不开槽口,而在腿两侧开闷榫眼,左右两个牙头分别纳入两侧榫眼中。这是“夹头榫雏形”(“类夹头榫”),实物如巨鹿宋桌,“在腿足的两侧,各有一条竖向的槽口。”“腿足两边槽口并不相通,两牙板以宽榫舌插入。”(陈增弼 张志辉:《巨鹿宋桌宋椅研究》,见陈增弼:《传薪——中国古代家具研究》 ,故宫出版社)
巨鹿宋桌结构示意图
(陈增弼:《传薪——中国古代家具研究》 ,故宫出版社)
宁夏武威市西郊林场西夏墓和响水河西夏墓出土的三张顺枨案(见路金波:《西夏文物》)、北京辽金城垣博物馆藏金代顺枨案,其牙头都是腿两侧分作。
北京辽金城垣博物馆藏金代顺枨案和灯挂椅
陈增弼还曾经测量过五代“插肩榫雏形”木榻实物,其两侧牙头也是两根料的两侧分作,不是典型插肩榫的一木而做。这些案子像“咣咣”的敲钟声一样提示我们,是否早期顺枨案子上,还没有出现严格的夹头榫牙头、插肩榫牙头。其牢固程度不佳,所以还需要顺枨支撑。经过一个过程后,夹头榫、插肩榫才成熟出现。也是前途光明,但是道路曲折。
可以观察到,以上案子上都没有堵头(侧牙板)。飘肩榫已经出现,圆形横材与圆形竖材作丁字形接合,榫头外面为圆弧形,榫头内空飘不实,故称为飘肩榫。又称为“蛤蟆肩榫”。
至于安徽南陵铁拐北宋墓的直牙板案、 大同市齿轮厂金代阎德源墓的直牙板案,是牙头两侧分作、还是夹头榫,难以确认,这或因报告中语焉不详,或因笔者阅读未周。但只要一朝打开它们,拆解结构,榫卯便一目了然。
还有双牙纹牙头的顺枨大条案,如山西洪洞广胜寺水神庙元代壁画《王宫尚食图》上,表现了膳房情景,九侍女中间有牙板牙头顺枨大条案,双牙纹牙头。而描绘了宫内膳房的场景,侍者在为明应王准备膳食饮品,隐喻着祭奠行为,这里的条案就是供案。案子图像写实,形态精彩。
元代 山西省洪洞县广胜寺水神庙壁画《王宫尚食图》
陕西蒲城洞耳村元代墓壁画《主人坐像》上的供案,卷云纹牙头偏中间,不同以上诸案,是器物的进步。牌位屏风两旁各置的一张供案,明确成对供案(“酒桌”)的用法。
元代 陕西蒲城洞耳村墓壁画《主人坐像》
顺枨是此时期重要的构件,它繁盛在宋元,到明代,夹头榫的牙头牙板成为支撑案腿的主力,顺枨因为太功能化,观赏性弱,遂被边缘,少见使用。好在,其余绪演化成罗锅枨,泽惠至今。罗锅枨是中部一段高起、两端低矮的枨子,又称为“弓字枨”“桥梁枨”。在明代朱檀墓高罗锅枨平头案上可见。
家具之行,有繁盛就有衰败,有走来便有远去。
以上归纳,着眼基本趋势。但不绝对,各时期也有不同式样的同步存在。滞后的情况也正常,如远望一下,明代河南登封芦店墓壁画上还存在顺枨直腿案。
7.夹头榫
甘肃漳县城元代陇右王汪世显家族王惟贤墓出土剔红双龙牡丹纹平头案,是年代最早的剔红家具实例,长70.2厘米,宽35厘米,残高58厘米。通体髹红漆剔刻花纹,案面为双龙牡丹纹,繁复的花朵中,两条飞龙左右相对,一升一降。
直牙板直牙头,没有横牙板堵头。前后圆腿之间连的双横枨明显偏下,表明腿足磨损严重。它没有了顺枨,依然完整牢固,应该有成熟的夹头榫卯结构。去掉顺枨,这是一个摆脱旧式的小动作,但历史却走出了大步伐,夹头榫结构成熟了。如果说前面所述的宋墓出土案子尚不能确定是典型的夹头榫平头案,那么保守一些,以此案为标志,可以认为典型的夹头榫平头案器型出现了。
元代 甘肃漳县王惟贤墓出土的剔红平头案
(甘肃漳县博物馆藏)
元代 甘肃漳县王惟贤墓出土剔红平头案案面
有人会说,许多卷轴“宋画”中有同类器型。我只能再重复回答,年代上,是不能以卷轴“宋画”等为标准。例如,惹人瞩目《韩熙载夜宴图》,有人以为它出自顾闳中之手,那样五代就有了夹头榫平头案;有不少人考证一番后,推翻五代说,肯定它是南宋绘制。那么宋绘又与顾闳中有什么关系?卷轴画的年代特点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有时又经不住拷问。材料出处如果没有标准,得出的结论又能如何呢。在器物年代上,还是考古学出土物牢靠。
总有一些器物代表历史进化的基本方向,而另一些器物代表非常规式样在各个时期偶有出现,也代表创造和尝试。如江苏江阴北宋孙四娘子墓中出土杉木供案明器,左右腿间置牙板,牙板有开心尖。腿顶部内侧各有榫眼,牙板榫头插入榫眼,没有牙头。前后腿间置单枨。四腿下部各钉一个侍人俑,各自拱手执镜、奁等物。还有山西长治屯留县康庄工业园区壁画墓上,直腿案形态优美,用材细巧,有横枨,有牙头没有牙板。其年代为元代,但缺少常见的顺枨等物,正如某种器物上偶然会多出非常规的构件。
北宋 江苏江阴孙四娘子墓中出土杉木供案
元代 长治屯留县康庄工业园区墓壁画上的直腿案
宋辽金时期,祭祀供奉先人往往备酒、备茶,所以有大量的备酒图、备茶图。司马光《司马氏书仪》卷八《丧仪四》:“如时祭设曾祖考妣坐于影堂南向,设死者坐于其东南西向,各有倚桌,设盥盆帨巾于西阶下,设承版、卓子于西方,火炉、汤瓶、火筋在其东。其日夙兴,设玄酒、酒瓶、盏注、卓子于东方,设香卓子于中央,置香炉烛香于其上质明。主人以下各服其服,哭于灵座前。”
王世襄说;“明代饮膳用的小型长方桌案,尺寸比较矮而窄,以带吊头的为常式,案形结体,鲁班馆匠师称之曰‘酒桌’。”现在,都称之为平头案,不说酒桌。试试看,将王世襄说法进一步年代溯源,“设玄酒、酒瓶、盏注、卓子于东方”的桌子(案子)和上述罗列的许多案子就是酒桌,就是“酒桌”名称来源。
写于花粉纷飞的八月
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