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统治者,大都十分重视典籍的收藏利用和编刊工作。以康、雍、乾为代表,他们在继承明朝皇家藏书的基础上,多次下今各省督抚、学政,在全国上下访查善本,凡属“经学史乘实有关系修齐治平、助成德化者”,“元明诸贤以及国朝儒学,研究六经、阐明性理、潜心正学、纯粹无者”,不拘刻本、抄本,随时购求进呈,集中了大批各种版本的书籍。其中,写本是较为特殊的版本类型。
清宫遗存写本图书数量最为宏富,在接收前代宫廷典籍的基础上,清内府更热衷于缮录书册,其抄写数量之多,收藏之富超越前代,并以清代臣工奉旨精写为多,也有臣工进呈本,这些写本多系清宫旧藏孤本,并且多出于帝王儒臣、名家之手,内容丰富,既可弥补刻本之不足,又可欣赏其书法艺术。

清代七部《四库全书》,两部《钦定四库全书荟要》都是精写成形。各内府机构长年不断写抄的历朝实录、玉牒、本纪、圣训等,书品阔大行格疏朗、朱栏玉堵、纸精墨妙、字体端秀、装帧考究是清代的重要档案史料,有的从不发刻,也是清内府写本风格的典型代表。另外皇帝为阅览、玩赏及各宫殿陈设用书,也是特命由内廷发缮臣工录进以备御览陈设并缮写。
北京荣宝2025秋拍佛教典籍与古籍善本专场Lot 2823清光绪内府钞本《大清穆宗毅皇帝圣训》,抄写精整,一丝不苟,行格疏朗,纸洁墨丽,装帧雍容,品相端庄。且集文物价值、文献价值、艺术价值于一身,实为传世珍宝。望收藏者珍之爱之!
是函为清光绪五年(1879)原装汉文大红绫本《大清穆宗毅皇帝圣训》,书中记录的是清穆宗皇帝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5年)也就是同治皇帝的事迹。1函5册,卷一百三十一至一百三十五。

原黄绫包布、原装红绫函套,如意型书别皆完整保存;函套及每册书衣为朱红色祥云凤凰纹织锦;函套与每册书衣上均贴书签,以颜体书写“大清穆宗毅皇帝圣训”九字;旁边卷签书写卷数及每卷类别,保留了宫内原有装潢形式,品相极佳。

为蝴蝶装,开化榜纸书写,半叶九行,行十八字,每叶用朱砂绘制边框及栏格,并有朱色句读。《圣训》的抄写分满文本与汉文本两种,其装潢分为黄绫本与红绫本。抄写装潢完成后,即庋藏于紫禁城东侧皇家档案存储处皇史宬和盛京的崇谟阁。

《大清穆宗毅皇帝圣训》始编于光绪五年,完成于光绪六年,由大学士宝鋆任监修总裁官,大学士载龄、 沈桂芬,吏部尚书灵桂,户部尚书董恂,兵部尚书广寿,礼部尚书恩承、徐桐,刑部尚书潘祖荫等人同时参加编纂。《大清穆宗毅皇帝圣训》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为研究当时历史提供了大量宝贵的资料。 同治帝载淳是咸丰帝奕泞与叶赫那拉(慈禧)之子,生于咸丰六年(1856)。裁淳六岁登基,同治十二年(1873)亲政,十三年病逝,庙号“穆宗”。同治帝在位十三年,其《圣训》多达21巨函,内容涉及当时政、 经、军诸多方面。故此书作为第一手文献资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此函《大清穆宗毅皇帝圣训》原藏皇史宬金匮之中,本身具有藏之宗庙盟府,遗泽万世的重要意义。其规制之高、装潢之豪华,毋庸置疑。其品相完好,颇为稀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