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荣宝2025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暨北京荣宝三十周年
预展时间
11月28日-11月29日
拍卖时间
11月30日
拍卖地点
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9号)
此次北京荣宝拍卖30周年,古董部,诚意呈献松竹书房-文房陈设主题专场拍卖,精心遴选近200件优质拍品,为广大藏家带来多元收藏选择。
自1672年立世至今,荣宝斋的文房器物已在笔墨书香中静静浸润三百五十余载。作为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不仅是“文房四宝”的精制者,更是传统工艺与文人审美深度交融的传承者。
松竹书房专题在传统纸、墨、笔、砚之外,全新增设田黄石、鸡血石、高山冻石等名贵石种专场拍卖,更有文房案头陈设精品力作,助藏家打造专属雅致的生活空间。
值此北京荣宝拍卖三十周年之际,诚邀诸位藏家挚友,共赴这场三十年的文化之约、共鉴收藏之美。
#点击上方卡片直接参拍#
本次拍卖会可在雅昌拍卖图录APP同步参拍,藏家可足不出户,轻松参与竞拍。为鼓励更多藏友参与,雅昌拍卖图录APP特别提供最高2%的限时佣金补贴助您以更优价格斩获心仪珍品。诚邀广大藏家与艺术爱好者踊跃参与,共同见证这场艺术盛宴,斩获您心仪的藏品!
点击参拍
▼

说明:绢上金辉,五色藏珍。在故宫浩瀚的文物宝库中,库绢作为传统织造与手绘工艺的结晶,承载着皇家的审美与技艺的巅峰。这组故宫旧藏的手绘描金五色库绢,以五种色泽为底,描金绘就吉祥纹样,于绢帛的细腻肌理间,尽显清代宫廷织物的华贵与工艺的精湛。
五张库绢分以蓝、黄、红等五色为底,每张的纹样各具寓意:龙纹象征皇权与祥瑞,是宫廷器物的核心纹样;瑞兽纹传递祈福纳祥的愿景;杂宝纹(如宝瓶、方胜等)则集合了 “五谷丰登”“平安顺遂” 等吉祥意象。五色在传统语境中对应 “五行”,也暗含 “五福临门” 的美好祈愿,这种 “以色载意、以纹传情” 的设计,是清代宫廷艺术 “实用与审美并重、礼制与吉祥共生” 的典型表达。
说明:笔走龙蛇,一 “虎” 镇威.在清代宫廷书法的谱系中,御笔大字以 “气象雄浑,寓意吉祥” 的特质,成为皇家权力与文化品位的直观表达。这幅清代御笔 “虎” 字,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尽显清代御笔书法的艺术神韵与文化内涵。
坑别:麻子坑
说明:砚台之中,麻子坑砚以其石质精良、纹理独特著称,而 “盛世龙腾” 的题材又寄寓着对时代繁荣的美好祈愿。
拍品选用端砚名坑——麻子坑石。麻子坑石质细腻温润,密度极高,发墨快且墨色浓润,是砚中上乘之选。石面上隐约可见的纹理,如星点、如冰裂,是麻子坑的天然标识,历经岁月仍显坚密,为其实用与收藏价值奠定了坚实基础。七八十年代的制砚工艺,既传承了传统端砚雕刻的精髓,又融入了那个时代对宏大题材的艺术表达,让这方砚台在材质与工艺的结合上更具时代特色。“盛世龙腾” 的题材设计气势恢宏。砚台边缘雕刻群龙纹饰,龙纹形态各异,或腾云驾雾,或昂首嘶吼,雕刻技法精湛,浮雕、圆雕并用,将龙的威严与灵动刻画得栩栩如生。龙在中国文化中是权力、祥瑞的象征,“龙腾盛世” 的寓意既契合了时代对繁荣昌盛的期盼,又展现了传统吉祥文化的深厚底蕴。整体布局繁而不乱,龙纹与砚堂的留白形成鲜明对比,既凸显了雕刻的工艺之美,又保证了砚台的实用功能,体现了工匠对 “艺用结合” 的精妙把握。
赏此砚,可于麻子坑石的温润中感受文房雅韵,于 “盛世龙腾” 的雕刻中体悟时代祈愿,于精湛工艺中赞叹匠人巧思。它是材质、工艺与文化寓意交融的文房珍品,值得深度品鉴。此件拍品为荣宝斋库出,实为难能可贵,属案头陈设珍藏之佳品。
来源:荣宝斋库出。
备注:附荣宝斋文玩珍藏证书。
坑别:老坑
说明:在砚台艺术的长河里,老坑砚石向来是品质与工艺的标杆,而 “四海升平” 的题材又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寓意。这方七八十年代的老坑 “四海升平” 砚,是工艺传承与时代审美交融的艺术佳构。
拍品老坑 “四海升平” 砚采用的是砚中珍品——老坑砚石。老坑石质致密温润,呵气可研墨,发墨如油泛,且蕴含天然纹理,或如冰纹,或如金线,此砚石面的纹理便是老坑身份的佐证,历经岁月仍显细腻坚润,是砚中难得的上乘之材。七八十年代的制砚工艺,承继了传统砚雕的精髓,又带着那个时代对工艺精细度的追求,让这方砚台在材质与工艺的结合上更显珍贵。“四海升平” 的题材设计颇具深意。砚台主体雕刻宝瓶造型,宝瓶在中国文化中是平安、吉祥的象征,瓶身纹饰精美,“寿” 字元素的融入更添祈福之意。周围环绕的荷叶、游鱼,刻画得栩栩如生,荷叶舒展,游鱼灵动,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暗合 “连年有余”“和和美美” 的吉祥寓意。整体布局繁而不乱,雕刻技法精湛,浮雕、圆雕技法并用,将宝瓶的庄重、荷叶的柔美、游鱼的鲜活刻画得淋漓尽致,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工匠的巧思与功力。
作为文房重器,它兼具实用与观赏价值。研墨时,老坑石的优异发墨性能让墨色浓润,利于书画创作;陈设时,其精美的雕刻与吉祥的题材,又为书斋增添了一抹雅致的文化气息。赏此砚,可于老坑石的温润中感受文房雅趣,于 “四海升平” 的题材中体悟吉祥文化,于精湛的雕刻中赞叹工艺之美。它是材质、工艺与文化的结晶,在一方砚台里,藏着传统文房的雅致,映着时代工艺的风貌。此件拍品为荣宝斋库出,实为难能可贵,属案头陈设珍藏实用之佳品。
来源:荣宝斋库出。
出版:即将出版于《宝蕴华章·北京荣宝拍卖三十周年精品集》,荣宝斋出版社,2025年。
备注:附荣宝斋文玩珍藏证书。
款识:“梁佩阳”
坑别:老坑
石品:鱼脑冻、天青、冰纹、火捺、青花、翡翠。
说明:砚石取材老坑石,原有天然石痕一道,雕者巧妙破石为二,取石品最优美之处置于砚堂之上。砚额用简练的线条刻画日月同辉的壮丽景象,寓意美好和谐。
出版:即将出版于《宝蕴华章·北京荣宝拍卖三十周年精品集》,荣宝斋出版社,2025年。
备注:附作者签名证书。
说明:此件作品甄选寿山三色高山石为材,石质凝润通透,肌理细腻,天然晕染的红、白、青三色交织相融,如霞披翠裹,尽显高山石独有的清灵质感与稀世品相。印钮以钮雕技法匠心雕琢「三阳开泰」,辅以灵芝瑞草,构图疏密有致,意境祥和典雅。三只灵羊姿态各异却浑然一体:或昂首凝眸,羊角曲卷圆润,肌理线条流畅自然;或屈膝俯卧,双耳贴垂,神态温顺闲适,雕刻师对细节刻画精妙入微,羊身毛发以阴刻技法细细勾勒,根根分明且富有蓬松质感,眼眸以浅浮雕点睛,顾盼生辉,将灵羊的憨态与神韵描摹得惟妙惟肖。顶部灵芝造型饱满舒展,菌盖纹理清晰,卷边圆润自然,与灵羊相映成趣。文化寓意深厚绵长:「羊」通「阳」,三羊并立暗合「三阳开泰」之意,象征冬去春来、万象更新;灵芝自古为「仙草」,寓意福寿安康、万事如意。
说明:此方银裹金田黄原石,未经雕琢,尽显大道至简之美。观其质,温润而通灵,触手生温,仿佛凝聚了千载地脉之精华。其表,一层白皮匀净覆盖,如月华凝霜,似素衣裹玉,予人以静谧安详之感。然其神韵,更在于内藏的玄机。当光线穿透石体,那层素白之下,一抹明艳的暖黄悄然浮现,由内而外,温润弥散。这“金裹银”或“银裹金”的奇妙景象,恰似冬日暖阳,破云而出,于沉静中迸发生机,于素雅中彰显贵气。田黄石是寿山石系中的瑰宝,素有“石中之王”尊号。其色泽温润可爱,肌理细密,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已有人开始采集,到了明清两代田黄石更是盛名于世,相传清初时期皇帝祭天,神案上都少不了一方上品田黄石。因此,田黄石一直盛名不衰,身价倍增,许多达官显贵,文人雅士亦竞相刻意收集田黄石。数百年来田黄石极受藏家至爱,正如俗语所说:“黄金易得,田黄难求”、“一两田黄一两金”说的就是田黄珍贵稀少。”
出版:即将出版于《宝蕴华章·北京荣宝拍卖三十周年精品集》,荣宝斋出版社,2025年。
说明:此件莲池观音造像,取材于寿山田黄石中的上品 “鸡油黄”,石质细腻如脂,上手温润如玉,自然光下可见丝丝缕缕的萝卜纹隐现其间,观音摆件构图主次分明,密实而不显拥挤,有密不透风之致。观音坐在莲叶之中,手拿佛珠,表情安详,体态温婉。整件作品线条清晰流畅,刀法娴熟。
出版:
1.《中国印石三宝石中之王田黄》P83;
2.《王祖光寿山石雕刻艺术》P74。
说明:这枚田黄石印章色泽金黄,质地温润凝灵,形态自然玲珑。作者以薄意手法在田黄石上雕刻一梅花,梅枝盘扎,梅花盛开,雀鸟立于枝头,似在鸣叫高歌,静中有动,动静结合,俨然一副微缩的中国传统书画作品。通体雕刻线条硬朗流畅,深雕浅刻,注重石头天然纹理走向,尤其是借天然石皮之分布而布局画面,疏密得当。这枚田黄摆件仅以一株梅花为薄意内容,也表现了君子立身处世,不因无人而不芳,不因困穷而改节的意蕴。
出版:即将出版于《宝蕴华章·北京荣宝拍卖三十周年精品集》,荣宝斋出版社,2025年。
说明:在印章艺术的殿堂里,田黄石素方章如一颗璀璨明珠,尤其是清代的田黄石素方章,更是集材质珍稀、工艺简约与文化深厚于一身的艺术瑰宝。拍品清代田黄石素方章,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拍品田黄石素方章无过多雕琢,仅以简洁的方章形态呈现,却恰恰是这种 “less is more” 的简约风格,将田黄石的材质之美推向了极致。章体方正规矩,线条利落干净,边角处理圆润有度,既体现了清代印章形制的规整审美,又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文人对 “朴拙自然” 的追求。它没有繁缛的纹饰干扰,让观者的目光能全然聚焦于田黄石的色泽、质地与肌理之上,以极简的形制,让石材本身的美成为绝对的主角。此件拍品为荣宝斋库出,实为难能可贵,属案头陈设珍藏之佳品。
来源:荣宝斋库出。
出版:即将出版于《宝蕴华章·北京荣宝拍卖三十周年精品集》,荣宝斋出版社,2025年。
备注:附荣宝斋文玩珍藏证书。
说明:在中华玉石篆刻艺术的璀璨星河中,昌化鸡血石无疑是一颗耀眼的明珠,而 “大红袍” 更是其中的稀世珍品。当我们凝视这枚昌化鸡血大红袍素方章时,仿佛能触摸到中国玉石文化的深邃脉络,感受到那份穿越时空的艺术张力。
这枚素方章的血色,正是 “大红袍” 的典型体现,色泽鲜丽而不艳俗,红得醇厚、红得饱满,如初凝的鸡血,在灯光下甚至能透出隐隐的胶质光泽。更难得的是,其地子(血色之外的基底)细腻温润,呈半透明的 “冻地” 质感,与浓郁的血色交相辉映,恰如 “红霞映雪”,将鸡血石 “血” 与 “地” 的美学张力推到极致。拍品为荣宝斋库出,实为难能可贵,属案头陈设珍藏之上品。
来源:荣宝斋库出。
出版:即将出版于《宝蕴华章·北京荣宝拍卖三十周年精品集》,荣宝斋出版社,2025年。
备注:附荣宝斋文玩珍藏证书。
备注:附证书。
备注:带原配木盒。
碧玉凝翠,婴戏藏趣这件清碧玉雕婴戏图大四方笔筒,以碧玉为材,雕琢婴戏图景,是清代玉雕文房中的精品。
其玉质为碧玉,色泽浓郁翠润,质地致密温润。笔筒四方造型规整大气,器型端庄稳重。四面浮雕婴戏图,孩童姿态各异,或嬉戏玩耍,或劳作互动,周围亭台树木、山石云纹刻画细腻,场景生动鲜活,“婴戏” 题材寓意 “多子多福,童趣盎然”,契合文房器物的吉祥审美。
雕刻工艺精湛,浮雕层次分明,人物神态、景物细节皆栩栩如生,尽显清代玉雕 “因材施艺,工巧细腻” 的水准。它将碧玉的翠润与婴戏的童趣融合,于四方笔筒间,见玉雕工艺的清代风华,品文房雅器 “碧玉凝翠,一筒藏趣” 的独特韵味。
说明:此卷缸采用白玉雕琢而成,白玉质地细腻温润,色泽均匀柔和,工匠运用了浮雕技法,使山水、人物等图案具有立体感,仿佛从玉质中自然浮现;雕刻工艺极为精细,线条流畅自然,缸体上雕刻了丰富的山水景观,有山峦起伏、云雾缭绕、树木葱茏、亭台楼阁等。这些元素构成了一幅宁静悠远的山水画卷,营造出一种空灵、清幽的意境。卷缸作为文房用品,本身就与文人活动密切相关,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承载了文人的雅趣和文化内涵,是文人书房中的一件精美陈设。
说明:此插屏采用紫檀木制,质地坚硬细密,木纹纤细,变化无穷,长时间的使用和氧化后,形成深邃温润的包浆。插屏上的雕刻运用了浮雕、透雕等多种技法,人物、建筑、树木等元素层次分明,立体感强。人物的衣纹、表情,建筑的门窗、瓦片,树木的枝叶等都雕刻得细致入微,展现出高超的工艺水平。画面布局合理,疏密得当。以建筑为背景,人物活动穿插其中,营造出一种生动的场景感。在传统观念中,画面中的建筑象征着安稳和富足,树木代表着生机与长寿。整体插屏放置于室内,有祈求吉祥、平安的美好愿望。
说明:挂屏紫檀大料而作,因其色泽沉静、纹理优美,质地坚硬,故清代宫廷推崇紫檀。技法以银丝或银片镶嵌图案与诗文,形成立体浮雕效果,工艺精细,体现清代宫廷艺术的集大成,此件作品既体现贵族威仪,又满足文人雅趣。
出版:即将出版于《宝蕴华章·北京荣宝拍卖三十周年精品集》,荣宝斋出版社,2025年。
说明:灵璧石,以 “瘦、皱、漏、透” 的审美特质,在传统赏石文化中占据 “天下第一石” 的美誉。这枚清代灵璧观赏石,便是灵璧石艺术的典型代表,于嶙峋石形与古雅底座间,尽显清代文人 “搜尽奇峰打草稿” 的赏石情怀。
其石质为灵璧磬石,色泽深沉古朴,敲击时能发出清越磬音,这是灵璧石区别于他石的核心特质。石体 “瘦” 骨嶙峋,轮廓线条曲折有致;“皱” 纹密布,如岁月镌刻的沧桑印记;“漏”“透” 相生,孔洞连环相通,形成虚实相生的空间趣味,仿佛将大自然的奇峰怪石浓缩于咫尺之间。这种天然形成的 “四美” 兼具,是地质运动与时光雕琢的艺术结晶,每一处凹凸都藏着自然的鬼斧神工。
搭配的红木底座同样堪称精品,雕刻繁复的卷云纹,与灵璧石的古朴形成繁简对比,底座的曲线又与石体的折线呼应,既起到承托作用,又强化了 “小中见大” 的山水意境,尽显清代匠人 “相石配座” 的精湛功力。
此件拍品为荣宝斋库出,实为难能可贵,属案头陈设珍藏之上品。
来源:荣宝斋库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