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日之珍
保利拍卖二十周年秋日之珍精品展
保利拍卖二十周年
是与时代同行
与艺术共生的二十年
更是开拓新境
续写辉煌的新起点
金秋时节山水澄明
作为二十周年庆典系列活动的重要篇章
“秋日之珍”精品展即将隆重启幕
这场跨越南北的艺术巡礼
共设杭州、上海、南京、北京、深圳五站
以艺术为媒
贯通古今文脉
延续中国文化精神
01
中国书画
中国书画部精心呈献诸多大师名家精彩佳作,尤为难得的将傅抱石1958年精心创作的《蝶恋花·游仙图》系列中第四及第五本一并展出。《蝶恋花·游仙图》系列是主席诗意题材中,傅抱石最用心的创作。其中,第五本作为极具典型意义的一件,是最真实表现傅抱石个人对《蝶恋花·游仙图》诗意画创作理念的,傅抱石独创的将人物画和山水画结合的革命浪漫主义色彩巨制。第四本上记录着创作研讨会修改意见,从创作背景上反映了当时中国画坛对中国画变革的认识和重视。此套作品完美体现了傅抱石在构思、酝酿、成型、定稿的整个创作心路历程。此套为傅抱石根据毛 主席《蝶恋花》词意而创作的重要作品之一,作为该题材傅氏序列中的一个重要补充,也成为书写历史图像的一个有益记录。一甲子后,它得以重现,弥足珍贵。张大千1945年所作《番女掣厖图》,画面绘两位身着红色藏族传统服饰的少女与一条黑犬,少女面部及衣纹勾勒用笔细谨流畅,气息高古;艳丽服饰使用大面积的矿物质红色敷染,高贵典雅。本画题图式绘制目前存世仅见两幅,另一幅藏于张大千后人手中。本件首次露面,殊为珍贵。黄胄1976年精心绘制并赠予新加坡著名爱国侨商、收藏家张庆重先生的《库尔班·吐鲁木大叔》,尺幅近16平尺,流畅的线条、明快的色彩,塑造出了崭新的人物形象,鲜明地揭示了老汉朴实豪爽的人物性格和心向北京、思念主席的内在情感,堪称时代宏幅巨制。此外,其他重要私人珍藏作品亦将一同现身,敬请期待。

傅抱石
《蝶恋花·游仙图》 第四、第五本
设色纸本 立轴、镜心
1958年作
146×93.5cm(第四本)、159×93.5cm(第五本)

张大千
《番女掣厖图》
设色纸本 立轴
1945年作
104×65cm
出版:《雍华》第四、五期合刊,第8页,1947年6月。

黄胄
张庆重旧藏《库尔班·吐鲁木大叔》
设色纸本 立轴
181×97cm
1976年作
说明:上款人张庆重(1910-1992),字希川,福建南靖县塔下村人,新加坡著名爱国侨商、收藏家。庆重先生1929年出国谋生,客居他乡。在印度尼西亚、香港、新加坡创建实业,经营船运,成功发达,有“船王”之称。庆重先生海外生活几十年,心系祖国,为抗战、为家乡建设捐资捐物,在华侨社会中颇孚众望,有香港中华总商会名誉会长、香港福建同乡会副理事长、新加坡漳属总会主席等职。张庆重经营实业,同时一生雅好书画,自上世纪70年代遍访南北名家,藏画颇丰。

李可染
《草坪放牧》
设色纸本 镜心
1988年作
69×111cm
出版:
1《强犟——李可染的书和画》,第88-89页,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2《荣宝雅集——近现代书画名家作品赏析》p128,荣宝斋出版社。
3 作品即将出版由李可染艺术基金会与浙江大学出版社携手编辑的《李可染全集》。
来源:原藏家得自画家家属。
02
古代书画(含古籍)
古代书画部隆重呈献元、明、清三代近40件隽永佳构,萃集数帧市场珍罕名品巨迹。展品征集自中国大陆、港台地区及北美、日本等国家,多数作品皆为首次现身。其中以两件张学良旧藏“定远斋”遗珍:鲜于枢《赤乌行》卷、沈周《葵花图》卷领衔展出。鲜于枢传世真迹寥若晨星,偶见于海内外博物馆,流通极罕。《赤乌行》卷曾著录于关冕钧《三秋阁书画录》,并见于《元四大家》《鲜于枢》等权威出版,可谓弥足珍贵。同为张学良“定远斋”旧藏的沈周《葵花图》卷,一反寻常花草之趣,而寓“知均事君抱孤忠”的忠贞之喻。卷后有文徵明、王鏊两大吴门弟子长篇题诗,进一步阐发“忠葵”意象,使此卷超越寻常花卉画,成为明中期士大夫精神世界的写照。周天球、郭第等明清诸家题跋俱全,更有罕见王铎题跋。此卷经明代郭仁、吴廷,清代汪一夔递藏。
同期展出吴门画派代表人物许初、仇英《援琴高士图》卷、文徵明晚年行书巅峰1551年作《行书自作诗》卷,晚明“奇崛书风”典范王铎《上摄山》轴、明末重要人物画家崔子忠《唐人宫女》轴,袁樊旧藏——宋天麐《临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及清初遗民画家萧云从《秋林送别》卷,寄慨遗民情怀,诗画并举,气节自见。更多重量级佳作待续,敬请期待!

鲜于枢(1246-1302)
《赤乌行》
1298年作
手卷 水墨绢本
书心:23×93㎝,题跋:23×120㎝
著录:
1 关冕钧著《三秋阁书画录》卷上,苍梧关氏白纸排印本,1928年。
2《元四大家》,第85页,台北故宫博物院,1975年。
3《元代画家吴镇》,第112页,台北故宫博物院,1983年。
4《鲜于枢》,第32页,石头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
说明:
1 张孝思、笪重光、梁清标、关冕钧、张学良旧藏。张元祯、林环、何琮、查士标题跋。夏清贻题签。
2 张元祯(1437-1507),字廷祥,号东白,江西南昌人。幼称神童,五岁能诗;十二岁获宁靖王召见,赐名“元徵”,故其题跋自署“南昌十二岁张元徵”,是知为张元祯十二岁时作。天顺四年(1460)联捷进士,选庶吉士,深为大学士李贤器重,授编修。宪宗朝预修《英宗实录》,后以政见不合,引疾归里,家居力学二十余年。正德间复起,累官至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掌詹事府。
3 林环,字崇璧,福建兴化府莆田县人。永乐四年(1406)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升侍讲,参与编撰《永乐大典》。其才识过人,深受明成祖器重。四十岁去世,存有《䌹斋集》。
4 何琮(1428-?),字文璧,浙江杭州府仁和县人。景泰五年(1454)甲戌科会试第二百三十二名举人,殿试登进士第二甲第五十五名。
5 查士标提到“观于松子阁中”,笪重光有“松子阁印”,著《松子阁集》,说明查士标是在笪重光处题观款。
6 张孝思,主要活动于明末清初,字则之,号懒逸,丹徒(今江苏镇江)人。明诸生。为人高洁,平生有三癖,曰洁癖、茶癖、法书名画癖。工书法,学晋人。擅画兰竹,得赵孟頫遗韵。家筑培风阁,收藏法书名画甚富,为明末清初著名收藏家。唐代杜牧的《张好好诗》卷曾藏其家。
7 笪重光(1623-1692),字在辛,号江上外史、郁冈、扫叶道人,晚年居茅山学道,改名傅光,亦署逸光,号逸叟。江苏丹徒人,一作江苏句容人。清代书画家、鉴赏家。工诗文,尤以书画名重一时。书法师苏轼、米芾、董其昌,兼摹各家名帖。其书笔意遒劲,与姜宸英、汪士鋐、何焯齐名,合称四大家。山水得江山气象,高情逸趣溢于笔端。有书画论著《书筏》《画筌》行世。
8 梁清标(1620-1691),字玉立,号棠村、蕉林,别号苍岩子,斋号秋碧堂,河北正定人。清代书画鉴藏家。明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清顺治元年(1644)授编修。官至户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精鉴赏,享誉一时。其蕉林书屋,贮图书、书画之属,有富甲海内之誉。刻《秋碧堂法帖》。另有《蕉林诗集》《蕉林文稿》《棠村词》等行世。
9 此作著录于《三秋阁书画录》,可知为关冕钧旧藏。关冕钧,字伯衡,广西苍梧(梧州)人。约清同治九年至十一年(1870-1872)间生,民国二十三年至二十五年(1934-1936)间卒。光绪二十年(1894)进士,宣统时累官法部参事。家富藏书画、碑帖、楹联、扇面,精鉴赏。《三秋阁书画录》所录皆为关氏家藏之物。因其得阎立本《秋陵归云图》、黄筌《蜀江秋净图》、王铣《万壑秋云图》而名其室“三秋阁”,亦以冠书名。著录体例仿清高士奇《江村销夏录》,记其纸绢、尺度、装潢、款识、印章、题跋,间有按语,考订精审。
10 夏清贻(1876-1940),字颂莱,号公奴,江苏嘉定人,教育家、音乐家、翻译家、出版家。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他曾经历任北洋政府国*院秘书,印铸局参事、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秘书厅机要处主任等职务。张学良藏画题签多出其手。

题签:元鲜于伯机书赤乌诗卷。定远斋藏。夏清贻谨署。
钤印:清贻。

沈周(1427-1509)
《葵花图》
设色纸本 手卷
画心:23×158cm
题跋:①21×10cm、②23×243cm、③22.5×56cm
出版:
1《艺林月刊》第33期,中国画学研究会,1932年。
2《中华文物集粹——清玩雅集收藏展》,第46至47页,北京故宫博物院,1995年。
3《中华文物集粹——清玩雅集收藏展》,第46至47页,台北历史博物馆,1995年。
展览:
1 “中华文物集粹——清玩雅集收藏展”,台北历史博物馆,1995年8月。
2 “中华文物集粹——清玩雅集收藏展”,故宫博物院,1995年9月。
说明:
1 引首为金粟山藏经纸。王鏊、文徵明、周天球、郭第、王铎题跋。递藏者则自明代郭仁、冯金吾、吴廷,及清代汪一夔,迄近代张学良、于凤至夫妇。夏清贻题签。
2 文徵明诗言“陈君五亩园,种葵绕高冈”,即指此卷为陈某之作。上海图书馆藏四卷本《甫田集》,传据文氏手书上板,乃其诗文最早之刻。此诗列卷二,题《题陈原会葵南卷》,署甲子(1504),时徵明三十四,沈周年七十八。同卷复有《陈葵南酒间示余秋园八有之作即席奉和》,可证“葵南”为陈原会之字或号。《珊瑚网》载沈周《话别期菊图》,自署“姻生”,称“葵南亲家”,可知二人结为姻亲。又吴宽《谢陈原会寄方舄》一诗,亦证陈原会与沈、吴诸老交厚。因而此卷极可能是沈周为“葵南”特意写赠的“别号图”。
3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文徵明《葵阳图》,其自题诗是文徵明中年后应“葵阳”李君之请,就旧诗删改而成。易“陈君五亩园,种葵绕高冈”为“高人辟芳圃,种葵绕茅堂”,“种葵三十年”换成“种葵今几时”,删去最后两句“归来视山园,吾葵镇常芳”。因李君与陈君年岁、园址俱异,遂就实删润。
4 郭第,字次甫,号五游,人称郭山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好游,晚年遁迹焦山为道士,与汪道昆、文彭、陆应阳均有往来。
5 从周天球的题跋可知,此卷被“司马剑泉公”重金购得。郭第题跋中又提到剑泉为“吾家子静”,可知其姓郭,应即郭仁。郭仁(1510-?),字静甫,号剑泉,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他曾任中书舍人、广西道监察御史,后因弹劾官员而外放,被派往福建担任永安县知县。此后,他陆续升任刑部主事、兵部员外郎和车驾司郎中,并因平定海寇有功而升至光禄寺少卿。
6 王铎是为“本卿冯二年丈”题,此人即冯金吾,名可宗,字本卿,山东益都(今山东青州)人。冯氏一家也是名门显赫。父冯起震(1553-1644),字青云,又字省予,号稷下门生,岁贡生,是著名的书画家。一生不希仕进,隐居乡里,以教授为业。而他的四个儿子,都个个非常了得。三子可宾,字祯卿,名气最大。天启二年进士,历任兵、工、户、礼四科给事中,官至太常寺少卿。冯可宗是第四子,以武职起家,官至掌锦衣卫事,左都督,在晚明政治斗争的血雨腥风中也是一位风云人物。受家风影响,冯可宗也擅书画,尤爱画竹石。冯起震与可宾、可宗父子常合作《竹石图》。董其昌评曰:“文、苏之后,竹石一派”,意思是说,冯氏父子可与北宋画家文同、苏轼等“湖州画派”相比并论。冯可宗常被称为“金吾”,这是因为冯可宗任锦衣卫指挥,其职能相当于历史上的“金吾卫”“金吾大将军”,是对冯的尊称。
7 与王铎同观者,有“高公讳弘图”“姜公讳曰广”。高弘图(1583-1645),字研文,一字子犹,号硁斋,济南府利津县人。南明时,弘光帝委任高弘图为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姜曰广(1584-1649),字居之,号燕及,晚号浠湖老人,江西新建人。福王称帝,仍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与史可法、高弘图并称“南中三贤相”。王铎题时为“甲申七月十三日”,时北京城已破,四人同在南明为官。
8 卷钤“新安吴廷”“江村”印,可知为吴廷旧藏。吴廷,字用卿,号江村,徽州休宁人,他并非仅为鉴赏家,而是以博古为生。其“余清斋”收藏甚丰,囊括了大量珍贵书画名迹,例如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和米芾的《蜀素帖》等。吴廷与董其昌是好友,两人之间常有书画的买卖和交换。吴廷还主持刻印了《余清斋法帖》,收录了众多名家法书,被后世视为明代集帖中的精品。清代宫廷所收藏的许多书画珍品,有不少都曾是他的旧藏。
9 又钤“汪一夔印”“元龙”印。汪一夔,字虞颺,安徽泾县宣阳都人。根据《泾县志》,他是嘉庆甲子科(1797)钦赐举人。乙丑(1805)会试,钦赐翰林院检讨,年一百有三岁。《钦定大清会典事例》记有三类钦赐功名(举人、进士、翰林)的事例,一为“学问优长”或“学问好”,二是“优遇大臣功勋子弟”,三是年老诸生“赏给举人”、年老举人“钦赐翰林”。汪一夔应该属于第三种情况。而《石渠宝笈初编》中有三件作品钤有“汪一夔印”,为李公麟明妃出塞图、顾安倪瓒合作古木竹石、赵孟頫汀草文鸳。《石渠宝笈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所以这些作品都是经过青年汪一夔的收藏再进入内府。“元龙”印同见于顾安倪瓒合作古木竹石,台湾兰千山馆藏褚遂良黄绢本兰亭上亦并见“汪一夔印”与“元龙”印。
10 是卷曾刊于《艺林月刊》,刊出时尚无张学良藏印,其后归少帅。于凤至为张学良前妻,画上同时钤有她的藏印。
11 夏清贻(1876-1940),字颂莱,号公奴,江苏嘉定人,教育家、音乐家、翻译家、出版家。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他曾经历任北洋政府国务院秘书,印铸局参事、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秘书厅机要处主任等职务。张学良藏画题签多出其手。

题签:明沈石田设色葵花图卷。定远斋珍藏。夏清贻谨署。
钤印:夏清贻印、颂来。

许初(明)题、仇英(约1494-1552)画
《援琴高士图并琴赋》
1532年作
手卷 水墨纸本
24×266cm
展览:
1 “中华文物集粹——清玩雅集收藏展”,台北历史博物馆,1995年8月。
2“中华文物集粹——清玩雅集收藏展”,故宫博物院,1995年9月。
出版:
1《中华文物集粹——清玩雅集收藏展》,第57页,北京故宫博物院,1995年。
2《中华文物集粹——清玩雅集收藏展》,第57页,台北历史博物馆,1995年。
著录:
1 陆心源编著《穰梨馆过眼续录》卷六,第23-24页,光绪十七年(1891)吴兴陆氏刻本。
2 端方、缪荃孙编纂《壬寅消夏录》卷十八,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稿本。
3 魏小虎点校《壬寅消夏录》下卷,第753、1643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24年。
说明:
1 佳士得《中国名画》专场,LOT21,纽约,1991年5月。
2 汪士元题签,陆心源、端方、汪士元旧藏。
3 由许初题跋可知,此卷是为其师尹竹庄先生之子汝文所作。许初曾与汝文同窗,晨夕研席,交称莫逆。汝文雅嗜琴,酷好嵇康《琴赋》,托录长卷。于是在嘉靖壬辰(1532)孟夏之望,许初一日挥洒,成全书赋,复倩吴门仇英补《援琴高士图》。正值汝文弟汝基过吴门话旧,遂托其携归,以完宿诺,并识岁月于卷尾,师门之谊、艺林之缘,俱在此一纸云烟间。
4 据《吉安府志》及《吴江县志》等考证,尹竹庄为尹爽。《吉安府志》有其小传,字用晦,永新人。由贡授吴县训导。著有《竹庄集》。以子台贵赠吏部侍郎。
5 “汝文”为尹爽长子尹奎,字崇文。幼聪敏,为文力追古法,淡然不以世务撄心。以贡授吴江训导,升诸暨教谕。
6 “汝基”为尹爽次子尹台(1506-1579),字崇基,号洞山。嘉靖七年(1528)中举,十四年(1535)考中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子监司业、翰林院侍讲、南京及北京国子监祭酒等职,后升南京吏部右侍郎,晋南京礼部尚书。
7 至于许初题中称“汝基进士”,此时尹台还只是举人,并未考中进士。明代凡举子赴京会试,一路上都被称为“贡士”或“乡贡进士”,“乡贡进士”四字遂成举人的体面别称,此处为许初写在纸面上的雅称,即把“乡进士”简省成“进士”。
8 此卷先见于陆心源《穰梨馆过眼续录》,后录入端方《壬寅消夏录》。陆心源去世后,长子树藩经商失败,数量众多的藏品被陆续出售以贴补家用。据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仅1907年陆心源三子陆树声便给端方送来书画多达8次,单次寄卖甚至有55件之多。《援琴高士图》遂由此转入陶斋。
9 陆心源(1834-1894),浙江归安人,晚清四大藏书家之一,亦以书画鉴藏闻名。其收藏视野广及宋元以来名迹,尤重赵孟頫、文徵明、沈周等吴兴与吴门大家。所蓄书画,精者录入《穰梨馆过眼录》及《续录》,共得唐宋至清代佳迹数百件,并详记尺寸、题跋、印记,为后世研究提供完整档案。
10 端方(1861-1911),字午桥,号陶斋,清末两江、直隶总督。光绪二十八年(1902)起撰《壬寅消夏录》,系统著录自藏名迹。任内遍走陕、鄂、苏、湘,重价蒐购宋元明清大家真迹;又趁陆家分藏,尽收陆心源后人递出精品。辛亥革命猝逝,藏品星散,今海内外博物馆多有其旧物。
11 汪士元(1874-?),字向叔,号寂盦,安徽盱眙人。光绪甲辰(1904)进士,官直隶总督幕僚、长芦盐运使。性嗜鉴藏,室名麓云楼、玉带砚斋,遍搜宋元明清名迹,眼法精审。曾见项圣谟山水册题签“寂盦珍藏”及“向叔”朱印,即其别号佐证。此卷题签笔迹与之悉合,可知亦经汪氏庋藏。

题签:仇十州援琴高士图。寂盦。

文徵明(1470-1559)
《行书自作诗》
1551年作
手卷 水墨纸本
书心:39.5×823cm,题跋:39.5×120cm
说明:
1 林朗庵、林柏寿旧藏。端方、叶恭绰、沈瑞麟、张继题跋。
2 叶恭绰题跋中提到“萱野先生其善存之”,“萱野”或为萱野长知。萱野长知(1873-1947),日本政治活动家,同时也是孙中山的密友及革命支持者。他深度参与了辛亥革命,曾为革命党人筹措经费、运送武器,与居正、戴季陶等国民党元老关系密切,并长期担任孙中山的顾问。他以私人身份为中国革命提供帮助,尤其在经济和军事方面给予了大量支持。
3 林朗庵(1897-1971),名熊光,号朗庵,是近代著名的实业家与书画收藏家。他雅好古董字画,具备极高的鉴赏和收藏能力。早年以重金购得黄庭坚的《王氏墓志铭》草稿,并以“尊尚古室”命名书斋。此后,又陆续获得宋代徐熙、米友仁、李公麟等人的真迹,因此将书斋更名为“宝宋室”,并著有《宝宋室笔记》。他的收藏在1923年关东大地震和二战期间的空袭中遭受重创,但他的鉴藏眼光和对艺术的热情,依然使其成为近现代书画收藏史上不可或缺的人物。
4 林柏寿(1895-1986),字季丞,为板桥林家“本源”系成员,林朗庵族叔,是著名实业家和艺术收藏家。他曾担任台湾银行常务理事、第一商业银行董事、台湾水泥董事长等重要职务。林柏寿在艺术收藏和文化事业上亦贡献卓著。他建立了“兰千山馆”来收藏其珍贵的艺术品,并将331件藏品无偿借给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
5 端方(1861-1911),字午桥,号陶斋,是清末著名的封疆大吏、金石学家和收藏家。他的收藏极为丰富,尤以金石器物为精,其斋号“陶斋”便源于此。然而,他的书画收藏同样可观,曾著有《壬寅消夏录》,收录了其所藏的书画作品。
6 叶恭绰(1881-1968),字誉虎,号遐庵,晚年别署矩园,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学者、书画家和文物收藏家。
7 沈瑞麟(1874-1945),字砚裔,浙江湖州人,清末至民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外交官。他早年通过科举中举,步入仕途,1902年开始其外交生涯,先后在比利时、德国、奥匈帝国等国担任使馆随员及公使,是清末重要的外交人物。
8 张继(1882-1947),字溥泉,是近代中国著名的革命家、政治家。早年留学日本,在早稻田大学学习期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他参与创建国民党,并在民元国会中被选为首任参议院议长。此后,他长期追随孙中山,致力于维护三民主义,是国民党元老和“西山会议派”的主要成员。

题签:文待诏书长卷。
钤印:林朗庵收藏印。

王铎(1592-1652)
草书《上摄山》
立轴 水墨绫本
245×54cm

崔子忠(约1574-1644)
《唐人宫女》
159×55cm
立轴 设色绫本
出版:
1《考槃社中国名画选第三集》,第27图,文华堂书店,1929年。
2 郑振铎编《域外所藏中国古画集之七—明遗民画续集》,第4图,上海出版公司,1947年。
著录:
1 李佐贤著《书画鉴影》卷二十二,第12页,利津李氏藏板,1871年。
2 Osvald Siren(喜龙仁)著《中国绘画—大师与技法(Chinese Painting:Leading Masters and Principles)》第7卷,第245页,Ronald Press,1956-1958年。
3 福开森编《历代著录画目》,第258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年。
说明:
1 上款“玉仲”为宋璜。宋璜(1602-1657),字玉仲,号答昊,山东登州府莱阳县人,崇祯十三年(1640)庚辰科进士,官至兵部职方司员外郎。宋璜所在的莱阳宋氏家族与崔子忠关系密切。崔子忠与宋璜之弟宋琬为至交。上海博物馆藏崔子忠《洗象图轴》亦是崔子忠为宋璜作,题识中称“玉仲窗兄”,因宋璜家族中的宋继登是崔子忠早年的科举业师,宋氏兄弟皆与同学。
2 王崇简题跋。王崇简(1602-1678),字敬哉,或作敬斋,顺天府宛平县人。天启元年(1621),崔子忠与史可法、王崇简一起,被时任畿辅学政的左光斗拔为顺天府廪生。崇祯二年(1629),复社成立。王崇简、崔子忠、宋璜、宋琬均加入其中,交往频繁。所以题跋中王崇简称宋璜为“玉仲盟兄”,自己为“社弟”。入清后,王崇简于顺治三年(1646)获顺天学政曹溶荐,选翰林院庶吉士。十五年(1658)升礼部尚书,十六年(1658)加太子太保,十八年(1660)因疾去职。
3 陈介祺旧藏并题签。陈介祺(1813-1884),清代金石学家。字寿卿,号簠斋。因家藏西周和战国时期的十余只编钟,故称自己为“十钟主人”。山东潍县(今山东潍坊)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他一生精于金石文字考证及器物辨伪,嗜好收藏文物,铜器、玺印、石刻、陶器砖瓦、造像等无不搜集。其收藏中汉代纪年铜镜、淮阳玉玺等大批古代玺印,都是同类文物中的精品。
4 据《考槃社中国名画选第三集》目录,知此作亦是武居綾蔵旧藏。武居綾蔵(1871-1932)是日本明治到昭和前期的一位实业家。他曾担任过多个重要职务,包括日印贸易合资公司经理、内外绵株式会社董事社长、在华日本纺织同业公会委员长等,根据内藤湖南在武居綾蔵去世时写的悼诗,武居綾蔵收藏了许多稀世珍宝,如《三国志》、唐朝抄写的《扬雄传》、米南宫草书帖、赵承旨花鸟卷,除了这些,武居綾蔵还拥有大量其他著名的珍贵收藏。

题签:崔青蚓唐人宫女画意。十钟主人藏。

宋天麐(明末清初)
《临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1660年作
手卷 水墨纸本
引首:34×106cm,画心:34×611cm,题跋:34×225cm
说明:
1 狄学耕、狄平子、袁樊旧藏。袁樊题签。狄平子题引首。吴伟业、狄学耕、狄平子、汪声铎、曾熙题跋。
2 袁樊(1903-1963),字安圃,号卧雪,斋名“鱼千里室”,江苏吴县人。近代书画、鉴藏、昆曲三绝一身的名士。祖上为明代“吴中六俊”之一袁衮。1923年以诗画为贽,拜张謇为师学诗;画则师事冯超然,为大弟子。室名“鱼千里室”,藏有《隋董美人墓志》整张拓本及《永乐大典》等珍稀文物。
3 吴伟业(1609-1671),字骏公,号梅村等,太仓(今属江苏)人。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清初征为国子监祭酒。善书画,山水宗法元人,笔墨温润秀雅,具有文人书卷气,与张学曾、王时敏、邵弥等书画家友善。精诗词,是娄东诗派开创者。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著《梅村集》。
4 狄学耕(1820-1899),字曼农,号叔子,别署石颠、石癖,室名种石轩、墨稼山庄,狄平子之父。江苏溧阳人。官江西知县。狄氏精鉴赏,富收藏,以王叔明《青卞隐居图》及《睢阳五老图》册为压箱秘宝。
5 狄平子(1872-1941),江苏溧阳人,名狄楚青,又名狄葆贤。他出生于书香官宦门第,早年中举人,后留学日本,是康有为唯一江南弟子,梁启超的莫逆之交。工于书画,长于鉴赏,擅于诗文,更是位出色的报业家、出版家。
6 汪声铎(1864-?),浙江平阳(今温州)人。字禹宣,号松岩,别署木生、苜斋、湖西外史、凤湖渔隐等,室名味腴轩、栖凤轩、双桂草堂、东壁书舍、课花馆。工书画,精篆刻,擅金石考证,富收藏。刊有《味腴轩印存》。
7 曾熙(1861-1930),字季子,号农髯,湖南衡阳人,清末民初书法家、画家、教育家。光绪二十九年(1903)进士1915年移居上海后以鬻书画为业,提出“书画同源”理念,书法融合篆、隶、楷、行诸体,形成“农髯体”,与李瑞清并称“南曾北李”。
作者简介:宋天麐,活动于明末清初,根据张庚所著《国朝画徵录》,宋天麐,吴江人,善山水,称能品,擅名一时。

萧云从(1596-1673)
《秋林送别》
1668年作
手卷 设色纸本
引首:20×62cm画心:20×468cm
题跋:①20×118cm、②20×30cm
说明:
1 张厚谷旧藏。褚德彝题引首。严长明、达善、张厚谷题跋。
2 严长明(1731-1787),字冬友,一作东友,又字道甫,号用晦。江宁人。自幼奇慧,礼部侍郎李绂对方苞说其“国器也”。乾隆二十七年(1762)帝南巡,赐举人,授内阁中书,五年后,入军机处。刘统勋深叹其才。官至内阁侍读。以丁忧归,不复出仕。曾入毕沅幕内,又主讲庐江书院。严长明聪慧强记,书无所不读,精通蒙古托忒唐古特文字。著有《归求草堂诗文集》《西清备对》《毛诗地理疏证》《文选声类》《尊闻录》等。
3 张厚谷(1883-?),河北南皮(今沧州)人,久寓上海。张之洞族孙。原名龙瑞,字修府,号只斋,斋号“碧葭精舍”。清末岁贡生,民国后历任江苏无锡县知事、淮安府知府、贵州特派军政视察员、彰武镇威大将军行署秘书长、东三省巡阅使署秘书长兼政务处处长、汉粤川铁路参赞代行督办事、东三省电政监督、冀察政务委员会政务处第一组组长兼冀察地方参议会筹备主任等职。精金石学,富藏古玺印,尤擅鉴定。曾辑《碧葭精舍印谱》,为近代印学重要文献。
4 褚德彝(1871-1942),原名德义,避宣统讳改名德彝,字松窗,号礼堂,浙江余杭人。近代篆刻家、考古家。篆刻初学浙派,后精研秦汉印,风格挺秀苍劲;隶书取法《礼器碑》,书法宗褚遂良。著有《金石学续录》《竹人录续》《松窗遗印》《金石录续补》等。
此次古籍文献部荟萃十余个同一藏家专题,收罗张伟旧藏名家学者明信片与新文学典籍、废名先生自用书卷、梨园专题汇陈德霖、程砚秋、梅兰芳等名伶遗珍,更有大方先生诗稿墨痕、黄节等晚清民国名士尺牍,以及杜健秋先生自用医书珍本等。诸藏皆源出可考,既蕴学术真趣,亦具收藏价值,诚邀藏家拨冗莅临品鉴。

程砚秋
《抗战“隐居务农”日记》
旧写本
纸本
4册
17.8×12.4cm
提要:是书为程砚秋亲笔所记日记,日记时间跨度从1943年2月5日至1945年9月19日,记录了其隐居务农,历经对日抗战期间,北平沦陷时期的生活见闻,日记中能体现出程砚秋先生的民族气节、傲骨精神及其一片对祖国、人民的忠心。
程砚秋(1904-1958),出生于北京,原名承麟,满族,索绰罗氏,北京人,中国京剧男演员,工旦角。程砚秋是京剧程派艺术的创始人,是京剧“四大名旦”之一。他严守音韵规律,唱腔起伏跌宕,节奏多变,表演非常细致深刻,同时注重贴近生活的真实性。他在艺术创作上,勇于革新创造,根据自己独有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了一种幽咽婉转、若断若续的唱腔风格,形成独有的艺术特点。

三才图绘一百六卷(胡元仪旧藏)
(明)王圻撰
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刻本
白棉纸本
16函106册
26.1×16.2cm
提要:是书成于明万历年间,共一百零六卷。古今著述,凡及天地诸物和人时,常辅之以图谱,以见形貌,颇资参考。然散见群籍,甚不易见。作者王圻,字符翰,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历官至陕西市政参议。圻汇集诸家书间有关天地诸物图形和人物画像成此书。分天文十六卷、人物十四卷、时令四卷、宫室四卷、器用十二卷、身体七卷、衣服三卷、人事十卷、仪制八卷、珍宝二卷、文史四家、鸟兽六卷、草木十二卷。图绘以勒之于先,论话以缀之于后,集采广博。每一事物,写其图像,加以说明。图文互证,细大毕载,足资钩稽。
是书半叶九行,行二十二字,小字双行,白口,四周单边,白棉纸初刊前印,历数百年而保存完好,书内藏章满目,名家递藏,是为可宝。
递藏者:胡元仪(1848-1908),字子威,号兰茝,湘潭人。有《步姜词》二卷,《北海三考》著作刊于世。附一木箱。
藏书印:曹琰之印(白)、彬侯(朱)、毛晋私信(朱)、永瑆之印(朱)、诒晋斋印(白)、盱眙王氏十四间书楼藏书印(朱)、海陵钱犀盦校藏书籍(白)、荥阳钟瑜学庵珍藏古籍善本(朱)、稺农藏书(朱)、如皋祝寿慈藏书印(朱)、汉鹿斋金石书画印(白)、汤宽字自我成(朱)
著录:《中国古籍善本总目》集部唐五代别集类著录。

御制避暑山庄诗二卷(叶德辉跋、周越然旧藏)
(清)圣祖玄烨
撰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内府刻朱墨套印本
开化纸本
1函2册
25.9×17.6cm
提要:避暑山庄,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山庄群山环抱,地势高峻,为避暑胜地。康熙时取山庄景物宜人之处为三十六景,每景各题诗一首,诗句下有揆叙等诸臣注释,并标以红线,朱色句读。每首诗附一图。图绘精工,布局缜密,版面雅洁,线条刚劲流畅。诗情画意,相得益彰。此书内有避暑山庄各景图四十幅,叶德辉跋称:此书“图缋山水,匡廓皴点,墨分深浅,精缕无比……工艺精良,有清二百文化开基”者也。下卷“水流云在”图下有“内务府司库加一级臣沈喻恭画,鸿胪寺序班加二级臣朱圭、梅裕凤仝恭镌”字样。此书绘刻纸墨俱臻上乘,为清初版画之代表作。
递藏者:叶德辉(1864-1927年),字奂彬,号直山,别号郋园,湖南湘潭人,祖籍江苏吴县洞庭东山(今属江苏省苏州市)。清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与张元济、李希圣为同年,三人均分部主事,叶德辉到吏部不久便辞官归湘里居,并以提倡经学自任。
周越然(1885-1962),民国藏书家。原名之彦,字越然。浙江吴兴(今湖州)人。1914年8月21日加入南社。早年任职上海商务印书馆编审室,所编《英语模范读本》,为各校所采用,销数广大,所得版税极多。藏书极富,有宋元明版,中外秘籍,所藏《金瓶梅》,竟多至数十种。1932年“一·二八”之役,曾被焚古书近两百箱,西书十几大橱。之后数年,又复坐拥书城。以藏书家见称于时。著有《生命与书籍》《书与观念》《文学片面观》等。
钤印:体元主人(朱)、万几余暇(白)。
藏书印:吉言斋善本图书(朱)、曾在吴铁声家(朱)、曾留吴兴周氏言言斋(白)、铁声经眼(朱)、叶德辉(朱)。

桥(精装本)(卞之琳题跋,废名旧藏)
冯文炳著
1932年6月开明书局初版
纸本1册19.1×13.5cm
提要:是书为废名(冯文炳)着《桥》精装本,1932年6月开明书局初版,书内由卞之琳题跋。是书曾为卞之琳所有,书内题跋讲述了本书波折“一九三七年春,离北平南归,在上海托巴金觅任特装此书,以备秋后北返时携赠作者。夏末战起,只身西行,书留件健吾家,战后重见,竟仍无恙。今重莅旧地,废公仁兄至夙愿以偿,其问忽之已十年矣。卞之琳,一九四七年元旦。”是书经由巴金特装,后经李健吾存储,最后由卞之琳赠予废名。该书历经十年之久,终得以归宿,实乃万幸。此精装本为巴金特意为卞之琳所装,故亦为《桥》精装本之孤本矣。此书保存良好,品相完美,可谓极其难能可贵。
卞之琳(1910-2000),江苏海门人,祖籍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诗人、文学评论家、翻译家,中共党员。曾用笔名季陵、薛林等。卞之琳是推动中国新诗由提倡格律的新月派向现代主义诗歌过渡的重要人物之一。193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1949年回到北京后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等职。
废名(1901-1967),湖北黄梅人,原名冯文炳,字蕴仲,中国现代作家、诗人、小说家,在文学史上被视为“京派文学”的鼻祖。代表作品有《竹林的故事》《桃园》《枣》《桥》等。
巴金(1904-2005),本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除巴金外,还有王文慧、欧阳镜蓉、黄树辉、余一等。祖籍浙江省嘉兴市,中国现代作家。
李健吾(1906-1982),笔名刘西渭,山西安邑人。中国近代作家、戏剧家、翻译家。193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文学院外文系。1931年赴法国巴黎现代语言专修学校学习,1933年回国。历任国立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上海孔德研究所研究员,上海市戏剧专科学校教授,北大文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外文所研究员。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著有长篇小说《心病》等。
藏书印:废名(朱)。
03
中国古董珍玩
中国古董珍玩部2025年秋季精品展将以望星楼典藏盛清三朝御瓷及重要宫廷御制珍玩双主题领衔,同时呈现诸家珍藏重要明清瓷器及明清御制宫廷珍玩、茶器等,以期全方位、全门类给广大藏家呈现一场古代美学的盛宴。
望星楼典藏为本季亮点,九件盛清三朝御瓷将于北京站悉数登场,其中清雍正御制珐琅彩题诗“梅竹双清”图碗可为清代彩瓷之冠,内廷画师以神工妙笔,将中国画“诗、书、画、印”的熔炼艺术移绘到白皙明润的瓷胎上,其釉彩精妍,画风清雅,学界将珐琅彩誉为陶瓷史上的璀璨明珠,以本品观之,当是确评。雍正珐琅彩流通领域凤毛麟角,本品于望星楼典藏逾三十年,本次神龙重现,值得藏家格外关注。此外,清康熙五彩十二月令花神杯成套为本次展览康熙宫廷御制版块的扛鼎之作,囊括清康熙御制铜鎏金说法印燃灯佛坐像等经典康熙宫廷重器。同时,展览中还特别呈现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交流融合的单元,其中清雍正御制洋彩巴洛克式花卉螭龙纹花台、清嘉庆御制洋彩福庆有余通景“八蛮进宝”双龙耳大尊等皆为这一主题之典范。


清雍正 御制珐琅彩题诗“梅竹双清”图碗
“雍正年制”款
D:14.5cm,H:6cm
备注:
1 法国巴黎私人收藏
2 伦敦苏富比,1994年6月7日,编号387
3 香港“望星楼”珍藏
出版:Robert Jacobsen、叶佩兰及朱汤生:《清代康雍乾官窑瓷器:望星楼藏瓷》,香港,2004年,页132-135,编号47

清康熙 五彩十二月令花神杯
“大清康熙年制”款D:6.5-6.6cm(12只)
备注:瑞士玫茵堂等诸家旧藏。
展览:“贡之廊庙光鸿钧——康熙奇珍·郎廷极艺术展”,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2023年3月28日-4月16日

一月迎春花
备注:
1.伦敦Eskenazi旧藏;
2.瑞士玫茵堂旧藏。
出版:康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伦敦,1994-2010年,卷4,编号1728-1739。
二月杏花
备注:
1.史蒂芬·琼肯三世(1978年逝)旧藏;
2.纽约苏富比,2018年09月18日,编号107;
3.北美资深藏家旧藏。
三月桃花
备注:瑞士玫茵堂旧藏。
出版:康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伦敦,1994-2010年,卷4,编号1728-1739。
四月牡丹
备注:
1.香港苏富比,2001年10月29日,编号508;
2.伦敦Eskenazi旧藏;
3.瑞士玫茵堂旧藏。
出版:康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伦敦,1994-2010年,卷4,编号1728-1739。
五月石榴
备注:
1.伦敦Eskenazi旧藏;
2.瑞士玫茵堂旧藏。
出版:康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伦敦,1994-2010年,卷4,编号1728-1739。
六月荷花
备注:
1.徐展堂(T.T.Tsui)旧藏;
2.香港佳士得,2000年5月1日,编号729A;
3.北京拍卖会,2018年6月20日,编号0601,成交价 RMB 4,887,500
七月兰花
备注:
1.H.M.Knight旧藏;
2.伦敦Eskenazi旧藏;
3.瑞士玫茵堂旧藏。
展览:《Osterse Schatten:4,000 Jaar Aziatische Kunst》,荷兰国立博物馆,阿姆斯特丹,1954年,编号357。
出版:康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伦敦,1994-2010年,卷4,编号1728-1739。
八月桂花
备注:瑞士玫茵堂旧藏。
出版:
1.康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伦敦,1994-2010年,卷2,编号775-777;
2.康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伦敦,1994-2010年,卷4,编号1728-1739。
九月菊花
备注:
1.香港苏富比,2004年4月25日,编号218;
2.伦敦Eskenazi旧藏;
3.瑞士玫茵堂旧藏。
出版:康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伦敦,1994-2010年,卷4,编号1728-1739。
十月月季
备注:瑞士玫茵堂旧藏。
出版:康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伦敦,1994-2010年,卷4,编号1728-1739。
十一月梅花
备注:瑞士玫茵堂旧藏。
出版:
1.康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伦敦,1994-2010 年,卷 2,编号 775-777;
2.康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伦敦,1994-2010 年,卷 4,编号 1728-1739。
十二月水仙
备注:
1.日本私人藏家旧藏;
2.伦敦Eskenazi旧藏;
3.瑞士玫茵堂旧藏。
出版:康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伦敦,1994-2010 年,卷 4,编号 1728-1739。

清雍正 洋彩浮雕巴洛克式花卉螭龙纹花台
“大清雍正年制”款
H:45cm
备注:
1.欧洲藏家旧藏;
2.伦敦佳士得,2011年11月8日,编号406;
3.北京保利,2015年06月06日,编号6330,1667.5万元成交
展览:“证圆明 · 致中和——雍正宫廷艺术大展”,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2025年05月08日-05月26日
出版:保利艺术研究院,《保利拍卖十五周年精品集·古董珍玩卷(上)》,304页,编号381,2020年

清嘉庆 御制洋彩福庆有余通景“八蛮进宝”双龙耳大尊
“大清嘉庆年制”
H:74cm
来源:迪诺公爵 Alexandre Edmond de Talleyrand-Perigord (1813-1894年),此后家族传承

清雍正 柠檬黄釉莲花式小杯一对
“大清雍正年制”款
D:6.8cm
备注:
1.Richard Cartight旧藏,英国;
2.伦敦苏富比,2011年11月9日,编号61
展览:
1.“大朴尚简——明清单色釉瓷器菁华展”,2018年9月20日-10月20日,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
2.“证圆明 · 致中和——雍正宫廷艺术大展”,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2025年05月08日-05月26日
出版:保利艺术博物馆:《大朴尚简——明清单色釉瓷器菁华展》,2018年9月20日-10月20日

清乾隆 青花贯套西洋花卉太白罐一对
“大清乾隆年制”款
H:32.5cm
备注:上海资深古玩商、文物系统前辈孙经品先生珍藏,1980年代由上海文博机构退还,编号文2432、2433

元 青花凤纹大梅瓶
H:52.5cm
备注:
1.1940年代日本关西近卫家族旧藏;
2.北京保利拍卖,2010年12月6日,编号5273,成交价:RMB 12,880,000
展览:
1.“皇家气象——元明清宫廷遗珍展”,内蒙古博物馆,2012年;
2.“皇家气象——保利·明清宫廷珍宝展”,常州博物馆,2014年;
3.“皇家气象——元明清宫廷遗珍展”,无锡博物院,2013年;
4.“御赏拾珍——元明清官窑瓷器珍藏展”,时间博物馆,2015年
出版:
1.内蒙古博物馆,《皇家气象——元明清宫廷遗珍展》,编号001,2012年;
2.无锡博物院,《皇家气象——元明清宫廷遗珍展》,编号001,2013年;
3.常州博物馆,《皇家气象——保利·明清宫廷珍宝展》,编号001,2014年;
4.时间博物馆,《御赏拾珍——元明清官窑瓷器珍藏展》,14页,2015年;
5.保利艺术研究院,《保利拍卖十五周年精品集·古董珍玩卷(上)》,59页,编号73,2020年

清康熙 御制铜鎏金说法印燃灯佛坐像
H:44.5 cm
出版:保利艺术研究院编,《保利拍卖十五周年精品集·古董珍玩卷(下)》,编号824,北京,文物出版社,2020年
备注:
1.重要私人藏家收藏;
2.香港佳士得,1998年04月26、27日 编号615;
3.北京保利拍卖,2013年06月05日,编号7827,成交价:RMB 9,890,000

清乾隆 青白玉御题诗罗汉山子
H:18cm
备注:
1.摩纳哥私人藏家1982年前购于Spink & Son Ltd.;
2.英国WOOLLEY & WALLIS,2010年05月19日,编号336
04
现当代艺术
现当代艺术部将汇集朱德群、颜文樑、张晓刚、艾轩、张恩利等艺术家的数十件精品力作,以多元的主题语言与创作路径,勾勒中国现当代艺术的美学脉络与精神图景。
朱德群的《明胜于暗》将深远的空间感与东方笔墨韵律结合,以一种灿烂又抒情的手法表现出画作隽永的印象。通过对光与影的细腻处理,颜文樑让《上海豫园》既保留了“形似”的严谨,又兼具了“神似”的诗意,成为中国现代油画“中西融合”的经典范例。张晓刚《军大衣》出自“绿墙系列”,画面元素被统摄于一种不可撼动的秩序中,隐喻个体在约束环境中的压抑与不安。艾轩《女孩》以雪野苍茫为背景,描绘人犬共望无涯天地,将生命融入自然之寂寥,赋予画面宗教般的神秘与宁静。张恩利在《绳子》中延续对“物”的探索,以趋于抽象的视觉语言,连接其创作中“日常物”与“空间绘画”两个时期,使物象结构化为感知的载体,展开对绘画本质的再度诠释。

朱德群
《明胜于暗》
1998年作布面油彩200×200cm
签名:朱德群 CHU TEH-CHUN 98(正面)L'OMBRE VAINCUE 朱德群 CHU TEH-CHUN 1998(背面)
说明:背面附2088年国立历史博物馆朱德群八十八回顾展贴签
展览:
1.2003年8月15日-9月9日,大象无形 倾听宇宙:2003朱德群亚洲巡回展,静宜大学艺术中心,台中
2.2003年9月13日-9月30日,大象无形 倾听宇宙:2003朱德群亚洲巡回展,现代画廊,台北
3.2007年,大象无形:朱德群展,上野之森美术馆,东京
4.2008年,朱德群88回顾展,国立历史博物馆,台北
5.2020-2021年,心象:朱德群百年冥诞纪念展,现代画廊,台北出版:
1.《大象无形 倾听宇宙:2003朱德群亚洲巡回展》,图版,静宜大学艺术中心,2003年版
2.《大象无形:朱德群展》,P303,上野之森美术馆,2007年版
3.《大象无形:朱德群展 图版合册》,P36,上野之森美术馆,2007年版
4.《朱德群88回顾展》,P167,国立历史博物馆,2008年版

颜文樑
《上海豫园》
1964年作
纸板油彩
18×25.8cm
签名:颜文樑
钤印:樑
出版:
1.《现代美术家·画论、作品、生平:颜文樑》,P77,学林出版社,1982年版
2.《颜文樑》,P54,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
3.《名家精品丛书·颜文樑油画集》,P7,上海画报出版社,2002年版
4.《上海颜文樑艺术促进会成立十周年纪念集》,P49,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2006年版
5.《二十世纪中国西画文献:颜文樑》,P176,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版
6.《海派百年代表画家系列作品集:颜文樑》,P98,上海书画出版社,2013年版
7.《诚轩拍卖十周年精品图录》,P6,北京诚轩拍卖有限公司,2015年版

张晓刚
《军大衣》
2008年作
布面油彩
200×300cm
签名:张晓刚 2008(正面)张晓刚 2008.10.8 北京(背面)
展览:
1.2008年,Revision,佩斯韦尔登斯坦,纽约
2.2010年,改造历史:2000-2009年的中国新艺术,国家会议中心,北京
3.2010年,建构之维 2010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4.2018年,武汉2018·舞台:张晓刚2008-2018,湖北美术馆,武汉
5.2020年,永洺荟萃一一杨加勇、张晓刚油画专场个展,渡·画廊,南京
出版:
1.《修正》,P50-51,佩斯北京,2009年版
2.《建构之维 2010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P160-161,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年版
3.《21世纪中国当代艺术》,P386,Charta,2012年版
4.《张晓刚作品、文献与研究 1981-2014》,P678-679,四川美术出版社,2016年版

艾轩
《女孩》
2009年作
布面油彩
86×86cm
签名:艾轩 Aixuan 2009

张恩利
《绳子》
2011年作
布面油彩
100×120cm
签名:2011恩利
展览:2011年,张恩利个展,上海美术馆,上海
出版:
1.《张恩利》,P81,上海美术馆,2011年版
2.《张恩利》,P186,上海文化出版社,2020年版
05
珠宝钟表尚品
珠宝钟表尚品部隆重推出重磅级翡翠、彩色宝石及钻石,诚邀您共赴一场非凡的艺术盛宴。我们精心甄选全球顶级珠宝与腕表杰作,每一件都是艺术与工艺的完美结晶,演绎着大自然最本真的自然之美,诉说着地球亿万年的瑰丽史诗。

总重32.99克拉缅甸“鸽血红”红宝石配钻石项链,未经加热

天然满绿翡翠珠链

天然满绿翡翠蛋面配钻石项链

天然满绿翡翠吊坠

天然满绿翡翠佛公吊坠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