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贡:纵横以和,天府永藏
禹贡九州,海纳百川。今秋不仅是保利拍卖二十周年,亦是禹贡推出十周年,是次以“和”为脉络,通过时间的纵向与空间的横向,梳理古代艺术瑰宝,完整呈现了华夏文明的传统,并细分专题呈现于众藏家。
九州安定,天下四方的良工巧匠竞艺于中原宫廷。而“朝贡”之礼也自此在中国文化中扎了根,自“三代”延续至三千年之后的清代王朝。今遴选二十余件瓷器佳作,铺陈出三千年间“八方向化,九土来王”的灿烂图景。

清雍正 御制洋彩浮雕巴洛克式花卉螭龙纹花台
“大清雍正年制”款
H:45cm
展览:“证圆明 · 致中和——雍正宫廷艺术大展”,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2025年05月08日-05月26日
出版:保利艺术研究院,《保利拍卖十五周年精品集·古董珍玩卷(上)》,304页,编号381,2020年
备注:
1.欧洲藏家旧藏;
2.伦敦佳士得2011年11月08日,编号406;
3.北京保利拍卖,2015年06月06日,编号6330,成交价:RMB 16,675,000
本品正是雍正朝洋彩寥寥可数的实物之一,代表了清宫洋彩瓷器之先声,艺术水平更在后来乾隆朝洋彩之上,在造型、纹饰与颜料运用技法诸多方面凸显出典型洋彩之特征。其以意大利十六世纪巴洛克风格三足式金属烛台为摹仿对象,运用御窑厂高超的制瓷技术恭造而成,与雍正朝同时期其他烛台相比,其造型新奇别致,装饰妍丽繁缛,造型层次异常丰富,自上而下逾十层之多,汇集西洋彩绘、模印、堆塑、浮雕诸项技法于一身,相互辉映,各见其妙。

首先,在成型方面,技术复杂,上下层次丰富,制作工艺极为繁缛。景德镇称此类器物为“镶器”,不用拉坯,只能拼接粘合而成,烧造当中更易疵裂变形,因此力求造型周正,实是百里挑一。第二,浮雕、堆塑需要印坯和细心雕剔,极费人力与时间,稍有不慎,前功尽弃。以上两个工序繁复,颇为不易,对此唐英深有体会,他在乾隆八年奉敕编撰《陶冶图说》第七编“琢器造坯”中记述:“其镶方棱角之坯,则用布包泥,以平板拍练成片,裁成块段,即用本泥调糊粘合,另有印坯一种,系从模中印出,制法亦如镶。……凡此坯胎有应锥拱雕镂者,俟干透定稿付专门工匠为之。”像本品上下造型变化极大,不可能一次高温烧成,需要分段烧,最后在烘烤彩料的低温阶段再整体粘合。越是外形丰富多变的瓷制器皿,越是需要繁复的技术来支持。

其二,在造型方面,借鉴和运用多重棱角外观与对称浮雕设计,无不彰显出浓厚的欧洲巴洛克建筑艺术风格,也与当时宫中来自西洋国家贡品——西洋座钟和八音盒的外围装饰如出一辙;在纹饰方面,通体装饰大量西洋花草藤蔓图案,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三足之际主题为开光浮雕宝瓶图,细致精巧,富具立体感,这一构图为典型的西洋特色,与稍后建成的圆明园西洋建筑“谐奇趣”的外墙装饰极为相似。


其三,在绘画技法方面,处处摹仿西洋光影画法,注重枝叶的明暗表现,并配以浮雕工艺,具有较强的写实效果。颈部和足部多处使用洋彩特有的圆状光点装饰,与乾隆洋彩的特点无异。洋彩的绘画设色妍丽繁缛,有别于传统技法,更需要画工高超的绘画功底与丰富的经验。唐英在乾隆八年著述《陶冶图编次》第十七编“圆琢洋采”曾作如此评述:“圆琢白器,五采绘画,摹仿西洋,故曰洋采。须素习绘事高手,将各种颜料研细调和,以白瓷片绘染烧试,必熟谙颜料、火候之性,始可由粗及细,熟中生巧,总以眼明、心细、手准为佳。所用颜料与法琅色同,其调色之法有三:一用芸香油,一用胶水,一用清水。盖油色便于渲染,胶水所调便于拓抹,而清水之色则便于堆填也。”

清嘉庆 御制洋彩福庆有余通景“八蛮进宝”双龙耳大瓶
“大清嘉庆年制”款
H:74cm
备注:
1.迪诺公爵 Alexandre Edmond de Talleyrand-Perigord (1813-1894年),此后家族传承;
2.保利香港拍卖,2023年10月08日,编号3319

此瓶高逾两尺,体量硕大,气势恢宏。颈部以黄釉为地,绘胭脂红彩蝙蝠,寓“洪福齐天”之意,再以墨彩绘一肥硕的鲶鱼,长戟尾部挂一松石绿釉描绘的罄,喻“吉庆有余”;吉罄下绘一盛放的莲花,花蕊呈葫芦形,上生有一朵彩色灵芝,“葫芦”谐音“福禄”,灵芝为仙草,是长寿的象征,故这一组纹饰寓意“福寿连绵”。

腹部通景绘八蛮进宝图,远山苍翠,色彩浓淡相映,将虚实之景由远及近的自然过渡。进宝的队伍行于崎岖的山路,所绘人物姿态各异,人物描绘谨遵法度,生动而富于生趣,令人忍俊不禁。整器之装饰布局采用中国画式的散点透视手法构图,以平面布局,从不同的角度和视点上进行正面描绘,注重线条结构。在周遭景物线描当中沿用了中国工笔画的技巧,运用线条来表达客观景物的情趣,近景远景层次丰富,处处如在画中。但整体色彩的运用又不乏西方油画那种明丽鲜艳,用色大胆的效果,画面给人以强烈、醒目的视觉观感,一派祥和喜庆之景。

清康熙 釉里红加五彩折枝月季苹果尊
“大清康熙年制”款
H:9.3cm

清康熙 豆青釉釉里红锥拱云龙纹柳条洗
W:26cm
备注:“逸汝山房”重要私人收藏


清康熙 粉青釉菊瓣瓶
“大清康熙年制”款
H:21.5cm
备注:香港苏富比,1980年11月26日,编号370
本品撇口,长颈,丰肩,肩下敛收,圈足。通体施粉青釉,口沿白釉,下腹至足圈上凸雕菊瓣纹一周。底施白釉,中青花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曾著录的康熙款菊瓣瓶有三例,一件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见1983年日本小学馆出版《世界陶磁全集.15》,40页,图版32号;另一件奥特曼(Benjamin Altman)于1913年捐赠给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见1989年纽约出版S.G.Valenstein著《A Handbook of Chinese Ceramics》(中国瓷器指南),页241,图版244号;第三件藏华盛顿的弗瑞尔美术馆,见1981年东京讲谈社出版《The World‘s Great Collection,Oriental Ceramics》第九集,图版22号。菊瓣瓶另有施豇豆红及白釉,见1989年出版《A Handbook of Chinese Ceramics》,图版233(八大码之一)、239号。

清康熙 青花釉里红“圣主得贤臣颂”笔筒
“大清康熙年制”款
D:19.6cm
展览:“贡之廊庙光鸿钧——康熙奇珍·郎廷极艺术展”,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2023年3月28日-4月16日
备注:源自上海户出
笔筒直筒形身,平底,底微内凹,底心有一圆形脐。胎壁较厚,规整浑厚。内外均施透明釉,底脐外一周无釉,脐内有釉并书三行六字“大清康熙年制”楷书款,较为疏朗。外壁书整篇青花题文,为西汉王褒应汉宣帝之诏所撰长篇文章《圣主得贤臣颂》,字体秀逸,笔法精劲,有虞、褚、欧、赵之风骨。
本品胎釉细腻,青花釉里红发色纯正,为康熙青花釉里红之代表作。参考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录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下)》,上海,2000年,图版189;另一例载《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御窑瓷器‧四卷(上册)》,北京,2005年,页110;及上海博物馆藏,录于汪庆正编,《上海博物馆藏康熙瓷图录》,香港,1998年,图版19。利国伟爵士藏一例,二度售于香港苏富比,分别1982年11月8日,编号170及2018年10月3日,编号141。

清康熙 五彩莲塘游鱼、青花山水图铃铛杯一对
“大清康熙年制”款
D:8.1cm,H:7.6cm,重:121g
备注:北京保利拍卖拍卖,2019年春,编号5407
此式铃铛杯为康熙官窑的经典之作,其造型小巧怡人,细薄如纸,几近脱胎,外壁布局上疏下密,上部以青花绘山水倒影,淡雅疏朗,下部则是以五彩绘滔滔浪花,莲塘游鱼之景,方寸之间,生动活泼,尤其游鱼以矾红绘就,于黄绿二彩相交的莲塘之中,颇为鲜明。内心则饰莲塘一景,水草盈动,游鱼自得之状跃然眼前。底款甚小,然笔道有力,不失章法,锋芒外露,与十二花神杯的写法一致,亦应为康熙十九年至二十七年之间御器厂所出。

《陶雅》有载“仁庙六旬万寿,所制瓷品颇多,盘碗碟盏,花鸟虫鱼,几于无美不备”。此式铃铛杯目前存世罕少,北京故宫博物院有同类藏品,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五彩·斗彩》第155页,图142。除本品之五彩莲塘游鱼图,尚见三类青花纹饰:一为青花八卦图,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一为青花山水图,收藏于上海博物馆 ;一为青花洞石蝶恋花图,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康熙 五彩十二月令花神杯
“大清康熙年制”款
D:6.5cm-D:6.7cm
展览:“贡之廊庙光鸿钧——康熙奇珍·郎廷极艺术展”,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2023年3月28日-4月16日
十二月令花神杯是康熙御窑五彩佳作,依月令之数为一套。一花一月,并配诗文,十二杯分别以迎春、杏花、桃花、牡丹、石榴、荷莲、兰草、桂花、菊花、月季、梅花和水仙为绘。素来即被视为康熙朝官窑瓷器之名品。
所奉十二花神为:正月梅花神寿公主,二月杏花神杨玉环,三月桃花神息夫人,四月牡丹花神丽娟,五月石榴花神卫氏,六月荷花神西施,七月葵花神李夫人,八月桂花神徐贤妃,九月菊花神左贵嫔,十月芙蓉花神花蕊夫人,十一月茶花神王昭君,十二月水仙花神洛神。






一月迎春花
备注:
1.伦敦Eskenazi旧藏;
2.瑞士玫茵堂旧藏。
出版:康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伦敦,1994-2010年,卷4,编号1728-1739。
二月杏花
备注:
1.史蒂芬·琼肯三世(1978年逝)旧藏;
2.纽约苏富比,2018年09月18日,编号107;
3.北美资深藏家旧藏。
三月桃花
备注:瑞士玫茵堂旧藏。
出版:康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伦敦,1994-2010年,卷4,编号1728-1739。
四月牡丹
备注:
1.香港苏富比,2001年10月29日,编号508;
2.伦敦Eskenazi旧藏;
3.瑞士玫茵堂旧藏。
出版:康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伦敦,1994-2010年,卷4,编号1728-1739。
五月石榴
备注:
1.伦敦Eskenazi旧藏;
2.瑞士玫茵堂旧藏。
出版:康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伦敦,1994-2010年,卷4,编号1728-1739。
六月荷花
备注:
1.徐展堂(T.T.Tsui)旧藏;
2.香港佳士得,2000年5月1日,编号729A;
3.北京拍卖会,2018年6月20日,编号0601,成交价 RMB 4,887,500
七月兰花
备注:
1.H.M.Knight旧藏;
2.伦敦Eskenazi旧藏;
3.瑞士玫茵堂旧藏。
展览:《Osterse Schatten:4,000 Jaar Aziatische Kunst》,荷兰国立博物馆,阿姆斯特丹,1954年,编号357。
出版:康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伦敦,1994-2010年,卷4,编号1728-1739。
八月桂花
备注:瑞士玫茵堂旧藏。
出版:
1.康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伦敦,1994-2010年,卷2,编号775-777;
2.康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伦敦,1994-2010年,卷4,编号1728-1739。
九月菊花
备注:
1.香港苏富比,2004年4月25日,编号218;
2.伦敦Eskenazi旧藏;
3.瑞士玫茵堂旧藏。
出版:康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伦敦,1994-2010年,卷4,编号1728-1739。
十月月季
备注:瑞士玫茵堂旧藏。
出版:康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伦敦,1994-2010年,卷4,编号1728-1739。
十一月梅花
备注:瑞士玫茵堂旧藏。
出版:
1.康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伦敦,1994-2010 年,卷 2,编号 775-777;
2.康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伦敦,1994-2010 年,卷 4,编号 1728-1739。
十二月水仙
备注:
1.日本私人藏家旧藏;
2.伦敦Eskenazi 旧藏;
3.瑞士玫茵堂旧藏。
出版:康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伦敦,1994-2010 年,卷 4,编号 1728-1739。
明官窑自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以后无官窑瓷生产的档案记录,故一般认为,明代官窑至此即终。直至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景德镇正式恢复御器厂后,制瓷业得到迅速发展。此时,臧应选奉旨进驻景德镇,担任督陶官,清代官窑从此步入兴旺。同时,刘源负责设计瓷器样式,承命主持设计各式御瓷。康熙御窑十二花神杯应作酒杯用,每只杯上画一种月令花卉,再配唐诗一首,令康熙龙颜大悦,成为宫中珍秘御用之器。
清宣统三年(1911年)陈浏所著《匋雅》一书,称赞曰:“康熙十二月花卉酒杯,一杯一花,有青花、有五彩,质地甚薄,铢两自轻。……若欲凑合十二月之花,诚戛戛乎其难。”这般造诣,想是便与齐白石先生《可惜无声》册一般福分,画中草虫除了没有声音之外,便似与真实草虫无异;而花神杯虽“可惜无香”,但瓷中妙笔,竟令所有时令花卉所予人之美都浓集于杯上,兼思酒香茶馥,顿感花香拂面,若再次举杯观花,画中暗香薇薇依旧。
此套花神杯历三十年时间,方才集齐一套形制、款识基本一致的十二件,极其难能可贵。玫茵堂主人自90年代初至2010年经Eskenazi之手于各大拍卖行和私人收藏中搜集到十只完整花神杯,另二只杏花、荷花则或款识年代不同或有严重破损,出版玫茵堂图录时以聊胜于无的目的收录于一起。但玫茵堂主人以二十年之功未能集齐完美一套,深以为憾。而后续藏家在2017年之后,历六年艰辛竟然搜购到了最为珍罕的六月荷花杯和二月杏花杯,与玫茵堂旧藏十杯合璧而成全美,可称一段历经三十年而成的典藏佳话。

清康熙 五彩缠枝番莲纹大盘成对
“大清康熙年制”款
D:46.4cm
备注:
1.香港佳士得,2003年04月07日,编号664A;
2.伦敦苏富比,2005年11月09日,编号298;
3.香港徐展堂先生「在望山庄」旧藏;
4.北京保利拍卖,2010年12月05日,编号4465;
5.北京保利拍卖,2020年10月19日,编号5011


元 青花孔雀牡丹大梅瓶
H:52.5cm
展览:
1.“皇家气象——元明清宫廷遗珍展”,内蒙古博物馆,2012年;
2.“皇家气象——保利·明清宫廷珍宝展”,常州博物馆,2014年;
3.“皇家气象——元明清宫廷遗珍展”,无锡博物院,2013年;
4.“御赏拾珍——元明清官窑瓷器珍藏展”,时间博物馆,2015年
出版:
1.内蒙古博物馆,《皇家气象——元明清宫廷遗珍展》,编号001,2012年;
2.无锡博物院,《皇家气象——元明清宫廷遗珍展》,编号001,2013年;
3.常州博物馆,《皇家气象——保利·明清宫廷珍宝展》,编号001,2014年;
4.时间博物馆,《御赏拾珍——元明清官窑瓷器珍藏展》, 14页,2015年;
5.保利艺术研究院,《保利拍卖十五周年精品集·古董珍玩卷(上)》,59页,编号73,2020年
备注:
1.1940年代日本关西近卫家族旧藏;
2.北京保利拍卖,2010年12月06日,编号5273,成交价:RMB 12,880,000

与元代其它青花梅瓶相比,本品无论在造型、尺幅、纹饰与构图设计方面皆具鲜明特色,堪称珍罕之作。检阅公私收藏之中,仅见美国洛杉矶郡立艺术博物馆典藏“元 染付孔雀文梅瓶”与之相同,尺寸稍小,为47厘米高。参阅《中国陶瓷图录》图版68,日本茧山顺吉编,1960年。其造型比常见梅瓶恢宏和厚实,胫部比同类要粗壮一些,与腹部最大直径之比大于常见比例,从而显得整体造型更为敦实,这与同时代的青白釉刻画梅瓶的造型更为接近,反而在青花品类之中属于孤例。一般梅瓶高度存世元青花里(不含盖)均在40厘米上下变化,若如本品高达52.5厘米,则是目前所知尺幅最高的梅瓶。

清雍正 青花卷草纹小胆式瓶
H:16.8cm
展览:“证圆明 · 致中和——雍正宫廷艺术大展”,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2025年05月08日-05月26日
备注:
1.法国私人藏家旧藏;
2.北京保利拍卖,2016年06月06日,编号7444,成交价:RMB 6,325,000
本品唇口,直颈,扁圆腹,圈足。釉色白中泛微青,瓶身以青花绘满卷草文。底心书青花“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瓷瓶纹饰在雍正朝青花官窑器中属于罕见,底款写法亦不同于其他雍正朝作品,疑为雍正一朝早期,安窑慕古创烧之作品。此瓶底部胎质细腻,青花发色及绘画为雍正时期典型特征。

其纹饰灵感原型应当来源于宣德青花器,可见藏于英国大维德基金会“雍正六年古玩图轴(卷六)”中,宝座右侧第一件即为一例宣德卷草纹瓶,主题纹饰、器型与本品如出一辙,为典型雍正皇帝慕古之作。于“古玩图”轴中,其本品原型之宣德青花卷草瓶被绘制在宝座一旁最近的地方,可见此类瓶为深得雍正皇帝喜爱的佳器,并命御窑厂对照宣德实物仿制而成。故此推断,本品为依照宣德青花卷草瓶原样等比例仿制而成,其造型比例、青花的晕散均与其母本神似,而细观其胎釉、青花呈色等细微之处又呈现出典型的十八世纪早期景德镇青花瓷器的时代风格,实为一件雍正时期摹仿宣德青花的经典作品,工艺精湛。

清雍正 柠檬黄釉莲花式小杯一对
“大清雍正年制”款
D:6.8cm
展览:“大朴尚简——明清单色釉瓷器菁华展”,2018年9月20日-10月20日,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
出版:保利艺术博物馆:《大朴尚简——明清单色釉瓷器菁华展》,2018年9月20-10月20日
备注:
1.Richard Cartight旧藏,英国;
2.伦敦苏富比,2011年11月9日,编号61
拟取自然之美为雍正颜色釉最为独特之处,亦正是其艺术精髓之所在。例如本品被设计为宛如池中盛开的一朵莲花,微风过处,仿佛送来缕缕清香。细细品鉴之余,让人不由钦佩雍正皇帝之高雅品味。雍正柠檬黄釉器虽不及弘治娇黄丰腴厚润,然色泽明快却远胜弘窑。本品胎釉精良,出色纯粹匀净,是为传世所见雍正朝柠檬黄釉瓷器之中品格至佳至美者。

传世雍正御瓷之中,尚见与本品形制相同者,如本品般尺寸极小者甚罕,多为碗例两种。实例,参见香港苏富比,2010年04月08日,编号1851;另一例售出于香港佳士得,2003年10月27日,编号703。

清雍正 柠檬黄釉柳叶瓶
“大清雍正年制”款
H:14.5cm
展览:“证圆明 · 致中和——雍正宫廷艺术大展”,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2025年05月08日-05月26日
本品亭亭玉立,束颈垂肩,腹壁斜收至足,形似柳叶,纤细柔美。其隽巧秀美宛如亭亭玉立之佳人,确为“美人肩”。与康熙朝柳叶瓶相较,此雍正御窑柳叶瓶的足外墙一改前朝较宽的一周无釉涩胎,平底使整器更为稳重。通体施柠檬黄釉,娇嫩之美不可言喻。单色釉瓷器虽然颜色单一,却是对“美到极致是自然”这一境界的经典诠释。至清康、雍、乾三朝,单色釉瓷器的烧制工艺达到了登峰造极之鼎盛时期,与青花、彩瓷三分天下。

清乾隆 青花贯套西洋花卉太白罐一对
“大清乾隆年制”款
H:32.5
备注:上海资深古玩商、文物系统前辈孙经品先生珍藏,1980年代由上海文博机构退还,编号文2432、2433
此对罐形制相同,皆为撇口、短颈、丰肩、鼓腹。腹下部渐收,圈足,通体浑圆,器型高大。全器以青花为饰,颈肩部及下腹部均绘联结纹、如意云头纹作辅,腹中部绘连环如意、交缠如意叶纹为主题纹饰。此器装饰纹饰为典型的巴洛克风格,与同时期乾隆洋彩器风格十分相近,皆为洋花与中国传统装饰相结合。
可比较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制于乾隆六年的“磁胎洋彩锦上添花海棠式瓶”(见于《华丽彩瓷·乾隆洋彩》台北故宫博物院 页82 图版18)。而乾隆朝此类装饰题材的器物,以洋彩居多,青花品类较少见。据已知公开数据,从造型、品类、纹饰而论,此件为目前所仅见。

清乾隆 青花开光粉彩描金开光“富贵荣华”壁瓶
“大清乾隆年制”款
7.7×5.4×3cm
备注:
1.绅士收藏;
2.伦敦佳士得,2011年5月10日,号293


清道光 松石绿地粉彩开光婴戏大捧盒
“大清道光年制”款
D:29cm

清乾隆 橄榄绿釉模印苍龙教子双龙耳瓶
“大清乾隆年制”款
H:35.5cm
备注:北京文物公司旧藏



明 白釉刻龙纹盘
D:29.6cm
备注:
1.赵汝珍先生旧藏;
2.附牛津检测证书

清乾隆 粉青釉模印如意纹六孔转心瓶
“甲”“大清乾隆年制”款
H:24.5cm
备注:
1.收藏家Joe Yuey(1906-2005)旧藏,旧金山,美国;
2.纽约苏富比,1996年9月18日,编号225;
3.北京保利拍卖,2019年12月04日,编号5768

清雍正 茄皮紫釉牺耳尊一对
“大清雍正年制”款
H:27.5cm
展览:“证圆明 · 致中和——雍正宫廷艺术大展”,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2025年05月08日-05月26日

清雍正 仿官釉六方垂肩花大瓶
“大清雍正年制”款
H:67cm
展览:“证圆明 · 致中和——雍正宫廷艺术大展”,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2025年05月08日-05月26日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