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嘉德2025秋拍“大观”古代书画夜场,将推出伊秉绶、赵之谦、刘墉、袁枚的四件书法册页、手卷精品。其中有:伊秉绶为林则徐业师游光绎所作《行书自作诗》册;记录赵之谦官场生涯与日常细务的《手札册》;刘墉赠与学生王芑孙珍藏,并有伊秉绶等十人题跋的《赠王芑孙天香深处诗卷》,以及袁枚《自作诗册三本》。


Lot 3228
伊秉绶(1754-1815)
行书自作诗册
册页(十开) 水墨纸本
嘉庆壬申(1812年)作
24×25.5 cm,约0.6平尺(每幅)
估价:RMB 3,000,000-4,000,000 (10)
钤印:伊秉绶印、默庵、吾得之忠信(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伊秉绶》31、43、40印,313-314页)
著录:《伊秉绶年谱》,第389-390页,东方出版社,2017年。
说明:上款人“彤卣先生”即伊秉绶同年游光绎(1758-1827),字彤卣,号磳田。

签条:伊墨卿自书诗册。
伊秉绶以隶书称雄有清书坛,而其行书源出晋唐,得笔于颜真卿、李东阳,更参以篆书笔意,中锋疾书,绵里藏针,趣味极为高雅,有面目一新之感。

励志诗
银蟾既恋东,金乌又恋西。终古一声鸡,催落冰雪姿。炼石思欲补,流水不能腐。方为劳者歌,已得养生主。养生复何为,贤圣无朽期。牛

衣对妇泣,马革忆弟悲。屋漏如有保,夜气行将晓。为君秋扫愁,从我朝闻道。
城门嶂
疏峰青半天,六时马头见。云气所摩荡,晴雨昏旦变。上晴下或雨,阳向阴亦

面。设险幸时清,作镇降福遍。乌岩衍族繁,蛟湖入镜倩。伟哉崇如墉,处高非自衒。积秀多松篁,钟灵生俊彦。植节李侯称,著书郑公先(与仲贤、元仲二乡贤故里相近)。想当千百年,藤杖芒鞋践。而我生苦晚,尚友等亲眷。何况卜先茔,戴若冕与弁(先光禄坟山以此为后嶂)。仰维主峰尊,敢诩看山便。山凹苍然深,知有清閟殿。讵宜□
此册书自作诗,行间宽阔而结字密丽,每以撇捺作舒展映带之态,并时以篆隶之体夹杂写出,古色古貌之中立现遒美,是其晚年佳作。







梅花四首
南纪罕逢雪,高花得气先。最明临水树,悄立极寒天。短彴攀枝侧,崇台堕月圆。殷勤语双鹤,守此亦良缘。
邻寺钟声动,蜂喧入密丛。横枝寒倚竹,冷蕊笑凌风。色间胭脂染,心将铁石同。春来何处所,多半小园中。
岁暮葆寒素,芳风有所思。孤山环水放,萼绿与仙期。高格入诗品,幽香清酒脾。自从春信及,匝月闭门宜。
明月湾头月,梅花村里花(湾在丰湖,村在罗浮山下)。照人犹冷落,留影㧾横斜。茅盖三间屋,炉煎七椀茶。捡余东阁句,只是忆天涯。
四松(用少陵韵)
前岁移松四,肩至惊倔强。罗植小山下,童稚争比长。既愁烈日损,复虑寒威伤。三年启窗棂,宛宛蛟虬藏。腾骞岂有意,奋迅不及防。青干辞眼白,浓盖庭柯黄。储尔大厦材,适际时平康。不为庙廊用,便荫君子堂。嘉宾过延誉,酌酒吹云凉。咸云盘根固,逝能禁雪霜。梅开佳句觅,竹暗瑶琴张。岁寒幸不孤,名理参微茫,坐思汗漫游,平生不能忘。三冬徂徕秀,千尺田盘苍。
白荷花四首
一昨田田绿绕廊,纤尘不染在中央。初疑静者双钩画(陈老莲画荷多署静者轩),更笑南朝傅粉郎。出水欲将心比洁,临风常讶月能香。练裙写遍龙鸾迹,为语羊欣好制裳。
桥南万柄映霞裾,似尔亭亭玉不如。积雪数峰明太华,净名五性悟佉卢。影摇极浦鸥飞外,香在中宵月上初。若问皭然君子德,诗曾三复玷磨余。
晚岁西涯近碧城,看花走马可怜生(京师积水潭荷花开时,法时帆招同人游赏,今稚存、兰士作古,榖人、琢堂假归来,兹船山请外,时帆谢病,在朝者罕)。几回觞咏心痛素,坐到黄昏眼倍明。朗朗照人裴叔则,迢迢隔水许飞琼。而今闭阁横藤枕,粉蝶蘧蘧午梦清。
水天一碧淡幽姿,斜照林峦过雨水。慰齿有香还雪藕,通身不断爱冰丝。怀中月想周郎弄,叶里珠从汉女持。倩得听琴双羽客,花前翩舞缟衣宜。
江行杂咏
野戍荒凭苦竹西,三间茅屋酒旗低。江边树染新霜色,也学山翁醉似泥。
谷口阴森百丈牵,峡云似墨黯风烟。只悬一片如珪月,潭底鱼龙不夜天。

题识:彤卣先生三兄同年侍御,别十四年,而绶伏处乡闾。五年未一图握手,老之至矣。其书丑恶一如面然。间作小诗,或谓才减于昔,又云思深于前,苦不自知。因寄此册,知必有以教我也。嘉庆壬申岁花朝夕,年小弟伊秉绶记于秋水园之贞松馆。
上款人“彤卣先生”即伊秉绶同年游光绎(1758-1827),字彤卣,号磳田。先世由福州长乐迁霞浦。自少年笃志力学,老犹不倦,以“炳烛”名斋。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嘉庆四年(1799),升任陕西道监察御史,上疏痛陈时弊,以“直言闻一时”。嘉庆八年,因弹劾罪权贵,去官归闽,受聘鳌峰书院二十年。士人慕其风节,竞相从游。林则徐即出其门下。

Lot 3227
赵之谦(1829-1884)
手札册
册页(七开十页)水墨纸本
大25×25 cm,约0.6平尺(每幅)
小23.5×12.5 cm,约0.3平尺(每幅)
估价:RMB 800,000-1,800,000 (10)
说明:此册含有赵之谦手札三通七开,另附抄文四开、某公致“司徒三兄”手札一通。

封面




二哥大人赐览:九月末接得手书,知悉一切,并蒙吾哥许以常儿过继与弟,实属至情至义,存殁均感。此二信往还,即可作据。俟弟归后,再行祭告祖先,立书邀族至,弟将来即能娶妾再生子嗣,亦不须归宗,即以常儿为长子矣。此是肺腑之言,一定不移也。若物议一层尽无其事,已详在上三叔父信中矣。所言二叔父请卹一节,军营病故人员不能由京内呈报,须归地方官具详以此问忠义局条例,只准报被害殉节诸人,若请御史奏闻,须用专折。在京同乡有数人物,且多与叔父在日不甚浃洽,虽弟苦口哀求,徒添闷气。此事亦俟弟归来再议,非敢见义不为也。弟今年为小八变心翻脸,私将箱中雨雪粮一气吞光(跟我四年,忽然吃烟嫖妓,无所不至,暗地窃取,及至问及即翻脸而走,真是意外之变。)五月节几手大小不处,后赖同年诸友帮助百金,至今尚足旉衍,惟现在不用。家人寄居松江同年沈均初大兄家,眠食俱安,但不甚快活耳。明年考后,无论中与不中(不中一边居多),总得归来一次,盘缠想不至无着,惟到家又须出门寻生路耳。倘拣发,可图再留半年,亦未可定。弟此时非官不可,一为先人争口气,一为自己立脚地步,即所以为子孙计也。棻太爷抢家伙,此事早时尽有法则,现已日久,亦只可诿之于数,否则如信中罗感化诸逆,若开一名单,即可全行拿办(此事去年有人肯奏矣,如弟不知详细)。朱二即是榜样也(朱二案系高给谏延祜奏)。眼前风波已定,亦可不论矣。弟虽远在三千里外,所以思家中人等者,一刻不忘。吾哥此时何以过日?月侄媳已去世,现在有无续娶?男大须婚,亦是要事。王西垞现署嘉兴,否则月侄辈若能出门浑饭吃,弟尚可请托西垞诸人也。十二婶婶为房子事来闹,未免太利害。彼若住此屋,则可说,若仍不住,则此屋即典与他人亦要典,何况自家亲侄(万分难处,则认几个租子亦可,老哥来信,不过作抵等语,却不可说,此事宜软勿硬)。总之遭此一番大劫,吾家长幼人等,皆当激发天良,改行从善,庶足以对祖宗于地下。若仍你突我,操戈同室,真是昏庸之类。弟今日与吾哥约曾祖名下长辈只剩三叔父一人,兄弟只剩我等四五人,家产荡然,衰零若此。愿手足相恤,患难相倚,气谊相联,将来天不绝人,重开门面,使外人晓得积善之后果,能必昌,不致终贻笑话,此则剖心沥血,一字不虚也。常儿既允继我,则事事应弟承当照顾,眼前无能筹划,将来必当妥为护持(虽读书无用,然究不可不读,此时想老哥亦无力培植,然弟刻刻在心矣)。另有筹措数语,在三叔父信中,不识有无办法,万望弗视为无济也。弟在此间虽过得去,而不足用,年底若稍有赢余,当设法小接济,无余则止。自家人不必说虚言,至我家房屋一事,当时如说过房租,即应收取,万不可听其拖欠,衙门人非好货,况此时叔父去世,弟又不归,一发目中无人,言之恨恨。如之欺侮我家者,弟将来不肯放他过去也。桂侄女许配与人弟全然不知,据范传二来信,言弟媳在日所许,看来是乘人之危,强夺为孙媳,此事弟生平大错,而无可挽回者,将来认女不认婿,如此而已。明年有空时请吾哥差一人走看情形(俟筹款能来为准),如尚无恙则已,如已失所,则弟死亦不瞑目矣。此事误于弟妇之死大半,其小半实三叔父不肯管闲事所致,否则安有听其所为不询底历乎?六五弟前据他人信云被掳,三叔父来信不提及,余弟耦弟亦不知作何着落。弟离家已有四年,沧海桑田,可胜叹息,记辛酉年,闻吾郡失守,求神得一签之“千年华表归来鹤,空叫辽东丁令威”。真灵极矣。此信到日如早,请发一回信来尤好。三叔父信望送去,并将此信中话告知,以两边不重复故也。此请日安。弟谦顿首。十月三日四更作。二嫂大人安。月侄及侄女辈均此问好。常儿想已长成,实我后半世擎天柱矣。
第一通是赵之谦寄给二哥的家书,谈家中诸多琐事,极长。自云“弟离家四年”,又说“明年考后,无论中与不中,总得归来一次。”考赵之谦《年谱》,他于同治二年赴京谋职,同治七年应礼部试,则此札必作于同治六年(1867)。赵之谦无子,其妻范璥已于同治元年病卒,此信一开始就谈二哥之子“常儿”过继事,准备明年回乡“再行祭告祖先,立书邀族至”以办妥过继顺序,言语极为恳切。
赵之谦家境困顿,而命运偃蹇,信中说,随他来京四年的一个仆人“小八”,突然“变心翻脸,私将箱中雨雪粮一气吞光,暗地窃取,翻脸而走。”而会稽老家也事故不断,“十二婶为房子事来闹事”、“棻老爷抢东西”,桂侄女被人“乘人之危,强夺为孙媳”,诸多苦厄诸多不平,“言之恨恨”,无可奈何之际,只能归之于命运“求神得一签:千年华表归来鹤,空叫辽东丁令威。真灵极矣!”
信末,尚不忘将要过继的侄儿,“常儿已长成,实我后半世擎天柱矣!”信中,他为自己困境及家中一再受人欺侮,自称“弟此非无官不可,一为先人争口气,一为自己立脚地步,即所以为子孙计也。”看似当官全为自己着想,但数年后,他赴江西当了几任县令,却全然不是如此,而是“葺文庙,修桥筑城,甚得民心。”“世家子暴纵”,他“重杖之,民大快。”大水坏民田则“殚力赈抚,纤悉不遗”,直至病逝,穷得连丧葬费都没有,是个两袖清风的清官。赵之谦写信,常发牢骚,说狠话,但在实际生活中,仍是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一个有真气的令人敬佩的艺术家。
此札书时赵之谦四十岁,正艺事成熟,创作欲最强,作品问世最多的时候,字写得流利清劲,已可见其摆脱何绍基,力参魏楷,求变求新的努力与艺术成就。




练溪五哥赐览:接两次手书,具悉。竹盦复有来意,而信中反代我谋画,所谓哑子唱曲要聋子听也。弟已移寓三眼井,房屋虽敝陋,而窗则明,为江西所少。庭有藤一架,花木六本,稍加葺治,亦足以当园林之胜矣。岘庄制军昨已到章江门,连日出郭迎接,今日可暂歇奔走。过一二日,又须出水送行。中丞入觐,定在明春元宵前后,铜雀锁物,方图优优,因须俟公子到来启节,惟恐公子迟迟,则此一席,正须踌躇,若竟为所得,亦足使群阴司令顿然生色。其实江西总有此一日,只争来早来迟耳。惠旉已到,寓在弟右邻一小屋。伊此时惊弓之鸟,正在畏首畏尾。而昨日宗格又来,竹盦将至,不胜仇敌。其实亦无碍,不过张罗不来而止,若真有术算并可将计就计,惜惠旉无此幸也。印兄一信已交宗格,令其面投,封面加字。缘信厚,不便驿递。宗格来此投奔吴理卿,又是有钱之饿鬼,渠来见我,竟能识破,则杭州生意饭尚不白喫也。再有想者,候补县丞庄仁守,字韵楼,系奉贤人,弟十年前至好,其人长于算盘经济,本在陈子余处办帐房,后在懽伯处,近以小官来浙,恐伊到省后困苦,特为函,想若留于塘工各段,委一小差,使可以得用,千万垂意。有信一函,乞访其居址付之为要。又有大难事奉。想六舍弟归里娶亲,女家凶狠,逼聘银百洋。此款由梅圃经手借垫,以十一月为期,须由弟处汇款归结。现在月内恐赶不上(南货客尚不能行),可否兄为转挪一百元还梅圃,以应本月之期(可否之处,请作书告知二家兄为要)。弟款寄到即止,月内不能到,极迟年终(日子多听利亦可)。万一延至年初,无不到矣。可挪则挪,不可则止。请由尊处酌夺,弟总在此即筹汇寄也。所以为此者,以梅圃今年为我所累,不便累而又累耳。汪月樵荐馆竟不能得,伊大约明年不能不归,来信伊已领悉,或不至浙江矣。弟处每月送之二千,尚不旉伊房租也。五千文一月,馆又不肯就,奈何、奈何。此请双安。弟之谦顿首,儿子寿佺、寿倪侍叩。十一月九日。
上款人“练溪五哥”为胡练溪,名元吉,曾任宁波府知府,为赵之谦友人。关于他的事迹书载不多,但现存赵之谦手札中有多通提及或者是直接写给练溪的。
第二、三通手札皆致友人,内容多述及官场,可见都作于江西任县令时,已是其晚年所书了。至蒲孙一札云:“严刑峻法惩一切作奸索诈之徒,高谭雄辩以夺四乡讼棍土包之气。”可见其除邪惩恶造福乡民的正气与豪气。三札虽率意而劲硬质重,一改早作姿媚之风,是其以北碑入楷行而自成一格的典型之作。

严刑峻法,以惩一切作奸索诈之徒;高谭雄辩,以夺四乡讼棍土包之气。三月来未遇敌手,尚可支吾,此则堪以告知己者。少庵得厘卡,急请彝甫回去(已专差致书告),其中受人之暗算,弟则许彝甫去,而不受暗算者之来,然彼方偕暗算者讲至□也。奈何。此上蒲孙仁兄,弟之谦顿首。
上款人“蒲孙”为程秉钊。程秉钊(约 1838-1893),字公勋,号蒲孙,安徽绩溪人。光绪庚寅(1890年)进士。晚清绩溪三奇士之一。幼受绩邑“三胡礼学”的影响,潜心于音韵、训诂兼及历史、金石、书法。1864年,求学杭州,与赵之谦、沈方颐、戴望等切磋经义。曾协助赵之谦纂《江西通志》,并为其撰写墓志铭。

Lot 3193
刘墉(1719-1804)
赠王芑孙天香深处诗卷
手卷 水墨纸本
辛亥(1791年)作
前纸:21×90.7 cm,约1.7平尺
刘书:21×256 cm,约4.8平尺
后纸:21×278.3 cm,约5.3平尺
估价:RMB 180,000-280,000
钤印:石庵、墉、一峰道人画峰峦浑厚草木华滋、勗斋、青原(二次)、丹霞、刘墉之印(4、5、7印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刘墉》16、12、15印,1439页)
鉴藏印:铁夫墨琴夫妇印记(六次)、三槐堂书画记、王芑孙曹贞秀夫妇印、沤波舫、沤波、凤韵轩、芳草堂、墨琴、曹娥(1、2、4印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王芑孙》23、22、19印,32页)
说明:
1.此卷为刘墉为清文学家、金石学家王芑孙所书,后由芑孙与继室曹贞秀悉心珍藏。
2.王芑孙题本幅及签条。石韫玉、何道生、伊秉绶、李銮宣、张问安、孙星衍题前纸。王芑孙、曹贞秀、张问陶、江沅题后纸。

王芑孙(1755-1817)题签条:天香深处书卷。楞伽山房藏。钤印:铁夫
乾隆四十三年(1778),刘墉召集本地秀才于江阴暨阳书院集诗,王芑孙也在其中,并因擅诗古文而被刘墉赏识,得以成为刘墉的学生。同年,又和石韫玉结识。乾隆五十三年(1788),王芑孙召试举人,充咸安宫汉教习。他肆力于诗古文,与在京名流法式善、洪亮吉、何道生等诗酒唱和,声气日盛。乾隆五十六年(1791),应刘墉之聘,离开董诰府邸,馆于其家。不仅得以观摹刘墉作书,更获其赏识,屡赐书迹。本卷即为当年所受墨宝之一。

(一)楞伽经第一偈
世间离生灭,犹如虚空华。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一切法如幻,远离于心识。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远离于断常,世间恒如梦。
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知人法无我,烦恼及尔焰。常清净无相,而兴大悲心。一切无涅槃,无有涅槃佛。无有佛涅槃,远离觉所觉。
若有若无有,是二悉俱离。牟尼寂静观,是则远离生。是名为不取,今世后世净。
辛亥正月廿又二日,灯下敬书。

(二)沈香山子赋
古者以芸为香,以兰为芬,以郁鬯为灌,以脂萧为焚,以椒为涂,以蕙为薰。杜衡带屈,菖蒲荐文。麝多忌而本羶,苏合若芗而实荤嗟。吾知之几何,为方入之所分。方根尘之起灭,常颠倒其天君。每求似于仿佛,或鼻劳而妄闻。独沉水为近正,可以配薝葡而并云。矧儋崖之异产,实超然而不群。既金坚而玉润,亦鹤骨而龙筋。惟膏液之内足,故把握而兼斤。顾占城之枯朽,宜爨釜而燎蚉。宛彼小山,巉然可欣。如太华之倚天,象小孤之插云。往寿子之生朝,以写我之老勤。子方面壁以终日,岂亦归田而自耘。幸置此于几席,养幽芳于帨帉。无一往之发烈,有无穷之氤氲。盖非独以饮东坡之寿,亦所以食黎人之芹也。
辛亥二月望日,天香深处灯下书,石庵

(三)右米书,盖以老法用秃笔者,遒古可爱。甲辰闰九月九日,王衡题于春水船。
王维山刻帖四卷,曾于蔗林处见之,骨气秀杰,颉颃东邢北米间,无愧色。若天假之年,则云间坛坫,未必让香光一人雄长也。
宋米元章行草书《易说帖》名贤题识,项子京珍秘,其值六锭。
坡公旁通多可,不拂人意,不违人愿,故于米芾诸人,有褒无贬。然亦只许其词翰而已。不自度量,乃作《易义》。王辅嗣罚作洞门童子,吾尝以为诞妄。辅嗣解《易》、解《老子》,几于不知而作,安得遽窥清都门径?看若芾犹是保姆家风,其去王何,尚尔隔尘,未知当罚作何等役使也。
惕甫求小字,为满此纸。文不相属,随笔而已。

(四)题唐六如杂画次韵
逸轨难偕桑苧翁,洛城茅屋醉春风。打门军将非无意,正恐先生在梦中。卢仝。
鹅毛雪片落山椒,高士茅檐障纬萧。寒雀也知梅有韵,一枝争占不相饶。梅花冻雀。
北兵江上几连营,天堑难夸带水横。化得黄金何处使,健儿十万买捐生。耿先生。
瓠子冬瓜作笑端,文章换骨却无丹。不须摘句论工拙,较与徐凝一样酸。张祜。
纷纷成败困群雄,时雨真宜待应龙。辛苦三分何日了,南阳犹记卧高舂。草庐。
怜才自是卓王孙,岂有屏间漏洩春。好士由来天子意,谁言狗监也知人。临卭。
气量由来迥不同,能于灯宴奏民穷。儒衣风雪寻常事,何必场中又画中。吕文穆公。
两枝仙杏一时开,曾识空门气味来。笑杀论兵兼爱色,几时拽得铁牛回。樊川。
憔悴江州司马时,兰船一只且迁移。老来灰尽功名念,怖鸽无心拣月枝。香山。
沧海骑鲸语绝奇,尘中谁遣少陵知。当年有约无人见,饭颗山头日午时。太白。
题莲社图
法门广大诚无碍,根性参曾亦有然。灵运伐山终作贼,卢循蹈水可能仙。
赵子固水仙
中原磐石全无地,南国微波尚有家。托意不须世悲换,王孙芳草自天涯。
旧句书与惕甫哂存之,石庵。
前纸
王芑孙曾广邀俊彦共赏此卷,石韫玉、何道生、伊秉绶、李銮宣、张问安、孙星衍、法式善、王友亮、洪亮吉等名士皆曾过目,前七人还在卷前留有题跋。
石韫玉、何道生 题

1.石韫玉(1756-1837):刘石庵先生墨迹一卷,其间有诗五十首。先生自书者十有二,惕甫先后续书者二十有三,墨琴书者十有五。先生迹满世,求者易得诗,或不数见。惕甫好其书,并好其诗。因装先生手稿,而荟萃附录之,以成此卷,可谓富矣。始先生以侍郎视学南中,韫玉、惕甫为诸生,同被知爱。今忽忽十余,年先生已逾七十,康强在朝。而当日生徒,转多零落,或散之四方。惟吾与惕甫在京,因从惕甫借钞留副,而并为之识其卷首如此。乾隆壬子(1792年)二月朔,吴郡石韫玉。 钤印:韫·玉、长留天地间、再得
2.何道生(1766-1806):乾隆壬子花朝,惕甫携此卷过方雪斋,蒙古法式善、江宁王友亮、无锡秦瀛、阳湖洪亮吉、婺源胡湘云、灵石何道冲、何道生同观。道生书。钤印:何道生印、兰士、东阁梅花
伊秉绶 题

3.伊秉绶(1754-1815):麝煤鼠尾伴年年,展卷名香一瓣传。绝品如亲兰渚客,古风兼得陕郊篇。西清笔润三霄露,左海峰开无朵莲。我亦藏公诗句在,亟须勤为后人编。壬子午月六日,惕甫出示此卷敬题一律,汀州伊秉绶。 钤印:秉绶(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伊秉绶》3印,312页)
李銮宣、张问安、孙星衍 题

4.李銮宣(1758-1817):手握松枝泼麝煤,游鸿时戏水云隈。不从摩诘参诗偈,谁见先生墨妙来。(石庵先生诗,余从铁夫及时帆处仅两见之)蚁珠乙乙曲能穿,写韵轩中秋月娟。遗我上清真秘笈,文箫夫妇本神仙。(铁夫出此卷示余,兼赠手书《前赤壁赋》、墨琴女史书《后赤壁赋》合卷)壬子七月廿有一日酉刻,自陶然亭冒雨归灯下,雨复如注,题于砥石山房。静乐李銮宣。钤印:£丘水隐
5.张问安(1757-1815):相公笔力有天授,风骨岂逊杨少师。画沙藏封气严重,枯杉倒桧墨淋漓。新诗落落五十首,江湖庙廊俱本原。人间珍重楞伽室,世上流传写韵轩。癸丑(1793年)六月十三日,遂宁张问安观并题。钤印:亥白
6.孙星衍(1753-1818):游龙奋若之岁,秋分后一日,孙星衍观于云房。 钤印:孙星衍印

7.王芑孙题前隔水:嘉庆五年(1800)三月十有一日,华亭沤波舫灯下,为陶山校正《岱览》一书。竟出此把玩,醉笔志之。 钤印:芑孙读
后纸
卷中记录了王芑孙夫妇赏鉴此卷时的痕迹,不仅于卷后多次长题诗文,更钤盖累累藏印,足见宝爱。

1.王芑孙:顷从公试士棘闱,得公书甚多。一日,为予书“楞伽山房”额,因于灯下书《楞伽经》第一偈。又一日,为予妇墨琴书写“韵轩”额,因于灯下书《沉香山子赋》,皆以见赠。公年七十有二矣,烧烛作小楷,运笔如飞。恐从此不能屡得,乃合而装之为一卷。题诗其后:㦸院沉沉画数停,砚池新月点疏星。相公自试高丽墨,午夜明灯写佛经。诗人老去莺莺在,甲秀题签见吉光。乞取簪花偏不肯,自翻古赋写沉香。(公有爱姬王能学公书。尝见其《甲秀堂法帖》题签,书迹几与公乱真矣。)
写韵轩中月已斜,倡酬仙舫自仙家。多缘未是维摩室,不散天花散墨华。公今老矣日萧疏,我亦萧疏较甚初。公不还山吾不第,供人需索日临书。 钤印:惕甫、震泽(2印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王芑孙》21印,32页)
2.曹贞秀(1762-1822年后)题七言诗,款署:墨琴女史曹贞秀题。 钤印:贞秀、长沙女史、曹娥
3.王芑孙行书《补录石葊先生诗》。款署:公既书此卷,又别书三幅以赠予,皆旧作也。其幅稍大,不能与此合装,因为相知中欲得公书者持去,失其本矣。公诗素不存稿,恐异时传世者少,辄为附录于此。辛亥(1791年)嘉平,惕甫书于楞伽山房。 钤印:云房
4. 王芑孙:予既录公诗,复见蒙古法时帆学士藏公手稿十余篇,其诗尤胜。因并令内子墨琴录之卷后。
5.曹贞秀楷书《读坡公题阎立本职贡图诗书后》,款署:墨琴女史曹贞秀书。 钤印:曹娥、贞秀印、墨琴
6.王芑孙款署:右题画二首、题花果杂画册六首,皆石庵先生诗也。法时帆学士以公手书装卷属题,因并钞录于此。壬子正月廿八日灯下,惕甫为记。 钤印:芑孙(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王芑孙》3印,32页)
7.王芑孙:壬子二月,予携装至海淀睿丘之清华园,过宿诗龛时帆,复从何处得石庵诗二十余首,属予续书其卷。予为书之,而此卷幅矮纸尽,不能更书,当别存之矣。惕甫记。 钤印:王芑孙
8.八月朔日,自咸安宫官学散归,观于城南荆花。惕甫记。 钤印:铁夫
还有张问陶、林韵征夫妇观款,以及江沅二段题跋,盛赞“此卷尤极出色之作”“真希世奇珍也”。

9.张问陶(1764-1814):癸丑(1793年)六月十五日雨后,船山张问陶、韵征林颀夫妇同观。 钤印:张问陶印、林韵征印
10.乙卯(1795年)五月,广川李本榆,菏泽刘焜单、父刘玉孚同观。
11.江沅(1767-1838):文清翰墨,空前绝后,几于无能名。此卷尤极出色之作,惕甫以沉酣潦到之笔副之,真希世奇珍也。道光己丑(1829年)上巳后十四日,吴越江沅题。 钤印:子兰作篆
12.江沅:文清书从思翁入手,由苏、米、蔡三家而入晋人华贵门第。早登科甲,洊历暇仕,从容适意,故其字颓然自放,成龙成虎。惕甫以不可一世之才,屈曲卑抑作书,从欧阳率更入手,拏屈其千寻拔地之才于盆盎之中。与文清书正相反,世人第见其别貌而已。旦有以文清为从松雪入手者,尤非知书者也。曩于惕甫亲家言此,惕甫深以为然,见以予为能知书者,故时及之。是日又记。 钤印:江沅


Lot 3226
袁枚(1716-1796)
自作诗册三本
册页(三本,每册十二开) 水墨纸本
第一本:
22×29.5 cm,约0.6平尺(每幅)
第二本:
20.5×28.5 cm,约0.5平尺(每幅)
第三本:
22×28.5 cm,约0.6平尺(每幅)
估价:RMB 1,200,000-2,200,000 (36)
第一本(十二开)

钤印:百石山房、子才的笔、袁枚、己未翰林(1、4印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袁枚》19、18印,722页)
题识:袁枚呈稿,时年七十有五。
鉴藏印:藕唐珍藏
第一册依次书自作诗:《蒙丽川方伯赐参,形如小佛手,枚生平所未见也,赋诗志谢》(《奇方伯馈人参形如小佛手》)《到吴下闻方伯政声,喜而有赠》(《赠苏州奇丽川方伯》)《谢苏方伯赐春衣》《题奇方伯天马行空图》《题方伯冬日读书图》《答碧梧女公子》《山行》《三月十九日到西湖寓孙氏宝石山庄纪事十二首》《喜补山宫保从西川移督两江赋诗四首却寄》《十月十八日接宫保手书问及新诗再作二章奉寄》《赴浴汤泉见路上翁仲感而有作》《腹疾久而不愈作歌自挽邀好我者同作焉不拘体不限韵》《诸公挽章不至口号三首催之》《九江观察福公过访,见天女散花图而乞之。余虽赠犹怜,赋诗送别,适霞裳亦就渠书记之聘,故有第三首》。均可收录于《小仓山房诗集》。

册中多次提及的“丽川方伯”乃袁枚友人奇丰额,字丽川,黄氏,满族正白旗人。乾隆三十四年(1769)进士,以主事用,后调江苏布政使,擢江苏巡抚,累官至叶尔羌办事大臣。
藏印“藕唐珍藏”为王玮庆(1788-1842)藏印。其字袭玉,号蕅唐,一作蕅塘,又号蕅舲,山东诸城人。嘉庆十九年(1814)进士,曾任职农部。性好金石,藏碑刻拓本多精。
第二本(十二开)

钤印:小仓山房、袁枚、随园亲笔、袁枚、己未翰林(5印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袁枚》18印,722页)
题识:
(一)嘉庆元年(1796)元日,仓山八十一岁叟袁枚拜撰。
(二)袁枚呈稿。
后纸:智水(1876-1937)题:随园老人学问人品,名满天下,何须鄙语称赞。当时家诗,一经老人巨眼,即可传世。所著诗话,至今脍炙人口。此卷乃八十一岁时亲书,而书法苍老中兼带遒劲。卷中《消夏诗八首》题目极新,句亦绝妙,非后人之能道得斯本。丹圃先生从何处得来,足称希世无价之宝。时在光绪丙戌(1886年)新正月之中浣。嵩山六幻道人智水敬跋。 钤印:六幻、智水之印
第二本依次书《思元主人诗文集序》及附录旧作《游四明山有作》《到杭州》《小池一首寄骆佩香女弟子》《闻莺》《余幼不习书,每有著作,倩人作代,海内所知也。不料年登八十,眼昏手战,而来索亲笔者如云。我知其意,戏吟一绝》《登华顶作歌》《题会仙石》《消夏八首》(曝书、涤砚、招风、待月、采莲、补竹、避蚊、辞客)《遣兴杂诗》(九首)。

“思元主人”即爱新觉罗·裕瑞(1771-1838),号思元斋、思元主人,豫通亲王多铎后裔,封辅国公,工诗善画。与袁枚交往甚密,《随园诗话》中收有他跟袁枚赠答的诗文多首。

据后纸福建名僧智水题而知,是册原为“丹圃先生”旧藏。智水(1876-1937),号楞根,自称了幻头陀,法号心源,福建福鼎人。是佛教临济宗派一支在福建怡山长庆寺(即西禅寺)第五十八代传人。
第三本(十二开)

钤印:伎曲、袁枚、己未翰林(3印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袁枚》18印,722页)
题识:袁枚呈稿。

第三本依次书《瑶华主人寄赠二律恭答四章》《附录近作遣兴杂诗》《消夏八首》《游四明山有作》《诗志悔》《闻树斋司马署荆州将军寄诗奉怀》。

中国嘉德2025秋季拍卖会
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
预展时间
11月19日-21日 公众日
11月22日 嘉德客户日
拍卖时间
11月24日
Lot 3191-3228 16:30 顺延
拍卖地点
嘉德艺术中心B1层 A厅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