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嘉德2025秋拍“大观”古代夜场,即呈献清初画坛四件佳构:恽寿平盛年力作《仿古山水册》,曾为乾隆江南藏家陆时化箧中珍秘,后归同时毕泷所得,册尾长题叹为“罕物”;王翚《仿古山水册》,由陆恢亲署签“真迹神品”,经清篆刻家冯承辉、湖州望族章绶衔、近代画家吴仲熊递藏;吴历《杜少陵诗意图》,经晚清收藏家宫本昂、宫昱昆季及金石家陶祖光、古董商卢芹斋女婿杜伯秋、旅美收藏家王季迁收藏;王鉴《德溪隐居图》,追摹董源遗韵,经“四王”权威鉴赏家吴湖帆审定。四件与古会话的作品,融宋元法度于笔端,可窥清初正统画脉之承续。


Lot 3221
恽寿平(1633~1690)
仿古山水册
册页(十一开)水墨、设色纸本
画:28.5×34.5 cm(每幅)
跋:32.2×37.5 cm
钤印:叔子(二次)、寿平(二次)、寿平之印(二次)、南田小隐(二次)、寿平、正叔、正叔、南田草衣、寿平、正叔(二次)、寿平(二次)、恽·寿平、寿平(二次)、恽正叔、园客、正叔、寿平(1-7和9-17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恽寿平》,26、30、42、101、12、18、95、114、22、15、107、65、77、105、22、15印,1187-1188页)
鉴藏印:陆时化字润之、陆润之、时化私印、时化之印、陆时化、陆时化印、陆润之藏、润之、润之所藏、陆听松、宝苏黄斋(七次)、清峻堂印(二次)、坚白秘玩(六次)、九藤仙馆书画(三次)、法华宝笈(四次)、常清静室、山阴任氏收藏书画印、山阴任氏所藏、振庭审定、倦怀阁、任氏振庭法华宝笈收藏真迹(3、6-10参见上书《陆时化》6、10、12、7、15、18印,1021页)
说明:(一)据藏印题跋而知,是册曾经陆时化、毕泷、任毓麟鉴藏。
1.陆时化(1714-1779),字润之,号听松,江苏太仓人。营造专家。二十岁后便无心仕途,潜心书画鉴藏,尤偏爱清初四王作品。其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所著《吴越所见书画录》,不仅首载“四王”概念,还曾记录了祖父在南田画册跋语中“南田仙去即久,失此良机,何可复得”之叹。陆氏对恽寿平艺术的推重与珍视,由此可见一斑,故其所藏南田作品,多为精绝之作。2.毕泷(1733-1797),字涧飞,号竹痴、竹屿,江苏太仓人。诸生。能诗文,工书善画。曾购藏宋徽宗十二巫峰灵璧石及《清明上海图》等。3.任毓麟(1870-?),字振庭,斋号倦怀阁,浙江山阴(今绍兴)人。辛亥曾为候补道员,后聘为直隶总督衙门总文案,主持督署事务。为张作霖器重,视为智囊。更是晚清民国有名的收藏家。(二)1995年4月,香港佳士得拍卖会第93号拍品。

恽寿平(1633-1690),初名格,字寿平,后以字行,改字正叔,号南田,江苏武进(今常州)人。晚年于常州城南白云溪旁筑瓯香馆,因又号白云外史、瓯香散人。少聪颖,“八岁咏莲花,惊其长老。”诗格超逸,书法得褚遂良神髓,遒逸可爱,画笔生动,绝去俗尘,时称“三绝”。

(一)石壁秋筠。元人逸趣。

(二)少时曾住天台山中,随道侣入天峰,登华顶,即太白诗"天台四万八千丈"是也。宿华顶峰观日出,云海浩荡,骇目洞心,诗句画图皆不能摹写其神奇要妙也。寿平。

(三)放于江湖,眇然忘机。噫嘻!此何世之民欤?
意不在鱼,安用纶钩。烟波无际,渺然孤舟。萍花荻风,与之沉浮。共我睡者,其惟白鸥。寿平。
南田先生初善山水,力肩复古,后来山水独让王翚,专事花卉。斟酌今古,以北宋徐崇嗣的“没骨”为归,独开生面,从学者众,若马元驭、蒋廷锡、邹一桂等皆受其沾溉。间作山水,小幅雅秀超逸,深得元人冷隽之致。

(四)北苑潇湘图一角。

(五)瑟瑟松风时来耳中。冬夜寒檠醉余运墨。寿平。

(六)篁溪烟翠。南田。
此册或写天台旧游,或仿北苑潇湘图笔意;或拟柯九思侨柯盘石;或作米氏云山墨戏。笔墨简淡,清灵脱俗,读其题记,似自九月霜天之夜始运笔挥毫,至冬日寒夜仍乘醉运墨,可见其不轻易涉事,刻意经营如此!幅幅淡淡落墨,而烟云满纸,引人入胜,是盛年精作无疑。

(七)米家云山墨戏。寿平。
米元晖自谓,墨戏足正千古画史缪习,虽右丞亦在诋诃,致有巨眼。

(八)荒亭古树,闲听秋声。九月霜天夜戏作。

(九)荒崖涧路峭无行,人此天游生画意也。
南田性落拓高洁,遇知己匝月点染,非其人视百金如土芥,不轻作应酬。其山水神韵超逸,无点半尘俗气,与其写生俱臻化境。后来山水独让石谷,遂专工写生,故传世山水绝少。然石谷摹古犹存迹象,南田临古则与古化,此其笔墨独辟町畦之由。

(十)此中大可盘游。南田。石谷子为笪江上作篠濑,极似文湖州,因拟为之。

(十一)乔柯盘石,有柯丹丘遗意。
本册后有清人毕泷长题,记其收此册之经过甚详,其得意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后有近代鉴赏大家谢稚柳鉴识,则尤可贵也。

毕泷(1733-1797):南田先生山水,神韵超逸,无点半尘俗气,与其写生,俱臻神境。后来山水独让石谷,南田遂专工写生,是以山水传世者绝少。然石谷山水摹古,而尚有迹象可寻;南田山水摹古,而与古为化,笔墨之所以独辟町畦也。此十二帧册,余于乾隆戊戌(1778)年游秦时所得,一见甚为惊异,不料长安市所有此罕物。余问其从来,云江南流民黄姓寄售者。因细叩之,乃吾娄刘河镇人,于某年到此。南田册遂携之出,据云于某年得之王相国之仆某氏者。噫!异哉!一册之微,去来皆有前定,一若不肯湮没于庸俗人之手。
欧阳子所谓物聚于所好,岂不信夫?己亥(1779年)九秋,竹痴子重装,识于香梦斋之北窗。 钤印:泷、静逸庵主、画癖、竹痴

谢稚柳(1910-1997):南田此册出入宋元各家,笔势矫健,寻其变易之迹,盖为五十左右之作,纸墨完好如新,尤为难得。至其流传,毕竹痴言之甚详,殊足珍也。壬申(1992年)五月,乡后学谢稚柳题。 钤印:稚柳、壮暮



Lot 3220
王翚(1632~1717)
仿古山水册
册页(八开) 设色纸本
丙子(1696年)作大:30.5×48.59 cm(每幅)小:32×23cm(每幅)
钤印:石谷子(二次)、王翚之印、清晖、王翚、耕烟散人、臣翚、澄怀馆印、王翚印(四次)、石谷(二次)、臣翚、石谷、上下千年、沧江白发、矮纸来吴下长毫出宛陵
签条:陆恢(1851-1920)题:海虞石谷王先生神品真迹八帧。曾见吴兴沈氏藏有石谷赠烟客册,大小不伦,用旧纸而然。为其笔墨仿古之精,胜寻常万万,此其亚也。陆恢题记。 钤印:恢、廉夫

鉴藏印:茸上冯承辉少眉父审定书画金石之玺记(五次)、少眉所藏(七次)、章绶衔印、紫伯读画、章氏紫伯鉴赏、章氏子柏过目、紫伯秘玩、子柏、紫伯、芳菲居士、子檗寓赏、中熊(二次)、徐逸民藏
说明:是册藏印累累,据藏印而知,曾经清篆刻书画家冯承辉、湖州望族章绶衔、近代画家吴仲熊递藏。
1.冯承辉(1786-1840),字少眉,号伯承,别号老麋、眉道人等,江苏娄县(今上海松江)人。工篆隶,精刻印,取法秦汉,旁及浙、皖两派,自成面目。兼善画,晚年尤喜画梅,风格近金农。尝与改琦、张祥河等结社,诗词唱和。
2.章绶衔(1804-1875),名愫,字紫伯,一字子檗。浙江归安(今湖州)人。咸丰二年(1852)恩贡生。才学广博,以书法名,又善丹青,精于鉴别,藏书画甚富。
3.吴仲熊(1899- ?),号芳菲室主。浙江吴兴人。任伯年外孙。幼嗜艺术,弱冠闻名艺苑。所作山水,淡远有致,书法娟秀可爱。兼写花鸟,传任伯年衣钵。曾任上海艺术专科学校教职。与徐悲鸿、张大千等友善。

王翚(1632-1717),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又号剑门樵客、乌目山人、清晖老人,江苏常熟人。是“四王”中以职业画家身份跻身山水画派正统阵营的特异才子。他出身于绘画世家,曾祖王伯臣、祖父王载仕、父亲王云客皆擅画,其秉承家学,加之天资灵秀,自幼便显露超凡的绘画天赋。16岁拜同里张珂为师,20岁得王鉴提携,后得王时敏赏识和悉心栽培,出入宋元,研深入微,合南北为一宗。时敏曾赞叹“萃众美于笔下者,五百年来从未之见,惟我石谷一人而已。”

(一)龙眠居士溪亭会琴图。

(二)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仿北苑笔。耕烟散人翚。

(三)观徐幼文橅赵鸥波水村图。焕然神明,不止下真迹一等。

(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仿梅华道人笔意。王翚。
此册为王石谷山水集册。或横或竖,信手而成。或仿大痴老人,或拟关仝笔法;或作赵松雪水村图幽远之景,或取梅道人沉雄险绝之致;或写茂林烟树,崇岭叠嶂,或写水滨日暮,游客倦归。或淡宕设色,或水墨苍润。其中仿思翁一开,置董其昌画中亦难分轩轾。是王石谷极精之作无疑。

(五)枫崖淡秋气,松涧冷泉声。大痴道人法。石谷子王翚。

(六)关仝天台飞瀑图。丙子中秋临于长安寓斋。

(七)仿李营丘山庄图。

(八)老我闲身得自由,雄才只怯九州游。凭君试取苍龙杖,晞发诸天最上头。
丙子夏日,仿思翁笔。王翚。


Lot 3223
吴历(1632-1718)
杜少陵诗意图
乙卯(1675)年作27.5×142.5cm.约3.5平尺
签条:吴渔山真迹。
鉴藏印:宫子行玉父共欣赏(二次)、金轮精舍、陶良五、陶北溟、震泽王氏季迁收藏印、怀云楼鉴赏书画之记(1印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宫本昂》1印,845页)
说明:是卷经晚清泰州宫本昂、宫昱兄弟,北平故宫博物院书画顾问陶祖光,及大古董商卢芹斋女婿杜伯秋、旅美书画收藏家王季迁递藏。

出版:
1.《Great Chinese Painters of the Ming and Ching Dynasties》,p.58, Wildenstein,1949。
2.《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第七卷,第178-179页,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
3.《王季迁藏中国历代名画》(下卷),第488-489页,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年。

《Great Chinese Painters of the Ming and Ching Dynasties》文中标注“Collection of J.P.D”,从而得知,曾经杜柏秋(1904-1988)收藏
著录:
1.《海外所在中国绘画目录》(改订增补版),第34页,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1994年。
2.《吴渔山集笺注》,第485页,中华书局, 2007年。

《海外所在中国绘画目录》

吴历(1632-1718),字渔山,号墨井道人,居常熟虞山,与王石谷同里、同龄、同门。皆王时敏得意弟子。王时敏极爱重之,尝出家藏宋元名迹供其观摩临仿,吴历缩为册页,尽得原作神韵,最得乃师真赏。一时声名大著,与石谷如双峰并峙,称誉东南。


题识:乙卯年清和写少陵诗意,赠西塞山人。墨井吴子历。钤印:吴历
此卷作于康熙十四年乙卯,吴历四十四岁时,正中年力学,画艺大成之时。画中秋风茅亭,木叶尽脱,霜林飘摇,修竹萧萧。江边芦草渐稀,水落石出,大江空阔,群鹜南飞。境界幽冷岑寂,悠远清旷而生意无尽。


墨井画树尤佳,姿态生动,极尽变化,“四王”不能及也。画中秋林萧索多姿,倍添诗意就是一证。其用墨在“清六家”中亦具特色,墨色青灰,既清润又浑厚,气息高雅而古朴,因为画格高,作品传世又少,历来都受到藏家及研究者的爱好。

无独有偶,吴历于创作《杜少陵诗意图》前一年,为悼念禅友默容绘制了《兴福庵感旧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两作在构图与树木画法上高度契合。观《感旧图》题诗“几树春残碧,一灯门掩红”,可知此间树木实寄寓着对故人凋零的哀思。更两卷皆绘孤鹤——《感旧图》立于盘松,《诗意图》栖于茅亭,此番意象重现,既昭示创作时序的关联,亦折射出画家此阶段创作思想的一贯性。

参考图:吴历《兴福庵感旧图卷》(现藏北京故宫)
《杜少陵诗意图》既为吴历中年画风的典型标本,更以其诗意寄托,成为画家不惑之年思想转折的重要见证。画中"茅屋"意象与吴历彼时心境形成微妙呼应:禅友离世带来的悲凉,使其渐离佛法而转投天主教,恰如诗中茅屋这一精神庇护所,在秋风肆虐中逐渐消磨。

Lot 3222
王鉴 1598-1677
德溪隐居图
手卷 水墨绢本戊申(1668年)作30.5×170.5 cm
鉴藏印:顾氏珍藏、怀云亭、吴湖帆
著录:
1.《王鉴绘画研究》,第99页,新华出版社,2005年。
2.《中国名画家:王鉴》,第58页,故宫出版社,2022年。
出版:《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选集》(五),第116-117页,2012年。
展览:“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大展”,辽宁省博物馆、保利艺术博物馆主办,2012年4月
说明:据鉴藏印可知,此件系吴湖帆所藏。吴湖帆(1894-1968),名万、倩,字东庄,号倩庵、丑簃,江苏苏州人。西泠印社社员,其梅景书屋培养了王季迁、陆抑非、徐邦达等书画名人。收藏甚丰,精鉴别。为海上重要名家,亦为海上“三吴一冯”之一。

王鉴(1589-1677),字玄照,以避康熙讳改字圆照,号湘碧,复号染香庵主,江苏太仓人。为王世贞曾孙,王时敏族侄,董其昌入室弟子。崇祯六年(1633)中举,八年以荫官廉州知府,世称“王廉州”,十年罢官归里。入清不仕,优游林下,以书画自给。家藏丰赡,故山水擅长临摹,于元四家尤为精诣。所作山水沉雄古逸,士气盎然。运笔出锋,用墨浓润。树木丛郁而不繁,丘壑深邃不碎。位列为“四王吴恽”正统派之首。


董其昌力倡画分南北宗之说,主张南宗画家当以董源、巨然为宗。清初"四王"承其衣钵,多有摹写董、巨笔意之作。此袖卷乃王鉴晚年精心之作,是他师法董源画作中的一件极精神者。树石峰峦纯以中锋勾皴,圆厚浑朴,力沉绢素。构境繁密而不逼塞,笔笔沉着而依旧空灵悠远,是其晚年精作无疑。


读王鉴卷末题跋,可知此卷作于戊申(1668)秋,为追忆旧藏董源长卷而绘。跋中提及曾获董源真迹,后易与袁司农,三十年间未遇真迹,深以为憾。其自谦"挂一漏万",掷笔惘然,尽显对古人之敬畏。
题识:余向年得董源长卷于长安,后为袁司农易去,三十年来未见有真迹,深悔曩时轻相弃也。今岁在戊申仲秋,寓居半塘,因返思前卷,漫作此图。挂一漏万,不能仿佛,掷笔惘然。王鉴识。
钤印:鉴之印、湘碧、员照、染香庵主

袁司农即袁枢(字伯应),为王鉴挚友。其父与董其昌、王士骐为同年,交往密切。董其昌所藏董源《潇湘图》等名迹,后皆归袁氏,王鉴曾多次借观摹习。
此卷表面追忆旧藏,实则寄托对知音故交的深切怀念。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