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之珍 上海站

11月12日至13日,保利拍卖二十周年“秋日之珍”精品展暨苏东坡《偃松图》特展于上海静安昆仑大酒店精彩启幕。

此次“秋日之珍”精品展精心遴选百余件艺术珍品,涵盖中国书画、古代书画、中国古董珍玩、现当代艺术四大门类。值得一提的是,密藏近一甲子后,傅抱石《蝶恋花·游仙图》系列中第四及第五本首次面世,为展览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件傅抱石的传世之作于展区核心位置隆重呈现,不容错过。

同期呈现的“苏东坡《偃松图》特展”,展出“千古一人”苏东坡存世名作《偃松图》,共同为上海的艺术爱好者带来一场融汇古今的视觉与文化盛宴。诚邀各位藏家朋友亲临现场,共飨艺术盛宴。

步入中国书画展区,傅抱石1958年创作的《蝶恋花·游仙图》第四、第五本并置亮相。第五本是傅抱石以主席诗词为题材创作中最具典型意义的作品,呈现革命浪漫主义的宏阔气象;第四本上保留下的创作研讨会修改意见,更清晰展现出中国画在时代变革中的探索。两件作品一前一后,仿佛将观者带回一代艺术巨匠反复构思、殚精竭虑的创作现场,画作经一甲子后重现,尤显珍贵。



同一区域中,黄胄1976年精心绘制并赠予新加坡著名爱国侨商、收藏家张庆重先生的《库尔班·吐鲁木大叔》以近16平尺的宏幅,呈现鲜活的人物形象与时代精神,线条明快,情感真挚,构成中国书画展区的另一重点。




步入古代书画展区,一场跨越元明清三朝的艺术盛宴徐徐展开。其中,两件张学良旧藏“定远斋”名品重磅领衔——鲜于枢《赤乌行》卷与沈周《葵花图》卷,堪称双璧焦点。备受瞩目的王季迁旧藏——陈洪绶《释迦说法图》亦现身展场!同期展出的还有吴门代表人物——许初、仇英的《援琴高士图并琴赋》。此件画、赋合璧、画为仇英所绘、跋为友人许初为其恩师尹竹庄之子所作,正是吴门诗书画三者融通的体现。






台湾板桥林氏旧藏文徵明《行书自作诗》卷也精彩亮相,晚明“奇崛书风”典范王铎《上摄山》轴、明末重要人物画家崔子忠《唐人宫女》轴、袁樊旧藏宋天麐《临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及清初遗民画家萧云从《秋林送别》卷也一同展出。




“苏东坡《偃松图》特展”中,苏轼《偃松图》惊艳亮相。《偃松图》为北宋文豪苏轼传世画作,曾入藏清宫,并编入《石渠宝笈》,被乾隆皇帝列为上等。作为北宋文人画的开创者之一,苏轼的画作存世量极为罕见。此图笔墨超逸,造型古怪,既可见偃松之苍劲傲骨,更蕴含苏轼历经宦海沉浮后的精神气象。与现存苏轼名下《古木怪石图》《潇湘竹石图》等,同为东坡精神图像中最具符号性的不朽名作。


中国古董珍玩展区呈现的诸家珍藏重要明清瓷器及明清御制宫廷珍玩等,带给广大藏家一场全方位、全门类的古代美学盛宴。

展出中的“清雍正御制洋彩巴洛克式花卉螭龙纹花台”,是盛清宫廷艺术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典范。“清乾隆青花贯套西洋花卉太白罐一对”,为乾隆官窑陈设重器,其装饰纹样设计繁复,具有浓郁的西洋风情,同类器物亦不多见,而本品成对骈出,十分难得。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本品出自上海资深古玩商、文物系统前辈孙经品先生珍藏,1980年代由上海文博机构退还,亦是一段沪上收藏佳话。旁侧展柜陈列的清康熙青花釉里红“圣主得贤臣”笔筒与清康熙御制铜鎏金说法印燃灯佛坐像相映成趣,宫廷制造的仪式感与匠心工艺交织出浓郁的时代风范。








在现当代艺术展区,颜文樑《上海豫园》透过光与影的细腻处理,再现中国现代油画“中西融合”的典范。张晓刚《军大衣》沉稳静默,隐含时代氛围下个体的凝思;神秘宁静的艾轩《女孩》,仿佛把观众带入无涯天地之中;张恩利《绳子》以介于具象与抽象之间的笔法,使日常物成为感知与空间的延伸。









保利拍卖二十周年“秋日之珍”之旅现已启程:11月12日至13日上海启幕;11月15日至16日转战南京;11月20日至24日亮相北京;11月29日至30日收官于深圳,诚邀您拨冗莅临,一起探索艺术的无尽魅力。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