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是徐悲鸿创作中最罕见、最高等级的题材之一。在他绘画生涯中极不轻易为他人所作,相较于奔马、雄狮等常见主题,目前所见其存世观音作品仅六件,文献记载有四件。
本件作品创作于1937年的观音诞辰日,是悲鸿具有开创意义的首件观音题材作品。本幅《白描观音造像》也是悲鸿笔下唯一一幅全侧身观音像,构图造像独特。
徐悲鸿(1895~1953)
江苏宜兴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1949 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
观音题材徐悲鸿仅为极重要之人,或在极重要场合才会创作。据载,徐悲鸿曾在1939年,作观音像三幅,一为中国抗战之阵亡将士祈福,二为他在新加坡时期重要赞助人黄曼士所作,三为弘一法师弟子广洽法师所作,上款人级别非常之高。
2025西泠春拍
徐悲鸿(1895 ~1953)为原广西省政府主席黄旭初母亲祝寿所作 白描观音造像
水墨纸本 镜片
1937 年作
97.5×39.5cm
本幅《白描观音造像》的上款人地位非同一般,乃民国时期广西省政府主席黄旭初之母覃氏,但由于经历了特殊时期,上款“黄老伯母”已被挖去。
此画源自黄旭初亲属后人,自悲鸿完成后一直藏于黄氏家中,数十年从未公开,藏者视若珍宝,原装原裱。
款识:丁丑二月十九日,敬摹观音大士象一区,为供养。悲鸿。
而今正值徐悲鸿先生诞辰百卅年之际,此画作为悲鸿与桂系重要人物私交往来的重要见证,抗战时期艺术与政治交织互动的最好呈现,今终得以面世,诚乃幸事。
黄旭初(1892~1975)
广西省容县人,为民国时期政治人物,桂系重要将领。曾任旅长、师长,陆军上将衔,1931年起,连任广西省主席十九年。“新桂系”首领之一,排名第四,在李宗仁、白崇禧及黄绍竑之后。黄是桂系四巨头中唯一一位最终没有投靠国共两党者。
黄旭初是“新桂系”首领之一,与李宗仁、白崇禧合称“广西三杰”,自1931年起,连任广西省主席十九年,被称为“广西大管家”。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徐悲鸿多次赴广西,与桂系军政人物交往密切。1936年5月,徐悲鸿被聘为广西政府顾问,6月他离开南京前往广西,受到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等人的礼遇。
1935年徐悲鸿受广西当局邀请出任桂林美术学院院长,而后创作巨幅油画《广西三杰》。
1937年之际,徐悲鸿居住在李宗仁为他安排的居所,几乎每天中午到省府内用餐,经常与时任省主席的黄旭初同桌进餐。广西政要们的推崇让徐悲鸿倍感荣幸,于是在1937年春,徐悲鸿绘制巨幅油画《广西三杰》(徐悲鸿纪念馆藏,即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骑马像),以报礼遇之情。
左:黄旭初著《我的母亲》
右:2010西泠秋拍lot1162 徐悲鸿为黄旭初母亲作《献寿图》840万元成交
黄旭初为人孝顺,晚年著《我的母亲》回忆录,2010西泠秋拍曾释出一件徐悲鸿《献寿图》,此画创作于1936年冬,上款“黄老伯母”正是黄旭初之母覃氏,与本幅《白描观音造像》为同一上款,且两件作品创作时间相隔不久,可见这一时期徐悲鸿与黄旭初往来密切。
抗战全面爆发后,徐悲鸿以艺术投身救国运动,黄旭初作为地方主政者亦倡导文艺抗战,徐悲鸿与黄旭初的往来,前者借广西舞台践行艺术救国理想,后者以文化政策提升地方软实力,这种合作在抗战洪流中交织出艺术与政治共担民族大义的独特篇章。
徐悲鸿本不轻易作白描,因黄母信佛,加之黄旭初身份特殊,徐悲鸿首次尝试了白描观音这一题材以应和黄母心意,而本画尽显悲鸿白描人物功力之深厚。
画面中的观音侧身示人,手持杨柳枝,赤足立于莲台之上,衣纹摇曳,身姿动态自然娴静,似在聆听世人祈求,面容极有可能借鉴了覃氏原型,眉目间流露出坚韧与慈爱并存的母性气质。
白描作品自古至今在美术史中都是特殊的画种,画家常在描绘佛教题材时运用白描。对比历代观音画像,悲鸿笔下的观音显然打破了程序化的开脸和姿态,更具人间气息。
他在画作中刻意淡化观音的宗教属性,这种“人间观音”的形象重塑,暗含对女性力量的致敬,亦是对封建时代观音性别模糊化的反驳。
徐悲鸿 1942年作 观音《徐悲鸿作品集》(续二)第 61 号作品,文物出版社,2011 年。
本幅《天下第二泉》为李可染江南写生系列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1954年南下写生期间。
此次写生之旅是李可染艺术生涯的关键转折点,标志着他从师承齐白石、黄宾虹所奠定的深厚传统研习,转向“师法造化”的实践探索,并初步构建起其个人山水画的独特风格图式。
李可染写生的场景
2025西泠春拍
李可染(1907 ~ 1989) 天下第二泉图
设色纸本 镜片
44×32.5cm
本作所绘为无锡惠山天下第二泉。惠山二泉自唐代陆羽《茶经》评为“天下第二”后,便成为文人品茗、雅集的圣地。
李可染通过画面中泉亭、古树、方池等元素,将苏轼“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的诗意,以及阿炳《二泉映月》的琴韵转化为视觉语言,使画作成为茶文化、音乐艺术与山水意境的三重载体。
无锡 天下第二泉
李可染1954年的江南写生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深刻影响了中国画的创作理念、教育体系以及文化价值等维度。
在创作革新方面,早在 1950 年发表的《谈中国画的改造》一文中,李可染便直指明清以来山水画因循抄袭、脱离现实的积弊,疾呼必须“挖掘堵塞六七百年的源泉”,回归自然与生活。江南写生正是这一理论的实践宣言。
在教育体系转型上,李可染亲自主导中央美术学院成立“中国画革新小组”,增设“对景创作课”,以取代陈陈相因的纯临摹教学。
而此次写生也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1954年北海公园举办的“李可染、张仃、罗铭写生展”引发了轰动效应,直接推动了各地画院效仿,掀起深入生活的写生风潮。
本幅《天下第二泉图》正是李可染践行中国画改革决心的典范之作。在技法层面,他创造性地融合西画光影与透视原理(如借鉴伦勃朗式明暗对比)于传统积墨法之中,并巧妙融汇水彩技法特性以表现茂密树丛的质感。
在构图观念上,他彻底摒弃了“书斋山水”的窠臼,转而采用俯视视角截取生活场景,运用几何结构重组空间关系(如方池水平基座与亭柱垂直线条的交错),从而赋予惠山二泉这一传统人文景观以崭新的现代视觉秩序。
俯视视角截取生活场景
2025西泠春拍
李可染(1907~1989) 春雨江南图
设色纸本 镜片
69×39cm
出 版
1.《收藏者》P214,阿普拉齐韦尔出版社,2013年。(O Colecionador)
2.《朴珍抱精——近现代名家书画作品集》P125,西泠印社出版社,2022年。
O Colecionador
朴珍抱精——近现代名家书画作品集
2025西泠春拍
齐白石(1863 ~ 1957)水族雏鸡四屏
水墨纸本 镜片(四帧)
68×33cm×4
出 版
《名家翰墨 · 齐白石特集》第 14 号 P96-99、P102-107,Ⅱ、Ⅲ、Ⅳ、Ⅴ,香港翰墨轩出版有限公司,1991 年 3 月。
2025西泠春拍
齐白石(1863 ~ 1957)葡萄虫趣图
设色纸本 立轴
63.5×32.5cm
出 版
《中国现代书画的先驱者吴昌硕 · 王一亭 · 齐白石 三大巨匠展》图15,东洋美术株式会社,1974年。
展 览
“中国现代书画的先驱者吴昌硕 · 王一亭 · 齐白石 三大巨匠展”,三越本店七阶特设会场,1974年9月。
2025西泠春拍
齐白石(1863 ~ 1957) 玉簪蜂趣图
设色纸本 立轴
101.5×33cm
著 录
《齐白石的尚真画意》P86,中国画报出版社,2012 年。
刊 载
《人民日报》第四版,人民日报社,1995年8月20日。
展 览
“杨永德藏齐白石书画展”,中国画研究院,1995年8月。
来 源
中国嘉德“杨永德藏齐白石书画”第 292 号拍品,1995年10月。
1995 年8 月20 日《人民日报》第四版
刊载“杨永德藏齐白石书画展”
说 明
杨永德旧藏。
作为香港著名实业家、收藏家,杨永德是中国最早收藏齐白石作品的收藏家之一,由于其收藏严谨,精中选精,曾被公认为齐白石作品收藏之王。1995 年,杨永德先生将其多年精心选藏得 165 件齐白石书画精品委托中国嘉德公司拍卖,并于中国画研究院展出,一时轰动,本件作品即来源于此次展览与拍卖。
本作旧藏者杨永德先生伉俪
鉴藏者简介
杨永德(1921 ~ 2021),香港著名实业家、收藏家、鉴赏家,被誉为爱国藏家之称号。少年时代曾在广州岭南中学读书,毕业后适值日寇侵华,遂返港而未能继续深造,回港后与父亲经营义和隆米业有限公司,经过艰苦创业,成长为香港商界巨子。他的收藏主要以书画、陶瓷为主,是中国最早收藏齐白石作品的收藏家之一。其陶瓷收藏更是自成体系,具有专业博物馆的收藏性质。
2025西泠春拍
齐白石(1863 ~ 1957)三秋图
设色纸本 立轴
108.5×41.5cm
2025西泠春拍
齐白石(1863 ~ 1957) 墨蟹图
水墨纸本 立轴
100.5×34cm
出 版
《荣宝雅集 · 近现代书画名家珍赏》P20,荣宝斋出版社。
2025西泠春拍
黄 胄(1925~ 1997)众驴图卷
水墨纸本 镜片
1983年作
364×34cm
说 明
黄胄饲驴、爱驴、颂驴,更喜画驴。本件《众驴图》长卷初由黄胄跋写于1983年,集黄胄早、中、晚期毛驴面貌于一卷,殊为难得。绘成本卷三年后的 1986年正月,应《联合早报》及新加坡博物馆邀请,黄胄至新加坡举办“黄胄画展”。同月,其再跋《众驴图》长卷,并赠予由新加坡华侨许镇国创办的著名冷藏食品公司“大伟公司”留念。
原藏家将本作挂在新加坡家中
对于“驴”这一经典题材的刻画,贯穿着黄胄的一生。从华北到西北、从乡村到高原,驴的形象与神情,无时无刻不映照在黄胄的眉间心头。
黄胄曾自述“在返喀什噶尔途中,在路上忽见毛驴百余头,各种姿态生动活泼为生平未见者,兴奋之余竟忘记自己手足病痛”。其对毛驴、对生活的热爱,由此可见一斑。毛驴在黄胄笔下亦因此愈发生动、活泼,趣味盎然。
1986年,许氏邀请黄胄访问新加坡,支持其举办画展,并在寓所热情招待,黄胄亦在许氏家裡作画相赠。
通观本卷内自右至左三段,即可见黄胄早、中、晚年围绕毛驴刻画所经历的由瘦到肥、复由肥至瘦的详貌。
图中分以抽象、具象方式描画毛驴。墨色层次丰富,过渡分明且自然。群驴或卧、或立、或垂首、或回望。各异的质感、动势、神态跃然纸上。
2025西泠春拍
溥 儒(1896 ~ 1963)为先妣刺血和朱书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纸本 手卷
1939 年作
画心 :119.5×19cm 111×19cm 57×19cm
题耑 :31.5×19cm 题跋 :60×19cm
说 明
马延玉题跋及题耑。
此卷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损毁大半,中段不存,后由马延玉补充完整。
是卷《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为1939年溥儒于生母项太夫人忌日刺血和朱所书,后赠与舅氏马士良,以供奉早逝嫡母马佳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被损毁,中段缺失,后由马士良之子马延玉补录并装裱。
全卷笔意高古,端庄秀劲,无丝毫草率意,刺血为墨,尽显虔诚;历劫重裱,为溥氏市面流传唯一刺血心经,更是难得。
溥儒笃信佛教,侍亲至孝,此卷作于生母项太夫人去世后二年。此前,为母治丧,溥儒将所藏的陆机《平复帖》卖于张伯驹,并以泥金抄经于漆棺,画佛像捐与名山古刹。刺血恭书经卷,正是以《华严经》中“剥肤为纸,刺血为墨,燃指为灯”发愿,为其母追远,笔笔用心,字字尽意,孝心可谓至尽矣。
今台北故宫所藏傅濡为母刺血所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为项太夫人逝世二十三年(1960 年)所书,本卷早于台北故宫本二十一年,并且有别于台本清净雅正的欧柳笔法,以中楷行文,其字刀斩斧齐,内紧外松,书风更近晚唐裴休。 细观此卷,楷法道媚,每字骨力挺拔,结体刚健遒美,清秀方整,有成亲王的笔势,而严谨精妙更胜前贤。
对比裴休于大中九年十月十五日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从得力处看得益其最多。溥书有唐碑基础,受家传与僧友永光习染,晚年好作成王欧体。此卷朱墨如刃,不仅显现旧王孙的赤子心,更是其年代书风的力证。
据宗亲关系,溥儒称呼马士良为舅氏。 马士良字籋云,为绍英次子。溥儒之父载滢原配马佳氏,为邵英侄女、马士良堂姐。马佳氏早逝,并未留下子嗣,溥儒为载滢妾项氏所生。溥儒以此卷亲赠马士良,奉孝嫡母,正是二人亲姻重要见证。
马士良之子马延玉
马士良精历史,喜收藏,好诗文,与陈寅恪、齐白石、启功等均有诗词书信往来。 本卷为马佳氏家族重要旧藏,卷首尾有马士良之子马延玉题跋,详述个中缘由。 跋中所述“溥儒府第出售后迁居颐和园之介寿堂,先君讳籋云公曾往视,畅谈竟日。”亦可见二人关系颇为亲厚。
2025西泠春拍
启功( 1912 ~ 2005) 为王越作 朱竹图
设色纸本 立轴
1985 年作
66.5×43.5cm
出 版
《景行维贤—启功作品集Ⅱ》 P33,荣宝斋, 2019年。
展 览
“景行维贤—启功作品展”,荣宝斋,2018年11 月。
说 明
上款人王越为原中国商报记者、摄影部主任。
王越自 1983 年起从事新闻摄影工作,是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全国专业报摄影学会理事、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传媒委员会会员。在 35 年的职业生涯中,多次在国内各类新闻摄影和艺术摄影大赛中获金、银、铜奖。
2025西泠春拍
启 功(1912~2005) 云山秋涧图
设色纸本 立轴
66.5×33cm
说 明
陈少梅女婿米景扬题签,原藏家八十年代购于荣宝斋。
签条 : 启功先生墨笔秋景山水轴
题签者简介
米景扬( 1936 ~ 2023),北京人。陈少梅女婿。擅长中国画。 1956 年到北京 荣宝斋工作,长期从事木版水印画的编辑、描绘工作。六十年代,在故宫博物院从事古画复制工作。历任北京荣宝斋编辑、副编审、副总经理。
2025西泠春拍
启 功( 1912 ~ 2005) 行书 毛主席词
纸本 立轴
1976 年作
94.5×34.5cm
出 版
《景行维贤——启功作品展》 P28,北京荣宝斋。
展 览
“景行维贤——启功作品展”,北京荣宝斋,2023年11月。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