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市场监测中心 > 市场观察 > 正文
  • 分享到:
  • 收藏此页 |
  • 打印 |
  • 关闭

齐白石最晚年作《并蒂第一霞》1932万元成交|上海敬华2025春拍

2025-07-04 18:21:44 来源:快讯 0次浏览


更多图片

​7月4日,敬华2025春拍“近现代书画专场”举槌,本场的封面作品:荣宝斋珍藏,齐白石最晚年作《并蒂第一霞》以1932万元成交。

款识:九十六岁白石老人。

钤印:白石

出版:

1、《荣宝斋秘藏中国近百年书画珍品展》,P60,银星文化,1993年。

2、《荣宝斋珍藏·卷7》,P327,荣宝斋出版社,2009年。

3、《世纪丹青—吴昌硕·齐白石作品集》,P136-137,荣宝斋出版社,2018年。

说明:荣宝斋旧藏。

100x34cm 约3.1平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bc0ecf9d32faa7541aa681e209ee91b7.png

出版物

生命的怒放 最后的辉煌

— 荣宝斋珍藏齐白石最晚年仅见并蒂牡丹

几乎所有艺术评论在谈及齐白石时,都会提到贯穿其创作生涯的 “似与不似之间” 理念。但萨本介在《最后的辉煌 —— 齐白石的晚年艺术世界》一书中提出:齐白石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突破 “不似之似” 的境界,抵达了全新艺术高度:晚年身体衰弱的他,在意识的模糊与清醒间打破固有艺术法则,笔下牡丹、葫芦等形象超越传统写意的 “不似之似” 层面,成为传递生命张力的抽象符号,成就了艺术生涯的 “最后的辉煌”。

“风中牡丹” 作为齐白石晚年艺术的代表题材,因其夸张的造型、浓烈的设色与蓬勃的气韵一向备受推崇。因中国美术馆所藏《风中牡丹》多年来被认为是 “齐白石毕生最后一幅画作”,这一说法为 “风中牡丹” 增添了特殊生命隐喻:画面里风势翻卷、花叶舞动,恰似艺术家对生命终章的回应;牡丹在风中倔强舒展的姿态,宛如 “临界死亡线上的舞者”,齐白石以极致艺术张力诠释了生命的不屈与坚韧。这种对生命本质的叩问,恰与他晚年艺术突破的内核相呼应。

齐白石晚年 “最后的辉煌” 系列画作,艺术价值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便获美术界官方高度认可。艺术品市场繁荣的三十年来,面世的白石佳作如过江之鲫,然其 “最晚年系列” 作品却始终极为稀少,每有现身必受市场热捧。检索《齐白石全集》可见,现收录的公藏作品中署 “九十五岁” 以上款的牡丹共记九幅,其中尺幅最大的三幅(3.3 平尺、3 平尺、2.4 平尺)分别收藏于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与齐白石家属手中,足见其稀缺性。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507/08c8f482edc3e9cb693baa306de19c17.jpeg

本幅《并蒂第一霞》为荣宝斋珍藏,高 100cm,宽 34cm,共计3 平尺,附荣宝斋原始装裱,款属 “九十六岁白石老人”,是迄今所见齐白石画作中仅见的最晚年 “并蒂牡丹”。画中的牡丹叶挣脱常规形态束缚,飘动翻飞如长髯老者,既呼应了 “风中牡丹” 的动态韵律,又蕴含着岁月沉淀的厚重感。年轻人或许可以描摹牡丹的艳丽姿容,却难企及这般饱经世事的豪迈 ——齐白石将一生阅历、情感与对艺术的执着,化作笔下色彩与线条,将生命的感悟自然洒落纸端。

衡量艺术品的价值,最终要看它能反馈给人们怎样的精神与情趣。《并蒂第一霞》中绽放的双花与翻卷的花叶,流淌的不只是笔墨的韵律,更蕴含着一位世纪老人在生命尾声对艺术本质的深沉思索:当技法褪去雕琢、意识趋近朦胧,唯有赤诚如孩童般的心性,方能将生命最后的热烈,化作永不褪色的永恒。这是齐白石留给后人的终极答案:艺术始于对生命本真的赤忱拥抱。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52524ddc9e58a07e65b5b6cd2a6613cf.jpg


责任编辑:罗书银

推荐关键字:拍卖 收藏 敬华2025春拍 齐白石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AMMA我们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