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家张宗宪与《张宗宪的收藏江湖》一书合影
2024年11月30日,艺术界和收藏界痛失一位传奇人物——张宗宪先生,享年97岁。作为全球拍卖场中的大名鼎鼎的“1号先生”,张宗宪以其独特的风采和影响力,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符号。他的逝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但他的精神和对艺术的贡献将永远被铭记。
张宗宪,1927年出生于上海的一个古董世家。祖父张揖如是江南竹刻名家,父亲张仲英是民国时期上海有名的古董商,经营“聚珍斋”。张宗宪先生继承了家族的艺术血脉,从小就在文物古董堆里长大,从他父亲那里学到了很多知识。
年轻时代的张宗宪
初到香港,开启传奇人生
1948年,张宗宪离开上海来到香港,开始了他的传奇人生。
初到香港时,正值青年时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不确定性。20岁的他只身一人携带着仅有的24美元来到香港,开始了他的新生活。当时的他,没有亲戚、朋友或财富的支持,甚至不会说广东话和英语,处境十分艰难。
在香港的起步阶段,张宗宪并没有立即投身于古董行业,而是选择了经营服装生意。直到1951年,他才正式开设了自己的古董店“永元行”,这家店起初开在坚道,后来搬到云咸街,再搬到九龙汉口道(金石行),后来又陆续在旧海运大厦等处开了不少古董店、首饰店。张宗宪先生的古董店因其品种全、质量精而著称,吸引了许多名人光顾,如仇焱之、胡惠春、葛氏翘、金才记等。
张宗宪在永元行坚道仓库 1960 年
张宗宪的起步资金部分来自于他的父亲张仲英,当时上海滩有名的古董商。他向儿子发送源源不断的货物,在摩罗街的小店面中售卖。张宗宪先生曾表示:“父亲是我的启蒙老师,也是我的导师。”他从小就在文物古董堆里面长大,从父亲身上学到很多,尤其是离开上海后通过书信来往中得到了很多知识。
在开设“永元行”之后不久,张宗宪就成了香港和台湾间的重要商人。随着他的财富逐渐累积,对瓷器的爱好也不断增加,他开始搜集自己的珍藏——当中又以瓷器为主。当时是收藏中国工艺品的绝佳时机,价格廉宜,张宗宪先生凭借其好学之心和勤奋工作理念,逐渐在香港古董界崭露头角。他的成功秘诀是一颗“好学之心”,无论是读书、与其他专家探讨,还是周游世界参加拍卖或去博物馆欣赏珍品,他从未停止充实自我的脚步。
收藏经历:全球拍卖场上的“1号先生”
张宗宪是最早活跃在国际拍卖会上的中国人之一。他以其传奇经历和对艺术品的深刻理解,成为当代极具影响力的中国艺术品收藏家。他在全球拍卖市场上呼风唤雨,很多年都没有出现第二个像他这样的人。
在国际拍卖场上,张宗宪被誉为“1号先生”,这一称号不仅代表了他在拍卖界的地位,更是对他在全球文物收藏界和拍卖界影响力的肯定。作为首次出现在国际拍卖会上的中国香港人,张宗宪先生开启了华人在全球拍卖场的先河。
1968年,张宗宪参加了伦敦的一场拍卖会,成为第一个出现在国际拍卖会上的中国香港人。从那时起,他便穿梭于伦敦、纽约、东京、巴黎与香港之间,频繁出现在苏富比、佳士得等国际拍卖公司的拍卖会上。他的这一行动,标志着华人在全球拍卖场的活跃,也为后来的华人藏家和拍卖行进入国际市场铺平了道路。
张宗宪不仅因其在拍卖场上的活跃而闻名,更因其对拍卖市场的深刻理解和影响力而备受尊重。他明白拍卖场作为流通平台的种种价值,因此也不遗余力为起步的拍卖公司“捧场”。他的参与,往往能够带动拍卖市场的氛围,提升拍品的价值。
张宗宪对中国大陆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他曾经竭力推促佳士得等国际性拍卖公司落户香港,使香港成为中国古董的集散地,进而成为全世界文物与艺术品的交流中心之一。同时,他也尽力扶持中国大陆新生的拍卖公司,为北京在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中与香港、伦敦、纽约平分秋色而有不可抹杀之功。
他在拍卖场上的行为常常出人意料,却又总能体现出他对市场的精准把握。他曾在上海朵云轩拍卖会上,拍到兴奋之际,居然踩着椅子,坐到椅背上频频举牌。每次竞拍成功,他最喜欢的,就是听拍卖官念出他牌号的那一刻——“NO.1”。
1994年嘉德首拍,张宗宪与马未都“同框”
收藏理念:看得懂、买得到、捂得住、卖得掉
张宗宪先生的收藏理念是其丰富收藏生涯的精髓所在,其核心可以概括为“看得懂、买得到、捂得住、卖得掉”。这一理念不仅体现了他对收藏的深刻理解,也是他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
他强调,收藏的第一步是“看得懂”,这包括对文物的真伪、优劣和完整性的准确判断。他认为,收藏是个深井,有人做了一辈子,在真假上还是会失手。他的座右铭是“情愿错过,绝不买假”,因为“假的当真的买,隔一百年还是假的。但是真东西一年不涨,五年不涨,十年总会涨”。这体现了他对收藏品真实性的极高要求。
“买得到”不仅指有能力购买,还包含了耐心等待和把握时机的智慧。张宗宪建议新入行的藏家要“耐心”,不要急于求成;要多问、多听、多讲、多学;有钱买也要等真正的好货出现在市场上才出手。
“捂得住”是指好货到手后,要能够长期持有,不被短期的市场波动所影响。张宗宪认为,收藏家需要有定力,不能因为市场的短期波动就轻易出售收藏品。他本人就是一个以藏养藏的策略实践者,敢于拿天价收藏书画作品,更敢于将自己的收藏品悉数卖出。
最后,“卖得掉”意味着收藏品不仅要能买入,还要能在适当的时机以合理的价格卖出。张宗宪先生认为,动起来才是生意,他的办法就是不停买进卖出,使生意流动起来。他还有另外一个理念:好东西一定贵,不贵就永远买不到货。
张宗宪的收藏理念,不仅是对个人收藏行为的指导,也是对整个收藏市场的深刻洞察。他的这些理念,帮助他在收藏界树立了极高的声誉,并且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收藏家。他的收藏生涯,是对“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最好诠释。
拍卖界的一代传奇
张宗宪先生的收藏品,无论是书画、瓷器、铜胎珐琅器等,可谓件件皆精,极具规模。他对中国大陆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起到了推展作用,并且热心公益和慈善事业,为苏州等博物馆捐献数百件文物艺术品。
在拍卖界,张宗宪先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总是手持“1号牌”,成为中国嘉德、北京翰海、北京荣宝、上海朵云轩等国内多家著名拍卖行为他保留的特权。他的出现,总能给拍卖会带来信心和活力。
他曾说:“我也笨,我做事是靠努力、靠精神干到今天。”他喜欢在拍卖行交易,因为那里没有讨价还价,卖家不用谢买家,拿钱回家就行。
张宗宪先生行事有自己的一套做派,他喜欢结交朋友,认为出门在外,没有朋友不成生意。他对合作者,不管是长辈还是晚辈,都会周到细致地照顾到。他曾分两批将历年珍藏的55件珐琅器捐赠给上海博物馆,体现了他对艺术和文化的热爱与贡献。
张宗宪先生的一生,是与拍卖场紧密相连的一生。他的每一次出现,都能引起市场的震动;他的每一次举牌,都可能创造历史。他不仅是拍卖场上的“1号先生”,更是华人在全球拍卖界的一面旗帜。他留下的不仅是丰富的收藏,更是对后辈的启示和教诲。
(图片来源于网络)
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