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市场监测中心 > 市场观察 > 正文
  • 分享到:
  • 收藏此页 |
  • 打印 |
  • 关闭

吴念亲:古代玉器中龙纹的演变(八)

2013-07-30 08:58:33 作者:吴念亲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0次浏览


更多图片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其形象是各类艺术形式表现经久不衰的题材之一。以龙的形象作为主题纹饰的玉器,是中国古代玉器中的一大类型,其历时之长久,工艺之精巧,形制之繁复,构图之多变,寄寓之丰富,均为其它纹饰所不及。如果说,龙文化是五千年华夏文明的一种凝结,那么作为造型艺术的龙纹玉器,堪称是龙文化的载体。从史前时期到清代,历经数千年的变化,形成了各时代独有的特征。古玉器中的龙纹有一个从简约到繁复,从宗教化向艺术化,从随意性向规范化发展并蔚为多元的发展过程。因此,探讨和研究历代玉器上的龙纹图案,可以使我们了解我国龙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对于古玉器的鉴定和断代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依据。以下对历代龙纹玉器的基本特征作一简单的综合论述。

  十一. 明代

  明代有着近300年的历史,其间国力强盛,一派盛世景象。明代玉器生产比前期更为广泛发达,出现了工艺美、装饰美及商品美的新特点。但由于受时代风格影响,此期玉器上的龙纹已开始趋于图案感,且大有颓软之势,与宋元之龙相比缺少力度和气势。

图1 明代 龙纹玉带板

  明代龙纹玉器数量大且特征鲜明,大多出现于玉带饰之上(如图1),还见于玉簪、玉磬、玉玺、玉带钩(图3)、玉佩饰及玉器皿(图2)上。玉带板多采用“花下压花”技法,即分层镂雕工艺雕琢,先剔地留出主体纹案,再对上下两层进行线刻、打洼、镂空,其下层图案多为繁密的锦地纹、蔓草纹或卷云纹,底纹与上层主题呈两重分布,层次分明,具有较好的透视感。 

图2 明代 龙耳玉杯

  玉带板上的龙纹特点是,龙首部长而宽,与狭长而没有宽窄过渡的条带状身形相衬,比例明显失调(如图1);两只眼睛呈饼形,呆滞而无生气;毛发较元代为短,首部的毛发向前冲;鼻部多用如意云头纹装饰,形似猪鼻;龙鳞常以细密的斜格纹表现,尾部多用云纹、火焰纹装饰;腿部呈棍状,大、小腿关节处多以深刀雕刻的卷云纹装饰;小腿很细,表面有排列整齐的阴刻线;龙爪有三、四、五趾形,以四爪居多,其中四、五爪的作风车状,团爪如握着球一样。 

图3 明代 龙纹玉带钩

  玉带钩上的龙纹特点是,龙头刻划的刀口深,脸雕得又长又宽,大多是侧面脸,但两只眼睛都露出来了;眼睛为圆眼,是用管钻打出深槽,以中间的小圆乳钉为眼睛,突出很高,俗称“虾米眼”。

责任编辑:董晓帅

推荐关键字:玉器 龙纹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AMMA我们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