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市场监测中心 > 市场观察 > 正文
  • 分享到:
  • 收藏此页 |
  • 打印 |
  • 关闭

聚焦苏富比香港秋拍北京预展,三大板块重磅看点速览

2025-09-20 17:24:34 来源:快讯 0次浏览

更多图片

9月20日,为期两天的苏富比香港拍卖北京预展于星地艺术中心启幕,为苏富比秋季中国艺术品拍卖系列揭开精彩序幕,展出逾多件中国艺术精彩拍品,涵盖一系列精彩的中国古代及近现代书画和中国艺术品,为北京地区藏家呈献一场跨越古今的艺术盛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9/dbdedf486d851e28028f8976f1390894.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9/7d7f251c156decc6da9d34fec11bedf9.jpg

苏富比香港中国艺术品秋拍北京预展现场

当中以元代书坛领袖「南赵北康」的翰墨双璧 ── 赵孟頫《致彦方札》、康里巎巎《复兄子渊右丞札》合卷尤为瞩目。其他亮点还有清代重要宫廷画家董诰《御制渔具十咏》、小万柳堂藏扇面、齐白石《樱桃》以及明成化青花釉里红鱼藻纹高足盌清雍正 斗彩花蝶纹天鸡钮合盌等非凡珍藏,不容错过。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9/bee7f42a9cf8ac1b79514bcbec1451cc.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9/645e6cce22a2bc81eef4ad347a04863e.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9/6597f8c769a2fb0fb60fbe96864a80a2.jpg

苏富比香港中国艺术品秋拍北京预展现场

2025年香港拍卖精彩拍品

中国古代书画拍卖

香港苏富比,2025年10月10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9/a351ebdacadb0e39e1052a5dce7766ba.jpg

赵孟頫《致彥方札》、康里巎巎《复兄子渊右丞札》合卷

水墨紙本 手卷

(赵)29 x 31.3 公分

(康里)32 x 73 公分

估价:8,000,000 - 16,000,000港元

著录:王直《抑庵文后集》,卷十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页十九至二十

刻帖:《海山仙馆藏真续刻》,第十二册,〈康里子山复兄子渊右丞札〉,道光二十九年刻本。

本卷集赵孟頫《致彦方札》和康里巎巎《复兄子渊右丞札》二札,随笔而成,率性自然,流露了书家的性情与心境,呈现出元代书法承袭晋唐,以王羲之为宗的书风。

论及元人书法,可称「书坛泰斗」之人非赵孟頫莫属。本卷赵札为致友人「彦方」,内容言及叙旧,并告即将远行。上款人「彦方」,即「刘彦方」,传世赵孟頫书迹中多有提及此人。此札行笔圆润,端正温雅,文辞流畅,言简意赅,惜个别字因纸墨年久而脱落。书风结体紧凑,行笔圆润,呈现晋人钟繇、二王一脉的风范,可明确是赵孟頫早年之笔。

元代书坛中必不可忽略的莫非康里巎巎,本幅康札为巎巎回复哥哥康里回回之信。康里兄弟二人皆善书,并为名臣,世号为「双璧」。康里巎巎是元代非汉族人士「汉化」趋势下在书法方面的代表人物。在赵孟頫「复古」思潮影响下的元代书坛,他研习法书道统,得晋人意。同时对后世书法也产生深远影响,饶介等皆得其传授。与赵孟頫与并称为「南赵北康」。

卷末有明代王直于宣德五年(1430)所书《前贤墨迹序》一文,著录于他的《抑庵集》。王直在跋文中记述父亲钟爱收藏,汇集唐宋元明家墨迹多种,王直将二札合装成卷,以便珍藏。《前贤墨迹序》楷书工整清丽,格调端庄恭敬。王直墨迹亦稀见。从本卷中的鉴藏印可知在清代由梁诗正、董诰、潘仕成递藏。后自晚清到现代,由厦门银行家马亦籛和马希百父子所藏。

今之古代书画市场能见到赵孟頫的书法已属不易,康里巎巎传世的墨迹更难觅其踪,「南赵北康」之翰墨双璧合卷,其珍贵更是不言而喻!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9/d8d605041d1e444c6f8b2b81a2669433.jpg

董诰 御制渔具十咏

设色纸本 二十开册

各16 x 9 公分(20)

估价:8,000,000 - 16,000,000港元

著录:

1.《石渠宝笈三编》,宁寿宫四,〈董诰书高宗纯皇帝御制渔具十咏并图(一册)〉

2.《御制诗四集》,卷七,页十八至二十,〈渔樵二十咏(有序)〉

3.《清宫陈设档》,道光年钞本,内廷外东路宁寿宫后区东路景福宫,第六十六,〈董诰画渔具十咏壹册〉

4.《清宫陈设档》,道光年钞本,年节各殿座陈设并册页档,(肆号) 〈董诰画渔具十咏壹册〉

5. 福开森、容庚编《历代著录画目正续编(全二册)》,页734,〈书高宗御制渔具十咏并图册〉

董诰(1740-1818),字雅伦,一字西京,号蔗林,董邦达子,浙江富阳人。乾隆二十八年进士,乾隆帝御批为二甲第一。乾隆三十六年入值南书房称「南书房行走」。后步步高升,得意仕途,累迁内阁学士,历工、户部侍郎,充《四库全书》馆副总裁。甚者,擢军机大臣职,充国史馆副总裁,监修高宗实录,谥「文恭」。

董诰为干嘉两朝重要宫廷画家,为乾隆帝器重,其父董邦达书画兼优,飘逸隽秀,堪称妙手。董诰秉承家学,工书善画,篆隶妙得古法,享有时誉,画尤长山水。词臣画家以御制诗为本作画,为乾隆朝常见,本幅以《渔具十咏》为本,另有《樵具十咏》,亦为御制诗,令董诰绘,二本原为一合册,《樵具十咏》现藏上海博物馆中。综观本幅,各开山水皴法多变,不拘一格,风致隽逸。人物面目体态形神兼得,茅舍渔艇点划精细而微。树木草苇葱郁茂盛,浸润华滋,文人气息扑面而来,儒雅韵味值得深品。古意苍茫浑朴,又具天然山水的超逸,洵为清代词臣画家的佼佼者。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9/9e16b92983e32afe1068fd98d6943751.jpg

方琮 山水图

设色纸本 立轴

205 x 91 cm.

 估价:2,000,000 - 4,000,000 港元

著录

 1. 《石渠宝笈三编》,延春阁三六,〈方琮画山水〉,见薛永年、王连起主编,《石渠宝笈》,三编五,故宫出版社,江西美术出版社,2014年,页7838。

 2. 《御制诗三集》,卷八十三,页十五,见《御制诗文全集》,第五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页594。

方琮(生卒年不详),师从张宗苍(1686-1756),据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活计清文件如意馆》记载,二人在乾隆十六年(1751)五月底、六月初先后进宫成宫廷画师,有学者认为其师徒关系早在进宫前已开始。其画作造诣深得张宗苍之精髓,是王原祁一脉的第三代传人,「四王」山水画风风靡宫廷多时之其中推手。其山水作品以大幅为主,或作贴落,多为装饰宫殿和各处行宫墙面之用。方琮的作品被《石渠宝笈·续编》、《石渠宝笈·三编》收录的共有四十八件,本幅则为其中一件。

本幅画面重林迭嶂,由近至远层层伸延,流水滞瀑布穿插在山石间,另有亭台楼阁作点缀,构图紧密丰富,布局严谨,但繁中带静,描写出清幽人间。上有乾隆御题诗一首,准确描写画中意境,纪年为乾隆三十四年(1769),亦钤有亁隆帝及嘉庆帝印章多方,并收录于《石渠宝笈三编》。方琮一直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时仍在宫中供职,推算本幅应为其盛年之作,见证「四王」山水之传承。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9/2c9b31e9fb4824956c927dc3653ca5a6.png

汪楫 行书五律

水墨绫本 立轴

 204.5 x 47.9 cm

估价:120,000-320,000 港元

释文弹琴石壁上,翻翻一仙人。手持白鸾尾,夜扫南山云。鹿饮寒涧下,鱼归清海滨。当时汉武帝,书报桃花春。汪楫。钤印:「汪楫之印」、「悔斋」、「孤蓬自振惊沙坐飞」

本幅局部

作者略传汪楫,字舟次,号悔斋,安徽休宁人。为人刚直,意气伟然,力学不倦。清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任《明史》编纂官。康熙二十一年作为清朝正使赴琉球册封国王,离开时不受当地按例馈赠,琉球人建「却金亭」纪念。归国之后,撰写《中山沿革志》二卷,论述中山的地理沿革,又《使琉球杂录》四卷,记述所见的琉球风俗,至今仍是研究古代琉球的重要史料。后任河南府知府、福建布政使。著有《悔斋正续集》、《观海集》。

中国书画拍卖

香港苏富比,2025年10月11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9/6792132aba1c0a92fbfcaca2d9915709.jpg

齐白石 樱桃

设色纸本 镜框

31.3 x 41.2 公分

估价:600,000 - 1,200,000 港元

款识:侯恺同志。九十四岁白石老人。

钤印:「齐白石」。

上款:侯恺(1922-2015),山西左权人,抗战时期于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学习,长期从事宣传出版工作,并参与创办大众美术社,曾任出版总署木版印刷民科科长。一九五〇年至八四年,任北京荣宝斋经理,主理业务逾三十年,与文化艺术界交往甚深。在其任内,荣宝斋与齐白石的合作关系最为紧密,既销售齐氏作品,又挑选其画作制成木板水印画,营销各地,对其作品亟起普及之效。二人常有过访,侯氏在回忆文章中详细述及,情真意切,友谊匪浅。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9/972ae8769e27467e008da1c65c341904.jpg

张大千 瓦浪湖纪游

设色纸本 立轴 一九六一年作

画家自题木匣

138.5 x 80.2 公分

估价:800,000- 1,600,000 港元

木匣:瑞士纪游。辛丑春日。

款识:辛丑春日写于瑞士瓦浪湖僦居。爰翁。

钤印:「张爰长寿」、「大千富昌大吉」、「东西南北之人」、「大风堂」。

来源:二〇〇六年十一月得于香港

大千先生平生游踪处处,以外国名胜计,瑞士恐属其最钟爱者,其地风光灵秀,景色堪与故国河山比照,如当地的瓦浪湖(The Walensee),大千曾数度到访,甚至兴卜居之念,虽终未遂,却屡援引入画。大千游瓦浪湖,多由郭子杰陪伴,故数见写赠或忆同游之作。一九六一年春,大千赴瑞士筹办展览,据题识知其当时赁居于瓦浪湖畔,同期亦有为郭氏写瓦浪湖之作。本幅峰峦峭削,真如巴蜀家山,惟覆盖皑皑白雪,昭示瑞士之水木明瑟。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9/899ba9d6756f8ba5f6fa034be57d41d3.jpg

李可染 清漓渔船

设色纸本 镜框

68.7 x 45.3 公分

估价:850,000 - 1,200,000 港元

款识:清漓渔船。可染作。

贵一同志属,即请指正。一九七八年,可染。

钤印:「可染」、「河山如画」、「可染」。

来源:香港苏富比,一九九三年十月,中国书画拍卖,编号841

上款:「贵一」即张贵一,广州中国旅行社负责人。他嗜书画,性热情好客,各地书画家赴穗旅游写生,他款待周到,相陪游玩,谈文论艺,屡得写赠作品留念。

注:漓江题材始于画家一九五九年桂林写生,然景色虽美,入画甚难,可染遂取「以大观小法」构图,万青力解读为「也就是减弱远近透视大小差别,人为地扩展境界。如果真的站在江边,则看不到这么多,这么远,船也不会这么清楚」。后经画家提炼、衍生出不同版本,如以浓墨重色皴染层层山峦,营造雄伟气势;亦有取清淡调子表现漓江之空蒙迷离,「如置身水晶宫中」。

本幅布景、色调接近后者,群山、树荫以淡墨、淡花青层层积染,淡而不薄,清润通透。江水留白,成全幅最亮处,兼以细笔写渔船,将观者视线吸引至这一「画眼」,可见画家驾驭此题材已臻炉火纯青之境。

中国艺术品拍卖精选

香港苏富比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9/491aa97cb00ee488bf8f1139654bcd3c.jpg

明成化 青花釉里红鱼藻纹高足盌

盌径 16.8 公分

估价:8,000,000 - 16,000,000 港元

来源:

纽约佳士得1977年10月28日,编号109

Agnes Hellner(1888-1984年)收藏,斯德哥尔摩

香港苏富比1983年11月14日,编号125

鸿禧美术馆收藏,台北

展览:

《鸿禧集珍》,中国历史博物馆,北京,1996年,编号19

出版:

Anthony du Boulay,《Christie's Pictorial History of Chinese Ceramics》,伦敦,1984年,页147,图3

《香港苏富比二十周年》,香港, 1993年,图版104

《鸿禧美术馆开馆纪念选集》,鸿禧美术馆,台北,1990年,页45

《中国历代陶瓷选集》,鸿禧美术馆,台北,1990年,编号92

此件高足盌堪称成化官窑巅峰之作,完美融合釉下青花与红釉工艺。盌外绘四尾游鱼穿梭莲塘,红釉鱼纹鲜艳夺目,青花水藻清丽淡雅,形成强烈视觉对比。其特殊之处在于红釉并非直接施于釉下,而是采用二次烧成工艺,技术难度极高。据景德镇考古研究所统计,此类青花红釉器在御窑出土残器中占比极微,完整传世品尤为罕见。本品历经瑞典著名收藏家 Hellner 家族递藏,品相完美,代表了成化时期彩瓷工艺的最高成就。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9/652ed40af998726bbbe38132f84da018.jpg

清雍正 斗彩花蝶纹天鸡钮合盌

《大清雍正年製》款

盖 19.5 公分;盌 17.7 公分

估价:1,500,000 - 3,000,000 港元

来源:

K.R. Malcolm 收藏

香港苏富比1980年11月26日,编号379

袁氏家族收藏

香港佳士得2000年4月30日,编号592

展览:《Arts of the Ch’ing Dynasty》,东方陶瓷学会,伦敦,1964年,编号199

出版:《香港苏富比二十周年》,香港,1993年,图版266

此器为雍正御窑典范,承袭十五世纪官窑形制,却以闘彩技法焕发新生。此合盌造型优雅,通体以青花勾勒缠枝莲纹,釉上填彩明丽如宝石,展现雍正时期对古法的尊崇与创新。雍正帝与督陶官唐英精研古物,将传统形制与当朝工艺完美融合,使此器既具古典韵味,又见时代新意。闘彩技法精湛,釉彩鲜活灵动,彰显雍正官窑在仿古中求变的独特艺术造诣。

苏富比香港秋拍北京预展

中国艺术

2025年9月20日至21日(星期六及星期日)

上午10时至下午6时

星地艺术中心

北京市朝阳区将台乡酒仙桥北路乙十号院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9/52524ddc9e58a07e65b5b6cd2a6613cf.jpg


责任编辑:李保兴

推荐关键字:2025秋拍 中国艺术品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AMMA我们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