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书画收藏市场愈加专业化、细分化,皇室绘画与宫廷绘画以其独特的“皇权符号”与“艺术价值”,在2025春拍成为藏家与艺术爱好者瞩目的焦点。这些承载着往昔辉煌的艺术珍品,不仅在拍场上演绎着价格的跌宕起伏,更透过每一次落槌,诉说着跨越时空的文化传承与艺术创新。
◆皇室绘画的价值重估
皇室绘画,因其创作者或表现对象与皇室紧密相连,向来在艺术史上占据特殊地位。在今年春拍中,虽未形成大规模的板块效应,但零星亮相的作品却也各有千秋。
市场可流通的明代宗室书画存世稀少,2025西泠春拍“中国书画古代作品(二)专场”中,明太祖八世孙朱颐厓已知唯一存世画作《江山渔艇图卷》以166.75万元超逾最高估价成交。朱颐厓作为明代宗室画家,其作品极少外流,传统画史记载匮乏。此卷作为目前市场上能见到的其唯一绘画真迹,史料与艺术价值极高,可窥探明代宗侯子弟的艺术活动与品味。
清代帝王并非以“专业艺术家”身份留名,但他们的审美取向、收藏整理与制度推动,深刻塑造了17-20世纪中国宫廷艺术的发展轨迹,其影响远超个人创作本身。
在中国嘉德2025春拍“中国古代书画”专场中,康熙帝《行书七言唐诗》扇面以80.5万元成交,为低估价的26.8倍,成为本场的一匹“黑马”,正是市场对“小而精”皇室艺术品稀缺性的认可。
“大观·古代”夜场中,一件再次回嘉的拍品,雍正帝御赐十七弟果亲王允礼的《行书 自得园》匾额以2702.5万元成交,较上次现身拍场溢价1380万元成交,缔造雍正帝御笔的第二高价。雍正帝是清朝诸帝中尤为勤勉刻励的君主,不仅勤于朝政,在政绩上有不可替代的丰功伟绩,在艺术上也颇有造诣。其书法取法赵孟頫、董其昌,文雅遒劲,行笔疾迟有序,气脉贯通,兼具凌驾雄强的气概,是历代皇帝御笔书法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作为雍正帝的继任者,乾隆皇帝对艺术同样极为热衷,尤其是对元四家中的倪瓒极为推崇,并通过临摹的方式,不断追慕倪瓒笔下的逸气,仅石渠宝笈著录的画作就有《御笔仿倪瓒墨竹》《御笔仿倪瓒山水》《御笔仿倪瓒竹树谱》等,不一而足。中贸圣佳2025春拍中,原藏于紫禁城重华宫,石渠宝笈著录的乾隆帝《御笔仿倪瓒树石图轴》以倪瓒经典的“一河两岸三段式”构图,殊是淡雅简逸,最终以1978万元超逾最高估价成交,较上次现身拍场上涨138万元。
华艺国际2025春拍中,乾隆帝书法成熟风格的代表之作,首次见诸市场的御笔行书《游平山堂即景杂咏》立轴以186.3万元稳健成交。
明清皇室的艺术造诣,既体现在帝王个人的创作实践中,更通过他们对艺术的偏好、推动与制度设计,深刻塑造了两代宫廷艺术的风貌。皇室作品的收藏市场,更是“皇室身份溢价”与“艺术价值”的复合体,其学术价值及未来的价值回归潜力不容小觑。
◆宫廷画师们在今春“卷”疯了!
相较于皇室绘画,宫廷绘画同样是“皇权符号”与“艺术价值”的博弈场。据雅昌拍卖图录APP数据,在2025春拍中,宫廷绘画上拍量较2024年减少约 30%,但成交总额逆势增长15%,表现夺目。尤其是郎世宁、金廷标、禹之鼎、冷枚、蒋廷锡、钱维城、余省等宫廷专职画家精品频出,以其精湛技艺与丰富内涵吸引众多藏家竞逐。
香港苏富比带来的郎世宁与金廷标合绘的《青羊图》无疑是焦点之作。这幅创作于乾隆二十四至二十五年(1759- 1760年)的巨制,在秘藏近百年后现身拍场,以5893.5万港元成交,引发艺术界广泛关注。此作体现了乾隆朝“西画主体+中画补景”的独特宫廷绘画模式。此画创作背景与清军平定新疆准噶尔部叛乱相关,青羊盘踞崇山峻岭的野性暗合新疆回部首领霍集斯的桀骜,而其最终“伏贴”的姿态象征清朝“怀柔远人”的边疆政策胜利,乾隆御制诗更将狩猎场景与历史人物关联,使其成为帝国武功的视觉宣言。
蒋廷锡作为康雍时期宫廷花鸟画的代表人物,其作品在2025春拍中表现稳健。“(臣)蒋廷锡恭画”款的《相国鸾鸟》以138万元成交;刘墉题跋,陈香泉家族旧藏的《双鹤清桂祝寿图》以57.5万元成交;《石渠宝笈》著录蒋廷锡《鸟谱》遗珍“火纹斑”一页以28.75万元成交,为低估价的28倍。
乾隆时期的状元画家钱维城同样值得关注。其中,钱维城奉命秉笔绘制,嵇璜书御制诗《御制积庆寺诗意》手卷以35.28万港元成交;另一件“臣钱维城恭绘”款识的《水寨春岚》以59.8万元成交,为低估价的近10倍。
2025春拍中皇室绘画与宫廷绘画的表现,既反映出艺术市场在调整期对不同类型艺术品的价值筛选,也凸显了这些作品本身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与艺术魅力。无论是皇室绘画的稀缺性探索,还是宫廷绘画的多元风格展现,都为艺术市场与学术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让我们对未来此类作品在艺术市场中的表现充满期待。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