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isurely Southbound - The Art of
Yu Chengyao
悠游南行 - 余承尧研究展
出品人:干馨香
总策划:马赛
学术指导:刘一菱
策展人:邵洋
执行策展人:林鹭琪
展览时间:2025.8.16-2025.10.10
开放时间:周二-周日 10: 00-19: 00,周一闭馆
展览地点:厦门思明区环岛南路2687-45号
门票:免费
Producer: Gan Xinxiang
Chief Planner: Ma Sai
Academic Advisor: Liu Yiling
Curator: Shao Yang
Associate Curator: Lin Luqi
Time: 2025.8.16-2025.10.10
Venue: No. 2687-45, South Huandao Road, Siming District, Xiamen
Ticket: Free
余承尧
悠游南行
展览前言
初识余承尧,缘于两年前和刘一菱老师聊起南音,让我第一次认识了一位对于南音研究与推广有着极大贡献的,有过军旅生涯的山水画大师。今年伊始,仔细拜读了刘老师对于他绘画艺术的研究,感受颇丰。
从其早年军旅山川之行到隔海相望盼归国之间,每每思乡之时情感的外溢,不由的让我想到唐代诗人张继所说的“南行更入山深浅,歧路悠悠水自分”之感。在可望可及的岁月里,余承尧不断迁徙于山川与大海之间,历经不断的“驻足与分离”,有一种“犹在途中”的情境,游荡于异乡与故土之间。或可作为我们认识余承尧的一个序引。
余承尧出生于泉州永春,于弱冠之年留学于日本,在异国他乡之时,听到了故国乡音——南音。一声来耳里,激起他的乡愁以及对于传统南管文化的重新认识与反思,在外的传播远扬与在内的乏人问津。
南音有着顽强的精密结构,异声曲韵之中既是时间与记忆的刻度,更是节律与秩序的统一。他深信,音乐具有“正人心,去邪念”陶冶人性和净化社会风起的功效。进而,如他所说“旧的须保存,新的须制作。”在其后的岁月之中,深入研究南音历史流变,著有《中国国乐清商乐》(南管)、《泉州古乐》、《泉州南戏》(俗称七色戏台湾现称管戏)等文章,同时成立南管乐团进行表演与推广,不遗余力地支持和发展南音。
“真欲有家归浩荡,无因长路失行程。”在几经辗转的军旅生涯与商海沉浮之后,他独居台北于56岁执笔投身于写山画水之中。阅读其山水画作,有一种独特的坚实、苍茫与厚重之感。常年登山涉水,故乡的”石齿山“和“铁甲山”犹如种子一般,他将其与所遇风光相融合,这些是对故乡永春的追摹和礼赞。
区别传统山水画中以笔墨为长、淡雅为宗的文人画。他的构图雄浑壮阔,笔触单纯质朴,于层层叠叠之间颇有北宋时期“大山大水”之势。同时,余老指出山水画要“看的透,窥其穿”。这也是基于他熟识军事地形学且长期游走勘查于山川之中,他观察山形地貌水陆时自然有别于常人,更是其深入真山真水之后的认识与体验。他不拜师,不临摹,决计要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心中的自然,以此抵达他的渴望与理想。颇有石涛所说的:“我自用我法”之态。
纵观其一生,耳之察于清浊之间,目之辨于层峦相依。南管诗书画,皆为一体。一幅山水,即是一首曲调。从简入繁,一点一弦一品弄,变幻无穷。他外师造化,心物相随,神游故乡山林间。他曾说“其实自然最好,趣味就在其中”,在“离”与“归”之间,驻留和等待似乎是一种无法回避的现实,游心于艺未尝不是一种主动的选择与逃逸。
在余老先生“半是自然,半是自己”的人生体认之中,所遇风物,皆因“思乡之情”所触,转而投入诗书画乐之中。不断地从认识到重构,从吸收到转译。在艺术造诣的意义上,从“聊以自娱”到“图真崇真”;而在人的意义上,是在困顿岁月之中,以平淡天真之姿自处于世的真实写照。
—策展人邵洋
部分作品欣赏
山水 早期 水墨纸本 59cmx119cm
永春县档案馆馆藏
山水 晚期 纸本设色 66cmx45cm
私人收藏
峻岳 早期 纸本设色 119cmx59cm
永春县档案馆馆藏
山水 晚期 水墨纸本 52x39cm 私人收藏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