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限新生——高校毕业作品联展
主办单位 | Presented
番禺天河城
策展人 | Curator
郭林吉
指导老师 | Mentors
李维 、何文才、田顺、郭丹 杨颐、孙大棠、窦艳、余月强 吴越齐、林绮芬、曾雨林
艺术家 | Artists
陈静延、陈婉莹、陈梓琦、冯嘉朗 古育鹏、郭家怡、华若岚、胡礼恩 黎晓茹、李楚敏、李善旖、李汶珈 梁晓彤、林子瑜、凌国豪、刘婧蕾 彭乐、徐雪尔、谢美欣、张玮玮 赵悦、赵紫云、周宇
展览时间 | Duration
2025年7月1日–8月30日
展览地点 | Location
番禺天河城二楼悦己连廊
前 言
在传统基因与未来载体的碰撞中,广州美术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广州职业技术大学三校新锐力量以非遗活化、城市共生、物质诗学、生命哲思为坐标轴,集结毕业创作来构建跨维度的文化实验场。
漆艺在3D打印曲面上流淌千年光泽,机械装置复刻椋鸟群飞的《羽动》轨迹,参数化设计解构宋瓶屏风的东方骨架。当掐丝珐琅勾勒海上丝路航线,珠绣凝固岭南早茶烟火,绒花非遗化身《绒息》的珊瑚生态,新一代正以工艺革命重写染织艺术的基因编码,在亚克力海洋幻境与玻璃钢城市共生体的裂变中,拓出智能机械驱动《昙花一现》的开合韵律、针织沙发包裹木棉果实的物性诗学。
材质成为文化思想的显影剂:满洲窗符号转译布艺花器模块,潮汕山墙浮雕镌刻文房五行情志;《海怪》以珠饰凉感通感绢本幻兽,《易睡品》将青花瓷纹解构为“996”萌猫睡眠图腾。珐琅釉色在茶器倒映丝路波光,渐变灯带于《时痕·筑迹》中延展广府建筑神经网络。从《朝菌逸趣》呼吸装置的自然通感,到《视幻》容器的动态视错觉,物性叙事跨越实用与哲思的边界。昙花一现的机械哲思隐喻生命须臾,菌丝微观世界放大呼吸韵律;宋瓶解构承载东方美学转译,五行山墙激活非遗智慧当代价值。
当《城市益生菌》以发光菌体宣言个体力量,当珠饰钉珠与树脂材料共书青春提案,Z世代用纤维、金属与代码编织文化应答:他们以《羽动》的群飞轨迹回应生态命题,以萌宠图腾治愈职场焦虑,以非遗新造守护海洋脉搏。这些作品不仅是技艺的突破,更是对“何以本土、何以未来”的深刻锚定。在象限交叠处,每一件创作都是重绘文化星图的坐标点,新生于此,永无终章。
郭林吉
2025年7月
参展作品
01
作品名称:《城市益生菌》
作者姓名:彭乐、黎晓茹、赵紫云、郭家怡
指导教师:李维、曾雨林、孙大棠
毕业院校:广州美术学院
展览位置:B区一楼中庭
主要聚焦于个体视角,通过益生菌来比喻人之于城市的关系,在庞大城市下同时关注个体的微小存在,在都市丛林中,我们虽微渺,却如同益生菌一样沉默却各自绽放着独特的光芒;维系,平衡城市这座生命体。作品通过发光的窗口具象化了万家灯火,同时有七种不同身份,职业的小蘑菇影像构成了装置的主体。希望通过童话般浪漫的语言,让观众关注到城市的构成。我们装置的互动形式是让观众坐在蘑菇伞下乘凉,观看小蘑菇们的故事,融入并成为蘑菇城的一员。
02
作品名称:羽动
作者姓名:胡礼恩
指导教师:何文才、吴越齐
毕业院校:广州美术学院
展览位置:二楼悦己连廊
羽动系列动态纤维艺术装置以 “椋鸟群飞” 为创作主题,提炼自然界中椋鸟交错有序、聚散自如的飞行轨迹,将自然意象转化为装置形式呈现。作品既展现纤维艺术的柔性特质,又借机械动态结构模拟椋鸟群飞的动态美及其生存的环境,以纤维艺术语言传递深刻生态意义,引发观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03
作品名称:绒息
作者姓名:张玮玮、赵悦
指导教师:何文才、吴越齐
毕业院校:广州美术学院
展览位置:二楼悦己连廊
此作品利用非遗绒花工艺为主,将绒花柔软的质感和可塑性作为模拟珊瑚形态的理想材料,通过珊瑚造型再组合与簇绒等工艺的融入,让动态装置能够生动地呈现珊瑚的形态与质感,同时希望通过非遗技艺与现代技术的结合,传递对海洋生态保护的深刻思考,也是对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文融合的积极探索。
04
作品名称:海怪
作者姓名:刘婧蕾
指导教师:何文才、吴越齐
毕业院校:广州美术学院
展览位置:二楼悦己连廊
作品用纤维艺术的手法将平面绢本《海怪图记》里的幻想生物向立体转化。设计将《海怪图记》点绘的特点用珠饰表达,鱼鳍等部分线描的特点用绕线的纤维艺术手法表达。珠子材料凉感的特点与海怪皮肤冰凉触觉通感。以此让海怪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可以增强中国古代幻想生物文化的传播力。
05
作品名称:木棉
作者姓名:周宇
指导教师:何文才、吴越齐
毕业院校:广州美术学院
展览位置:二楼悦己连廊
木棉系列沙发设计以木棉果实为形态原型,将流畅的曲线设计与柔软的针织面料相结合,营造出一种自然的包裹感。通过对横机针织工艺的深度探索与创新应用,呈现具有柔软、温暖且富有包裹感的沙发,旨在视觉上给人温暖和舒适的感觉,仿佛置身于自然的怀抱之中。
06
作品名称:朝菌逸趣
作者姓名:林子瑜
指导教师:田顺
毕业院校:广州美术学院
展览位置:二楼悦己连廊
以“菌界微观,逸趣横生”为主题,提取呼吸这一人和植物时刻都在进行的动作作为切入点,将观者与植物间的距离作为触发条件,再将植物呼吸的过程放大呈现,通过通感的方式将这一过程表达出来。将自然正在发生的事和人们的情感相连接。
07
作品名称:窗华布皿
作者姓名:凌国豪
指导教师:余月强
毕业院校:广州美术学院
展览位置:二楼悦己连廊
以满洲窗为主的布艺花器文创设计,通过实地调研满洲窗的工艺特征,提取其“动态行为符号”并转译为布艺花器的功能模块。
08
作品名称:视幻
作者姓名:梁晓彤
指导教师:林绮芬
毕业院校:广州美术学院
展览位置:二楼悦己连廊
视幻系列容器设计提取了水母放射状条形的肌理元素,结合丝带的翻折原理,运用参数化设计做出渐消的肌理变化,翻折点产生动态视觉变化效果,产生视错觉;再利用果盘可拆卸和可沥水的结构原理做上下层的配色叠加。增加上搭配色彩时,人站在不同位置看会产生动态的视觉变化效果。
09
作品名称:昙花一现
作者姓名:李善旖
指导教师:杨颐
毕业院校:广州美术学院
展览位置:二楼悦己连廊
本装置以“昙花一现”为灵感,以纤维作为材料,通过机械结构模拟花朵的绽放与闭合。每当观众驻足于装置前,昙花绽放,随后缓慢闭合等待下一次相遇。如同生命中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好,只能在短暂的驻足中见证它的绽放。
10
作品名称:易睡品
作者姓名:陈婉莹
指导教师:何文才、吴越齐
毕业院校:广州美术学院
展览位置:二楼悦己连廊
本作品为"青花猫纹样"系列睡眠产品设计,聚焦职场人群生活场景,创新融合青花瓷传统元素与现代萌宠文化。通过解构青花瓷经典蓝白配色与纹样构成,结合Q版猫形态拟态化设计,将"996"数字造型融入颈枕、眼罩等系列产品。运用机绣工艺将猫拟人化动态与传统纹样重构,在抱枕表面构建工作日常叙事叙事场景,以萌宠形象转译职场日常。
11
作品名称:磊
作者姓名:陈梓琦
指导老师:郭丹
毕业院校:广州职业技术大学
展览位置:二楼悦己连廊
本设计围绕着大地进行设计创作,而岩石为大地的骨骼。将石头作为主体物,通过石头的变形加以漆艺的点缀。将纸张与漆艺相结合,更好突出该设计的肌理,充分展现出大地与石头原有的纹路与肌理。并且通过非遗再造等我方式,更好的传播漆艺文化。
12
作品名称:叹啖早茶
作者姓名:陈静延
指导老师:郭丹
毕业院校:广东师范大学
展览位置:二楼悦己连廊
早茶是岭南文化的独特代表。本设计旨在展现早茶的丰富内涵。从传统早茶点心的精致造型获取灵感,使用珠绣的传统工艺体现出来。融合传统元素与现代审美,让人们感受早茶文化和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13
作品名称:三英战吕布
作者姓名:冯嘉朗
指导老师:窦艳
毕业院校:广州职业技术大学
展览位置:二楼悦己连廊
以刘备、关羽、张飞、吕布为原型设计首饰型乐高小人,是一次融合传统文化与创意饰品的有趣尝试。在设计过程中,攻克了细节刻画、比例协调、连接稳固及材料选择等诸多难题,通过精细工艺、合理调整以及合适选材,让这些三国英雄化作精致且独具韵味的首饰元素。它们不仅承载着三国文化的深厚底蕴,还以新颖的形式为饰品领域增添别样风采,相信能吸引众多三国文化爱好者与追求个性首饰的消费者,使其在市场中绽放独特魅力。
14
作品名称:静观蕉影·招财进宝
作者姓名:古育鹏
指导老师:郭丹
毕业院校:广州职业技术大学
展览位置:二楼悦己连廊
本套作品汲取海上丝绸之路退点广州的自然风光灵感,以岭南芭蕉意象营造宁静的审美体验,网时期望在这套设计中能够让人放松身心。整组作品都运用了掐丝珐琅工艺,金线勾勒出來的轮廓就如海上丝調之路招财进宝的贸易航线,青翠珐琅釉色渐变,如同珠江碧液荡漾。茶盘与桑面屏风塑造出一益株芭蕉树,金属屏风底座在光影流转间,与珐琅交相辉映,再现海上丝路的波光粼部,寄托了招财、聚财的美好感望。
15
作品名称:礁屿影
作者姓名:华若岚
指导老师:郭丹
毕业院校:广东师范大学
展览位置:二楼悦己连廊
“礁屿影”以海洋生态为灵感,采用了多层亚克力板拼接工艺,通过不同层次的雕刻和设计,呈现一幅光与影交织的海底画卷。各层之间光影交错,模拟海水的流动感,仿佛陨光透过海面酒落在礁有上的斑驳影子,营造出静谧、梦幻的氛围,浅蓝如海面波光粼粼,表现海洋生态系统生机勃勃的生态圈,赋予作品灵动的生命力
16
作品名称:姝·随形趣搭艺盏
作者姓名:李楚敏
指导老师:郭丹
毕业院校:广东师范技术大学
展览位置:二楼悦己连廊
设计以女书书写《诗经》"我行其野,芃芃其麦"为核心载体,借麦浪意象象征女性蓬勃生命力,将竹编工艺与女书符号创新性结合,通过竹编温润质感与女书独特字形的交融,赋予传统非遗现代生命力;以传统灯笼为造型基底,融合漆艺与3D打印技术精细打磨曲面,兼具艺术质感与温婉气质,作品可拆卸独立摆件或自由组装为整体装饰,在满足个性化展示需求的同时,探索传统工艺与当代美学的融合路径,以艺术化表达传递女书文化底蕴、提升女性文化自信,实现观赏性与实用性的统一。
17
作品名称:时痕·筑迹
作者姓名:李汶珈
指导教师:郭丹
毕业院校: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展览位置:二楼悦己连廊
对于广州过去的城村与现在的城市做一个融合。在元素上提取广州代表性的新归建筑,利用空间交错布局,展现一幅新旧缩影的城市感应灯装置,灯带采取渐变效果,使其更贴切现代人的审美,让更多人了解,喜爱新旧文化融合,从而发扬推广岭南建筑文化的发展。
18
作品名称:潮汕五行山墙多功能文房用品
作者姓名:谢美欣
指导教师:郭丹
毕业院校: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展览位置:二楼悦己连廊
本案例中的多功能文房用品是以潮汕建筑——五行山墙元素为切入点,贴合文房产品定位的同时融入了香薰和拍灯的功能设计进行再设计,让使用者在进行书法创作的同时更加静心、放松。产品设计保留极简理念,总体结构清晰明确,切调统一。在选材与颜色上采用3D树脂材料与漆艺红黑金配色相结合,给快节奏生活中的人们带来一种安逸,宁静的心灵感受,每一件文房用品上都带有五行属性的字体浮雕,让使用者和观赏者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到厝角头的五行属性。
展览现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