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市场监测中心 > 市场观察 > 正文
  • 分享到:
  • 收藏此页 |
  • 打印 |
  • 关闭

雅昌专栏 | 朱浩云:平淡拍卖透露出哪些信息——窥探苏富比中国书画拍卖

2025-05-10 18:56:56 作者:朱浩云  来源:专栏 0次浏览


更多图片

大家知道,近两年收藏市场包括艺术拍卖由于受宏观经济的影响可谓一片哀嚎,惨不忍睹。有专家说,很多品种像邮票、钱币、紫砂壶、翡翠、和田玉等几乎呈现崩盘态势,而各地的收藏品交易市场交投极其清淡,有的市场关门的门店不在少数,即便开着的不少也是勉强或苦苦支撑。实际上,艺术品拍卖的主流品种——近现代中国字画的拍卖也是如此,往日的繁荣已不在。那么,作为有中国艺术拍卖风向标之称的香港苏富比,其2025年春季中国书画专场拍卖如何?遗憾的是笔者没有看到相关的信息报道。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5/03933330f85bf1735833243abe8082d5.jpg

张大千 一九五七年作《瑞士纪游通景册 十三开册》

(2025年苏富比1111.1万港元成交)

前几天,笔者抽空查看了2025年苏富比春季中国书画专场拍卖的数据,发现苏富比春拍共上拍了190 件字画,总成交仅1.0274亿港元,成交率90%。前十位排行榜中,张大千6件,林风眠、徐悲鸿、齐白石、傅抱石各一件,其中有2件价格过千万港元,一件是张大千1957年作 《瑞士纪游通景册 (十三开册)》成交价1111.1万港元;另一件是林风眠《春消息》成交价1037.9万港元,总体看,苏富比这次春拍中国书画成交成绩很不理想。但是,平淡之中笔者发现还是有不少亮点可圈可点,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点:

一是张大千断层式领衔。笔者之前在议论艺术市场时曾说过:“强势看大千,弱势靠大千”。这次苏富比春拍一如既往地批量推出张大千作品。据统计,专场共上拍大千书画28件(其中二件合作),另有10件大千生前使用过的毛笔、竹臂搁、紫砂壶、花瓶、白釉小碟等文房用具和摆件,合计38件,占整个专场总数的三分之一,遥遥领先第二的溥心畬(9件)。从成交情况看,除1件流标外,其余全部成交,总成交金额约3800万港元,是专场总成交额的三分之一多,可见大千作品包括大千文房用具和摆件很受市场欢迎。在前十位成交排行榜中,大千作品又独占6席,尤其是前五排行榜中,大千一人更是占有4席(第1、3、4、5),可谓断层式领先。

若细细的分析,有三件大千书画值得点评:

第一件是张大千 1957作《瑞士纪游通景册(十三开册)》,据苏富比介绍:这件作品是张大千画给好友郭有守的。郭是四川资中人。北京大学毕业,复留学英法,获巴黎大学博士学位。归国后,历任国民政府要职,与文化艺术界关系密切。他与张大千同籍,兼具“中表”亲谊,抗战期间,出任四川省教育厅厅长,大千避兵入蜀,两人常有过从。政权转易后,大千去国,五、六十年代驿马频动于欧洲各地,举行展览及探访友人,足迹踏遍瑞、奥、德、法诸国,一应事务,悉由驻节当地担任外交职务之郭有守筹划安排,俨如画家在欧洲之代理人。大千旅欧时亦每寄寓郭宅,感情亲逾手足,精心为其绘制之画极多,大部份现藏台北历史博物馆。郭氏曾致信高岭梅称:“《资中八景》及《瑞士纪游》皆传家传世之宝也”。另从本人手头资料看,张大千五六十年代能成功进军欧洲画界和市场,郭有守最为关键,功不可没,如果誉他为大千幕后操盘手实不为过。所以,大千画给郭的作品都是用心之作或是铭心绝品。这本册页正面画的是瑞士山水,反面是大千六首自作诗。此作经苏富比推出后,即吸引众多买家的眼球,结果经过各路买家多个回合的激烈较量,以1111.1万港元成交,高出估价2倍多。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5/54d85513242bb76496fcd8027b8e59d9.jpg

张大千 一九三七年作《华岳高秋》成扇

(2025年苏富比177.8万港元成交)

第二件是张大千1937年作青绿山水《华岳高秋》成扇(另一面是冯超然1930年作《凭栏春思》),此作上拍受到众多买家追捧,最后以177.8万港元成交,价格相当理想。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5/aef96b6caa66532c22a4c760520039f1.jpg

张大千《建民川菜三十式》镜框

(2025年苏富比53.34万港元成交)

第三件是张大千《建民川菜三十式》镜框,尺幅约1平尺(31.7×40.8cm),估价6—8万港元。这件书法是大千写给曾经的家厨陈建民。据拍卖行介绍,陈也是四川人,五十年代东渡日本,开办“四川饭店”,调整麻婆豆腐、回锅肉等传统川菜口味,风靡日本。大千赏其艺,每访东瀛,多到其店用餐,大力支持,屡以作品相赠。陈氏烹饪技艺变化多端,以“建民川菜三十式”享誉彼邦,大千以此编成五言诗书赠,别具心思。有趣的是,该五言诗大千没有落款,只在右上角钤印:“大风堂”。就是这样一件没有落款的小品类书作,上拍后引来了众多藏家你争我夺、互不相让,最后被一藏家以53.34万港元买走,高出低端估价近8倍。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5/9b7df39d5dcfb8597ea6aa2518222480.jpg

1935年作 张大千致黄凝素竹臂搁

(2025年苏富比25.4万港元成交)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5/9c7d065a6878c5406fbdcc3cc123befd.jpg

张大千自用毛笔七支

(2025年苏富比15.24万港元成交)

此外,本次专场推出的10件大千文房用具和摆件全部成交,成交价最高的是1935年作张大千致黄凝素竹臂搁和 “大风堂”款红梅玉壶春瓶分别以25.4万港元成交。从上反映出市场上不仅大千书画受欢迎,他的文房用具和摆件同样受青睐。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5/17720313e81e34b75e17fb10449768ee.jpg

林风眠《春消息》 镜框

(2025年苏富比1037.9万港元成交)

二是名家精品颇受买家欢迎和追捧。

印象最深的有三件:

第一件是林风眠的《春消息》镜框。这是一张标准方形布阵的林氏格体彩墨画。画面描绘了春天将至,成群结队的大雁飞过芦苇荡。创作采用西画色彩的技巧,加上中国画的水墨效果,将画面的冷暖对比、明度对比处理得出神入化,在色彩斑驳中富有墨韵,整个画面有一种朦胧、空旷、抒情的意境,令读者耳目一新。本件画作苏富比给出的估价为260—500万港元,价格明显不低,上拍后仍受到众多买家追捧,结果以1037.9万港元卖出,高出低端估价3倍,也是专场的第二高价。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5/c81f9b091f0e0baf9b45a0cd4fedcea9.jpg

陶冷月1932年《暗香疏影》镜框

(2025年苏富比152.4万港元成交,17次展览,著录30次)

第二件是陶冷月的力作《暗香疏影》镜框,据画家家属提供数据显示,本幅写于1932年。是年初春,陶冷月赴杭州超山探梅,此地“十里梅花香雪海”,报慈寺中两株唐、宋古梅,姿态尤绝,令人称奇,遂流连写生。归后,更以唐梅为本,历时月余,创作本幅,并一直自存珍玩。从这件精彩的画作中可以看出,陶在探索创造新国画时,注意吸取传统艺术的精华,再通过写生,师法自然,在传统笔法上加进了西画的透视、明暗处理等技法,使人有置身花海月影中的美感。此作曾17次展览,著录30次,估价40—80万港元,成交价152.4万港元,远超估价。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5/c1ff376a37b974381c4fd8501b0546c2.jpg

吴湖帆 一九三八年作《翠竹绶带》成扇

(2025年苏富比48.26万港元成交)

第三件是吴湖帆1938年作《翠竹红鸟、楷书》成扇,此幅乃湖帆先生扇画中稀有之作。据“补白大王”郑逸梅先生记述湖帆与巨来的文章中屡有提及:“巨来得湖帆画扇其中一柄是以朱砂加西洋红画一绶带乌,栖於双鈎翠竹上,工妙绝伦。湖帆罕作翎毛,此为奇品。”笔者查阅相关资料,此扇2003年苏富比曾推出过,当时以9.6万港元成交,本次上拍受到不少买家追捧,最后以48.26万港元成交,22年时间涨幅5倍多。此彰显了吴湖帆雄厚的绘画实力。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5/8d2a62d6e65c6ad27674f96ee8c736a7.jpg

黄宾虹《与客听春涧》立轴

(2025年苏富比133.35万港元成交)

三是低迷市场也有捡漏作品。

最典型要数黄宾虹晚年力作《与客听春涧》立轴,尺幅120×37.3cm,约4平尺。据苏富比介绍:此件作品来自欧洲资深外交官收藏。1964至68年期间,该外交官出任驻华大使馆一等秘书。由于对中国文化颇感兴趣,不时造访琉璃厂,积累一批二十世纪名家作品,俱得自北京文物商店。2010年10月,部分收藏,包括傅抱石、黄宾虹数帧佳作于香港苏富比推出,成绩斐然。此件作品一直未有公开,皆保持六十年代或以前的装裱,当时文物商店标签定价240元,这个定价在当时并不低。从画面看,尽管没有落款年份,但看得出是黄宾虹晚年的精彩之作。黄的晚年创作善用积墨、泼墨、破墨、宿墨,交错运用,尤以积墨为胜,这件画作可以说是典型的黄宾虹“黑、密、厚、重”的艺术风格。所以他的画看上去黑,但意在墨中求层次;密包含满的意思,使画面紧凑不松散;厚即浑厚朴实;重则入木三分,笔笔到家,最见功力。经过拍卖,以133.35万港元成交,尽管价格过百万港元,但对这张晚年精品而言价格并不高。在笔者看来,这件画作是黄宾虹晚年的得意之作,这一点也可以从他的落款和“兴到笔随”的印章中看出。之所以未拍出理想的价格,一方面或许是当下市场环境疲软,另一方面或许是人们对黄宾虹艺术价值的认识问题。相信随着人们对黄宾虹艺术价值认识的提高,此件画作价格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5/18ca681165fff7333005be499fb50740.jpg

刘奎龄 一九三三年作《紫藤鹦鹉》成扇

(2025年苏富比8.89万港元成交)

除黄宾虹画作外,刘奎龄1933年作《紫藤鹦鹉》成扇也是值得一书。该作为刘盛年精品,估价仅7—20万港元,成交价为8.89万港元,这与之前动辄数十万乃至上百万相比,价格明显偏低,若市场回暖,藏家必有丰厚回报。

总之,苏富比春季中国书画拍卖真实反映了当前艺术市场的现状,对藏家和投资者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谁把握的好,谁就是未来最大的赢家。

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和拍卖图录

2025年5月8日写于上海五栖斋

f46f7bdf6b5dacee9cffd60dcda39ffd.jpg


责任编辑:孟语

推荐关键字:书画 张大千 拍卖 艺术市场 苏富比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AMMA我们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