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市场监测中心 > 市场观察 > 正文
  • 分享到:
  • 收藏此页 |
  • 打印 |
  • 关闭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名家示范课 | 李一: 《章草的传承与创作》回顾

2025-05-07 16:31:07 来源:雅昌原创专稿 0次浏览

更多图片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5/b5a258f7477f50ce8a495b1aeff2a50f.jpg

讲座海报

2025年4月23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名家示范课”在研究生院6506教室进行。本次课程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一主讲。研究生院美术与书法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班子成员、教学负责人阴澍雨主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5/87e1bb93e09e199be74b4917e15ef549.jpg

阴澍雨主持

阴澍雨表示,“名家示范课”是研究生院美术与书法系独具特色的课程,专为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开设。研究生院生源背景较为多元,因此在基础专业课程方面需要加以强化。该课程的核心并非追求名家风格化的示范,而是注重共性与基础性知识的传授,提出“名家做示范,名师教基础”的理念。李一作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培养的学派传承人,体现了研究院的学术传统与文脉。近年来,他专注于书法创作,将传统书写、景观艺术与当代创作观念相融合。他是文人书家,用毛笔书写自己的诗文。阴澍雨强调,学生们不能只注重书法的艺术形式,而忽视了学养的积累。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5/1ae56402b0434585dca994764151c705.jpg

李一

在课程开始前李一表示:“名家示范课”兼具言传身教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言传身教”是中国书法学习的传统,是中国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教学特点。本次《章草的传承与创作》课分为两部分:一是介绍章草的演变与发展,章草的特点,章草书法的用笔结构,并分享学习章草的体会。二是现场示范,呈现大字章草和小字章草的创作。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5/16eb4d58409643f1d6d306e582501959.jpg

讲座现场

为何学章草?

从专业书家的视角来看,能否博涉多优、精通五种书体是衡量其专业水准的重要标志。章草是规范化的草书,是学习草书的起点。当代书法强调融会贯通,注重帖学与碑学的融合,以及不同书体间的相互促进与生发。学习章草可促进其他书体,相互提高,同时对书法史的学习研究、作品创作都有意义。

章草的几种说法,各有其据

其一,史游作草书《急就章》(本名《急就篇》),后来省去“急就”二字,但呼“章”。其二,因汉章帝喜好这种书体,并命杜度等奏事用之,故得名。其三,此种书体,用以上事章奏,因而得名。其四,取“章程书”意,意即其草法规范化、法则化、程式化。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5/19858022677d6d509b97dad17a94568f.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5/622781a3fbddf0ffea438c2531377453.jpg

李一现场示范

章草产生与发展

章草是篆书演进到隶书阶段派生出来的,是草书萌芽时期逐渐走向规范化过程中的一种书体。章草绝非一时一人所创造,它形成于西汉宣、元之间,兴盛于东汉、三国及西晋,逐渐成为成熟完善的书体。然而随着东晋时期行书、楷书与今草等新体书法的全面成熟,章草逐渐衰落。

章草的类型可归纳为以下四种

其一,原始状态型。法度不稳定状态,不成熟向成熟发展,还具有初步的性质。其二,法度完备型。法度稳定,现隶书的底蕴,堪称章草典范。其三,章今结合型。以章草为主,间或参以今草。其四,碑派章草型。融入了碑派金石气质、笔意,显得高古厚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5/34ed96f56b399283d0542ec7bf87cc84.jpg

现场示范

章草书体的特点

在用笔和结构中,章草主笔横画,常带有隶书“蚕头雁尾”,向右捺斜挑。收笔的右斜捺,凝重而长。笔画多为圆弧形,重笔多在字的末笔,收尾都比较沉稳。笔画之间联系频繁,大量使用牵丝,分写的点,虽字字独立,但每字笔画之间,却加进了飞丝萦带。左右结构一般不连,字与字间断而不连。字形和行书、草书、楷书有极大的关联。在结构与变化中,章草有省笔、借笔、减笔、复笔、添笔,变化包括离与联、变在字中、变在字上下、变在字左右。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5/009c54e02b3c3ecea113df41cfee49a9.jpg

现场示范

章草用笔技法

点的形态近楷书但需避免“楷化”,强调用笔的起伏;横常以“磔尾”呈现;竖画凌空入纸,翻压后果断下行,中段要劲挺;撇画书写爽利之感,形短力强,长撇力送笔端,表现弹性;正捺凝重舒展,夸张“磔尾”书写;钩笔毫推出厚重之感,不可轻易挑出;转折圆转;提与楷书接近,重顿轻提,渐行渐出锋,长短相宜,有时会与承接笔画连笔书写。

章草临摹与创作

临摹时,一要先慢后快,精准把握规范动作的同时牢记字形、笔画与笔顺。二要先对临后意临,对临要像,意临要有己意。三要刻帖与墨迹相结合,墨迹因其清晰呈现用笔动作、点画形态与变化,具有独特价值。创作方面可以先进行集字创作,逐步解决字形与章法等问题,再用章草书写一首诗。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5/be8f5fb4aa9b10bcb693475bad691418.jpg

师生合影

李一还对历代经典章草作品进行了讲解。从东汉《公羊传砖》、张芝《秋凉平善帖》到三国曹植《鹞雀赋》、皇象《急就章》,再到近代王世镗《稿决集字》等,清晰展现了章草从萌芽到成熟的发展脉络。在示范环节中,李一分别展示了大字章草与小字章草创作。他强调,无论是大字章草还是小字章草,用笔都应沉稳,不宜过快。小字章草可采用坐姿,但应尽量悬肘,同时融入篆书笔意,笔笔送到位。他还提到,要熟悉每个字在章草中的多种写法,并鼓励同学们写自己创作的诗文。

现场示范视频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5/d1ad0756fe28ba02c2c2a17be5930304.jpg

现场示范作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5/c08f983621043a4a0f190ff800f18b01.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5/a6ad5cd90c59ca2c0abde6b8d6cc624f.jpg

师生合影

责任编辑:王丽静

推荐关键字:中国艺术研究院 书法 李一 章草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AMMA我们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