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市场监测中心 > 市场观察 > 正文
  • 分享到:
  • 收藏此页 |
  • 打印 |
  • 关闭

路琼艺见:写意见精微——朱紫弦的烟云供养与诗性美学之境

2025-04-02 17:10:17 来源:雅昌发布 0次浏览


更多图片

在当代中国画领域,如何既传承传统笔墨神韵又回应当下生活的现实与美学诉求,始终是一个富有挑战而又意义非凡的课题。艺术家朱紫弦(舒倩)的绘画实践,正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贵的范例:她在作品中融会了传统笔墨写意与当代生活美学,并借由“烟云供养”的精神观照,将生活与艺术巧妙融合,传达出清澈、纯净而富有禅意的笔墨气息。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ead733f1a132148c28319960864b546d.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512ea829e27273b4687f282ecd738090.jpg

观紫弦山水图卷歌

肖建军

墨池飞出双鸿蒙,散作千峰缥缈中。

翠篠倚天参妙谛,苍厓漱玉响玲珑。

青冥浩荡何时月?碧海澄明自在风。

百劫丹砂融指掌,片云孤鹤出虚空。

心忘其手手忘器,元气淋漓造化通。

此中真意不可说,万壑松涛自叩钟。

一双妙手出万象,

复归一相烟云样。

绿竹青松谈般若,

高山流水清韵长。

青天明月来几时?

此心自有碧海知。

多劫磨砺炼精明,

匠心今日展清风。

心忘其手手忘笔,

笔底源源现乾坤。

虚灵妙境非言筌,

启我入于真实门。

——肖建军题紫弦所画山水图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8d1adab87f680620d4667900185b0a74.jpg

写意见精微:大写意之上,亦不失细腻

“写意”是中国画的根本传统,其要义在于简笔传神,以形写神。然而,紫弦的作品并不止步于粗放笔墨,而是在写意的挥洒中又蕴含了严谨的结构与精微的笔触。她笔下的“双鹤图”或山水花鸟,无论是大刀阔斧的挥洒,还是细部的刻画,都透露出对物象精髓的精准捕捉,显现出“精微”功夫:墨色微层叠、线条灵动自如,若有若无之间又可见笔笔有根、处处有据。通过这种写意见精微的笔墨语言,观者可在不经意处感受到意蕴的丰厚与笔端的生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2de1e339c5377e38e2459a29065dd20c.jpg

诗性:灵魂所系与意境所依

诗性,是中国画中最为核心的精神内涵。朱紫弦的艺术语言,本质上是将绘画与诗情相互交融,“诗在画中,画中有诗”。她以当代人的视觉文化和审美经验为基础,用传统的笔墨技巧,创造出既富现代气质、又具东方神韵的作品。无论是茶事、花器,还是日常空间的描绘,都蕴含淡然的诗意,使作品不再仅是“对景写生”,更是“由景生情”,让人感觉到意象背后那种超越现实的安静与优雅。这样的作品具有一种静谧、干净、摄人心魄的力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6ae62498a3afc2918b1d4bd08ef76773.jpg

烟云供养:笔墨与心性的双向滋养

中国画家素有“师法自然,以天地为师”的创作观念,“烟云供养”一词更透露出山水与心灵之间的相互滋润。在紫弦的作品中,我们看到她将对自然、对日常物事的观察与感受,转化成气韵生动的笔墨结构。这种“供养”不仅是创作者在汲取山川风物的滋养,更在创作过程中反哺自身,以安顿精神。若从她的创作经历而言,她通过站桩等内在修炼,在画面中既注入力量又保持温润柔和,令整幅作品呈现“外松内紧”的精神面貌:外在清朗自由,内在深沉坚实。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52652bbca7994e3897fc5f100d0f9fb6.jpg

生活美学的实践:生活本体与艺术本体的合一

真正的艺术往往源自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紫弦在创作中,把日常茶饮、器物、居家场景作为表现载体,将中式传统美学与现代生活元素融合在同一画面中。她所诉求的并不是单纯的图像“复现”,而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呈现:对质朴、雅致、安然的向往,以及对时间流动的体察与感悟。通过这种艺术化的生活表达,她实现了生活本体与艺术本体的双向融合,也让作品具备了“当代性”与“超越性”兼容的特质——既在当代语境中与观众对话,又能回溯中国传统艺术的源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761d072f83622a827986d2c569dcab51.jpg

紫弦在中国画创作上的努力与成就,映射着当代水墨探索的一种新趋向:她以“写意见精微”为核心,凝练出诗意的精神寄托;并在“烟云供养”的观念统摄下,借笔墨来关照与滋养自我,通过对于“生活美学”的实践与感悟,成功实现了艺术与生活的互相成就。这样的绘画实践,并非只是一种笔墨形式的创新,更是一种从文化底蕴到个体心灵的返照与开拓。它提醒我们:真正的中国画,不只是笔墨技法的传承和表现,更是心灵与天地对话、人与自然合一的精神塑造。正因为如此,朱紫弦的作品不但在视觉语言层面给人带来愉悦,更在内涵层面给予观者诗意与禅意的深层次启示。通过她的创作,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那份清澈与悠远,也体味到当下生活美学与传统水墨精神的交融与无限可能。

文: 路琼 ,中国艺术研究院 副研究员,民艺学博士/文艺学博士后/人类学英国杜伦大学博士后访问学者

Critic/Scholar:Lu Qiong, Associate Researcher at the Chinese National Academy of Arts,Ph.D. in Folk Art Studies, Postdoctoral Fellow in Literary Theory, and Postdoctoral Visiting Scholar in Anthropology at Durham University (UK).



艺术家

舒倩(又名朱紫弦)

任职于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绘画系中国画专业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国画作品《云》发表于国家核心刊物《美术》杂志,中国画作品《舞》发表于《中国美术报》,收藏交流杂志社,中国画作品《云荷之一》、《云荷之二》发表于《美术研究》季刊  国家核心刊物  美术研究杂志社,论文《水墨艺术的视觉体验》发表于《美术研究》季刊  国家核心刊物  美术研究杂志社刊,论文《水墨艺术的视觉表现》发表于《美术观察》国家核心刊物  美术观察杂志社,作品《荷》、《行》美术观察》国家核心刊物  美术观察杂志社。

主要绘画作品曾经多次展出于中央美术学院展览馆、当代美术馆、云峰画苑展览馆等,主要创作作品多次入选参加全国大学教师主题性山水画展览等。

责任编辑:王丽静

推荐关键字:路琼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AMMA我们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