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市场监测中心 > 市场观察 > 正文
  • 分享到:
  • 收藏此页 |
  • 打印 |
  • 关闭

王少杰:抽象与梦境——路琼的新抽象绘画

2025-04-01 20:53:28 来源:雅昌发布 0次浏览


更多图片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d39634b92f0ec889df258bc509e231d2.jpg

作品名称:《活水泉》  

作者:路琼

画种:综合材料绘画

创作年份: 2024年

尺寸:长 180cm×宽 180cm厚度×高  5cm(重量 约 30kg)

材  质:宣纸、麻纸、矿物颜彩、矿物晶体、明胶等

Title: Living Spring Artist: Lu Qiong Medium: Mixed Media Painting Year of Creation: 2024 Dimensions: 180 cm (L) × 180 cm (W) × 5 cm (T) (Weight approximately 30 kg) Materials: Xuan paper, hemp paper, mineral pigments, mineral crystals, gelatin, etc.

《活水泉》的创作灵感来源于艺术家的奇幻梦境。

路琼用莹亮的笔触描绘了混沌、流动的精神世界,似想象中不可言喻的平行世界,也似蕴含无穷智慧的宇宙景象,呈现出跃动的、绚烂的、不确定的梦幻镜像,在视觉冲击的余味中,引发对于生命意志的思考。艺术可以触及科学无法到达的地方,是对于未知世界的拓展,也是对生命精神的延展,“活水泉”像倾泻而下的生命之水,唤醒着生命的知觉,滋润着人们的心灵。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16ce6c4dc71f17a4d673f218b5129981.jpg

局部

《活水泉》是路琼的创作从传统走向当代的转折性的作品。

综合材料绘画近年来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以表达更丰富的情感和观念,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收藏门类。美国著名艺术理论家W.J.T.米歇尔主张“一切艺术都是合成艺术,一切媒介都是混合媒介。”综合材料不是材料的堆叠,而是寻找不同材料之间的“互文性”,形成艺术的张力。《活水泉》以中国传统媒材为基础,融合了水墨、木板、晶体矿物颜料、明胶等材料,呈现出多元而细腻的质感。不同的材质在画面上互相叠压,相互碰撞,体现出艺术家对画面精妙的掌控。但她并没有满足于材料给画面带来的新鲜感,而是以材料为通路,表达心中之“意象”。路琼将之称为“将材料杀死在材料中”,以纯粹的表达画家发自本体的、真实的、鲜活的感受。她谈到自己的创作时说到:“艺术的核心并非受制于某种媒介或材料,而是在超越技法之后达到精神自由。”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15c950570e68eaed07f317175d6b6223.jpg

局部

这种“精神自由”在抽象化的语言中表达的更加淋漓尽致。《活水泉》系列作品曾在官方的全国美展中获得大奖,是艺术家在抽象表现语言上的成功探索。“抽象”一词似乎是西画的专利,西方绘画的发展历程基本伴随着抽象化的进程而发展,更加直接的表达人的情感和思想观念。中国的艺术则一直以来被称为“意象”艺术,元代画家倪瓒道:“画者不过意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写胸中逸气耳”。“抽象”和“意象”都指向背后更深层次的哲学意涵,即对于“大象无形”的视觉诠释,是对于中西美学思想交融的深度思考。《活水泉》基本放弃了具象的描绘,仅仅保留了线条、色块这些基本的绘画元素,艺术家借鉴了西方抽象绘画里的点、线、面的观念,来表达东方美学中对于“象”的想象,对于宇宙的想象。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7159a3bdbf1781b2f2d0c8212d37b03f.jpg

局部

《活水泉》是对“传统-未来”“东方-西方”文化的融合实验。加拿大传播学家马歇尔·麦克卢汉认为媒介的“相会”往往蕴含巨大能量,两种媒介交会的时刻,是发现真相和给人启示的时刻,使我们从自恋和麻木状态中惊醒过来。中国的“抽象”与“意象”绘画应该怎样从中国的文化中生发出来,又应该如何与西方文化对话?《活水泉》系列作品最终还是立足于东方美学之上,在跨媒材的创作之中给中国的传统艺术增添了新的可能性,尝试着在传统的文人精神与现代都市生活之间找到一种平衡,也在新时代的中西文化碰撞中描绘了新的题解。


艺术家: 

路琼 ,中国艺术研究院 副研究员,民艺学博士/文艺学博士后/人类学英国杜伦大学博士后访问学者

Artist: Lu Qiong, Associate Researcher at the Chinese National Academy of Arts, Ph.D. in Folk Art Studies, Postdoctoral Fellow in Literary Theory, and Postdoctoral Visiting Scholar in Anthropology at Durham University (UK).)


评论学者: 

王少杰  深圳大学教师/清华大学博士

Critic/Scholar: Wang Shaojie, Lecturer at Shenzhen University / Ph.D. from Tsinghua University)

责任编辑:王丽静

推荐关键字:综合材料 路琼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AMMA我们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