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油烟气最先爬上斑驳的砖墙。晾衣竿从老虎窗里探出头,挂着褪色的蓝布衫和碎花睡裙,在春天的风里摆成五线谱。穿堂而过的卖花阿婆踩着石库门台阶上的苔痕,白兰花别在襟前,暗香沿着弄堂的褶皱流淌。
李守白-海派重彩-《春映步高里》2009年
这是上海人记忆里最固执的坐标系。步高里梧桐树影投在红砖墙上的时辰,总让那些凸凹的砖纹变成老妇人的皱纹。铸铁门环锈蚀的铜绿里,藏着三代人的指纹。某扇雕花木窗后,或许还悬着1930年代的月光——当旗袍裁缝铺的剪刀声停歇,月光便从缎面旗袍的滚边滑落,坠在过街楼下潮湿的青石板上。
李守白-海派重彩-《和睦》2007年
正午的弄堂是凝固的琥珀。
竹榻横陈在阴影里,老式座钟的钟摆倒影在皮肤上摇晃。穿堂风掀动谁家阿婆的蒲扇,把春天花的香气搅成漩涡。孩子们追逐的光斑,总在转角处的煤球堆前消失。那些煤灰染黑的砖缝里,是否还嵌着弹硌路上黄包车的铃铛?
李守白-海派重彩-《厢房》2006年
黄昏时分,酱油的醇香最先漫过灶披间的木格窗。油锅爆响惊起白鸽,扑棱棱掠过晒台上的腌菜瓮。谁家无线电淌出周璇的《夜上海》,被隔壁亭子间飘来的绍兴戏冲淡。暮色浸染晾晒的棉被时,后门钥匙串的叮当声便此起彼伏,像一串散落的音符叩响石库门乐谱。
李守白-海派重彩-《有井的弄堂》2006年
总记得梅雨时节。晾不干的衣裳在客堂间氤氲成云,墙角的霉斑像泼墨山水蔓延。黄梅天的水汽里,竹壳热水瓶的铜嘴吐出白雾,收音机里沙沙的评弹声与雨打芭蕉的节奏渐渐合拍。穿林布衫的女学生跳过水洼,油纸伞掠过门楣时,伞骨抖落的雨珠正巧坠入青苔的怀抱。
而到了夜晚,煤球炉的微光透过花玻璃,在结霜的窗上洇出橙黄的光晕,阁楼木楼梯的吱呀声惊醒了月光。
李守白-海派重彩-《楼梯下》2006年
如今砖瓦在推土机下碎裂,但那些被梧桐叶筛过的光阴,那些在晾衣绳上晃动的晨昏,那些门环锈蚀的岁月密码,早已在城市的血脉里结晶成永不消逝的琥珀。
当暮色漫过新起的高楼,曾经的老上海人仍能看见晾衣竿从记忆的老虎窗伸出,挂满往事的绸衫在风里婆娑。
艺术家李守白
李守白,1962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上虞。当代重彩画家,海派剪纸艺术大师。现为中国民协剪纸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上海华东师大、上海工艺美院客座教授。“非遗”海派剪纸代表性传承人。作品先后在国内外多地举办展会和参展;摘取包括“文化遗产日奖”、中国文联民间文艺“山花奖”等在内的10多个金奖;被世界多国机构和私人收藏家收藏。
· 版权说明 ·
守白艺术–李守白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