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
------ 宋应星 《天工开物》
天地之所以衍生万物,天先有五气,地后有五行,水火金木土五行则由相应的”气“而生,而物质的本体则是从元气、亦形亦气、形这些物质层次而逐步演化而成的。天其造,工其器,开其形,物乃成,此乃天工开物。
在天然的物质世界里蕴藏着无穷无边的物之力,但不会唾手可得,需要巧取心思、巧生以待,凭借人力和自然力五行的辅助,并配合材具的使用,将其开发出来,为人所用。顺应自然规律,在朴素唯物主义的基础上蜕变出匠心思惟,借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是匠艺工造的至高体现。
华夏手工技艺的文化历史悠久,被大地水土所滋养和孕育,浸满了岁月的生命力。传统的工艺工匠向来以人为本,将在大自然中得出的体味融合到所创作的物体之中,他们讲究生命的本体本源,希冀人与自然之间可以保持长久谐美的状态;而后的发展历程中则越来越倾向于关注实用性,利用现有的材质本身天然的性情,将它的特性发挥展现出可创造的功能性,从而演变为因材施艺,达到道器并举的至美精神追求。“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收纳了中国古代手工艺美术文献的《考工记》也如是说道。
近现代之后的匠艺文化继承了先人的生活轨迹所孕育的产物,通过对时代本身的思考,开辟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创新路径。现在的年轻设计师荟萃了当下文化艺术潮流的精华和西方的设计精神,将生活情趣融入其中,把生活之道与设计之道相融合,赋予了理智的匠人精神和颠覆性的东方美学,开辟了一场当代的设计觉醒之路。这也是“天工开物”此次展览的初志心意。
持恒之心
持恒之心指的是对传统的研习,对收益的坚持,心无旁骛、义无反顾的恒心与定力,乐在其中的专注与执着,以练就手艺人的“硬功”和“细活”,成就创新的可能。传统木匠需要三年方能出师,学成传统团扇的各种工艺需要五年,金繕在日本有九段位考级......在手艺上没有捷径可循,需要毫不妥协的精神和持续不懈的热忱,“持之以恒”是手艺人的生活哲学。
兼得之美
“兼得”一次最早出于孟子的《鱼我所欲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用来比喻义和生命之间的取舍。
生活中两难和对立无所不在,手工艺也一样。陶瓷属于“水和火”的艺术,黏土需要用水塑形,经火烧制成坚硬的陶器。在许多传统手工艺如金工、铁器等制作过程中,属性对立的物质常会相遇在一起。和纯艺术不一样,手工艺不是孤立地追求美,还需服务于功能,因此,匠人的奇思妙想常常会受到传统规范、工艺或材料的限制,解决实用性和艺术性对立的问题,“兼得”的思考需无时不刻的地伴随匠人双手的实践。
神工之艺
对传统、历史和当代文化的思考,以及在实践中介入不同的学科、文本和媒介,工匠精神才富有了了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源泉。
邱黯维作品
在展厅里有一整面墙,用来播放一部叫做《师傅》的纪录片,讲述的是陶都石湾的曾力、曾鹏两位匠人多年以来对艺术的追求。通过对这二位陶艺师技艺生涯和家庭生活的回顾与记录,呈现了他们对毕生手工作业的信仰,既延续了传统手艺的脉络,又不乏对当下文化的创新与融合,他们始终沉浸在踏实平稳的生活之中,以超脱的心境跳脱于这个浮躁的时代,只用一双手就可以与这个世界进行交谈,体现了中国手工艺人的高超技艺和做人做事的生活艺术:“活在当下”。
曾鹏
现在的生活方式节奏变得越来越快捷,时间走得太快,快到听不到它的脚步声,高速度地运转不免偶尔会让人感到空虚。想要拽住时光的衣角,希望那些分分秒秒能再多停留一些,让人可以慢慢地嗅一下它的味道。那些可以存留的气息在记忆里,让人在回首的时候不至于一无所有。手工艺是岁月的年轮,将那些意味深长的方式、见微知著的心思、抑或是无微不至的情感,随着四季的交替形成一圈又一圈的痕迹,将时间封存。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即为漫游,我们都在不停地寻找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有的想要紧紧抓住,有的则需要潇洒放手。保持对这个世界的感谢,才能得到这个世界的温柔以待。
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