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市场监测中心 > 市场观察 > 正文
  • 分享到:
  • 收藏此页 |
  • 打印 |
  • 关闭

从上海到悉尼,为何紫砂文化会从工艺美院“输出”?

2023-11-28 15:55:32 来源:雅昌发布 0次浏览


更多图片

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文化和谐、友好和进步的象征,也是很多外国友人了解中国的重要方式之一。近日,文化和旅游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的“中澳茶文化旅游周”在大洋彼岸的澳大利亚悉尼举行,来自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著名紫砂工艺师葛韬和陶瓷工艺与设计专业青年教师葛菡禄,带着“宜兴紫砂陶技艺的传承与创新”项目部分成果远渡重洋,受到澳洲市民的喜爱推崇。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bcaa64d88401d8f7cc93e944cad40a86.jpg

 在澳大利亚悉尼文化交流中心开展交流,并举办讲座

紫砂技艺以其古朴、典雅,气韵生动的造型艺术,几百年来蜚声海内外,被世人所推崇,其中最为著名的属江苏宜兴。宜兴的陶土资源丰富,紫砂技艺造型设计千姿百态,也是紫砂人才的摇篮。可要说起上海嘉定,似乎和紫砂关系不大,但由于上海工艺美院的缘故,一些对紫砂技艺有着浓厚兴趣且专业较为出色的同学们,正在通过紫砂技艺的学习,慢慢了解并喜爱上这项传统工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2a3a6a15ab97c71e3ef864114fddb889.jpg

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公使衔文化参赞肖夏勇(左二),中国驻悉尼中国文化中心主任刘东(右一)

外国友人也想学“把玩”

在澳大利亚悉尼中国文化中心,文创紫砂茶具《几何系列》、紫砂花器《线韵》等50余件作品,由于精美的工艺、多样的造型、色泽不一的颜色,很快吸引到了当地市民的眼球,一个个小巧玲珑的紫砂作品在外国友人手中“把玩”,有的澳洲市民还甚至提问“包浆”到底是什么意思?就在这“一触一摸”“一问一答”间,中西方文化有了更多的融合和融入。

“茶是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媒介,而紫砂作品也更能具象化地表达这种文化的千年传承。”葛韬一边介绍紫砂文化的由来,一边现场展示紫砂手工制作,向现场观众展示了古老非遗工艺的独特魅力。作为工艺美院上海市教委文教结合项目——葛韬紫砂艺术工作室的负责人葛韬说,此次学校师生紫砂作品“跨海”展示是一次难得的推广机会,也是工作室传承与创新阶段性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验。

在为期4天的“中澳茶文化旅游周”里,除了现场技艺展示之外,在澳大利亚悉尼中国文化中心,还通过几十幅图文展板介绍,全面详实介绍了紫砂技艺的历史渊源、展示形式、紫砂工具等内容。葛韬还以一场主题为“遇见紫砂遇见你——紫砂的温度”的专题讲座,强调紫砂壶在茶文化中的作用以及与文人雅士间的深厚关系,把现场观众带领进紫砂文化的海洋。“一方面努力讲好紫砂的历史,推动中澳文化交流、文明互鉴,一方面讲好工艺美院在紫砂技艺中的传承作用。” 葛韬表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35a36a9c1c42d1e92561686d11f6eb6d.jpg

在澳大利亚悉尼文化交流中心开展交流,并举办讲座

紫砂文化校园传承

初冬的天色暗的很早,晚上6 点半,在上海工艺美院的校园内已经没有了白天的热闹,但紫砂陶技艺传承工作室内,一盏盏灯光依旧通亮。一声声清脆的拍打声夹杂着葛韬与学生的对话,忽远忽近,在空旷的走廊里回响。

1960年创校的上海工艺美院,通过整合学院、行业、企业各方资源,组织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充分参与学院专业建设、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技术创新等工作,充分挖掘、高效利用大师资源。在此背景下,从2021年开始,葛韬的身份在宜兴葛盛陶庄创始人、著名紫砂工艺美术师、宜兴紫砂文化体验馆馆长的基础上有多了上海工艺美院葛韬紫砂艺术工作室负责人的称谓。几乎每两周,葛韬都会从宜兴坐高铁然后打车来到嘉定,为学生们上课。如果实在忙得来不及或者其他原因无法到校,葛韬也会通过视频授课的方式,让同学们每周都能接触到更加专业的紫砂技艺知识。

“紫砂壶因其独特的打身筒成型工艺闻名于世,全手工工艺技术单靠传统工具,手工做出壶的各个部件,再加以规范,黏合成一个整体,精细加工,直至完成。”在工作室的操作台前,葛韬耐心地向丁心如、徐苏楠两名同学传授相关知识。在他看来,一把用心做的壶能反映制壶者的思想和审美,技艺的难度也非常考验技艺和耐心,即使是同一位制壶者在不同的心态环境下制作的壶都有可能不同。因此每一把壶都是独一无二的,也是每个人综合素养的体现。“每一把壶都有着手的温度,再经过窑里的高温,一把壶真正的显露出它们‘独一份’的容颜。”葛韬对同学们深情地说。

虽然工作室成立的时间不长,但已经有学生在业界崭露头角:经过2年的学习,刘千禧以“宜兴紫砂文创产品设计人才培养”对象荣获江苏艺术基金2023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宋子萱的作品《沁兰对壶》斩获不少文创比赛的一等奖;韩佳飞的紫砂作品《屿》荣获第三届东方创意设计大赛银奖。与此同时,葛韬还把花费半生精力打造的宜兴葛盛陶庄作为学校非遗传承体验基地,带领学生们经常走进基地,实地了解宜兴紫砂技艺的发源、内涵和市场前景等,学习和实践相结合。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7af3b522cfea270ccce72ca138525e9f.jpg

在澳大利亚悉尼文化交流中心开展交流,并举办讲座

扩大影响助力非遗

多年前,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集聚了全国工艺美术大师、名师和能工巧匠,首创了“3+1/3+2”大师工作室教学模式,与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上海工艺美术行业协会联合建立了国内第一个“高端工艺美术人才培养基地”。其中,紫砂艺术工作室就是上海工艺美院40余个传统技艺与传统美术类非遗传承工作室之一,致力于培养新时代青年工艺美术人才和非遗传承人。

“大师工作室教学模式,是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针对传统手工艺专业群进行的学制改革,指3年高职教育后,结合学生个人意愿,甄选少数优秀学生进入1到2年非遗传承人大师研修班拜师学习。”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院长、工艺美术研究中心主任唐廷强介绍,手工艺专业学生已经接受了三年的高职专业技能学习和文化知识积累,与很多社会人才相比,文化素养上具备一定优势,对专业也有了较清楚的认识,选择进入“大师班”学习的,都是对专业具有强烈兴趣与学习意愿的学生,这样,传统手工艺本来所面临的传人难寻的困境迎刃而解。

正如唐廷强所说,葛韬为什么会选择来到上海嘉定传授紫砂技艺,重要原因就是希望在三年高职毕业后有志于从事非遗手工艺传承事业的学生中通过甄选,可以进入大师班拜师学艺,在口传心授下,正式进入非遗手工艺从业者的行列。“我非常认可学校的这种做法,所以很快就和学校达成了共识,渴望通过我的能力和平台,能够真正深入的推进产教融合,为非遗手工艺行业的人才传承创造更多的可能和有利条件。”葛韬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a6a98eaaa8dc02df9bb74da8cf1d14a4.jpg

在澳大利亚悉尼文化交流中心开展交流,并举办讲座

在工艺美院承办的“高校非遗精品课程进校园”系列活动中,葛韬和他的教师团队还把紫砂工艺课程送到了封浜高级中学的课堂上。授课教师,从器之源、器之造、器之赏、器之道四个方面介绍了紫砂陶的历史起源、矿料选择和紫砂壶的制作工艺流程。除了理论知识,同学们还切身感受到从打泥片、打泥条、打身桶,到赶身桶、篦身桶、修身桶,再到做壶盖、装壶钮,接着做壶嘴、壶把等一系列制作紫砂壶的完整工序。

非遗保护的核心,就是培养非遗传承人。在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院长宋磊看来,传统手工艺是“工”与“艺”的结合,它不仅仅是一种制作工艺,真正的手工艺大师,还需要具备艺术、历史、人文功底,丰富的人生体验积淀与创意设计能力。以葛韬等为代表的一批传统工匠,同时也身兼工作室负责人,以手工艺行业传统的“师徒制”模式培养学生,符合手工艺传授规律。“非遗的很多技艺需要口传身授,所以我们很难开展大规模的培养,更多的是采取小范围师带徒的形式来进行传承和学习。”为此,学校成立了40多个大师工作室,遴选学校优秀毕业生,再增加一到两年的学制,通过一对一的教学,来实现非遗技艺的进一步传承。

责任编辑:王丽静

推荐关键字:传统工艺 紫砂文化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AMMA我们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