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市场监测中心 > 市场观察 > 正文
  • 分享到:
  • 收藏此页 |
  • 打印 |
  • 关闭

【艺术人物】吴俊勇:不安分的图像制造者

2015-09-04 20:38:01 作者:张桂森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0次浏览


更多图片

搞怪的吴俊勇   (摄影/积木)

  操着一口道地的胡建普通话,吴俊勇手里拿的水壶里备满了咖啡对付我的采访,大概抱着电脑做作品的艺术家都太会熬夜。当我告诉他十年前就看过他的那部红极一时的网络动画“等咱有钱了”时,他便放松的聊了起来。

  “现在抽象画这么火,而我是一个具象艺术家,这个有点儿麻烦,因为现在具象好像不太行。我就画了一张画:大象拿着鼻子画画,后边有一个训兽师拿着皮鞭抽着大象在画。是不是有点儿咬文嚼字,反正就是胡思乱想,思维跳跃特别大……”

  吴俊勇说他有点人来疯,有人聊天、玩的时候就很容易兴奋,说话的时候眼睛瞪得圆圆大大的,不自觉的左右来回扫视,再配合上有时有点怪异的笑容,怪不得好多人说他是憨豆吴。与憨豆不同的是,吴俊勇的“恶作剧”都来自自己创作的图像中。

  艺术就是自己折腾自己

  但其实,大部分的时间,吴俊勇都是一个人的状态。“我会经常胡思乱想,一个人的时候我会想各种有趣的事情,天马行空的那种,但绝对的对社会无害。”在吴俊勇看来,艺术是会治愈的东西,自我疗养。

  别人问他为什么做艺术时,他的回答大致总是这样的:“这是最好的打发时间的方式。时间太长了,要打发掉,我找朋友去干嘛,万一人家没空,玩两天累了,或者玩一半不玩了怎么办?这变成很麻烦的事情。最不麻烦的是,艺术可以自己折腾自己,你剖析自己,你可以对自己很残酷。”

动画装置作品《月升》截图   2015

  光的肖像,是吴俊勇和蜂巢艺术中心这次合作的个展题目。以动画作品为主,吴俊勇从2010年到2015年间的作品中,每年选择了一件动画展出。“光的肖像”也是吴俊勇2013年的一件双屏动画装置作品的题目。

  “对于我这个年龄段的艺术家来讲,很多知识结构其实都是一直在更新的,五年会比较清楚地看到一个线索,隐藏着的一个线索的变化,每个作品之间是有关联的,甚至是延伸出来的。对我来讲,因为我的动画是差不多都是一己之力来完成的,从构思到制作、全部完成,所以我一年一般只做一部到两部片子。我以前做的网络动画,显示器可能就是最好的展示方式。我近几年开始做的事,慢慢不仅仅是一个动画作品,而是需要有一个现场的影像装置,这种现场是你在屏幕里边感觉不到的,必须在场,作品可能是双屏的或者多屏的,人和屏幕的比例会影响到你的观看。眼睛和画面不同地切换会形成新的不可言说的现场体验感。”吴俊勇说到。

  从2010年创作的《鸟兽散》的两个圆形望远镜开始,吴俊勇近几年的作品多半都会涉及光或月亮。在《西西弗斯的月蚀》、《月升》、《陨石坑的肖像》中,吴俊勇无一例外的利用剪影的效果塑造光的形状,以写意的方式勾勒出事物的形象,从而制造出难以言喻的意境。

动画《鸟兽散》截图   2010

  “我的很多创作是从典故、构思当中来,有一个典故是后羿射日,天上有九个太阳,在《鸟兽散》的第一个镜头就是天上有九个太阳,很多人以为是一个光斑。虽然从故事的文本上来讲会是一种暴政,因为太阳太多会很热,民不聊生,涂炭生灵,但如果天上同时有九个太阳从视觉上会是很壮观的一个景象。后来我做《千月》的发展就是‘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你想想看,无数个月亮飘在一个江面上、湖面上,画面上非常意味深长,很有感觉。每个人在夜晚都会看到一点每个人的故事,我要做的是一个多线性的,每个屏幕有点儿故事性的东西在里边。”

  吴俊勇说光是没有实体的,如何呈现“光的肖像”?这是很有趣的构思,也是他近年来的关注点。“月”或“光”多为一种文学或象征的表述。在中国古典文化的语境中,“借景抒情”是一种常态化的修辞方式。吴俊勇则采取逆向的表述方式,通过碎片化的意象去堆砌一个物理学的发光体。“‘月’一向是我偏好的意象。月蚀,周而复始,是一个时间的量度。阴晴圆缺是物理现象,悲欢离合是社会生活,所以月蚀也是情绪刻度。‘月’一直潜伏在我记忆的深处。”

责任编辑:张桂森

推荐关键字:光的肖像 吴俊勇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AMMA我们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