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瑰宝:黑陶与蛋壳陶(二)
2006-09-01 10:24:17 作者:青瓷邨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0次浏览
05
三 陶器的社会价值
陶器具有与生俱来的价值:
1 实用价值:陶器改变了人们吃烧烤食物的习惯,食物经过烹煮,不仅美味而且操作更加简便易行。日常实用陶器成为烹煮食物,取水和贮水的容器。满足了人们对于物质生活的基本需求。
2 审美价值:陶器中的许多器皿,尤其是大部分黑陶器皿并不仅仅是人们日常生活、生产用具。它们还能用于祭祀或陈设。许多黑陶制品无论是造型、纹饰、图案都极尽完美之能事。这部分陶器不仅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审美取向,而且充分表示人们除了不断追求物质生活的提高以外,还有执着追求精神生活的强烈愿望(图5)。他们创造性的发挥和成就,已成为人类东方艺术史和中国陶瓷史中最为重要的经典。
3 文化价值:随着社会发展的进程,父权制逐渐确立。社会剩余产品和物质越来越丰富,人们渐渐不能满足原始氏族社会对于物质需求的平均分配,开始追求物质的个人拥有。少数对剩余产品拥有支配权的人,开始对剩余产品进行不公平分配,导致贫富差距逐渐加大。此时的陶器由于器形不断地丰富,制作技术和水平不断地提高,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物质价值:少数人利用各自在氏族社会中不同的地位,尽可能多地拥有陶器,作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从大汶口文化晚期墓葬的随葬品可以看出端倪:少数大型墓葬的随葬品内容越来越多,而且质地也越来越好。小型墓葬的随葬品却越来越少,而且越来越粗鄙,甚至完全没有。社会发展进入龙山文化时期,物质产品更加丰富,剩余产品也越来越多。但是,社会的贫富分化也更加明显。墓葬中完全没有随葬品的数量较大汶口文化时期有明显增加。说明贫富两极差异加大,社会关系变的越来越复杂,阶级划分也越来越明显。少数对于物质财富具有支配权的社会上层阶级,在物质生活得到充分保障之后,精神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他们为了保护自己已经获得的权力、地位与财富不受侵害,通过建立礼制来约束社会下层阶级成员的行为规范,籍以维护自身的利益。他们还利用宗教来控制和管理氏族社会的成员,从精神上维系氏族社会的稳定和凝聚力。这种原始礼制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儒家文化的精髓,成为博大精深的儒学的基础,成为几千年来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由此可见,精神文化的需求促进了陶器制作工艺的快速发展,陶器从简单的生产、生活资料演变成为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祭器和礼器。这种功能上的转变,满足了人们对于宗教图腾的崇拜、神和祖先的祭祀、维护氏族统治者刚刚建立的礼制、以及不同地位人群的丧葬需求。
私有观念的出现,是人们加速开发陶器产品的原动力。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陶器已不再是简单的日用器皿。它与经过加工的原始玉石器、贝壳类、动物牙齿、骨制品等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陶器的生产过程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非专业小规模烧造逐渐发展成为具有较强生产能力的专业制陶群体。烧造工艺的提高决定了陶器烧造的颜色,陶器从创烧开始只能烧造红陶产品,逐步向能够烧造灰陶、白陶、黑陶转化。制陶工艺的发展,使陶器的装饰功能越来越强,制作的精美程度也越来越高。大约五千年前出现的黑陶制品就充分反映了人们对于器物审美的更高追求。经过砑光打磨、高温烧制、渗碳着色等工艺烧造出来的黑陶,具有前所未见乌黑发亮的金属光泽。大汶口文化时期黑陶的成功烧制,为蛋壳陶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所谓‘蛋壳陶’,是一种制作精致、造型小巧、外表漆黑黝亮、陶胎薄如鸡蛋壳的高柄杯。它仅为典型龙山文化所见,并非所有薄胎陶器皆为‘蛋壳陶’(注1)。”专家的结论是有一定根据的,因为高柄杯非常具有代表性,而且高度在25公分以下的高柄杯重量一般不超过70克。当然也有例外,高度超过25公分的高柄杯,重量一般不超过100克。除高柄杯之外,其它器形的薄胎黑陶能否称为蛋壳陶呢?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因为许多不同器形的薄胎黑陶当年并没有被收录到有关考古文献和资料当中,国内博物馆也没有系统地展示过这些薄胎黑陶。根据这些薄胎黑陶的制作工艺和烧造水平,有相当一部分与蛋壳陶高柄杯同属一个时期烧造。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薄胎黑陶应该同属蛋壳陶范畴。问题的关键在于它们的厚度和重量。我个人的观点是:不论什么器形,薄胎黑陶的厚度在0.3至1毫米之间;单件重量不超过100克,原则上可以称为“蛋壳陶”(图6)。
大汶口文化在历史分期上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大汶口文化晚期地层出土的黑陶高柄杯,陶胎已经很薄(图7)。但是,大汶口文化的薄胎黑陶无论从器型,还是制作的精美程度,以及陶胎的厚度,都不能与龙山文化的蛋壳陶相提并论。如果说黑陶诞生于大汶口文化,蛋壳陶则代表了典型的龙山文化(图8)。
四 黑陶与蛋壳陶的分布范围和产地
“龙山文化的命名,是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山东省历城县(今章丘县)龙山镇城子崖发掘之后提出的。因出土器物以黑陶为主,为区别以红陶为主的仰韶文化,又称为‘黑陶文化’。”“龙山文化是我国发现较早的一种原始文化。‘蛋壳陶’是山东龙山文化即典型龙山文化的一种代表性器物,人们把它视为古代原始制陶工艺的杰作(注2)。”
山东作为黑陶文化的发祥地,黑陶和蛋壳陶的产地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与河流冲击平原的交汇处,以潍坊、临沂、淄博和青岛地区为主。作为如此重要的一个黑陶品种在这里延续烧造上千年,应该有很多可供考据的地方。比如:窑址遗迹、遗存堆积以及与遗存堆积相关的地层年代关系等等。但是我们至今没有看到任何一项关于黑陶或蛋壳陶窑址的发掘报告。难道窑址真的荡然无存?遗存真的消失无踪?值得考究。事实上,山东有大量的出土黑陶器物存在,就证明了一定会有窑口存在,只是我们目前付出的努力还不够,没有认真去寻找而已。
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