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市场监测中心 > 市场观察 > 正文
  • 分享到:
  • 收藏此页 |
  • 打印 |
  • 关闭

唐宋时期壁画中的叉手礼

2014-08-16 10:23:39 来源:新浪收藏 0次浏览


更多图片

 > 国内 > 正文 唐宋时期壁画中的叉手礼

  在古代的诗词、小说中,经常提到一种行礼方式——叉手礼,比如唐代诗人柳宗元的诗中有“入郡腰恒折,逢人手尽叉”。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第十五回《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中有:“……梁中书大喜,随即唤杨志上厅说道,‘我正忘了你,你若与我送得生辰纲去,我自有抬举你处。’杨志叉手向前禀道‘恩相差遣,不敢不依……’”文字的描述毕竟不够形象、直观,叉手礼是什么样子?同为叉手礼,唐代的和宋代的一样吗?从古代的壁画中我们可以了解这些问题。

  安阳唐代赵逸公墓中出土的壁画,上绘一名正在行叉手礼的侍者;发现于洛阳的宋墓壁画,画中也有一位正在行叉手礼的侍者。仔细观察两人双手的姿势,我们可以发现他们之间是有差别的,唐代叉手礼的行法是两手交于胸前,左手握住右手,右手拇指上翘。宋代的叉手礼,也是两手交于胸前,左手握住右手,但右手、左手的拇指都上翘。可见同一种礼仪在不同时期是略有不同的。宋代叉手礼的行法在五代时期就有了,著名的传世画作《韩熙载夜宴图》中几位“叉手示敬”的男子,其双手的行握方式与宋墓壁画上的一样。

  到了南宋,叉手礼的姿势又发生了细微的变化。南宋人陈元靓在《事林广记》中对当时的叉手礼行法做了详细描述:两手交握于胸前,左手握住右手拇指,左手拇指向上,小指向右手腕,右手四指伸直。

  由史书记载和出土实物资料显示,叉手礼这种行礼方式,出现于唐末,流行于五代、辽、宋、金、元时期的。这种行礼方式无论男女老幼都可行使,是地位低者向地位高者行的一种礼,以示尊敬。

  据此,我们就容易理解柳宗元的“入郡腰恒折,逢人手尽叉”的诗句了。因为参与的改革遭到失败,柳宗元被赶出京城,贬到永州,做了永州司马。在唐代晚期,司马是个品级很低而又没有实权的闲官,所以,官职低下的柳宗元不论走到哪儿都得屈身事人,叉手行礼。

责任编辑:丁英

推荐关键字:叉手礼 唐宋时期 壁画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AMMA我们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