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尔艺术展欣然揭晓 2026 年香港展会参展艺廊名单和全新策展团队,汇聚全球资深艺术力量与新锐艺术之声。本届展会聚焦艺术创新、地域多元性以及新一代艺廊、艺术家与策展人,彰显香港作为亚洲乃至全球艺术枢纽的核心地位。展会依托亚太地区蓬勃发展的艺术生态,再度肩负起推动全球文化交流的使命。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现场 常青画廊(Galleria Continua)2025年展位
● 展会亮点本届展会汇聚来自41个国家及地区的240间顶尖艺廊,进一步巩固了其扎根亚太、辐射全球的平台定位。
● 超过半数的参展艺廊在亚太地区设有空间,其中29间艺廊在香港设有空间。
● 来自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大中华地区、土耳其、法国、格鲁吉亚、德国、荷兰、西班牙及美国的32间艺廊首次参展,充分展现来自全球各地的多元新兴艺术力量。
● 全新展区“艺路回声”(Echoes)首次亮相,聚焦艺术家近五年内创作的作品,在参展艺廊展位中精心呈献不超过三位艺术家的专题展览。
● 呈献大型装置、雕塑及行为艺术的“艺聚空间”(Encounters)展区首次由四位驻亚洲策展人联合策划,并由片冈真实(Mami Kataoka)领衔担纲,携手谭雪凝(Isabelle Tam)、阿莉娅·斯瓦斯蒂卡(Alia Swastika)与德山拓一(Hirokazu Tokuyama)共同策展。
● 遍布全城的公众项目(Public Program)强势回归,免费开放“光映现场”(Film)电影放映、“与巴塞尔艺术展对话”(Conversations)以及与香港文化机构合作举办的活动,进一步巩固展会与香港及其社群的联系。
● “光映现场”由先锋媒体艺术家鲍蔼伦(Ellen Pau)策展,加强展会与动态影像及香港媒体艺术领域的联系。
● “与巴塞尔艺术展对话”其中一日的活动,将由雅加达努桑塔拉现当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MACAN)馆长刘秀仪(Venus Lau)担任客席策展人,并主持系列对话,推动亚洲艺术界的跨文化交流与公众参与。
● 由瑞银集团(UBS)呈献,巴塞尔艺术展和M+连续第五年携手合作,将联合委约创作一件大型公共艺术作品,展现于西九文化区的M+幕墙上。巴基斯坦裔美国艺术家沙兹亚·西莰达(Shahzia Sikander)的作品《领海游移》,将在M+大楼外墙呈现以她的手绘水彩画构成的动画,描绘出塑造全球交流的历史和现代贸易路线。
● 瑞银集团为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全球首席合作伙伴,展会将于2026年3月27日至29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贵宾预展日为3月25日至26日。
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总监乐思洋(Angelle Siyang-Le)表示:“2026年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将是对香港作为亚洲国际文化枢纽地位的盛大献礼。凭借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如免税政策、自由港的悠久传统、高效便捷的物流体系、多元的语言环境与无可比拟的互联互通性,香港持续巩固其作为通往本地区丰富文化多样性及充满活力艺术市场的门户地位。我们欣然宣布,由全新策展团队领衔的“艺聚空间”、“光映现场”与“与巴塞尔艺术展对话”将悉数登场。同时,我们也将隆重推出全新设立的“艺路回声”展区。在不断持续拓展平台内容与网络的同时,我们也热切期待进一步深化与香港本地、亚太地区乃至全球合作伙伴的关系。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宗旨在于启发灵感、促进学习,并凝聚社群。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早已超越一场传统的艺术展会,它已然演变为一个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在这里,创造力与文化正是驱动艺术市场繁荣发展,保持其坚韧性与持久生命力的核心动力。”
本届展会将迎来 32间首次参展艺廊,包括来自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大中华地区、土耳其、法国、格鲁吉亚、德国、荷兰、西班牙及美国。其中备受瞩目的新晋艺廊包括灯塔彼方画廊(A Lighthouse called Kanata,东京)、The Commercial(悉尼)、Pilevneli(伊斯坦布尔)、Uffner & Liu(纽约)、Galería Casado Santapau(马德里)及 1 Mira Madrid / 2 Mira Archiv(马德里)。它们将为展会注入全新视角,进一步拓展其在多元艺术语境下的影响力。
2026 年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将首次迎来“艺路回声”展区,聚焦呈献近五年内创作的作品。十个策展展位将分别展出最多三位艺术家的作品,为观众提供洞察最新艺术实践与叙事的精彩视角。精选亮点包括由Max Estrella(马德里)呈献蒂梵妮·钟(Tiffany Chung)的香料路线刺绣地图与米勒·拉戈斯(Miler Lagos)的雕刻书雕塑,以及由Double Q Gallery(香港)呈献的波兰艺术家娜塔莉亚·扎卢斯卡(Natalia Załuska)的沉浸式空间装置。

蒂梵妮·钟,《Studies of Exotic Botanical Organisms and Spices from the Ends of the Earth in Quest of Market Dominance》(局部),2024-2025,图片由艺术家及Galería Max Estrella提供
秉持对卓越创新策展的追求,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为大型装置、雕塑及行为艺术展区“艺聚空间”引入全新集体策展模式。本届展会首次集结四位驻亚洲资深策展人,由东京森美术馆(Mori Art Museum)馆长片冈真实领衔与指导,携手香港M+视觉艺术策展人谭雪凝;雅加达策展人、研究员及作家阿莉娅·斯瓦斯蒂卡与森美术馆资深策展人德山拓一共同策展。他们将凭借各自独特的艺术视野与跨地域的深刻洞察,联袂呈献展会最具沉浸感的平台。

从左至右:谭雪凝(香港M+视觉艺术策展人)、片冈真实(东京森美术馆馆长)、 Alia Swastika (雅加达策展人、研究员兼作家)、德山拓一(森美术馆资深策展人),照片由Ben Marans拍摄
遍布全城的公众项目强势回归,呈献众多免费开放的公众活动,包括“光映现场”电影放映、“与巴塞尔艺术展对话”及与香港文化机构合作举办的活动。这些活动将深化展会与本地社群的连结,让更多市民接触当代艺术,并彰显香港作为国际文化枢纽的卓越地位。
作为展会公众项目组成部分,“光映现场”项目将由先锋媒体艺术家及策展人鲍蔼伦(Ellen Pau)策划,她的艺术实践塑造了香港的艺术与科技格局。2026年香港展会也由此迎来首次由艺术家策划的“光映现场”。鲍蔼伦是该艺术领域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领军人物,她联合创立了录映太奇(Videotage),一个亚洲媒体艺术的突破性非营利平台。她还创办了微波国际新媒体艺术节(Microwave International New Media Arts Festival),该艺术节至今仍是艺术与科技领域的前沿平台。她将凭借其极具前瞻性的洞察力,引领“光映现场”的策展方向,进一步加深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对亚洲动态影像与时间媒介艺术的持续投入。

左:鲍蔼伦,先锋媒体艺术家及策展人,照片由Ng Tsz Kwan拍摄;右:刘秀仪,雅加达努桑塔拉现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图片由雅加达努桑塔拉现当代艺术博物馆提供
“与巴塞尔艺术展对话”项目其中一日的活动,将由雅加达努桑塔拉现当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MACAN)馆长刘秀仪作为客席策展人,主持当日的系列对话。刘秀仪以其广阔的跨学科视角而闻名,她将当代艺术视为时代精神的体现。她通过展览、音乐节及电影项目,积极推动跨领域对话与公众参与。她在众多顶尖艺术机构的丰富经验,包括香港 K11艺术基金会、OCAT当代艺术中心及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将为“与巴塞尔艺术展对话”项目带来崭新的视角与深度。随着鲍蔼伦与刘秀仪的加入,连同“艺聚空间”策展团队,共同彰显了展会对培育艺术领导力及促进跨文化交流的坚定承诺。

沙兹亚·西莰达在其调研展“ Collective Behavior”现场,该展览为第60届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
由瑞银集团(UBS)呈献,巴塞尔艺术展和M+连续第五年携手合作,为M+幕墙委约创作一件艺术作品。自 2026年 3月 23日起,巴基斯坦裔美国艺术家沙兹亚·西莰达(Shahzia Sikander)的作品《领海游移》,将以动画形式把她手绘的水彩画作呈现在M+大楼外墙,描绘权力、贸易与全球交流历史悠久的脉络。该作品根植于东印度公司时期绘画的视觉语言,藉此思考帝国、权威以及持续塑造全球生活的网络——延伸至十九世纪的中国内地及香港、南亚,直至当今相互关联的经济体。此委约创作反映了巴塞尔艺术展致力于将当代艺术引入公共领域的承诺。
Zero 10,一项专注于数字时代艺术的精选新计划,并得到了OpenSea的支持,继在巴塞尔艺术展迈阿密海滩展会首次亮相后,将于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迎来第二届。该计划旨在坚定不移地长期支持和赋能一个快速发展的艺术创作和收藏领域,并在巴塞尔艺术展的全球策展卓越性和市场机会的框架内,汇聚顶尖及新生代参与者——包括艺术家、工作室、艺廊和数字创新者。更多详情将稍后公布。
艺廊荟萃(Galleries)
“艺廊荟萃”展区汇聚 182间世界顶尖艺廊,它们各自精选了其艺术项目中的杰出作品参展,涵盖二十世纪大师、当代蓝筹艺术家、处于创作生涯中期的艺术家及新锐艺术人才的多元创作。
本届展会深刻体现了其作为艺术传承与创新交汇点的定位,重点呈献跨世代的艺术对话,以及对传统脉络的创造性重构。
该展区共有九间艺廊首次亮相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包括:
● 灯塔彼方画廊(东京)将呈献新生代画家与战后绘画大师山口长男(Takeo Yamaguchi)、菅井汲(Kumi Sugai)、堂本尚郎(Hisao Domoto)的作品,探索日本抽象艺术的复兴浪潮
● The Commercial(悉尼)精选五位澳大利亚跨世代艺术家的作品,包括阿奇·摩尔(ArchieMoore)的概念性自画像、米奇·凯恩斯(Mitch Cairns)的油画新作及奥古斯塔·维纳尔·理查森(Augusta Vinall Richardson)的重要雕塑作品
● Pilevneli(伊斯坦布尔)汇聚雷菲克·阿纳多尔(Refik Anadol)、侯赛因·查拉扬(HüseyinÇağlayan)、凯文·弗朗西斯·格雷(Kevin Francis Gray)以及:mentalKLINIK的人工智能生成艺术、陶瓷雕塑及混合媒介装置
● Uffner & Liu(纽约)呈献九位艺术家的绘画、雕塑及纺织作品,这些艺术家通过扭曲、转化与伪装视角来处理具象题材
● Galería Casado Santapau(马德里)与Kalfayan Galleries(雅典)将联合呈献一个群展,展出安东尼斯·多内夫(Antonis Donef)、法里达·埃尔·迦萨(Farida El Gazzar)及哈姆·格尔德斯(Harm Gerdes)等五位艺术家的绘画、素描及拼贴作品
● 1 Mira Madrid / 2 Mira Archiv(马德里)探索精神与物理景观的表征,呈献特雷莎·兰塞塔(Teresa Lanceta)、玛丽亚·莱伊(Maria Lai)及汉密斯·富尔顿(Hamish Fulton)的缝纫纺织品及纸本作品
秉持巴塞尔艺术展培育新晋艺廊的一贯宗旨,本届“艺廊荟萃”展区将迎来一批熟悉的面孔,它们此前曾参与“亚洲视野”(Insights)及“艺术探新”(Discoveries)展区,汇聚来自日本、韩国及大中华地区的多间艺廊,包括:
● Tabula Rasa 三米画廊(北京、伦敦)呈献八位中国与欧洲的跨世代艺术家的绘画、雕塑及数字媒体作品,以此展现该艺廊的跨文化对话
● 美术文献艺术中心(武汉)呈献七位中国艺术家的作品,重新诠释石头这一中国文化的重要母题
● HdM画廊(北京)呈献曼纽尔·马蒂厄(Manuel Mathieu)的近期陶瓷作品、李镇雨的火山灰画板、赵银鸥的彩绘木刻以及胡为一的金箔作品
● Jason Haam(首尔)汇聚韩国新兴艺术家和国际同代艺术家的作品,以此探讨身份、科技与全球文化的议题
● Yoshiaki Inoue Gallery(大阪)通过呈现二十世纪中叶先锋艺术家与当代日本艺术家作品,追溯具体派的艺术遗产
● Yutaka Kikutake Gallery(东京)呈献杨沛铿(Trevor Yeung)、毛利悠子(Yuko Mohri)及铃木展(Hiraku Suzuki)等六位东亚艺术家的雕塑、装置及素描作品
2026年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将迎来 14间艺廊回归,为展会增添更多元化的色彩。它们的再度亮相也体现了对展会作为全球艺术界重要交汇点的信心。值得关注的回归艺廊包括:
● carlier gebauer(柏林、马德里)群展呈献保罗·费弗(Paul Pfeiffer)的神话体育影像、咸京我具有政治意涵的刺绣及谷口玛丽亚的全新大型作品
● 诚品画廊(北京、台北)呈献熊秉明的青铜动物雕塑与展望的不锈钢镜面作品
● Galerie Christophe Gaillard(布鲁塞尔、巴黎)呈献伊连·德普拉(Hélène Delprat)的一系列小尺幅双联画及鎏金陶瓷作品
● Starkwhite(奥克兰)呈献乔尼·尼什(Jonny Niesche)的抽象画作,以及 2026年威尼斯双年展新西兰代表 Fiona Pardington 拍摄的已灭绝鸟类摄影作品
● Waddington Custot(伦敦、巴黎、迪拜)呈献罗伯特·印第安纳(Robert Indiana)、贝瑞·弗拉纳根(Barry Flanagan)、让·杜布菲(Jean Dubuffet)及法比恩·维迪尔(FabienneVerdier)的战后及当代作品,同时带来朱德群与赵无极的画作
“艺术探新”(Discoveries)
“艺术探新”展区聚焦新锐艺术家与艺廊,通过呈献近期艺术项目的个展,为新锐艺术视角提供展示舞台。25间参展艺廊中,超过半数成立于过去十年内。本年度的多个展览都侧重于艺术材料的实验与转化,艺术家们借此将个人与历史叙事转化为全新形式。新晋与回归艺廊亮点包括:
● Phillida Reid(伦敦)首展卡耶塔诺·费勒(Cayetano Ferrer)的装置作品,他将人工智能对博物馆藏品的幻想转化为石刻文物,一同展出的还有他的地毯新作
● PTT Space(台北)呈献林安琪(Ciwas Tahos)的混合媒介装置,通过影像与行为艺术探索原住民与酷儿社区的亲缘关系
● Shrine Empire(新德里)呈献尼尔贾·科塔里(Neerja Kothari)的 51幅擦除画,其灵感来源于艺术家在神经损伤后重新学习行走的过程
● Property Holdings Development Group(香港)呈献陈庭(Chan Ting)的装置作品,以石膏与颜料覆盖现成物品,探索历史、迁徙与酷儿身份的重塑
● Vin Gallery(胡志明市)呈献后藤亚子(Ako Goto)的沉浸式装置,以陶瓷、光影重新诠释亚洲传统偶戏形式
● 马刺画廊(北京)呈献罗克萨娜·皮鲁曼德(Roksana Pirouzmand)的粘土与金属墙雕作品,体现了艺术家对从伊朗移民至美国的复杂经历的沉思
● Cylinder(首尔)首次亮相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呈献 Hyun Bhin Kwon 的装置作品巧妙结合了雕塑与声音元素
● N/A(首尔)亦是首度亮相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呈献禹廷秀的层叠拼贴作品,这些作品融合版画与绘画技法,重新诠释了中世纪图像学与当代亚文化符号中的经典意象
美高梅艺术探新奖(MGM Discoveries Art Prize)——一个致力于支持新兴艺术家的重要平台,将于 2026年再次回归。该奖项将授予艺术家及其代理艺廊现金奖项。获奖艺术家还将受邀前往澳门深入体验其丰富的文化遗产,与当地人才进行交流,并展出其艺术作品,激发创造力与新灵感。
“亚洲视野” (Insights)
“亚洲视野”展区将呈献 20个聚焦亚洲及亚太地区艺术家的策展项目,深入探讨艺术家个人职业生涯、特定主题或 1900年至今的艺术史阶段。本年度多个展览追溯亚洲现代与战后艺术的演变,着重关注其形成阶段的艺术实践与跨世代的艺术对话,包括:
● G Gallery(首尔)通过呈献Yang Juhae 的纺织抽象作品与禹汉娜(Woo Hannah)的可穿戴软雕塑,勾勒出韩国女性主义艺术实践的代际传承
● Mizoe Art Gallery(福冈、东京)举办丰福知德(Tomonori Toyofuku)抽象木雕与青铜作品回顾展,以纪念这位雕塑家百年诞辰
● Gallery Kogure(金泽、京都、东京)呈献鹤冈政男(Masao Tsuruoka)在 20世纪 60年代绘画与雕塑精选,反映了艺术家对战后日本社会生存现实的探寻
● Sun Gallery(首尔)首次参展,呈献韩国单色画先驱,也是该运动为数不多的女性艺术家之一李正枝(Chungji Lee)的作品
● 德玉堂画廊(Matthew Liu Fine Arts,上海)亦是首度参展,呈献中国当代抽象画先锋艺术家沈忱与黄锐 20 世纪 80年代的实验性水墨画
● MtK Contemporary Art(京都)首度亮相展会,呈献川内伦子(Rinko Kawauchi)个展,其作品以空灵、富于光影的影像捕捉日常瞬间
“艺路回声”
“艺路回声”是 2026年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即将推出的全新展区,将通过策展式呈献,精选近五年内创作的作品,并展出最多三位艺术家的作品。该展区将在参展 13间艺廊的 10个展位中,集中展示当下塑造当代艺术格局的最前沿艺术实践与叙事。全新展区中的呈献包括:
● Arcadia Missa(伦敦)与Christian Andersen(哥本哈根)联合呈献安东·穆纳尔(Anton Munar)的抽象风景画、布拉德·克隆兹(Brad Kronz)的物质/去物质化雕塑,以及路易斯·哈蒙德(Lewis Hammond)的绘画作品
● 胶囊上海(上海)与Klemm's(柏林)联合举办群展,呈献陈丽同、Elizabeth Jaeger 及闫欣悦的新雕塑,探索地点与归属概念
● 弗劳尔斯画廊(香港、伦敦)呈献陈丽云、Jakkai Siributr 与杨圆圆的新作,他们将地图、衣物及档案照片重构为纺织品与拼贴作品,探讨连接与集体记忆
● Double Q Gallery(香港)首度参展,将呈献娜塔莉亚·扎卢斯卡(Natalia Załuska)的沉浸式装置作品,该作品将展位转化为几何抽象三维场域
● Max Estrella(马德里)亦首次参展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呈献 Tiffany Chung 的香料路线刺绣地图与Miler Lagos 的雕刻书雕塑
亚洲主要的艺术文化盛事
亚洲当代艺术版图持续蓬勃发展,展会期间,区内将举行丰富多彩的双年展及各类展览活动。
双年展
● 2025 新加坡双年展:纯粹意图
展期:2025年 10月 31日至 2026年 3月 29日
● 2025 年台北双年展:地平线上的低吟
展期:2025年 11月 1日至 2026年 3月 29日
● 第十五届上海双年展:花儿听到蜜蜂了吗
展期:2025年 11月 8日至 2026年 3月 31日
● 2025 年泰国双年展:永恒(Kalpa)
展期:2025年 11月 29日至 2026年 4月 30日
● 科钦-穆吉里斯双年展(Kochi-Muziris Biennale):For the Time Being
展期:2025年 12月 12日至 2026年 3月 31日
关于片冈真实
片冈真实于 2003年加入东京森美术馆,2020年起担任该馆馆长。她自 2023年 4月起兼任日本国立艺术研究中心执行长,并于 2025年 4月起出任 ICA Kyoto 总监。在东京之外,片冈真实曾于 2007至2009年担任伦敦海沃德美术馆(Hayward Gallery)的国际策展人,曾任第九届光州双年展(2012)联合艺术总监、第 21届悉尼双年展(2018)艺术总监,以及 2022年爱知三年展艺术总监。2014至2022年间,她担任国际现当代美术馆协会(CIMAM)会长,并于 2020至 2022年期间担任主席。在森美术馆任职期间,她策划了多位亚洲艺术家的中期回顾展,包括小泽刚(2004)、李昢(2012)、会田诚(2012)、李明维(2014)、哈沙(2017)及盐田千春
(2019)。此外,她还联合策划了多场区域性展览,包括“SUNSHOWER: Contemporary Art from Southeast Asia 1980s to Now”(2017),以及“Roppongi Crossing: Contemporary Japanese Art in 2004 and 2013”。片冈真实经常就日本、亚洲及全球当代艺术进行写作、发表讲座及担任评审。
关于谭雪凝
谭雪凝是M+视觉艺术策展人,专攻亚洲当代艺术,重点关注中国艺术、日本艺术与全球当代摄影论述之间的并行发展与交流。她曾是 M+创始团队一员,参与构建 M+首屈一指的亚洲当代艺术收藏体系及开幕展览策划。
在M+期间,她策划的展览包括“Right Is Wrong: Four Decades of Chinese Art from the M+ Sigg Collection”(瑞典于默奥图像博物馆【Bildmuseet】,2014;Whitworth Art Gallery,2015;“M+希克藏品:从大革命到全球化,2021-2023”;“2023年希克奖”;“草间弥生:一九四五年至今”(2022);“森村泰昌与辛蒂·雪曼:变装化身”(2024)。她还联合策划了“Prism of the Real: Making Art in Japan 1989—2010”(2025),该项目为 M+与东京国立新美术馆(National Art Center, Tokyo)的合作展览。除担任国际摄影奖项评审外,谭雪凝曾于 2023年担任 Tokyo Arts and Space首位驻场策展人,2011年获选伦敦白教堂美术馆(Whitechapel Gallery)策展研究员。她毕业于埃塞克斯大学(University of Essex),获艺术史与理论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超现实主义。
关于 Alia Swastika
Alia Swastika是一位策展人、研究员兼作家,聚焦去殖民化与女性主义。作为日惹双年展总监,她的工作围绕艺术的去中心化、艺术史的重述以及在地实践的探索。她曾创立 Ark Galerie(2007-2017),并担任第九届光州双年展、Europalia Arts Festival 等项目的策展人。2025年,她参与策划第十六届沙迦双年展,展览聚焦集体性与协作机制,围绕原住民话语、母系智慧与抗争叙事展开。其关于印尼新秩序时期女性艺术家的研究成果于 2019年出版。
关于德山拓一
德山拓一是东京森美术馆资深策展人,其策展实践常将艺术、建筑、科技、机器人与社会文化融会贯通。他于 2012年起担任京都艺术大学 ART GALLERY @KCUA策展人,2016年加入森美术馆。在@KCUA期间策划的主要展览包括“圭多·范·德·卫夫(Guido van der Werve):killing time”(2016)、“Yuki Okumura:NA”(2016)与“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PHOTOPHOBIA”(2014)。在森美术馆策划的展览包括“MAM Project 025: 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与久门刚史”(2018)、“MAM Research 007: Sodeisha - The Dawn of Contemporary Japanese Ceramics”(2019)、“MAM Project 033:克里斯汀·孙·金”(2025);联合策划展览包括“SUNSHOWER: Contemporary Art from Southeast Asia 1980s to Now”(2017)、“Japan in Architecture: Genealogies of Its Transformation”(2018)、“Listen to the Sound of the Earth Turning: Our Wellbeing since the Pandemic”(2022)、“西斯特·盖茨: Afro-
Mingei”(2024)及即将推出的“Roppongi Crossing 2025: What Passes Is Time. We Are Eternal.”(2025年 12月至 2026年 3月)。现任东北艺术工科大学(Tohoku University of Art & Design)客座教授。
关于鲍蔼伦
鲍蔼伦是先锋媒体艺术家兼策展人,对香港录像与新媒体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她于 1986年联合创立了亚洲极具突破性的非营利媒体艺术平台录映太奇,1997年创办微波国际新媒体艺术节。其早期录像作品,如《Song of the Goddess》(1992)探讨身份认同与性别议题,装置作品《Recycling Cinema》(2001)于第 49届威尼斯双年展香港馆展出,享誉国际。她始终致力于倡导独立实验影像
及艺术与科技的融合,曾担任香港独立短片及录像比赛(Hong Kong Independent Short Film and Video Awards,IFVA)评审,2013至 2018年担任香港艺术发展局委员,并作为 M+收购委员会成员参与机构政策与收藏体系的构建。其作品被蓬皮杜中心、M+等重要机构收藏。2023年,亚洲艺术文献库启动“Ellen Pau Archive”,进一步确立了其在媒体艺术领域的历史性地位。
关于刘秀仪
刘秀仪是雅加达努桑塔拉现当代艺术博物馆的馆长。在此之前,刘秀仪曾在超媒体集团(Modern (Meta) Media Group)担任艺术策略总监,并曾出任 K11艺术基金会的艺术总监。在 K11艺术基金会任职期间,她负责基金会的艺术项目策划,主持策划的项目包括德国艺术家 Katharina Grosse在中国的首次个展“呢喃的泥土”、群展“Glow like That”和“Emerald City”(2019,香港),上海 chi K11美术馆的 Betty Woodman个展 “宇・宙”(2018),提供了创意内容构建方面的见解。在加入 K11艺术基金会之前,刘秀仪担任深圳OCAT当代艺术中心的艺术总监,策划了聚焦土地与艺术的群展“事件的地貌”(2016)、 崔洁与李杰的双人个展“偌大空间”(2018)以及 Simon Denny 的个展“西蒙・丹尼:真・万众创业”(2016)。她还曾在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担任策展人,策划了由黄汉明、Korakrit Arunanondchai 和梁慧圭三位艺术家个展组成的“不明时区三部曲”展览系列。
关于巴塞尔艺术展
巴塞尔艺术展于 1970 年由来自巴塞尔的艺廊创办人成立,现今为全球一致推崇的国际艺术交流平台。每年于巴塞尔、迈阿密海滩、香港、巴黎及卡塔尔举行的艺术展会,展示了现代艺术与当代艺术的最高水准。展会各有其地区意义,可从参展艺廊、作品展出及与当地文化组织于同期合办不同类型内容的艺术活动反映出来。巴塞尔艺术展透过拓展全新数位平台以及多项全新计画如《巴塞尔艺术展与瑞银集团环球艺术市场报告》(Art Basel and UBS Global Art Market Report),巴塞尔艺术商店(The Art Basel Shop)及 巴塞尔艺术奖(Art Basel Awards)。
合作伙伴
巴塞尔艺术展全球首席合作伙伴瑞银集团多年来一直积极支持文化及艺术活动,为全球拥有最珍贵艺术收藏的企业之一。集团通过与巴塞尔艺术展的全球主要合作伙伴关系并联合出版《巴塞尔艺术展与瑞银集团环球艺术市场报告》(Art Basel and UBS Global Art Market Report)与《巴塞尔艺术展与瑞银集团环球艺术收藏调查报告》(Art Basel and UBS Survey of Global Collecting),积极推动有关全球艺术市场的国际交流对话。瑞银也与一系列世界最具影响力的艺术机构、活动及展会合作。通过瑞银收藏家社群(UBS Collectors Circle)及瑞银艺术咨询(UBS Art Advisory),瑞银为客户提供艺术市场的观点及关于管理艺术收藏和传承规划的策略指导。
卡塔尔航空(Qatar Airways)在 2025 年 Skytrax 全球航空公司大奖中第九次荣获“全球最佳航空”( World’s Best Airline),凭借覆盖全球 170 多个目的地的广泛航线网络,卡塔尔航空致力于促进人员、地点和文化之间的互联互通。 作为巴塞尔艺术展的尊享合作伙伴,卡塔尔航空积极履行其作为文化交流推动者的角色,鼎力支持巴塞尔艺术展在全球范围内的各项盛事,包括在卡塔尔本土举办的全新
展会。
巴塞尔艺术展的联合合作伙伴包括香港旅游发展局和爱彼。通过这次合作,香港旅发局借由其融合了文化、创意和精致格调的独特方式,邀请世界体验香港充满活力的艺术景象、中西合璧的特色以及世界一流的生活方式——从当代画廊到美食艺术和奢华旅行。爱彼相信创造力能滋养文化,连接人群,赋予生活意义。通过其专设的当代艺术项目“爱彼当代艺术创作项目”(Audemars Piguet Contemporary),全权委托国际艺术家创作各种规模和媒介的艺术作品,使艺术家能够在实践中探索新领域。
巴塞尔艺术展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三星、汇雅香槟、宝马、Zegna和 JNBY的支持。
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亦得到美高梅、太古地产、网龙、Quintessentially、香港瑰丽酒店、香港奕居酒店、米兰国际家具展和香港 Soho House的支持。
巴塞尔艺术展的全球媒体合作伙伴为《金融时报》。
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遴选委员会
Vanessa Carlos,卡洛斯/石川画廊(伦敦)
Massimo De Carlo,MDC画廊(米兰、伦敦、香港、巴黎)
余惠美,STPI 画廊(新加坡)
石井孝之(Takayuki Ishii),Taka Ishii Gallery(东京、京都、前桥)
Isa Lorenzo,Silverlens(马尼拉、纽约)
慕德伟(David Maupin),立木画廊(纽约、首尔、伦敦)
王子,天线空间(上海)
张巍,维他命艺术空间(北京、广州)
“艺术探新”、“艺路回声”和“亚洲视野”展区的专家:
James Jeon,Gallery Baton(首尔)
Jeffrey Rosen,Misako & Rosen(东京)
Jun Tirtadji,ROH(雅加达)
媒体重要日期
贵宾预展日(凭邀出席)
3月 25日(星期三)中午 12时至晚上 8时
3月 26日(星期四)中午 12时至晚上 8时
3月 27日(星期五)中午 12时至下午 2时
3月 28日(星期六)中午 12时至下午 2时
3月 29日(星期日)上午 11时至中午 12时
开幕之夜
3月 26日(星期四)下午 4时至晚上 8时
公众开放日
3月 27日(星期五)下午 2时至晚上 8时
3月 28日(星期六)下午 2时至晚上 8时
3月 29日(星期日)中午 12时至下午 6时
附参展画廊完整名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