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市场监测中心 > 市场观察 > 正文
  • 分享到:
  • 收藏此页 |
  • 打印 |
  • 关闭

“汲取中国绘画变革的力量” —— 24位名家汇评邢斯恬创作

2025-11-15 20:29:54 来源:雅昌发布 0次浏览


更多图片

​画家邢斯恬“澄怀味象——邢斯恬作品展”,将于2025年11月16日-21日在北京人美美术馆举办,展览由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李可染画院、澳门画院主办,人美美术馆承办,中国工笔画学会学术支持。邢斯恬画展积30年探索,重在提出创作话题,致力解决问题,引发美术界热议,24位名家对邢斯恬创作所涉及到的学术议题发声。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11/2687fe36227447bd247e7b2338423111.png

邢斯恬展览的100多张代表作品分为“敦煌佛光、没骨新相、光影入梦”三个板块,分别对应着中国画三个重要的学术命题:敦煌艺术现代表达、创新没骨方法、中国画光影新表现。而她的人生经历又涉及三个话题:由外祖父韦江凡、小姨韦红燕带来的美术世家传承,由设计学科进入水墨创作,由工笔而写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11/32571157236977447662e65066564e01.png

邢斯恬

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李可染画院陕西分院院长

澳门画院副院长

敦煌艺术现代表达:传统符号的当代转译

邢斯恬的“敦煌佛光”系列以敦煌壁画为母题,探索传统符号的现代性表达。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11/468fa102ea33c0c65042e71fd02f5949.png

▲麦积山印象

55cm×63cm

2011

郑欣淼(原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指出:“正所谓‘法无定法’,只有当‘法’活用之后并准确地表达了情感,才是真正的‘法’。邢斯恬以敦煌艺术为重要题材来源,也尝试将陕西深厚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元素变为意象符号,综合运用到绘画中。她认为,一切法都不是死的。她创作了许多如彩云上飘然而下的飞天、翩翩起舞的菩萨等经典形象,既有对敦煌盛唐时期壁画的精神传承,又在画面的经营布局、设色、线条、神韵等方面加入自己的理解,并且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严谨的构图,让画面栩栩如生,也使形象更趋于人性化。从敦煌佛教艺术中汲取中国绘画变革的力量,将时代性、文化性、人文关怀相融合,通过作品表达对生命的理解和对“生命大美”的追求。邢斯恬的敦煌壁画学习始于临摹,但每次临摹都注入新的思考——她将生活理解、艺术感情、文化敬畏编织笔下,使经典在当代语境中重生。”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11/67e3ec5ce4a8d8ae263139eefbaba053.png

▲敦煌印象

29cm×56cm

2011

杨晓阳(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主席、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认为:“邢斯恬在西安美术学院受过系统的科班教育和全面的艺术培养,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本功。她的作品显示出多方面元素的支撑,尤其从敦煌艺术中汲取灵感,将其恢弘气象、绚烂色彩与深厚精神信仰融入创作。她不仅临摹敦煌壁画,更以‘变通’为径,将材质特性、设色逻辑融入个人艺术语言,形成兼具古韵与个性的意象表达。这种对传统的承古不泥古,让敦煌壁画艺术基因在当代工笔画中焕发生机。她的创作路径——承传统、融现代、出己意,契合了工笔画传承的需求,亦显其成长的潜力。如今,邢斯恬以石窟艺术为根、以学术修养为魂、以跨界视野为翼,在当代工笔画领域走出创新之路。相信以其聪慧与积淀,她未来定能突破现有高度,为工笔画传承发展注入活力。”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11/254250b75187d87c4bd229171f0b1b64.png

▲敦煌壁画临摹

68cm×53cm

2009

张江舟(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指出:“邢斯恬是一位极具潜力的当代年轻艺术家,其创作蕴藏着诸多难能可贵的品质。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的她,未被院校教育中的套路化、经验化表达所束缚,作品里难寻刻板的技法痕迹,取而代之的是鲜活的自我表达。她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以佛教壁画和人物故事为主题,传递出厚重的岁月感与沧桑感;另一类聚焦自然物象,透着一种‘虚和’的境界,宛若远离尘世喧嚣的精神栖息地。无论是对佛教主题的厚重表达,还是对自然物象的诗意呈现,她的作品都能让人感受到用心,她始终在探索如何通过绘画的形式语言,传递与人的精神体验相关的思考。”

陈明(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邢斯恬艺术创作的来源是比较丰富多元的,其中一部分是以敦煌壁画为题材进行的创作,包括对敦煌壁画的临摹;还有一部分是以敦煌壁画的泥塑作为题材进行创作的,可以看作敦煌艺术的二次创作,从这批作品能够感受到她对于敦煌艺术的深入研究。另外一部分作品,以中国画传统的笔墨语言来表现现实的风景,体现出她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能够感受到,她是将文人画笔墨语言运用在现实风景的描绘上,体现出她对传统笔墨的现代性转化的思考。作为一位有30年探索经验的艺术家,她的创作是丰富的,并且在传统和当代几个方面都能够十分深入,有所发展,非常值得我们去关注。祝愿邢斯恬的展览圆满成功!”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11/bac8fcba0dcd0c40c75ad4065e65ff02.png

▲敦煌印象·风吹魔女

38cm×69cm

2009

作家贾平凹:“斯恬坠落在敦煌艺术里。多年来,她走来,慢慢变成了那里的一棵树、一枝花、一只佛音乌、一股云气,再来,又慢慢眉目清晰,还原了一个斯恬。这个斯恬,近期的画作,沉静、寂寥、神秘,是沁入骨髓的那种悸动。”

“没骨新相”板块展现了邢斯恬对没骨技法的突破。

程大利(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指出:“邢斯恬在谙熟工笔画的基础上,把现代人对光影的认知与传统的没骨画法相结合,创立了一种‘没骨新相’。她将传统花鸟画的没骨技法与现代‘光影感受’相融合,摒弃勾勒轮廓的线条,强调用色彩直接渲染物象,内含消解具体形体的写意基因。这种‘新相’是她独特的创造,前人从未使用如此现代的光影语言。她从敦煌壁画中悟得的形式和色彩的规律,与生活中观察到的光影世界糅入没骨本领,使之成为独特语言。这种语言与传统手法拉开距离,但同样表达着‘内美’的境界。斯恬的探索是可贵的,她正稳步行进在‘守正创新’的路上,所谓‘守正’,是深入传统核心、理解精神本质;‘创新’,是在传统土壤中栽下属于这个时代的树木。”

创新没骨方法:水墨与色彩的交融实验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11/6c17160696b2bc4b863dce636c97b89d.png

▲一时回首背西风

65.5cm×76cm

2021年

李魁正(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评价:“邢斯恬是一位性格舒朗而内向、视野开阔、善于思考的女画家。她所呈现给观者的作品,无论是用重彩还是用重、淡彩结合手法画的“敦煌印象”、克孜尔壁画,抑或是夏鲁寺壁画中的菩萨像,其精妙之处皆在于能与观者有心灵的沟通,而绝非仅是一种偶像。 然而,她画的“没骨敦煌小品”系列又是如此清澄和富有人性化意韵。她的综合材料作品,以及用色彩分离的装饰表现手法所进行的多元性绘画语境的实践探索,都充分体现了她潜心思考和表达“生命大美”的创作理念。 祝邢斯恬的绘画艺术更上一层楼。 ”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11/96b3bba0fded9fbdaed4d709d5bceb2e.png

▲西河古镇写生

61cm×33cm

2021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11/0483b304bcc378e9570d54d215e9cc5c.png

▲疏影微香

49cm×68cm

2025

张松(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原主席)评价道:“邢斯恬思维敏捷,长于想象,从来不走寻常路。她不仅抽取壁画原始的色彩和纹样,还跨越了造型和线条的界限,跳过色阶,在创作中大胆地融入中西方的现代色彩和构形,创新出色块壁画系列作品。同时,她还运用独创的色彩分离技术归纳没骨画技法,把石窟壁画的元素融入现代人物、花鸟、山水、建筑等各题材的创作之中,如她的东方旋律系列、风荷系列等作品,清新脱俗,成了中国画界的一道亮丽风景。纵观斯恬的作品,其个性鲜明,技法独特,格调深沉又高雅,脱俗而富于思考,大气、豪爽,具有历史感,不可多得。”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11/37870ac32b93a0ecdb870f27ea830af7.png

▲松阳古镇写生

23cm×31cm

2023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11/3cc4a9a5c8996eaa8c17e099cb07bfc6.png

▲万顷琉璃

53cm×60cm

2022

杨大名(澳门画院院长)评价道:“邢斯恬是我们澳门画院的副院长,是一位很有创造力的优秀女画家。她的画作不是静止的二维平面,而是时光在绢素上生长的年轮。她以‘没骨法’重塑敦煌飞天,用独特的艺术语法完成一场横跨千年的对话。那些来自敦煌、克孜尔、麦积山石窟的佛像,在她的笔下褪去了博物馆玻璃展柜的冷光,转化为水墨的呼吸节奏。她的没骨花鸟系列作品透露出性格的另一面,将工笔的严谨与写意的洒脱炼成金箔般薄而璀璨的艺术语言。她的艺术既延续着千年工笔的传统命脉,又跳动着当代艺术的实验精神。”

中国画光影新表现:写意精神的视觉重构

“光影入梦”板块聚焦中国画的光影创新。

唐勇力(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原院长、上海美院国画系主任)指出 :“邢斯恬作品光的感觉把握得好,她用的色彩是中国画材料,走的是水墨这条路。她创作中色块和光影两部分都处理得当,题材的宽阔使画面用光、塑造人物和自然物象整个沉浸在光的感觉里,元素丰富。邢斯恬从设计艺术转到水墨,找到了自己的研究方位,创作放得开,画面意识强,吸收了工艺美术的原理。她对敦煌的研究、临摹,包括对敦煌文化历史、绘画壁画的理解都有自己的见解,画面处理大量吸收敦煌画面的肌理效果和色彩效果。她的作品融入了敦煌的色彩和形式思维,光影表现既有传统底蕴又有现代新意。她的画是有感而发,又注重文脉与理学的积淀,是一位优秀的中国画青年学人。相信她今后还会创造出更多的好作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11/ef131f41b142cfdd405e147ea7976ac8.png

▲一枕松风

33cm×49.5cm

2021

田黎明(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画学会会长)评价道:“邢斯恬作品光的感觉把握得好,她用的色彩是中国画材料,走的是水墨这条路。她师从李魁正老师,花鸟画有李老师作品的一些影响,创作中色块和光影两部分都挺好的。题材的宽阔使邢斯恬画面用光、塑造人物和自然物象整个都在光的感觉里,元素很丰富。邢斯恬从设计艺术转到水墨找到了自己的研究方位,创作放得开,画面意识强,把工艺美术一些原理吸收进来了。这次邢斯恬画展在人美美术馆举办很有特色,体现了对青年创作者的推进与鼓励。她的创作很有感觉,是有感而发,又注重文脉与理学的积淀,是一位优秀的中国画青年学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11/4cf7c5f6aac37a65966ff5ebe068c162.png

▲月幌

49cm×49cm

2022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11/d10bda24ffd4cf57b1762e538385ec89.png

▲莲雾

61cm×55cm

2021

张晓凌(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副主席、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中国国家画院院委、原副院长)评价:“邢斯恬创作还涉及到光影问题,我特别欣赏她画光中的荷花。光影中的荷花很是美妙。我当年在莫奈博物馆看莫奈作品时就是这种感觉。光影中的荷花是弥散性的,它造成不仅是物理的变异,它是用光来推动整个画面弥散,形成一种特别的氛围。邢斯恬现在做得很不错,我特别喜欢她画的阳光下的荷花、荷塘的景色,很美好。邢斯恬在传统的现代转化、没骨创作、光影探索几个方面同时展开,对一个女艺术家来讲是很不容易的,我可以看到她在艺术创作上的“野心”。我特别希望艺术家有“野心”,没有“野心”成不了大事儿。希望邢斯恬野心越来越大,往她的这几个维度推向更纵深,推向更高的精神境界!”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11/a4b755c8e26c4e4a7b7928ef38ca2639.png

▲竹影摇翠

48cm×43cm

2024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11/c2e1f12ed35831a279fc272d8f5c06f5.png

▲暗香浮动

68cm×50cm

2021

谢麟(广西壮族自治区美术家协会原主席)指出:“邢斯恬的作品里,我们看不到对当下流行的艳俗观念的表达,体会更多的是她对佛教、生命、人生、时光的思考。这种思考体现在她的佛教艺术题材、古村落题材和花影系列、光影系列作品里。她始终在思考自然与生命、宇宙与生命、时光与生命的关系。从佛教艺术题材斑驳的色彩里,我们感受到其中所呈现出来的相非相、不着相的佛教思想。从古村落系列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时光痕迹与生命的关系。她的作品充满人文情感与关怀,与时尚的流行观念有很大的差别,具有独特的审美观念与审美价值。”

美术世家传承:血脉中的艺术基因

邢斯恬出身美术世家,外祖父韦江凡(徐悲鸿弟子、曾任中央美院教授、北京画院画家)与小姨韦红燕(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导)对其影响深远。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11/d97f070a4a54828c197ef14559752bf1.png

▲屹立

240cm×200cm

2017

徐里(中国美协分党组原书记、驻会副主席)评价:“邢斯恬是一位有独特艺术个性的女画家,她的艺术素养源于多重珍贵的积累。自幼受家族熏陶,她早早便拥有了敏锐的艺术感知力与出众的天分。作为老一辈中国画名家韦江凡老先生的外孙女,她继承了家传的美术基因,家里多位成员从事美术工作,对她的创作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她既有学院的基础,又转益多师,学习了多方面的知识。目前,她的作品显示出多方面元素的支撑,创作已有茁壮成长的苗头,且有了较为独特的面目。在艺术表达上,她打破常规,从色彩视角解构传统线造型模式,构建出意象与抽象交融的形色系统。她的艺术是古典与现代的对话,是东方精神的具象化呈现,更是她精神家园的生动景观。相信心怀清静的她,必将在艺术之路上不断深耕,创作出更多打动人心的佳作。”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11/fd8d26d12e84cfa8fda5ed55c26d1fa0.png

▲东方的旋律(二)

200cm×160cm

2016

刘健(中国美术家协会原秘书长)认为:“邢斯恬出生于美术世家,大学期间学设计,有比较好的绘画素养。无论是色彩还是水墨,她都能熟练驾驭。她的作品有设计感,并努力在形成自己的面貌。她画中国画、水彩,还有画像壁画一样的效果的作品,包括敦煌艺术题材、小山水、花卉等,在不断地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创作。对丰富性和画面简约的处理是很重要的,邢斯恬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总的来说,她是一个思想比较活跃的青年艺术家,身上不仅有年轻女性艺术家的优点,还有一种对厚朴的东西的追求。希望她能够保持这种状态,走出自己的路子。”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11/c0d2419e680847432ec149656aeb9fba.png

▲柔寂

55cm×66cm

2023

马国强(中国画学会副会长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名誉主席 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认为:“小邢的基本功很好,作品很有个性。 她成长在美术世家,接触的不仅有艺术名家,还有各方面的杰出人物,因此 她的眼界高。如果她能一手开拓眼界,一手抓手艺,把眼界和手艺同时抓起来, 我相信她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并且,她比别人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我看好她。”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11/685dde8dbae4e7754a264eadc0b68816.png

▲莲语

38cm×51cm

2023

林容生(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认为:“邢斯恬是一个创作思维很活跃的画家。她原是学设计出身,却运用水墨材料来创 作。我想,这是源于她的家学。所以,她对传统中国绘画的学习和吸收是多方面 的,既有宋元以来基于书法基础的文人画,也有民间绘画。她的创作题材广泛,既有来自现实生活中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表现,也有较为纯粹的形式探索,甚至包括抽象的语言。其创作技法还吸收了西方当代绘画的一些表现方式,有具象的,也有比较抽象的。这些作品显示出她们这一代年轻画家对生活的敏锐体验和对艺术形式的个性表现,这是很难能可贵的。作为女艺术家,她似乎更善于抓住生活和自然中的某些细微感受和发现,并通过作品转换成具有创造性的图式。我们能够看到她的创作态度,以及不断探索和追求的艺术精神。”

设计学科跨入水墨创作:理性与感性的碰撞

周矩敏(苏州国画院名誉院长)评价:“邢斯恬原是学设计出身,却运用水墨材料来创作,这源于她的家学与多元艺术素养。她的作品可分为三类,其中民宅古居写生系列巧妙地将客观世界柔化、提炼、深化,呈现出梦幻般的感觉。她描绘的建筑棱角模糊,类似于错版套色版画,把客观世界进行艺术加工,达到客观与主观的完美契合。这种创作思维显示了设计学科对她的深刻影响。另外,她的‘光阴似箭’系列光影作品,光感炫目且真实,不同于摄影的固定光源,而是根据画面需要随时安排,呈现出安静与忧伤交织的氛围。从中能看到她的佛性、悟性、灵性。斯恬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清晰,知道追求什么。她几次流露出对烟雨朦胧江南的向往,这或许是她期望的归宿。以她这样的精神,我相信她的艺术道路会越走越远,设计学科背景将成为她水墨创作独特的优势。”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11/dfc28e684b0e7008cd25b9ef74c65b3a.png

▲月色冷青松

33cm×49cm

2025

郭全忠(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陕西国画院原副院长)回忆与邢斯恬的相遇时说:“这次到山西吕梁写生,我遇见了邢斯恬。她是画家,但先在西安美术学院学设计,后来追随李魁正学习中国画。她的作品很有装饰性、现代感,还有更多的设计感,单纯且宁静。我觉得,邢斯恬继续按照自己的这个想法走下去,就能在艺术道路上越走越远。她对传统中国绘画的学习和吸收是多方面的,既有宋元以来基于书法基础的文人画,也有民间绘画。她的绘画创作显示出对生活的敏锐体验和对艺术形式的个性表现,这是很难能可贵的。”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11/58b7ceb55c9fe90fc0eb0a1305b38797.png

▲风动一庭花影

61cm×61cm

2023

郜宗远(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原社长 人民美术出版社原社长 荣宝斋原总经理)评价:“她的画作也不算少,其题材以荷花、佛像为主。她笔下的佛像永远是恬静的、安详的、面带微笑的,造型准确。其色彩亦稳重,一看便知她的色彩是受西方美术的影响。我一向认为,中国画融入一些西方绘画的元素,无论是色彩还是素描, 都是无可非议的。她画的荷亦然。一位画家将佛像与荷这两种题材重点来表现并非偶然。佛与荷也密不可分,佛每每都端坐在莲花宝座之上。 在当下中国的画坛上,画佛像与画荷的画家不在少数,但将两者合为一身者寥寥。邢斯恬画的佛像与荷,可谓与众不同。从邢斯恬的画中,我感觉,她是有佛心的! ”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11/38f868ff1095dcbd705c6f9f1a317830.png

▲月影紫辉

61cm×55cm

2025

韦红燕(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导)认为:“邢斯恬是一位富有才华的女画家。她以独特的艺术风貌构筑了一个既优美典雅又充满创新活力的绘画世界。她的作品是多重艺术滋养的结晶,是传统文脉在当代语境下的延续与创新。她的艺术素养多元,既有自家环境影响下的艺术天分和感知力,也得益于设计学科的系统训练,能精准把握画面构成与形式美感。更重要的是,她师承‘现代没骨画派’领军人物李魁正先生,深得该学派精髓,转换了艺术语言和审美取向。同时,敦煌艺术的气象、绚烂色彩及其深厚精神,成为她艺术创作中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她从色彩视角解构传统线造型模式,建构了意象和抽象融合的形色系统,古典画意与当代审美意趣在她的画面上和谐共生,形成了一种既熟悉又新奇的视觉体验。”

由工笔至写意:艺术生命的渐进与突破

邢斯恬的艺术历程经历了从工笔到写意的蜕变。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11/da0f5b86ceb1d7dc88020118fa2d1fc7.png

▲虚实之境

53cm×38cm

2021

陈孟昕(中国工笔画学会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评价:“邢斯恬的工笔画创作首重传统根基,她深研敦煌壁画多年,但并未满足于复制与临摹,而是以‘变通’为径,将敦煌壁画的材质特性、设色逻辑融入创作,形成兼具古韵与个性的意象表达。她沿用古人传统矿物色彩、设色技法,却跳出传统题材与模式的局限,突出画面的意向性表现,借传统形式传递个人审美意蕴,让传统壁画艺术基因在当代工笔画中焕发生机。再者,她的创作兼具学院素养之精,既深耕古人色彩技法,又钻研现代色彩构成规律,使画面色彩形成有韵律的色调整体,呈现出典型的个人特色。她的作品以‘石窟艺术基因+现代色彩逻辑+个人表现性语言’,形成鲜明辨识度。这份‘出新’非盲目突破,而是以传统积淀与学术思考为基,契合了工笔画传承的需求,亦显其成长的潜力,未来定能突破现有高度。”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11/a076daa82a15d901d0eea8955fd8b3ab.png

▲印迹

200cm×100cm

2015

殷会利(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民族美术艺术委员会名誉主任)评论说:“斯恬的作品给人一种清新自然、奔放洒脱的观感,画面中还隐隐透出一种神秘和深邃,令人回味。她所运用的语言样式,无疑是当下中国画坛的一股清流。从斯恬的作品中,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她在体悟笔墨书写与意境表达中的多维度思考。她以开放、融合的视野和心态去审视与推进中国画的语言表达,着力完善自己的语言表达。随着对信息、技术融合能力的提高,以及文化交流的深入、视野的开阔,她必将把所积累蕴含的能量以自己的风格样式和表现语言呈现给世人。斯恬的艺术日渐成熟,整体上已达到相当成熟的阶段。”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11/84623b785afb3b2964cb9695b18d0724.png

▲高松漏疏月

64cm×41cm

2011

曾来德(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书记、副主席)指出:“对邢斯恬的绘画创作,我有两点感触。第一,她是一个内心很通透的人,画面干干净净,体现出中国画的‘清气’,这是她个人的素质和笔墨修养的反映。第二,斯恬对绘画是有才华、有灵性、有感觉的,她的创作涉足面很宽,有工笔、人物、花鸟,上手自然。她的工笔画蕴含常人看不懂的实验性东西,充满了美感。她对时尚、当代性语言的表达始终在思考、探索,在实验过程中。这就构成了一个艺术家的丰富性、开拓性。斯恬很聪慧,是一个有胆有识、坚定的艺术追求者。”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11/dc3a10866904b8e454521b7f0cecedb7.png

▲瓷玫瑰

61cm×59cm

2015

24位名家的评论揭示了邢斯恬创作的多维价值:她以敦煌为根、没骨为骨、光影为魂,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开辟新径;她以家族传承为底色、以设计思维为方法、写意精神为归宿,完成了艺术生命的蜕变。

正如程大利所言:“从韦江凡到邢斯恬,我们看到的是对传统从‘形’到‘理’的层层深入,再到‘相’的彻底解放。”邢斯恬的艺术实践,不仅为中国画的创新提供了鲜活案例,更以其独特的文化品格,为当代画坛注入新的活力。

作者:钱晓鸣

责任编辑:陈耀杰

推荐关键字:人美美术馆 邢斯恬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AMMA我们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