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Liuxuan Lyu

在此次4C画廊2025 Q4展出的《Ghost Echo》系列作品中,Bingo Fang让作品以低语的方式出现——那些鞋垫、纸张、布料与手稿,仿佛从生活的缝隙中被重新唤回,带着被时间触摸过的温度与残影。它们不急于叙事,却在彼此靠近的过程中,生成了某种无法命名的亲密与延迟。
“我挑这些材料时并没有计划,它们被时间触摸过,又是身体的象征。”Bingo Fang这样说。他的创作往往在偶然中展开:被使用过的鞋垫带来青年文化的幽微印记;军裤的布料暗示集体秩序;硅胶的光泽又让它们回到柔软的质地。作品在“残余”的边缘地带呼吸,不被定义,也不急于稳定。

观看《Ghost Echo》的过程往往伴随着一种“靠近”的冲动。观众必须俯身、凝视,去追寻那些微小的褶皱与纤维之间的呼吸。“我更感兴趣的是:如果它只是以被挂起来的方式,是否就变成了一种既定的观看方式,而缺失流动了呢?” Bingo Fang让身体介入成为观看的必要条件。距离在他的作品中并非被消除,而是在每一次凝视中被重新建立。
这种由身体感知主导的创作逻辑,也让他始终在“偶然”与“控制”之间游走。“过度的预设会让作品失去呼吸。”他说。那些轻微的错位与失衡,对他而言正是一种平衡。Bingo Fang相信作品自身的生成性——当它不再被预设为“展示的物”,而只是被观察、被触摸的存在,它便会自行找到形态。

在《Ghost Echo》中,记忆既非可复原的档案,也非纯粹的怀旧。它更像一部“假纪录片”,在他与世界的互动中不断被重组。“某个光线,一个影像,或一只动物的动作,那一刻你会发现自己又被重现。”他所追寻的记忆,是流动的、可被误读的,也是不断生成的。
这种对“残余”的注视,也是一种姿态的选择——在宏大叙事之外,以微小的方式抵抗既定的结构。Bingo Fang并不急于回应身份或文化的标签,他更倾向于保留一点外来性的感觉, 那份轻微的距离更能让既定的身份和文化主动呈现出是如何彼此被观看,误读,但又靠近的。 正如他的导师Larry Johnson说的:“being foreign to everything”,并将这种“异质感”转化为创作的驱动力。
《Ghost Echo》并不提供一个被规定的阅读方式。Bingo Fang希望观众在错译与误读中建立自己的想象。“我期待观众带走一个能让他们自己自在进入的空间。” 在那片空间里,语言与材料、身体与记忆、个体与集体,都在不稳定中持续生成——像幽灵般的回声,久久不散。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