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市场监测中心 > 市场观察 > 正文
  • 分享到:
  • 收藏此页 |
  • 打印 |
  • 关闭

雅昌现场 | 共议美好未来 擘画发展蓝图:《雕塑》杂志创刊30周年庆典暨学术交流会在清华美院举行

2025-11-10 09:37:29 来源:雅昌发布 0次浏览


更多图片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333f1452d19d31ba96b0d02c02e8e3b5.jpg

现场合影

2025年11月8日,《雕塑》杂志创刊30周年庆典暨学术交流会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杂志社、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共同主办,汇聚了来自全国艺术界、文化界、教育界的领导、专家、学者及业界同仁逾200人,共同见证这一中国雕塑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1b1ab1187d3f02f34d8a7e52325f76fe.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ea4fc8ceef275e29f3f7ec720e0a6025.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ea0fee12e82ef546bfde287cac2430ac.jpg

活动现场

庆典在三十周年纪念短片《铸迹·致远》中拉开帷幕,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雕塑》杂志副主编马文甲主持开幕式并宣读嘉宾名单,韩美林、隋建国、陆光正等著名艺术家通过视频送上祝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4a6d4e180bf5a69551ea73605c152c46.jpg

视频祝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de3cf5d59bc848b85e6f208096a8efad.jpg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雕塑》杂志副主编马文甲主持开幕式

致辞环节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覃川代表主办方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强调了此次活动对推动中国雕塑艺术发展的重要意义。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盟中央副主席吴为山在视频致辞中,高度评价了《雕塑》杂志三十年来在学术坚守与文化传承方面的重要贡献。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执行秘书长郭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栋、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原副书记王少军、广西艺术学院副院长石向东亲临现场,充分肯定了杂志在推动文创产业发展、服务国计民生、提升民众审美等方面的积极作为。中国美协雕塑艺委会主任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焦兴涛、中国雕塑学会党支部书记兼秘书长孙振华,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主持行政工作)吕品昌作为院校领导、学界专家也分别通过视频形式,期待《雕塑》杂志继续发挥其学术引领作用,持续推动中国雕塑艺术在全球化语境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马斌也从科技与艺术结合、共促社会文明进步的角度进行了发言。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2446554ac7e76fbd9a93d9337804188e.jpg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盟中央驻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主席吴为山视频祝贺杂志创刊30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d51632533223ac4fa7b40c7e4e1b48ce.jpg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 覃川老师致辞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ec809490573c4ef8d8c543c6c78d5a02.jpg

广西艺术学院副院长、广西文联副主席、美协主席石向东教授致辞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581de4aa117562d33624de6c415350fc.jpg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执行秘书长郭强致辞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09c8248b19d2ba3fabdde9f5dc21a298.jpg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栋致辞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027414b5d959013e51abe4969e31c22b.jpg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原副书记王少军教授致辞

《雕塑》杂志社社长范伟民在工作汇报中,深情回顾了杂志三十载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他指出,从1995年创刊至今,《雕塑》杂志已成长为中国雕塑领域不可或缺的学术平台与艺术窗口,这一成就离不开各级主管部门的关怀指导、海内外专家的智慧贡献、几代艺术家的鼎力支持以及广大读者的长期陪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杂志将继续秉持创刊初心,深耕雕塑艺术的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搭建更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bbd6564faf87b055d19a7be97274069a.jpg

《雕塑》杂志社社长范伟民汇报杂志30年历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6a6d152ed0293a93c46e99905720c33f.jpg

《雕塑》杂志主编朱尚熹介绍《雕塑》杂志2024年度奖

主编朱尚熹详细介绍了2024年度奖评选情况。该奖项自2018年设立以来,通过严谨的评审机制,确立了技艺、思想与公共性并重的行业导向,构建起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的传承谱系,折射出中国雕塑界创作多元的繁荣局面。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6a350c502cf394694d0e7b5f05679e53.jpg

颁发特殊贡献 获奖者由左开始为:曹春生、朱炳仁、林汉武、郑文伟、Billy·Lee(吴为山、韩美林、隋建国、孙振华、陆光正未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3674404aba9306cf7790c55ce63da570.jpg

特殊贡献代表曹春生先生致辞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8e93f63fc9e76dd0a339ce15064eb7af.jpg

 颁发《雕塑》杂志2024年度国之大匠成就奖 获奖艺术家由左开始为刘远长、宋培伦、郭宝寨(唐世储未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fb9c30fa7bbc1c8bf9e4f99786fd4d06.jpg

国之大匠成就奖代表刘远长先生致辞

在隆重的颁奖环节,大会颁发了“特殊贡献奖”与“《雕塑》杂志2024年度奖”。吴为山、曹春生、朱炳仁、比利·李等十位代表获得“特殊贡献奖”,表彰他们三十年来对杂志发展的卓越贡献。同时颁发的“《雕塑》杂志2024年度奖”涵盖公共艺术、原创雕塑、泛雕塑艺术等六个类别,刘远长、郭宝寨、宋培伦等艺术家荣获“国之大匠成就奖”。这些奖项不仅是对个人成就的肯定,更是对中国雕塑艺术发展方向的积极引领。

下午举行的“新时期中国雕塑的未来走向”学术交流会将会场气氛推向高潮。会议由《雕塑》杂志主编朱尚熹教授主持,汇聚了全国数十位顶尖雕塑家、理论家和学者。

在主题演讲环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董书兵教授以《荒野艺术计划》为例,分享了大型公共艺术项目在自然语境中的实践与思考。他强调艺术与科技融合、与传统对话的重要性,展现了数字时代公共艺术创作的无限可能。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则以《创艺术高度,求经济深度》为题,分享了他开创熔铜艺术的创新实践,探讨了传统工艺在当代市场中的价值实现路径。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2e191bcba32f4a8b2fb5b63f2d1031b7.jpg

 下午1 主题专家发言 董书兵:《荒野艺术计划》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4bd26406e9317643f83b4a452a24c9e3.jpg

朱炳仁赠墨宝:大雕无境

四场专题研讨依次展开,全面覆盖当前中国雕塑界面临的核心议题。首场研讨“文化根脉与当代转换——中国雕塑的主体性构建”由四川美术学院教授王林主持,专家学者们就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构建中国雕塑的文化主体性等关键问题展开深度辨析。第二轮研讨“科技浪潮与语言革新——雕塑边界的拓展与重塑”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中主持,聚焦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对雕塑创作语言与边界的深刻影响,展望了“人机共生”时代雕塑艺术的创新可能。第三轮研讨“公共空间与社会现场——雕塑的公共性价值再审视”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陈辉主持,探讨了在城市化进程从“增量”转向“提质”的背景下,雕塑如何超越装饰功能,更好地介入并激活公共空间与社会生活。第四轮研讨“行业生态与产业基础——雕塑行业规范化与服务标准化的构建”由《雕塑》杂志执行主编范海民主持,与会专家就建立行业规范、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定材料工艺标准等议题建言献策,为促进雕塑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思路。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fd286b7d447aebe816d33552a0a8dc25.jpg

交流会:文化根脉与当代转换——中国雕塑的主体性构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7e4357265525f40a7839448d6bf83735.jpg

交流会:公共空间与社会现场——雕塑的公共性价值再审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199ce01f1068832531ea9bee1b18785c.jpg

 交流会:科技浪潮与语言革新——雕塑边界的拓展与重塑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1/c88760e3c048311cac62f71b48fb639b.jpg

交流会:行业生态与产业基础——雕塑行业规范化与服务标准化的构建

朱尚熹教授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创新与创造是文明进程的底座,今天的研讨虽未达成具体结论,但开启了对雕塑未来的深入思考。他强调,在以数字科技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中国雕塑人正共同见证并参与着一个具有变革意义的历史节点。

三十年砥砺奋进,初心弥坚。本次庆典与学术交流活动的成功举办,既是对过去三十年历程的全面总结,更为新时代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开启了新的篇章。围绕“新时期中国雕塑的未来走向”所形成的丰富研讨成果,必将为中国雕塑的创作研究与行业发展提供重要的学术支撑与方向指引,推动中国雕塑事业在传承与创新中书写更加辉煌的明天。

责任编辑:陈耀杰

推荐关键字:《雕塑》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AMMA我们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