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1月10日,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主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雕塑系、艺术史论系联合承办的“艺爰文跻——2025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科教师作品展”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系统梳理并集中呈现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科教师近年来的创作与教学成果。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11月24日。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吴琼,党委书记覃川,党委副书记王晓昕、马文甲,副院长范寅良、李迎军、王小茉,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杜大恺、李象群,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邹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各系及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师生代表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师丹青主持。

开幕现场
吴琼表示,教师是学院宝贵的财富,他们一方面以教学传递艺术的薪火,另一方面以不懈的探索拓展艺术的边界。清华美院的美术学科与设计学科同生共长,美术不仅是设计的滋养,更是思想创新的源头活水。她援引近期“人民的形式”展览前言中“建立一个宏大的、藉由艺术推动社会变革和大众生活改造的教育实践中心”这一前辈理想,点明了美术学科在学院使命中的核心地位。面对从“文化大国”迈向“文化强国”的时代征程,她认为本次展览中多学科教师的跨领域对话,正体现了清华美院学术生态的独特魅力,为艺术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开辟了新的可能。

院长吴琼 致辞

院党委书记覃川 宣布展览开幕
本次展览学术主持、雕塑系教授董书兵阐述了本次展览的学术立意。他指出,“教师创作的本质,在于‘以作品教作品’”。 展厅中的每一件作品,既是教师们呕心沥血、锐意创新的结晶,亦是课堂生动鲜活的延伸,诠释着“行胜于言”的清华精神。本次展览汇聚雕塑系、绘画系、信息艺术设计系、视觉传达设计系教师的作品,展现了艺术创新在服务党和国家重大战略、乡村振兴与城市更新、科技与艺术交叉融合等多方面的最新成果,使得青年学子可以在观摩中领悟艺术真谛与教育精髓。
本次展览策展人、艺术史论系研究员盛葳详细解读了展览的架构与理念。他说明,展览主题“艺爰文跻”由两组概念重组而成,寓意“由技进道,通过艺术创作实现思想创新”。在策划上,团队聚焦于传承创新、服务大局等维度,精心设置了六大单元:“艺铸国魂”单元汇集了为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等国家场所创作的重大主题作品;“形塑河山”单元展现了艺术赋能乡村建设与城市更新的实践; “笔抒民声”单元聚焦于为时代和人民造像的精品佳作;“文脉传新”单元关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艺科交辉”单元梳理了科技赋能艺术的创新努力;“美在其时”单元则集中呈现教师在艺术本体语言上的新突破。他另外强调,此次策展过程本身也是对艺术管理方向学生的一次现场教学。

董书兵 致辞

盛葳 致辞
雕塑系教授马天羽作为参展教师代表分享了他的感悟。他谈到,当不同媒介与风格的作品在展厅中并置,呈现出一种“深刻的共鸣”。他认为,艺术是高度个性化的创造,而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传承,艺术教育的深层意义正体现在二者的融合之中。美院老、中、青几代教师的作品共同勾勒出学院深厚绵长的学术脉络,这种“我”与“我们”的共鸣、个人探索与集体传承的互文,让展厅充满独特的张力与温度。他由衷表示:“在美院,课堂上的教师,一定也是工作室里永不毕业的‘老学生’。这种持续探索的状态,正是艺术教育得以生生不息的活力源泉。”
青年教师代表、绘画系副教授付斌在发言中表示,本次展览的主题深刻指引着创作者“由技进道”。回顾前辈大师开辟的道路,他深感肩负传承与创新的使命,将努力在教学与创作中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培养优秀艺术人才,创作出有思想、有温度的时代作品。

马天羽 发言

付斌 发言
本次展览不仅是对学院教师艺术水准与创新思想的集中检阅,更构建了一场跨越代际与专业领域的精神对话,深度反映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新时代的艺术追求、教育理念与文化担当。

师丹青主持

展览嘉宾合影









展览现场
注:资料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责任编辑:王丽静
推荐关键字: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艺爰文跻——2025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科教师作品展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