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件作品”是陕西省美术博物馆策划的系列公共教育活动,每季度一期,每期以西北地区的一件重要作品为核心展开,通过采访、对谈、考察、梳理,以短片、展览、图册、讲座等形式呈现作品艺术价值和时代意义。系列活动致力于让每一位观众都能读懂看懂艺术名作,挖掘地域文化,传播艺术之美。


总策展&学术主持:王潇
策展:李腾子、朱艳坤
展览执行:李腾子、曲贵翔、王海英
参展书法家:吴振锋、王江、罗小平、岳奇、司正博

广武将军碑(碑阳、碑侧) 广武将军碑(碑阴、碑侧)
《广武将军碑》
《广武将军碑》是刊刻于前秦建元四年(368年)的一方碑刻,全称为“立界山石祠碑”,无撰书者姓名,属隶书、楷书过渡时期的书法作品,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微展览展出作品为陕西省美术博物馆藏拓本。
策展人的话
本期“一件作品”聚焦广武将军碑,之所以在国宝众多的陕西名碑之林中选择此碑,一为其书法风格之自由天趣、独具一格,二为其众多谜题有待学者的探索。广武将军碑自前秦矗立至今,已经一千六百多年了。从最初的一块界碑,到今天书家推崇备至的“秦中三绝碑”“楷隶之冠”,广武将军碑的转身,不可谓不华丽。
但置身于名碑丛立的西安碑林,广武将军碑的低调实在令人惊讶,一路看过去,几乎注意不到它。比起汉唐的丰碑大碣,广武将军碑只有一个成年男子的高度,再加上字体的漫漶,碑文的剥落,很难想象这通看上去破败的石碑竟是汉魏至隋唐三百年间仅有几块名碑中的一块。
曹魏奉行薄葬,颁布《禁碑令》,以至于其后数百年,几无名碑留存。广武将军碑本是前秦冯翊一地划分疆界的界碑,其中涉及羌、氐、屠戈、龟兹、杂胡等少数民族,反映了十六国时期关中地区的官制及部族姓氏,具有很珍贵的史料价值。
然广武将军之所以望重海内,还是因为其在书法上的价值。汉魏至隋唐,正是中国汉字书法的嬗变期,以今日的眼光看,这一时期的书法,正处于破茧成蝶的迷人时刻,艺术性强,充满了启发意义。广武将军碑像是一张捕捉到“决定性瞬间”的照片,定格了中国书法“由隶入楷”的关键时刻,清末姚华说,“于爨宝子碑见古隶之结局,于张产碑(即广武将军碑)见今隶之开宗。”点明了广武将军碑在中国书法演变史上的地位。
本次展览选择以“镜花水月”的概念来呈现广武将军碑的精魂,是有感于岁月对于这块名碑无情的剥蚀,即使如金石之固,也不免在历史的烟尘中改变了模样。伤痕满身不掩其丽色,千载之下,毕沅、吴大澂、康有为、于右任诸公不遗余力地寻找与推介,正像一面明镜,回照千年之前那个无名书写者的精诚与真挚。
康有为以此碑为“楷隶冠”,推为“古雅第一”,于右任更将其与“姚伯多兄弟造像记”“慕容恩碑”并列为“秦中三绝碑”,大名垂布宇宙。广武将军碑三佚三出的传奇经历,夹杂着乾嘉年间金石学之盛,晚清民国碑学大兴,并与靖国军的革命烽火、于右任公的爱国情怀相交织,此碑入展,实为不二之选。
微展览还将展出陕西书法名家对此碑的节临作品,以作古今对照。本期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得益于前辈学者专家赵力光、路远、罗宏才、路增远、王冰、李国建先生的倾囊相授。陕西名碑林立,古人之思想、法度、史实隐匿其中,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借此研究以管窥豹,望引发大众进行更多深度探讨。
策展人:朱艳坤、李腾子
2025年10月23日
展览现场








(资料来源:陕西省美术博物馆)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