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7日,上海 —— 《绘声会影:李会画展》于9月27日至10月15日在上海音乐学院美育楼举行。本次展览由著名音乐创作人、制作人黄舒骏担纲策展,并特邀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副教授葛灏共同参与艺术创作,打造一场融合视觉、听觉与空间感知的沉浸式艺术体验。
现场合影 施勇、李会、黄舒骏、葛灏
展览以“色彩与音符的共鸣”为核心理念,突破传统艺术形式的边界。艺术家李会通过独特的创作手法,在布面丙烯画作中融入水晶玻璃等创新材质,使作品在不同光线下呈现动态的色彩变化与丰富的视觉层次,营造出流动的视觉效果与深邃的空间感。“我的初衷是打破艺术门类的界限,实现绘画与音乐的深度融合。”李会表示。她在创作时始终伴随着音乐,相信音乐能为观众在欣赏画作时激发更多想象。
艺术家李会
音乐制作人黄舒骏担任策展
此次展览中,李会为每幅作品精心搭配了专门设计的声音或旋律,营造出“画中有声”的独特艺术氛围。她甄选了古典大师的音乐作品,邀请音乐为她的视觉艺术“导赏”。《坠美》系列是李会的标志性作品,从最初描绘水晶灯,到将其打碎、重组,再通过拼贴技法创作出崭新的艺术装置。此次展出的《坠美2》搭配了由钢琴家葛灏演奏的德彪西《月光》。这段浪漫主义旋律以强烈的情感宣泄,捕捉“月光”带来的瞬间印象、光影变幻与朦胧氛围——一种源自内在迸发的冲击力。
新声裂变,46×72CM,水晶及有机玻璃综合材料
另一件小型作品《新声裂变》由300多个蓝色破碎与完整的水晶蝴蝶组合而成,配乐选自斯克里亚宾的《音诗》。在李会看来,蓝色象征完美、纯净与透彻,是人生难以抵达的至境,而水晶蝴蝶则寓意着重生的希望。
隐忍(第二性),视频
绽放,90×110CM,布面丙烯
坠美1(局部),150×180CM,绒布水晶及有机玻璃综合材料
坠美1,150×180CM,绒布水晶及有机玻璃综合材料
李会与“金嗓子”周璇有亲缘关系,周璇是她外婆的胞妹。油画作品《上海的狐步舞》正是纪念了这段情缘,这件布面油画搭配着周璇演唱的《花样年华》。由上海音乐学院老院长贺绿汀作曲、周璇演唱的《四季歌》和《天涯歌女》,成就了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李会觉得在此办展意义非凡,延续了家族长辈与上海音乐学院的渊源。
一段两年前萌发的灵感,被拍摄成视频在展厅循环播放。镜头中,李会拖曳水晶灯行走于未知仓库的斑驳水泥地上。玻璃碰撞的清脆声响,珠片与地面的摩擦,场景暧昧而不可预测,凝聚出一种原始的戏剧张力。“我将奢华绚丽的水晶灯打破了!人生充满不确定性,再美的事物也会有瑕疵。我的每一件作品都没有完整的形态,但每一个碎片都自有光芒。”李会如此解读。
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副教授葛灏
从音乐走向绘画,这是一次深情的跨界尝试。开幕当日,音乐制作人黄舒骏以策展人身份首次亮相。他为李会的每幅作品量身定制配乐,创造出“以耳聆色、以目观声”的全新艺术体验,让观众沉浸于色彩与音符交织的奇妙世界。此次跨界策展,他以深厚的音乐素养回应绘画作品的“可视韵律”。“当色彩遇见音符,当光影穿透材质、随旋律流转,艺术便不再只是感官的堆叠,而是一种新的语言生成方式……艺术家李会的创作带有某种内向的诗意与光影的戏剧性。她突破了传统平面的表达方式,让光成为画作的参与者,通过材质的介入,使视觉节奏生动跃动。作为音乐人,我尝试以音乐构筑的氛围回应这些作品,为每组画面配以旋律或声响。希望观者不仅‘看’画,更能‘听’见色彩与结构之间的呼吸与和鸣。”黄舒骏说。
上海音乐学院美育楼
展览所在的建筑空间原为上海音乐学院美育楼,是上音六幢老建筑之一,位于淮海中路1189号。这座具有历史价值的英式假三层花园住宅始建于1936年,承载着深厚的音乐文化底蕴。建筑总面积约1457平方米,目前作为上音美育教育基地,也是上海音乐学院上音书院“导师讲堂”等活动的举办场所。作为上音书院的导师,李会希望在这里将音乐之外的艺术形式带入音乐学院,这也呼应了蔡元培院长所倡导的美育初衷。
本次活动属于上海音乐学院上音书院“导师讲堂”新学期的开篇课程。上音美育楼首次敞开二楼展厅,为当代艺术家举办个展。展览免费向公众开放,观众需提前通过上海音乐学院官方公众号预约参观。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