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市场监测中心 > 市场观察 > 正文
  • 分享到:
  • 收藏此页 |
  • 打印 |
  • 关闭

北京画院2025学术年会&视频 | 传统绘画学术研讨会(第四场)

2025-10-03 23:14:11 来源:雅昌发布 0次浏览

更多图片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0/79a81158002b741863606368570e1b72.jpg

●  传统绘画学术研讨会【第四场】●  

第四场研讨会视频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0/43903a2feb6c913ba0d659561f94be60.jpg

主持人:赵琰哲

北京画院理论研究部研究员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0/9f89d70a0f582b21c7d2e6a772fcef14.jpg

评议人:冯知军

中国美术报副总编辑

———————————————

● 

从“借西润中”到“中西分璧”

——任伯年肖像画对“京派”写实水墨人物画的影响与启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0/602a38c9a71433af99d55b8195bf2d26.jpg

王国栋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王国栋先生认为,20 世纪的京派绘画以承继传统与革新改良的交融并存为表征,在现当代中国画坛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就“京派”写实水墨人物画领域而言,徐悲鸿和以其为核心建构的“徐蒋体系”无疑是革新改良的杰出代表。在第二次“西学东渐”浪潮冲击下,任伯年肖像画以“借西润中”的成功革新探索而彪炳人物画坛,在客观上对徐悲鸿与“京派”写实水墨人物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通过考察“京派”写实水墨人物画与任伯年肖像画的关系,提出个人的观点和思考,以期对中国写实水墨人物画的传承与拓新路径有些许启示。

● 

叶浅予水墨人物画的来源与探索路径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0/c9d56187565b8f041f686eac7a203457.jpg

陈明

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陈明先生指出,在20世纪下半叶北京地区的国画家群体中,叶浅予是比较独特的一位。他的人物画创作有一个前后连贯的线索,即漫画一一速写一一水墨画。从形态的夸张(漫画),到形态的写实(速写),再到形态的写意(水墨人物),构成叶浅予水墨人物画独特的探索路径。从来源上说,叶浅予的人物画离不开早期漫画和速写的基础;同时,传统是必不可少的源泉,而出新是最重要的动力。叶浅予认为,中国画是个活的东西,它的发展既有内部的动力,也有外部的动力。在他看来,传统的本身是创新的结果,创新的积累就是传统,传统的本身就包着创新在里面。所以,严格地讲,创新也包括了传统,它们是一个东西,是辩证的。以新化古,在创新中积累经验,回馈传统,这是叶浅予先生艺术探索的路径,也是他进行水墨人物画现代性转换的重要方式。

● 

转型时期传统主义立场的建构及意义

——以京派画家周怀民为例兼论其与亚明的交往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0/55b7c3246e7a2f7a628967c8abf2b91e.jpg

宋力

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美术馆员

宋力女士以20 世纪以来中国画转型期为背景,聚焦京派画家周怀民(1907-1996)传统主义立场的建构过程,通过分析其艺术实践、鉴藏活动与教育理念,揭示传统主义者在时代巨变中的文化坚守,并以其与新金陵画派核心画家亚明(1924-2002)的交往为线索,展现北京、南京两地画家群体在 “精研古法”与“改造传统”之间的审美追求与文化担当。

● 

精摹原本,借临补缺

——金城两件《富春山居图》临本与底本考述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0/8ee0d799d0cdbbb7813c0968c14fa3fb.jpg

王洪伟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王洪伟教授从民国画家金城在“精研古法”画学观念下创作的两件《富春山居图》临本切入研究。一件临本是以被顺治七年(1650)吴洪裕“火殉”而缺失首段的“无用师卷”残卷为底本。金城临本对“无用师卷”图文风格与信息的复现程度极高,应为民国画家临摹此本之冠;另一件临本虽在卷末抄录“无用师卷”黄公望题识,但实际所据底本并不是“无用师卷”,而是雍正二年(1724)王荦在“玉峰池馆”以王翚“丙寅本”为底本创作的临本。金城对王荦临本的临摹也达到了几近原作的肖似程度。

● 20世纪北京地区传统派绘画的风格倾向与精神理念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0/9c1a841f68df7d46cbfc3f20db5a5121.jpg

马明宸

北京画院理论研究部研究员

北京画院理论研究部马明宸研究员对20世纪北京地区传统派绘画的整体框架、发展阶段、风格倾向和精神理念进行了讨论。尤其对风格倾向提炼出了南风北渐、宗宋倾向、近现代北宗复兴的馆阁气象三个方面,同时也提出了京派画坛的横截面景观、包容开放襟怀以及北方的中西拉开距离说精神理念。 最后本次年会专场负责人马明宸先生总结了本次年会的参与情况,参与人员的结构和讨论问题的分类,并对本次会议的学术价值、主要成就进行了评价,同时也提出了一些空白区域,作为下一步研究的重点方向和问题。

责任编辑:王丽静

推荐关键字:2025学术年会 传统绘画 北京画院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AMMA我们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