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市场监测中心 > 市场观察 > 正文
  • 分享到:
  • 收藏此页 |
  • 打印 |
  • 关闭

北京画院2025学术年会&视频 | 传统绘画学术研讨会(第三场)

2025-10-03 21:28:21 来源:雅昌发布 0次浏览


更多图片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0/79a81158002b741863606368570e1b72.jpg

●  传统绘画学术研讨会【第三场】●  

第三场研讨会视频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0/c8edf0e52fc234285864b35466ff332e.jpg

主持人:薛良

北京画院美术馆负责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0/d90bf903105eb6980e6f5b63340cdb75.jpg

评议人:张鹏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

● 

张其翼花鸟画法抉微与画风刍议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0/956a15c77caf25895f9474206b74b9e6.jpg

黄戈

江苏省国画院傅抱石纪念馆馆长、研究馆员

黄戈先生认为近代花鸟画的大家张其翼鲜明的工写结合的画风成为京津画派花鸟画方面的代表人物,他结合已有文献及张其翼的存世作品,具体而微的从以笔取势、工而能拙、形具神生三个方面探讨张其翼的画风、画法及审美取向,并引发对当下花鸟画创作的启示意义与参鉴作用。

● 

守正与通变——惠孝同艺术实践的思考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0/818ecda45eb18169dbd8cd9477929ac3.jpg

杨晓霖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杨晓霖女士指出,惠孝同是松风画会、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北京画院等京派绘画团体的骨干,他出身清末世家,家学奠定其艺术根基,后经系统学习,渐有所成。作为金城嫡传弟子,他秉持“宋元为源、明清为流”,坚守 “先临后创”的严苛 “守正” 传统;以 “守规不泥规”的“有矩”创新,推崇三层临摹观变临古画,提倡画身边山水,以 “古法写生” 融合时代题材;构建“传统为基、创新为用”创作与教学体系,“守正”亦“通变”,推动京津画派的群体实践,从“一人融创”到“联袂而至”。惠孝同的艺术实践为理解京派绘画提供参照,具借鉴意义。

● 

从“摹古”到“融古”

——论秦仲文 1949 年之前的山水画创作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0/d6f36083c9ed38f94128530bb20f7c49.jpg

任军伟

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研究员

任军伟先生讨论了秦仲文自1920年加入中国画法研究会以来,与京津地区画家、收藏家交往密切,其书画成扇作品较多。任先生从三幅随年代更迭而画迹产生变化的书画成扇观察出秦仲文的创作师法古人,“以古为师”阶段的山水画以“精研古法、博采新知”为创作理念,初承清代画家,上溯宋元诸家,识古、摹古、融古,逐渐形成自己的面貌。他认为通过秦仲文等传统画家的实践,可见在20世纪山水画现代性变革中坚持中国画传统,进而“以真为师”的创作路径的重要性,从而实现对中国传统美术资源的重新审视、继承和转化。

● 

被遮蔽的艺术史——人间老画师秦仲文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0/46a456c28c47061cf0c568ddc46332cc.jpg

张楠

北京画院理论研究部副研究员

北京画院理论研究部副研究员张楠老师就秦仲文的艺术探索进行了细致的梳理与研究。秦仲文是20 世纪北京画坛乃至中国画史中都不可忽略的一位重要艺术家,以他为代表的传统主义全能型画家,传统给养是深厚的,他们在变革时期将艺术重心集中在表现形式和意境层面的探讨,这使得他们在那个时代没有被张扬。但是他们艺术探索的价值不会淹没。随着历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传统中国画向现当代转型的问题上。作为文化的铺路人,挖掘他们的艺术历程,对于探索 21 世纪中国画乃至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 

功亦唐捐 玉汝於成的藝術與學術——秦仲文校箋《歷代名畫記》的學術價值研究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0/1eb592b4afb6834524f658a722cdedc0.jpg

张啸东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

张啸东先生指出,后来对秦仲文先生的评述,一般以“其成名早于齐白石、徐悲鸿等人,是坚持笔墨为宗的我国传统北派的重要代表画家之一”,来佐证他高迈而曲折的绘画艺术成就。而我们从今天逐渐廓清了的民国以来“本土”绘画发展史总体趋势来看,他更是20世纪初以来,亦即中国“本土的”绘画专门史建构之初,里程碑式的、真正的拓荒者,是独具的、不多的、成功的将民族经典创造性转化为“新”的一代绘画史家。他的绘画史研究的成就,是可以和他同时代略早的欧洲史学研究之代表——十九世纪中期兴起的莱奥波德·冯·兰克(Leopold von Ranke)的方法论,存在“厥旨潜喻”的学术联系的。

而最终成就秦先生的,亦为先生的学问的特色之一,就是对“旧有本土绘画史文献”与技法、文化源薮流与流变的谙熟程度与其后游刃有余的把握能力、持之以恒的坚定信念。

● 

京派工笔人物画现代转型研究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10/76965b93d1abd366ac3e14673a9ff304.jpg

王雪峰

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

工笔人物画作为中国绘画的古老技法形式,历史悠远。20世纪以来,京派画坛的工笔人物画以“中国法研究会”所提倡的“精研古法,博采新知”为指导下,形成了以徐燕孙为核心、吴光宇、刘凌沧、任率英、王淑晖、黄均、潘絜兹等人组成的京派工笔人物画的传承发展谱系。这个群体深研古法,上承汉唐工笔传统,下承宋元明清的工笔人物画的文脉,在20世纪历史语境中,面对西方、面对社会现实,推动了京派工笔人物画的现代转型之路。他们在技术层面,立足传统,借鉴西法,于造型、色彩以及环境的构造推成出新,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古典题材的连环画创作,推动形成了京派工笔人物画发展的高峰。京派工笔人物画家在新中国成立后或在北京画院、或在出版社、或在美院教学,在京派工笔人物画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人才培养和专业机构建设之中为20世纪九十年代全国工笔画事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责任编辑:王丽静

推荐关键字:2025学术年会 传统绘画 北京画院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AMMA我们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