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绘画学术研讨会【第二场】●
第二场研讨会视频
主持人:张楠
北京画院理论研究部副研究员
评议人:马明宸
北京画院理论研究部研究员
———————————————
●
古今中西之间——从陈师曾艺术实践的分科推进谈起
邓锋
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
近十年来,陈师曾研究出现热点,但要么注重对其画学思想的宏观探讨,要么择其某一类艺术实践进行派性归类,出现了“传统派”“文化保守主义”“融合改良”等不同的判断。邓锋先生以为,穿靴戴帽的理论先行或择其一端不及其余的作品分析都存在一定问题,有必要既考察其全面的艺术实践,也须将其画史认知与实践探索相结合,故邓锋从其艺术实践的分科推进谈起,将人物、花卉、山水各科进行类型细分,对应三篇画史文章,认为他的艺术实践是从主体个性出发,在古今中西之间进行自觉的融会贯通,既体现出晚清民初新旧兼容的时代性特点,又体现出“画吾自画”的个人性创造,在坚守文人画以精神相应的同时,又打开了中国画走向自我现代的多种可能。
●
陈师曾艺术理念的历史语境及现代价值
冯知军
中国美术报副总编辑
冯知军先生关注到,陈师曾在绘画实践之外,于史论研究方面的思考,更是影响深远。今天再来回望二十世纪初革新派和传统派的艺术理念之争,不仅可以更清晰地回到历史语境中看其立场与追求,更可以在百年后的今天,通过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深思其各自的发展脉络与现实价值。陈师曾的《中国绘画史》和《文人画之价值》等著述,无论是从中国美术通史的书写,还是文人画理论的发展等角度,都彰显着其独特价值且影响至今。为什么我们要持续地对陈师曾进行回望、讨论,因为这个时代需要更多陈师曾式的人物:既有传统承继,又有实践创新;既有创作探索,又有史论拓展。
●
陈师曾:融古引西以开新
张亚萌
中国艺术报主任记者
张亚萌老师指出陈师曾与其所代表的民国初年北京画坛,都作为“革命”“现代”“进步”的反面而存在于美术史的言说中,同时被冠以“国粹派”“延续派”“保守派”的帽子,甚至被目之以“世纪初绘画变革中的保守营垒”“有碍艺术进步的惰性力量”。然而她通过梳理其居京十年间的绘画创作与学术探索就会发现,在“保守派代表”的“面具”下,陈师曾在“精研古法”的基础上发展出的“博采新知”的新面貌愈加清晰——他在“融古”基础上所做的诸多“引西”的探索,最终让他的艺术开出新境。
●
姚茫父与20 世纪北京地区传统派绘画之交集
王碧蓉
新金山中文图书馆理事会理事
王碧蓉女士的发言聚焦姚茫父与20 世纪北京地区传统派绘画之交集几个片段,通过他与宣南画社和中国画学研究会的关系,通过他在京城雅集中的位置,以及他与陈师曾陈半丁三位同龄人的交往,从而探讨姚茫父在民国初年的北京画坛堪与陈师曾比肩的北京画坛领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