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白石艺术学术研讨会【第四场】●
第四场研讨会视频
主持人:邹典飞
北京书法家协会北京京派书法研究会副会长
评议人:杭春晓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
———————————————
●
清中期湖南地区颜真卿书法流派与齐白石早期书风
朱天曙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关于齐白石的早期书风,历来关注较少。朱天曙从湖南地域文化出发,讨论了清中期以来湖南地区兴起的颜真卿书法流派与齐白石早期学习何绍基书风的关联,认为从钱沣到何氏家族,再到湖南地区的学书氛围对齐白石早期书风的取法有重要影响,也奠定了他一生的帖学基础。齐白石虽为碑学书风的杰出代表,但其早期取法何绍基行楷书风的经历是不能忽视的。
●
齐白石临李邕《岳麓寺碑》的革新研究
滕磊
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滕磊以文献考证与图像量化分析为方法,重新审视齐白石临摹李邕《岳麓寺碑》的艺术实践。通过1909年《寄园日记》等资料的笔法特征及尹军的考证,提出齐白石研习李邕书法的起始时间或早于1911年。对比临作与原拓本发现,齐白石在保留李邕欹侧险峻风格的基础上,结合二爨和金农写经小楷的笔法、横竖画欹侧动态及“大疏大密”的空间重构,体现“不必工,但能雅足矣”的审美主张。研究揭示,其创新源于“为画而书”的主动选择,且与绘画创作形成互文,为“引画入书”提供典型案例。该研究通过Digimizer软件量化分析等方法,为书法研究引入新视角。
●
“展”开维度——白石+的无限可能
王亚楠
北京画院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秘书长
北京画院近年来以开放的姿态着眼于齐白石IP打造的工作方法。白石+是2025年“第四届全球大学生虚拟策展大赛”齐白石赛道的主题,希望以此来拥抱年轻策展人的创意想象。2022年,北京画院启动“齐白石艺术数字沉浸展”,通过数字技术赋能齐白石学术研究与展览呈现,将文献数据与研究成果进行数字转化,并通过在国内外展览矩阵的打造,形成现象式传播事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崛起,北京画院通过AI实现齐白石画新北京和旧金山,让21世纪的景象在白石老人笔下呈现。舞台表演方面,北京画院与北京京剧院合作创派新编京剧《齐白石》,将齐白石艺术人生与学术成果搬上舞台,并斩获第十七届“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文旅融合方面,北京画院策划“齐白石在北京”文旅项目,通过展览、出版、公教、文创、小程序等多元形式,让齐白石带领观众玩转北京。未来,北京画院还将持续深入开发齐白石品牌效能,在国内外通过齐白石,讲好中国文化故事,传播传统艺术内涵。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