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市场监测中心 > 市场观察 > 正文
  • 分享到:
  • 收藏此页 |
  • 打印 |
  • 关闭

雅昌现场 | “第三届全国高校工艺美术专业优秀毕业作品展”180件作品 118所高校 跨越山海 回应时代 共创未来

2025-09-26 18:44:18 来源:雅昌发布 0次浏览


更多图片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9/796775d4f86a74c5f0b01c8efc2753e2.jpg

9月25日, “第三届全国高校工艺美术专业优秀毕业作品展”在中国工艺美术馆开幕。展览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与中国工艺美术馆共同主办,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联合承办,以“创新传承·双向赋能”为主题,展出来自 118 所院校的 180 余件作品,涵盖首饰、雕刻、漆艺、纤维、金属、陶瓷、玻璃、文创等九大门类。展览集中呈现了传统工艺与当代创新的深度融合,系统展示中国高等教育在工艺美术领域的教学成果与学术研究水平,在促进文化交流、推动行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届展览已成为行业共识与青年成长的重要见证,更是凝聚专业智慧、引领创新方向的战略平台。展览本身即是一堂跨越山海、回应时代、共创未来的实践大课。本次展览作品以丰富的材质语言、多元的技艺路径与鲜明的观念表达,完整呈现了课堂教学、学术研究与产学融合的全链条成果。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9/a5d5e370c1b543b92143635b5441ef6b.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9/cf6028e693a6a9a11ff5ed5be7b1906f.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9/5d6cf30c0abaa50ca1a3cae911175c15.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9/d4a2433e8f1d67367d1e513548f19da3.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9/a65e53e8ec4ca4d971d15c136ddc9551.jpg

展览现场

创新之形 · 传承之意 ·哲理之思

面向新时代,随着新材料、新技术、新业态的不断涌现,工艺美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融入现代生活、服务人民需求、赋能产业升级。“如何让传统工艺焕发新的时代光彩?”“艺术与科技何以双向赋能”成为青年学子创作中的主动提问。今日的工艺美术教育,肩负着赓续文化根脉、培育时代新人、服务国家发展的重要使命。

形式的创新是青年与传统对话的一个重要维度。他们的作品通过表现主义的张力、抽象的构思或灵动的造型,使古老工艺焕发出新的活力。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吴晓霏的纤维艺术作品《石杼·游影》,以两万根扎带代替传统编织材料,将太湖石的天然形态转译为几何秩序与有机曲线的对话,引领观者在工业质感中体悟手作的温度。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9/5b8027b9291a57fc85b95f96725870de.jpg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石杼·游影》吴晓霏(纤维艺术)

对传统文化的再诠释凸显青年视角的独特。福州大学苏涵的玻璃艺术作品《精卫》,以环形海浪围合精卫鸟,深蓝色磨砂质感的精卫主体于曲线中展现灵动姿态。作品借材质与形态的象征,将古老神话中的不屈精神转化为直观强烈的视觉在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9/459f8acf0e16a4a8b3c3fc78295c44f6.jpg

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院《精卫》苏涵(玻璃艺术)

青年创作亦不乏哲思深度,赋予传统工艺更广阔的精神空间。中央美术学院谢紫钰的首饰艺术作品《繁与简》以线性元素为创作媒介,以花型作为基本形态,通过解构、重组、叠加等手法,探索极简元素的复杂建构,使纷繁的线条在交织中蕴含“至繁”层次,赋予了作品乱中有序的底色,实现东方美学哲思与西方构成主义的巧妙结合。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9/6fcb85a9ebe0f5343d97b98be5d6046b.jpg

中央美术学院《繁与简》谢紫钰(首饰艺术)

从手作到智造:数字化赋能工艺的未来

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工艺美术开拓新的表现维度。青年创作者积极运用数字工具与传统工艺对话,在虚拟与现实、感性与理性之间展开探索。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刘瑞雨的《木韵镶清》,结合参数化方法与现代CNC技术,塑造出融合几何理性与自然韵律的锡制花器,在虚实肌理与结构节奏中拓展了传统工艺的当代语言。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9/a1eff8a6af58ade893dc0e982f709589.jpg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木韵镶清》刘瑞雨(文创设计)

数字工艺也能承载人文关怀。云南民族大学宋会迪的作品《云丝鹤影》以黑颈鹤为题材,运用3D打印精细呈现羽毛肌理,并融合花丝技艺与黑珍珠镶嵌,在典雅气韵中传递对珍稀物种保护与民族文化传承的关切。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9/a769c8ef55cae64d8d0e79707a37bf09.jpg

云南民族大学《云丝鹤影》宋会迪(首饰艺术)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付添一的《器默录》以化学器皿为灵感,把像素块与铜绿锈迹结合,设想科学器具在未来可能成为“科技文物”,将工艺创作延展至哲学思辨。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9/7543e467e67bb30e8ec587b17a348b02.jpg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器默录》付添一(金属艺术)

艺术直面社会:工艺美术回应时代关切

新一代的青年创作者不再局限于工艺本身的技艺与审美,而是自觉地将工艺作为回应社会的重要语言。他们以敏锐的视角关注现实,将材料和技法转化为思考和表达的媒介。

有的作品深入心灵世界,直面人类生活中的精神议题。中国美术学院马卓雅的玻璃艺术作品《进》,以圆锥刺穿立方体的玻璃结构,展现自我在外界束缚中积攒能量、实现突破的动态过程。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陈传蕊的木雕《风华流沙》则转向精神状态的表征,在木质肌理中镌刻现代性下的情感倦怠。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9/1cde059fbd3870681f5c9815a816c95e.jpg

中国美术学院《进》马卓雅(玻璃艺术)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9/b8cfc8be1ceafe2f90f94cbd24b32fdd.jpg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风华流沙》陈传蕊(其他艺术)

有的作品重构自然物象,用视觉语言转译生命哲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皇甫文心的《蒲》,以金属艺术重构蒲公英的轻绒形态,在材质的重与轻、脆与韧的对比中,隐喻生命“野火烧不尽”的恒久张力。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9/2b6f355ce5c3e770b6914bc1955d51fb.jpg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蒲》皇甫文心(金属艺术)

更多创作聚焦于文化遗产的现当代转译,探索非遗文化的创造性发展。广州美术学院揭素梅的《飞鸟集》从敦煌壁画的自然风化中获得启发,通过岩彩的堆叠、打磨与水洗技法,将壁画剥蚀的痕迹转化为个人创作的语言。景德镇陶瓷大学洪文澜的《礼乐时代》则在精准还原编钟形制的基础上,通过陶瓷窑变工艺重塑青铜质感,在材质转换中激活礼乐文化的当代生命力。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9/82cce60bb591d2d3f45901b205ce5b6f.jpg

广州美术学院《飞鸟集》揭素梅(其他艺术)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9/46eec7a68da7e4c908508c53a46d9de0.jpg

景德镇陶瓷大学《礼乐时代》洪文澜(陶瓷艺术)

展览全面展现了当代工艺美术的设计实力,构建成果展示、评价与推广的一体化平台,为促进校际学科交流与教育水平提升,助力新生代文化创意力量的成长提供广阔舞台。期待这份汇聚与传承能够在未来激发更多创造力,让工艺美术在新时代流光溢彩。

注:资料由主办方提供

责任编辑:王丽静

推荐关键字:中国工艺美术馆 优秀毕业作品展 工艺美术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第三届全国高校工艺美术专业优秀毕业作品展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AMMA我们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