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7日,邱随灵个展“一种必要的暗度:练习看见的第五年”在 “联合设” 开幕。本次展览呈现了15岁高中生邱随灵(原名:邱子墨)从11岁至15岁四年间的九十幅摄影作品,这不仅是一次艺术展示,更是一本用镜头书写的、充满回溯、冲突与飞跃的“成长视觉日记”。
艺术家温普林为展览致辞
太和艺术空间创始人贾廷峰为展览致辞
艺术家邱启敬为展览致辞
青年艺术家邱随灵
从朋友圈到心灵深潜:一位10后艺术家的诞生
邱随灵的创作之旅始于最日常的动机。9岁时,为了发朋友圈,她开始拍摄花草树木,与天空晚霞。11岁,第一台相机的到来,正逢其青春期的开场。镜头如同一个闸口,释放了她幽深世界中奔涌的思想与情绪。对她而言,事物太过细碎,难以用言语描绘,而摄影则成为了她构建世界、安放无所适从的独特方式。自此,她开启了一场名为“看见”的漫长练习。
策展人指出:“‘看见’并非天生,而是一场需奉上整个灵魂的练习。邱随灵的深刻,在于一种敏锐的感知、朦胧的直觉和未完成的自我对话。她在极度膨胀的自我意识与对外部世界的深刻观察间的挣扎,构成了其艺术中‘必要的暗度’,这正是她灵感的源泉。”
四大章节,一部螺旋成长的视觉史诗
展览精心策划为四个章节,完整勾勒出邱随灵“观察-内省-整合”的成长螺旋:
第一章:步履的知觉(11-13岁):作品展现了内省者的种子如何在观察者的土壤中破土而出。她开始学习观看世界与他人,用身体而非大脑去感知,并尝试直面内心的恐惧,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规则。
第二章:内心的显影(14岁):随着行走范围的扩大,饱和的外部样本促使她将巨大的内在情绪——痛苦、困惑、存在的焦虑——以一种可见的、几乎具有攻击性的力量投射到创作中,化作小丑、婴儿等隐喻,并以近乎残酷的真诚,将内心深渊的景象显影给观众。
第三章:视角的初生(15岁):经历内部风暴后,一种新的整合开始发生。作品呈现出一种独属于她的、融合了冷静观察与深沉情绪的视觉语言。她从风暴中的体验者,蜕变为有意识构建个人美学的创作者。
终章:灵魂的暗房(15岁生日月新作):展览以两个全新系列作结,标志着其创作视角从“小我”迈向“大我”:其一是对女性身份的共情与追问;其二是受摄影大师罗杰·拜伦启发,对人性怪诞与荒诞的审视。这间“暗房”是她过去五年练习发酵后的形态,是日记的结尾,更是全新“看见”的起点。
映照众人:真诚是唯一的语言
邱随灵所探索的关于自我、成长与世界的课题,是人类永恒的命题。她的日记不仅映照自身,也映照了每一位观者。观众能在这场展览中看见某个阶段的自己,并被这种毫不修饰的真诚所打动。
正如艺术家自述:“我是个复杂的矛盾体……这相悖的知觉,连同脑中无端的念头,实在厌烦,索性暴力地将它们撇出去。”而摄影,正是她“撇出去”的方式,最终凝结为令人惊叹的艺术作品。
她的练习仍在继续,她的看见永不会结束。让我们期待这位年轻艺术家带来更精彩的未来。
展览信息:
展览主题: 一种必要的暗度:练习看见的第五年
艺术家: 邱随灵(原名:邱子墨)
展期::2025.09.07—09.28
地点:联合设,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北大街167号
策展人:罗奇华
主办方:联合设 LISPACE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