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市场监测中心 > 市场观察 > 正文
  • 分享到:
  • 收藏此页 |
  • 打印 |
  • 关闭

现场丨寻脉造山——首届东方当代国际艺术展在大利侗寨开幕

2025-08-28 11:27:50 来源:雅昌发布 0次浏览


更多图片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0fd29f694307aa0c6b62da52c0213e1f.jpg

开幕式嘉宾合影

8月23日由亚洲艺术版权中心基金会、艺术的味道共同主办;赛尔托马斯生物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亚洲文化艺术基金会共同协办,海南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上海阿拉贡体育策划有限公司、贵州中稹鸿瑞酒业供应链有限公司共同支持的“寻脉造山—首届东方当代国际艺术展”顺利在贵州榕江县大利侗寨开幕。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8/85cdd3970f679094a3f7d8a4fb0a1b22.png

韩国豪、徐守振、刘勇、张华、丁立人、裴今梅、孙良、严智龙、陈文令共同为开幕式剪彩

出席此次开幕式的嘉宾有: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全国大数据交易中心重大文旅项目总顾问、成都战旗文旅董事长刘勇,海南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韩国豪,亚洲艺术基金主席徐守振,亚洲艺术版权中心基金会主席裴今梅,学术主持裴满意,成都赛尔托马斯生物科技(成都)公司董事长张华,艺术的味道联合创始人沈毅勤,参展艺术家有丁立人、夏阳、孙良、陈文令、严智龙、郑德龙,侗寨非遗传承人杨显明、杨正仙等80余位。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8/74b0861fd3e13be270d36e00fbe3bb1a.png

拦门酒

首届东方当代国际艺术展汇聚东方文明中的中国(包括港澳台)、日韩,越南、缅甸等不同的国家老、中、青三代代表性且具有一定国际视野的当代艺术家一共80多位,作品约150件。这些艺术家中,既有国际性的巨星艺术家,有一定先锋性、实验性的青年艺术家,有大利侗寨民间成长起来的本土艺术家,也有来自建筑、音乐、设计、民俗、非遗等诸多领域的艺术家,他们共同围绕“东方文明”“东方精神”“民族文化艺术的当代创新”等话题,展开了一次具有开放性的跨界文化对话与艺术实践。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9d4388d045544f0fe4a4b87fe087714e.jpg

夏阳作品

“寻脉造山”展览的学术宗旨在于探索并呈现一种根植于东方文明土壤与基因,又能与国际对话的当代艺术,这种艺术是具有东方文明根性的当代艺术。它不是对传统文化符号的简单挪用,而是对东方文明精神内核的当代诠释与再创造。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8/8bc214174b013a4726f85bf665aa3c44.png

丁立人作品

“寻脉造山”中的“寻脉”其象征意义在于对东方文明精神脉络的系统梳理与重新发现,是对文明与精神的源头探寻;“造山”则象征着在当代语境下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国际化表达,构建具有东方文明特色的当代艺术山峰。它是在文明根性源头上的再发展与再创新,从而构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山脉”。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8/de4eef283f7b52e30c7180813a8dc2c2.png

霍刚作品

这一主题反映了当代中国艺术从模仿追随到主体建构的自觉转向,也体现了中国当代艺术家试图在全球艺术格局中确立东方坐标的文化雄心。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8/74a8e31fae1e12e8c6749149f14e7ddb.png

库淑兰作品

东方当代艺术在西方艺术体系中被动建构与接受,其话语、风格、价值标准多从西方而来,导致自身文化语境中的学术话语、叙事方式、视觉表达、底层逻辑等长期被边缘化乃至误读,因此,在当代艺术逐渐走向本体反思与在地重塑的当下,我们迫切需要从东方文明精神之脉中寻找自我,构建本体性、自主性的东方当代艺术体系。“寻脉造山”系列展览的提出,正是基于对这一文化使命的深刻认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b4d1d3cea4c4560e6761dd77949ea32f.jpg

孙良作品

“寻脉造山”并非要复古守旧,而是在动态对话中更新传统文化的活力,以东方文明为灵魂,在当代表达中焕发出有根性、有能量、有温度、有生命力的艺术实践。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3b2052870522d1b92cd3c3c58943c014.jpg

刘炜作品

“寻脉造山”展览不仅聚焦东方文明与当代艺术的精神连接,也以强烈的现实关怀关注中国当代社会中被边缘、被遗忘的文化形态,尤其是少数民族文化的活态传承与古村落空间的文化再生。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f100fb25e65cf01044db3068e6099794.jpg

陈文令作品

首届东方当代国际艺术展选择将展览落地于贵州大利侗寨,而非传统的美术馆或城市艺术中心,其初衷正是希望以国际视野下的当代艺术介入古村落,以鲜活的文化与活跃的思想回应乡土。

这一选址决策体现了当代艺术介入社会文化实践的可能性,将艺术活动转变为文化保护与乡村振兴的积极力量。在城市化进程加速、传统文化快速流失的背景下,这种跨界赋能的展览模式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8/3cbe0271bc37a5d37b378ed27de44e19.png

毛旭辉作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8/7628181c81b42140b8ba3d4244c49aad.png

严智龙作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f8233f203ca3a68fb9fd9d5d42451d28.jpg

刘彦湖作品

贵州作为多民族聚居地,保留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原生态文化景观。此次展览所在地——大利侗寨,被人们赞誉为“深山里的明珠”,这里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的传承地,也是东方农耕文明的活态博物馆。2012年大利侗寨被评为“中国第一批传统村落”,也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第六批历史文化名村。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8/2b58b187863cd1b6953e3f242a3d6f9f.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8/342cdc04de50328a88cd605dcf8220d4.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8/8b1a0492178543bae52981f64ef56b93.png

大利侗寨

大利侗寨作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保存最为完整的聚落之一,其独特的语言、音乐、木构建筑、祭祀礼仪等构成了一个完整而神秘的文化生态。其干栏式建筑、鼓楼、风雨桥等建筑形式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智慧,侗族大歌、刺绣、祭祀仪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则保存了丰富的文化记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e21d686719068919a9ad92e1626cf860.jpg

鼓楼月夜·大吉大利欢歌会现场

此次活动将当代艺术展引入古村落,既能吸引外界关注民族文化,又能激发当地民众对自身文化价值的重新认识,并为古村落振兴找到新的动力。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dec5c5c5e6d0869d1aa16c55fa8028e9.jpg

此次展览统筹裴今梅女士

此次展览统筹裴今梅女士在采访中表示:“‘寻脉造山’是我这些年持续在推动的关于东方文明与当代艺术结合的艺术实践,它也是我对东方文脉传承与创新的一个凝练表达。先寻找到我们的文脉,再在文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进行造山。这个理念最早是在2017年上海宝龙美术馆开幕大展上提出的,那次展览也是当代艺术领域非常重要的一次展览,但是这一次又不一样了,它更在地、更具有开放性与跨界性。它走出了美术馆,而来到了具有园林式空间的古村落,整个大利侗寨就是一个流动的、开放的美术馆,它更具有鲜活性、生活性与当下性。”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50023c6cfb993c6cbc274d6a44e285c8.jpg

此次展览学术主持与参展艺术家裴满意先生

此次展览学术主持裴满意先生在采访中进一步阐释道:“‘寻脉造山’不仅是地质运动的隐喻,也是一种文明自觉的文化重构行为。我们的展览长期以来习惯于在‘白盒子’空间中去呈现,形成了一套高度视觉化、观念化的展示语言。然而,这种单一化的空间不仅压缩了艺术的多维经验,也疏离了艺术与现实生活的连接。为了突破这一限制,‘寻脉造山’选择将贵州的大利侗寨古村落作为展览空间,在一种东方园林式的活态空间中去呈现当代艺术。大利侗寨就像一幅宋画,它充分体现出东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存智慧,也是东方文明‘天人合一’理念的鲜活体现。东方人的展览,应该要有东方人该有的呈现方式,要把天地纳入进来,在大自然,在天地之中去创造与呈现艺术,像逛园林那样看展览,可以移步换景,才更有意思。”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856f3aecd2e7b6e97ae25ef7ab704ade.jpg

贵州“村超”活动现场

大利侗寨因“村超”而火,大利侗寨也同样可以赋能“村超”。

“村超”作为贵州的闪亮名片,其原生性、草根性与极强的群众参与感,使其迅速成为全国现象级IP。这一品牌成功的核心在于它打破了传统精英体育的壁垒,将体育与乡村文化、民族风情、集体精神等深度融合。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ab9fb7c4089bc11091418e9f1417ec8e.jpg

大利侗寨“鲁班爷爷”杨显明

然而,要让“村超”在更高层次上获得可持续发展,仅靠赛事本身仍显单一。在大利侗寨举办一场大型国际当代艺术展,是对“村超”品牌的文化拓展和精神延伸。有利于深化“村超”品牌内涵,打造多元文化场域。“村超”因此不再是“一个赛事”,其慢慢开始变成更具开放性、多样性的文化事件与艺术场域,也是东方文明在当代转化与国际表达中的一股重要力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6081637984689ee972bf04bb09cdc377.jpg

刘勇宣布新田园流派作品征集活动启动仪式正式开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2d7690be618ac751de1b44a5677cd967.jpg

赛尔托马斯生物科技(成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华

此外,为持续推动“村超”在文化艺术上的赋能力量,本次展览的同期,也在榕江举办了亚洲艺术版权中心签约仪式、新田园流派作品征集活动启动仪式等活动,这对于“村超”IP在艺术维度上的拓展是非常有利的,“村超”也将在新的文化艺术业态中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与活跃度。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629c2da4e0d105af6290eb6090a25a54.jpg

丁立人、孙良、陈文令、严智龙签约仪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d733876a2e82110035a8660ffa3bb766.jpg

品弎、朱辉军、石金玲、石祥宇签约仪式

“寻脉造山”还会有第二届第三届… 我们也期待更多的优秀艺术家加入我们,共同寻脉造山!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8b827c61fe96afdfb9813c90aba14557.jpg

著名艺术家丁立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355c0cb83a4ccb2856a71ddf14b2e820.jpg

著名艺术家孙良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4367d0372082fc21951b47638f528432.jpg

著名艺术家陈文令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9b0e78e925ac3662653e6ae042ba2081.jpg

著名艺术家严智龙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8ac9dc898beac5e967e9024ac95b7a1d.jpg

著名艺术家朱辉军

责任编辑:陈耀杰

推荐关键字:大利侗寨 当代艺术 村超 贵州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AMMA我们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