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具象世界的绘画语言与当代水墨的多元色彩,以主题展览的形式在美术馆同期展出,会碰撞出怎样的艺术火焰?
8月22日,2025东莞美术馆联盟当代艺术季“众工之迹:具象的世界——当代艺术展”暨“空无妙有——当代水墨联展”在岭南美术馆开幕,展览将持续至9月11日。两大主题展览共同勾勒出关于中国当代艺术深层思考的鲜活图景,形成了一场深刻的内在对话。
“众工之迹:具象的世界——当代艺术展”暨“空无妙有——当代水墨联展”开幕仪式
“众工之迹”展审视创作主体的时代演变,而“空无妙有”展则深耕媒介的内在突破,共同指向了中国当代艺术在继承与变革中寻求自我定位与多元创新的勃勃生机。
本次展览由岭南美术馆(岭南画院)主办,旨在传递多元的艺术风格与文化观念,推动当代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助力东莞文化强市建设。开幕式由岭南画院副院长文征主持。
岭南美术馆馆长谢钧在开幕式致辞
岭南画院副院长文征主持开幕式
机械韵律与当代水墨在美术作品中交融对话
在岭南美术馆,正汇聚着这样一群执笔未来的探索者——他们根植传统笔墨的章法与气韵,却胸怀时代的开阔与自由,他们以个体生命的体验为底色,于落笔处寻新生,试图构建出当代艺术多维的美学景观。
步入展厅,无论是现代主义形式经验融入传统题材的尝试,还是多元新颖的主题表达,都让这两场展览超越常规,带给观者全新的当代艺术体验。
“众工之迹:具象的世界——当代艺术展”中,珠三角青年艺术家们以其敏锐的艺术语言,表达工业文明的肌理。那些源自车间的金属光芒、机械韵律,在他们的艺术表达中,被赋予了全新的生命和情感,折射出这座城市的本真律动,也让人们在美术馆的空间里,重新审视和感受身边熟悉的工业景观。而在“空无妙有——水墨联展”中,展示了传统艺术在当代语境下的华丽嬗变。在制造业文明高速迭代的珠三角腹地,传统水墨的“留白”哲学,正与现代生活、数字时代的情感光谱在美术馆的展厅里发生奇妙的交融,晕染出属于这个时代的东方意境。
“众工之迹:具象的世界——当代艺术展”现场
策展人、艺术评论家郭赟在开幕式讲话
“众工之迹:具象的世界——当代艺术展”以当代艺术表达“制造美学”
2025东莞美术馆联盟当代艺术季“众工之迹:具象的世界——当代艺术展”同期举办。展览中,珠三角青年艺术家以具象语言捕捉工业文明的肌理,以艺术视角展现“制造美学”。展览以活跃在珠三角地区的青年艺术家为主,以珠三角湾区艺术生态为切片关照全球语境中的当代艺术发展脉络与轨迹。展览在以“制造美学”和“潮玩之都”为城市名片的东莞举办,结合东莞的本土生态,在全球视野中借此携手岭南美术馆推动当代艺术的前行,因此具有现实与未来意义。
出席开幕式的有关单位领导和嘉宾参观展厅
东莞“制造美学”自提出以来,当前在业界产生越来越大影响,而湾区文化艺术生态也正在成为全球语境中的重要力量日益被关注。关于对“众工之迹”的主题阐释,在独立策展人、艺术评论家郭赟看来,东莞作为中国制造业重镇,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这一方面吸引了艺术家的进驻,另一方面也为当代艺术的生态提供了土壤,艺术家既是“工”众,当然,也是那些转场跳出来审视“众工之迹”的他者。
“众工之迹:具象的世界——当代艺术展”交流会
开幕当天,“众工之迹:具象的世界——当代艺术展”的参展览艺术家郭赟、徐乔斯、李国华、周知远等举办交流会,就艺术家身份的转换与艺术理念的变迁、当代艺术如何在东莞发展等议题,与东莞的艺术爱好者展开艺术分享。
“众工之迹:具象的世界——当代艺术展”现场
“众工之迹:具象的世界——当代艺术展”作品
“空无妙有——当代水墨联展”,在现实生活中探寻东方意韵
在“空无妙有——当代水墨联展”中,这些充满思辨与张力的作品,出自国内新锐青年艺术家陈亮、陈子丰、方正、黄麒元、赖铁骢、李中军、鹿野骋、马兆琳、单鼎凯、苏锐、谭斐、文征、颜开13人之手。他们关注哲学、社会、文化与历史等议题,携水墨作品60件(套),在创作中解构传统笔墨语言,试图探讨人在多元化社会中的情感表达。
本次展览的学术主持由著名策展人、批评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春辰担任。他评价指出,十三位青年艺术家共同的倾向不是效法古典,而是在表现语言上寻求个性化特点,这正彰显了他们处于思考与变革的时期。能看到他们受到当代文化的影响和感召,而不是沉埋在复古主义里;他们寻找古典语言的裂变,但没有离开笔墨的章法与韵致;他们在题材上拓宽,不再是几座山峦、几个仙人仕女,而是当下视觉的生活,在画作中尽可能揉进自己作为21世纪的新一代艺术家的现实感觉。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师、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后、本次展览策展人丛涛,在开幕式讲话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师、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后、本次展览策展人丛涛认为,当代需要一种更加开放和多元的水墨观,立足水墨鼓励的是对于媒介的历史形态、审美观念、文化内涵的深入研究与认识,需要在此基础上展开对当代文化的提炼与思辨。近年展露头角的水墨艺术家已经从表现个体叙事,进一步延伸到基于个体经验而塑造出来的个体审美和趣味。在全球化语境中成长起来的年轻艺术家对于不同时期、地域、文化的艺术有更广阔的视野、开放包容的认知和个人化的趣味选择,当代水墨正呈现出发散式的多元形态。
“空无妙有——当代水墨联展”公益导览活动
8月22日上午,本次展览面向大众开展公益导览活动,由策展人及展览艺术家讲解展览立意、创作技法等,帮助观众更深入地理解展览主题和作品内涵。开幕同一天还举办了“相由心生———关于水墨的一次体验之旅”的艺术沙龙活动,艺术家与观众现场交流、挥毫共创,解构水墨的无限可能。
同一天开幕的两个展览,展示的正是传统与当代的美学对话,参展艺术家们以独特的双重视角,为人们呈现了令人惊叹的创作成果。他们用创新的艺术语言重新诠释“东莞制造”的文化内涵,让当代艺术与数字科技碰撞出耀眼的火花。
“相由心生———关于水墨的一次体验之旅”艺术沙龙活动
岭南美术馆馆长谢钧表示,长期以来,岭南美术馆也一直在致力于成为连接艺术与城市、传统与当代的桥梁。东莞深厚的工业底蕴,正为当代艺术提供着丰沃的土壤和无限的可能。艺术家们以独特的双重视角,将“东莞制造”的文化内涵进行了充满创意的艺术诠释。
“空无妙有——当代水墨联展”参展作品
“整个观展体验非常新颖,虽然艺术家依然依托水墨来寄情寓意,却呈现出了完全不同以往的视觉语言和情绪张力。”“创新既需要思考,也需要勇气,真的很期待东莞能涌现更多这样前卫、新锐的艺术家,带来更多打破常规的作品。”开幕当天,众多专业观众和普通市民齐聚岭南美术馆,一边观展一边交流。他们在这场传统与当代的对话中,感受美术创作与城市文化的同频脉动。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