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清初四画僧”中,他们各有所擅、各有所长,其中八大山人是以简取胜,石涛以变取胜,弘仁以神取胜,而石溪则以繁取胜。现代张大千则是仿石溪作品的顶尖高手,笔者从雅昌艺术网上获悉,署名张大千仿拟石溪的作品,价格上千万元多达6幅之多,可见藏家对这类作品颇为喜爱。有趣的是,后人仿张大千作品也是大有人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曾有一幅张大千《仿石溪山水图》的真伪问题而引发了旷日持久诉讼案,至今还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同时也让更多的人熟知或记住石溪的名字。
石溪1661年作《仙源图轴》立轴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繁复严密 境界奇辟
石溪(1612~1692年)是明末清初著名的书画家,本姓刘,出家为僧后名髡残,字介丘,号白秃,自称残道人、电住道人,晚署石道人。湖南武陵(今常德)人。与石涛并称“二石”,与程正揆并称“二溪”,与石涛合称“二石”,又与八大山人,弘仁,石涛合称为“清初四画僧”。自幼爱好绘画,30余岁时明朝灭亡,他参加了南明何腾蛟的反清队伍,抗清失败后愤而削发为僧,法名髡残,曾避难于常德桃花源。战争的烽火迫使他避兵深山,关于他这段在古刹丛林的经历,程正揆在《石溪小传》中有记载:“甲申间避兵桃源深处,历数山川奇辟,树木古怪与夫异禽珍兽,魈声鬼影,不可名状;寝处流离,或在溪涧枕石漱水,或在峦猿卧蛇委,或以血代饮,或以溺暖足,或藉草豕栏,或避雨虎穴,受诸苦恼凡三月。”之后云游各地潜心绘画,43岁时定居南京大报恩寺,后迁居南京牛首山幽栖寺,度过后半生。石溪生性寡默,身染痼疾,潜心艺事。
石溪《苍翠凌天图》立轴
(南京博物院藏)
他自谓平生有“三渐愧”,“脚下曾阅历天下多山”,“两眼钝置不能读万卷书”,“两耳未尝记受智者教诲”。他好游名山大川,与程正揆交往密切。而石溪与周亮工交往也成就了一段佳话。一代闻人周亮工经历两朝,宦海沉浮;其生平博极群书,爱好绘画篆刻,工诗文,但真正让他名动文坛、画坛的则是他的艺术评论家身份。当时大江南北的画家,都想结识他,给他寄画赠画的不计其数,都希望得到他片言只语的评价,得他好评的往往会声誉雀起,身价百倍,连陈老莲那样高傲自负的人,也能在数日之内,作画数十幅举赠,可见他在艺林声望之高。
辛丑(1661年)作《为周亮工作山水》立轴
(2013年中国嘉德2357.5万元成交,张学良旧藏)
石溪由于经历明清朝代的更迭,向来不怨与官长交。经过张洽引荐认识,石溪与周亮工相识,直至相知。周亮工敬佩石溪的才能,亦敬仰他的人品和修养;石溪也对周亮工钦佩、羡慕,自谦“不敢以能事对”,在多次求索之后方才动笔,从目前市场露面的几幅石溪为周所画的作品,应该讲代表了石溪的最高水平。如1661年作《为周亮工作山水》立轴,1661年作《清辉满江》立轴等都是石溪盛年时精彩之作。
石溪 1663年作《松风水月图》立轴
(2007年佳士得60.75万港元成交)
石溪是一位能诗书、善绘画的多面手,绘画擅山水、人物、花卉。其山水画上溯北宋的巨然,下宗元代四大家和明代谢时臣,作品章法严密,用笔“粗服乱头”,喜用雄健的秃笔渴墨,专长层层皴擦勾染,笔墨交融,善写平凡景致,平淡中蕴聚幽深。一生喜游名山大川,笔下山水直取其浑宏气概,重山复水,繁密中见疏灵,秃锋渴笔浓墨淡染,苍劲凝重中透出丰润秀逸之致,意境奇僻幽深,得江南山水空濛茂密、浑厚华滋之质。其绘画在当时名重一时,龚贤认为“今日画家以江南最盛,江南十郡以首都为盛,郡中著名者且数十辈,但能吮笔者岂止千人,金陵画家能品最伙,而神品、逸品亦各有数人,然逸品则首推二溪,曰石溪,曰青溪。”古今鉴赏家皆以“逸品”为高,所以龚贤此言实为推石溪、程正揆为清初画坛之首。石涛列举了同时代画家中他最为佩服的“一代解人”,第一个就提到石溪:“高古之如白秃、青溪、道山诸君辈……”称石溪的画“高古”,这自然是一个极高的评价。程正揆更是这样推崇他:“每以笔墨作佛事,得无碍三昧,有扛鼎移山之力,与子久(黄公望)、叔明(王蒙)驰驱艺苑,未知孰先。”当时,他与程正揆有“二溪”之美誉,身后,人们又把他与八大山人、石涛、弘仁并称为清初画坛“四高僧”之一。他的人与艺,得到了历史的肯定,成了美术史家无人不晓、无不敬仰的一代巨匠。
石溪 1670年作《为尔和居士作浅绛山水》立轴
(2020年永乐1667.5万元成交,张大千、黄君璧递藏)
近代以来,也有不少画史学家、画家对石溪艺术给与很高评价,如郑午昌在《中国画学全史》中说:“明季之乱,士大夫的高洁者,常多托迹佛氏,以期免害,而其中工画事者,尤称‘三高僧’,即渐江、石涛、石溪,渐江开新安一派,石溪开金陵一派,石涛开扬州一派。画禅宗法,传播大江南北,成鼎足而三之势。后人多奉为圭臬。”而张大千在台北国立美术馆“四僧绘画展”的序言中曾这样评价石溪:“明末四僧画,高情逸韵,皆成一家法,寻其源流,并出于黄子久。石溪苍茫沉厚,或以为出于黄鹤山樵,殊不知玄宰空灵,石溪变之以沉郁,不期与山樵比迹,若必谓其出于山樵,则形相之论也。”张大千这篇序言道出了石溪的笔墨渊源。石溪传世作品有《苍翠凌天图》《雨洗山根图》《层峦叠壑图》《苍山结茅图》等。
石溪 1661年作《春景山水》立轴
(2025年北京保利207万元成交)
从近现代画坛看,石溪对后世亦有很大影响。张大千、黄宾虹、傅抱石、黄君璧、贺天健、钱松喦、萧俊贤、黄秋园都对石溪画作下过很深的功夫,有的甚至以假乱真。近现代画家中学习石溪画法最成功的应为张大千、黄宾虹、黄君璧。黄宾虹早年画法尚简,受新安画派影响颇深,晚年愈发苍浑朴拙,其繁密一路作品可谓得石溪神韵,其曾坦言:“至清代,我受石溪影响自然不少”。张大千对黄君璧极为推崇,其曾应好友黄君璧请,于1939年为其作《仿石溪垂钓图》,其上题跋曰“石溪一脉,三百年来唯吾友黄君璧独擅其秘,自与订交,予为搁笔”。可见当时黄君璧画石溪一路享有极高声誉。后来大千的兴趣逐渐转向董巨王蒙,但偶一出手就不同反响,把石溪画风演绎得丝丝入扣又不着痕迹。
石溪《群山烟雾图》立轴
(上海博物馆藏)
记得三十年代初张葱玉应大千之邀在网师园游玩时,偶尔看到一批张大千高仿之作,事后他对好友许姬传说,如果有人将其中仿石溪的画作卖给他,他会当真的吃进。张并预言,张大千伪古前无古人,今无来者,将来凡是署名张大千的画,必定会大涨价。此言一语中的。
石溪 1661年作《清辉满江》立轴
(2016年北京匡时国际943万元成交,张大千题裱边,黄养辉旧藏)
价格偏低 潜力较大
石溪一生沉潜神修,身体又差,作画只是偶一为之的余事,故传世作品绝少,加上海内外各大博物馆注意收集石溪作品,使得石溪作品流传民间已不多,且所见以伪作居多。1989年纽约苏富比曾推出一幅《山水》立轴,以1.43万美元成交,同年纽约佳士得也推出石溪的《听泉图》立轴,以13.2万美元成交。1994年香港佳士得推出石溪1662年作《溪山钓艇》立轴,尺幅约2.3平尺,为张大千旧藏,最后获价68万港元。 2002年朵云轩藏画专场拍卖会上,石溪《活法圆机》手卷,估价80—100万元,结果以250万元拍出,成交价突破2百万元,那时,石溪作品露面很少,市场尚未形成固定的价格。之后,随着中国书画行情大幅攀升,石溪作品也出现了大幅上扬。
石溪 辛亥(1671年)作《行书题画》镜心
(2011年北京匡时国际235.75万成交)
2011年西泠印社推出了石溪1662年作的《秋山晴岚图》立轴,估价100—150万元,成交价高达1725万元,价格首次突破千万元大关;同年,《清晖满红》在北京匡时国际以无底价推出,受到藏家热烈追逐,经过几十轮激烈较量,最后被一买家以667万元收入囊中。2013年中国嘉德推出了石溪1661年作《为周亮工作山水》立轴,此作原为定远斋张学良旧藏,估价80—120万元,结果上拍受到众多买家争抢,最后以2357.5万元成交,高出估价高端近20倍,轰动拍场。2014年《山中枕石图》立轴在中国嘉德以529万元售出。2017年北京保利觅到了石溪1662年作的大幅《在山画山图》立轴,并在当年《仰之弥高—中国古代书画夜场》隆重推出。据专家考证,石溪此作创作跨度长达四年之久,也是他艺术创作的高峰期,该作上拍后,以3565万元成交,这也是迄今为止他的市场最高价。
石溪的书法存世很少,偶有亮相,也有很好的市场行情,2011年他的书法《尝观帖》被北京匡时国际推出,此作尺幅不到1平尺,估价12—15万元,上拍后受到众多藏家热烈追捧,最终以高达235.75万元成交,高出估价高端15倍之多。
石溪 己巳(1689年)作《古木嫩柳图》扇面
(2024年中国嘉德184万元成交,惠孝同旧藏)
有意思的是:市场上时有张大千仿拟石溪的作品露面,但大千的这类作品价格很贵,甚至高于不少石溪的真迹,如2010年香港苏富比推出的1948年作《拟石溪笔法山水卷》获价1634万港元,那时,石溪画作价格还没有过千万元。更为疯狂的是:2011年北京保利推出的张大千1947年作《仿石溪山水》,估价仅50—58万元,上拍后遭遇疯抢,不少买家互不相让、志在必得,最后以高达1840万元成交,高出估价高端31倍。它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张大千仿拟石溪画作太厉害了,不是古人胜似古人。
近几年,由于艺术市场疲软、买气严重不足,故藏家没有特殊情况一般不愿意抛出其收藏的精品,故市场上很少见到石溪的作品尤其是精品。2024年中国嘉德上拍一件石溪1689年作《古木嫩柳图》扇面,此作为惠孝同旧藏,以184万元成交;同年,石溪《浅绛山水》扇面在苏富比获价456万港元。
石溪《浅绛山水》 扇面
(2024年苏富比456万港元成交)
目前,石溪的作品价格在四僧中要明显低于八大、石涛、弘仁,特别是其他三人作品最高价都有过亿元的表现,而石溪现在最高价只有三千多万元。同时,考虑到石溪在中国美术史上不可撼动的地位,他的作品价位应有很大提升空间,值得古字画藏家重点关注。
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和拍卖图录
2025年8月25日写于上海五栖斋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