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玉石器拍卖市场正迎来一轮兼具活力与深度的发展,藏家审美与收藏理念的升级,推动市场呈现出“规范中显活力、精品中见价值、融合中拓边界”的鲜明特征。
从高频次的专场拍卖到高古玉与明清精品的价格稳步攀升,以及专业拍企的精准深耕,玉石器拍卖市场在理性发展的同时生动且活跃。2025春拍各重点玉器专场表现各异,从中或可洞察玉器拍卖市场的诸多态势。
市场分化加剧,精品与头部资源成核心竞争力
从成交数据来看,玉石器拍卖市场的分化趋势愈发明显,“精品恒贵”的定律得到充分验证。
香港嘉德推出的“苍灵神御——沐文堂珍藏古玉”“玄礼四方——中国古代玉器”两大古玉专场表现亮眼,总成交额达6874万港元,成交率分别高达93%和91%。其中,“苍灵神御”专场的玉立人拍品经过激烈竞价,最终以522万港元成交,价格超估价3倍有余,展现出市场对优质玉器的热烈追捧。另有出版及展览记录累累的玉圭,以408万港元成交。“玄礼四方”封面拍品恭亲王和山中商会的重要旧藏清乾隆碧玉御题诗兽面纹活环大盖瓶,以822.3万港元成交。
然而,市场并非全面向好,部分类型拍品的表现呈现两极分化。一些学术价值高但市场认知度不足的重器未达预期,中低端玉器拍品价格则出现下跌。这种分化背后,是市场资源加速向高古玉、宫廷玉器、大师玉雕等核心品类集中的结果,折射出藏家对玉器收藏价值的判断更趋理性,对精品的追求愈发坚定。
藏家结构迭代,审美与收藏理念迎新变
藏家群体的偏好变化,正深刻影响着玉石器拍卖市场的走向。年轻藏家的崛起成为显著特征,70、80后藏家逐渐成为市场主力。他们的购买力较强,愿意出高价购买藏品。如香港佳士得古玉拍卖现场,举牌者九成来自内地,且年龄多在40岁上下。藏家的审美视角也从“宏大叙事”转向“微观体验”,“小而美”的玉器受到更多青睐,从追求“体量与稀缺”向“精致与共鸣”转型。
明清精品受热捧,高古玉价值凸显
整体来看,近年来玉石器拍卖市场的热度持续提升,古玉收藏市场尤为升温。参与拍卖的藏家数量稳步增长,拍品征集规模也不断扩大。
明清时期玉器制作工艺精湛,材质优良,且存世量相对较多,市场需求旺盛。在2025年春拍中,香港苏富比呈现的清初(印钮)/乾隆(印文) 乾隆帝御宝白玉交龙钮玺以4307.5万港元成交,稳坐2025春拍玉器板块C位。此外,同专场的清乾隆 御制白玉交龙钮宝玺以1379.5万港元高价成交。鸿盛祥的清乾隆白玉八吉祥纹龙钮活环抱月瓶以402.5万元成交,中贸圣佳的清乾隆 白玉填金刻崔子忠桐荫博古图环耳瓶同样以402.5万元成交。
高古玉的表现在香港及海外市场依旧突出。德国纳高今年6月份的拍卖中,奥地利Zeileis先生收藏旧藏的东周约公元前700至500年 双虎首形玉璜以116.55万欧元成交,约合人民币955.42万元。同一专场的东周约公元前471至256年 玉琮以103.6万欧元成交,约合人民币849.26万元。2024-2025年,香港苏富比、嘉德等拍卖行数据显示,高古玉成交额同比上涨32%,其文化价值与收藏价值得到市场的持续认可。
当下的玉石器拍卖市场,分化虽带来挑战,但也推动资源向优质品类集中;藏家结构的年轻化与审美升级,为市场注入新活力。未来,随着文化认同的加深与市场机制的完善,玉石器拍卖市场有望在价值回归与创新中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