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否可以通过一场当代艺术展览走近一种文化?视觉艺术又是如何重构我们关于社会、记忆、过去与现在的叙事?”
沙特阿拉伯的当代艺术,是一部流动的视觉史诗。自20世纪50至70年代现代主义绘画发轫,到如今摄影、影像、装置、绘画等多元媒介的绽放,材料的演变本身就是一部微缩的文明史:沙漠的细沙被封存在树脂中,成为时间的琥珀;传统阿拉伯书法的线条挣脱纸面,在光影装置里幻化为跨越时空的符号。这些“物质”从不只是创作的载体,当艺术家以匠心赋予其思想,颜料便成了情感的密码,金属便成了历史的回声,数字代码便成了连接传统与未来的桥梁,最终“诗意地照亮”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对梦想的追寻。
展览现场
2025年7月30日至10月30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沙特阿拉伯王国博物馆管理委员会,共同推出的“王国的艺术——沙特阿拉伯当代艺术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北3、北4展厅展出。展览精心遴选近50件(套)饱含生命力的艺术作品,涵盖绘画、雕塑、装置等多种形式,通过“沙漠”和“文化传统”两条脉络生动呈现了沙特艺术的丰富内涵与创新活力,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窥见沙特阿拉伯当代艺术世界的窗口。
展览现场
当沙漠的无垠与文明的印记在艺术中相遇,当传统的根系与当代的思考在创作里交织,一场跨越地域与时空的视觉对话便在此刻启程。
让我们一同走进展厅,聆听沙特艺术家通过作品发出的提问,感受物质背后的象征力量,在沙漠与传统的双重观照下,解读一个国家以艺术书写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展览现场
▋在伊斯兰城市中,公共空间是否正成为一种奢侈品?传统庭院是否已经商业化?
《法兰沙漠》系列之《黄金时刻》
艾哈迈德·马特尔
2011年 摄影
柯达相纸乳胶喷墨打印
245厘米×326.5厘米
沙特阿拉伯王国文化部藏
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法兰沙漠》的数百幅照片与影像,记录了麦加的飞速发展。它是一座始终处于剧烈变迁之中的城市。这一系列作品见证了麦加城市环境的不断变动,以及人们在喧嚣变革中的生活状态。“法兰沙漠”源自麦加的古称——“法兰旷野”或“巴兰旷野”,此名见于《圣经·旧约》中,用以指代麦加及其周围的山脉和荒原。
虽然麦加是超过100万居民的家园,但如今,它正经历着为数百万朝圣者和游客服务的深刻转型。既有的城市发展模式被大规模引入。凭借外来资本与开发资源的注入,麦加试图在其所处的地缘政治、科技、环境、地貌及宗教语境中重塑自身。
麦加这座城市的未来正在被重新书写,在一片由各种倡议交织而成的景观中,人们正在宗教仪式、生活状态与社会预设等方面进行更新、重构。最终,也许会对伊斯兰世界的生活方式进行更新、重构。
▋一场艺术家与叶片之间的沉思与对话
展览现场
“棕榈树的蜕变”系列之《生长的轨迹》
莉娜·加扎兹
2022年
场域特定装置
经过艺术处理的棕榈叶
“棕榈树的蜕变”系列之《生长的轨迹》艺术家通过对线条的持续追踪,巧妙地勾勒出生长过程中那些精致且复杂的纹理脉络。每一根黑线仿佛是一位叙事者,娓娓道来每一道脉络背后的故事。叶片表面的褶皱、收缩,以及张力与压缩的细节被捕捉并呈现。这些元素共同构成的形态让人不禁联想到古老的乐器,而纹理中那蜿蜒流转的韵律,又隐隐唤起身体的律动与生命的节奏。每一片叶子都承载着时间的印记与记忆的片段,当它们被艺术家转化为艺术作品时,便将自然的痕迹转化为文化的符号。
▋用轻盈的金属框架支撑着缓缓延展的纸卷
展览现场
穆罕纳德·肖诺
《沉默印记》
2019年
颜料、纸本卷轴
尺寸可变
沙特阿拉伯王国文化部藏
《沉默印记》是艺术家穆罕纳德·肖诺的作品,他不是简单地结合文字和书写,而是深入探讨词语及其意义,并将其与绘画关联。他用木炭在每一段纸面上自动留下痕迹,形成了一种谜样的存在,激发了观者的想象力,并引导其重新学习如何“阅读”,从中发现全新的符号与线索,将观者引离熟知的语言系统,开辟另一种理解与思考的路径。
▋一组取材于一批沙特阿拉伯女性的旧衣服的雕塑装置作品
展览现场
《五个女人》
菲尔瓦·纳泽尔
2021年
纺织装置
沙特阿拉伯王国文化部藏
《五个女人》是艺术家纳泽尔(Nazer)通过解构女性服饰的设计、结构、剪裁、图案等,探讨“过渡”“转变”和“记忆”的主题。每一件装置作品都可以作为原服装主人的隐喻,承载着其个性以及深刻的生命片段,包括成长、转变、创伤等关键时刻的叙事。在这些作品中,衣物被视为身体的延伸与记忆的容器,以此纪念那些引发自我认知的紧张或脆弱时刻。艺术家采用实验性和解构性手法,重构原始服装的结构与细节,重新排列并操控这些元素,使其化为新的“身体”。这些抽象的、结构脆弱的、空间通透的雕塑装置,源于一个独特的服装制作与设计系统,最终指向在变化与转化过程中蜕去层层外壳,获得新生。
▋“谁是记忆的守护者?”“我们应当从何处追溯起源,并同时洞见未来的可能路径?”
展览现场
《沙漠守护者》
艾曼·泽达尼
2022年
多通道视频装置
这件多通道影像装置作品《沙漠守护者》,聚焦于沙漠植物如何在极端环境中适应生存,尤其关注那些通过“水平基因转移”——从寄主植物借用基因物质,以确保后代延续的寄生物种。这些植物如同活的档案,既承载着沙漠的历史,也蕴含着可持续未来的线索。泽达尼与作家、诗人威黛德·里哈娜·哈德拉维(Wided Rihana Khadraoui)共同创作了这件作品,装置的叙事提供了一种诗意的非人类视角,重新诠释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以及海湾地区的未来图景。
▋“呼吸是人类最脆弱却也是最强大的存在”
展览现场
《柔体机械 / 遥远引擎》
萨拉·易卜拉欣
2021年
影像表演
艺术家萨拉·易卜拉欣在表演艺术领域接受过专业训练,其创作致力于探索身体机能与情感潜能。此件《柔体机械 / 遥远引擎》她将焦点置于“呼吸”之上。在个体与群体动作交替的舞蹈编排中,她强调使舞者充满活力的心理上与身体上的震颤。观者可以自由穿行在八块屏幕间。
▋透过一座穹顶拱形的隧道凝视未来
展览现场
奥马尔·阿卜杜勒贾瓦德
《所拓·所求》
2021年
33 块激光切割亚克力面板,配以钢框和麦加玄武 岩石材
487.5x54x225厘米
受迪里耶双年展基金会委托创作
在《所拓·所求》这件作品中,艺术家阿卜杜勒贾瓦德为观者铺设了一条“通往家的路径”,传递出一种行动与希望的信息,回应着世界刚刚经历的艰难时期。此外,“九十九”这一数字意象也常见于阿卜杜勒贾瓦德的创作中。
这件装置作品是对人生旅程的隐喻——正如阿卜杜勒贾瓦德所描述的那样:“生命是一段穿越未知的过渡期。”《所拓·所求》是对第四维“时间”的一种三维具象表达,它为站在装置两侧的观众之间创造了一个清晰的相遇路径,促使人们考彼此的共同人性。正如艺术家所言,这件作品帮助观者意识到:尽管我们所走的路径不同、视角各异面临着选择与分歧,“但我们的归宿只有一个”。
展览现场
展览:王国的艺术——沙特阿拉伯当代艺术展
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北3、北4展厅
展期:2025年7月31日-10月30日
注:展览资料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提供
责任编辑:王丽静
推荐关键字:中国国家博物馆 当代艺术 沙特阿拉伯 王国的艺术——沙特阿拉伯当代艺术展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