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市场监测中心 > 市场观察 > 正文
  • 分享到:
  • 收藏此页 |
  • 打印 |
  • 关闭

陕西祥运昌艺术品丨一笔青花 — 解码古瓷的东方美学

2025-07-31 18:17:14 来源:快讯 0次浏览

更多图片


明代青花龙纹梅瓶

明代青花龙纹梅瓶是中国陶瓷艺术中的杰出代表,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收藏价值。

明代初期,朝廷在景德镇设立御窑厂,集中了全国优秀的制瓷工匠,为青花龙纹梅瓶的烧制提供了技术支持。

在制作工艺方面,胎体选用景德镇特有的高岭土,经过精细淘洗和陈腐处理,胎质细腻洁白、坚致细密,胎壁厚度适中,上手轻重适宜;釉面施釉均匀,釉层厚若堆脂,呈现出温润的鸭蛋青色或白中泛青之色,部分为银白色。釉面多气泡和橘皮纹,在瓶罐口沿、底足厚釉处易现水绿色,增添了古朴质感与岁月韵味;绘画,采用勾勒填色、混水等技法,先以青花线条勾勒出龙纹及辅助纹饰的轮廓,再用不同浓度的青花料进行填色和渲染,使纹饰具有层次感和立体感。龙纹的绘制尤为精细,工匠们运用细腻的笔触,将龙的形态、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展现出高超的绘画技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8/f9c8bc309e1c8dfa489f1cc9579537fb.png

明代青花龙纹梅瓶,反映了明代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以及制瓷业的发展水平和工艺成就,是研究明代历史和陶瓷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8/e4be71ba83b3e307f2ab4aa341b3d3ac.png

由于存世量稀少,尤其是宣德时期的青花龙纹梅瓶,完整传世的不足 20 件,在拍卖市场上价格高昂,是全球顶级藏家竞逐的对象,具有很高的投资价值和收藏价值。

永乐一束莲盘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8/e10f9b11cfcf8dbce5538c3261680c8c.png

永乐一束莲盘是明代永乐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青花瓷器,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价值而闻名

该莲盘,盘敞口,浅弧壁,图足,细砂底,胎质细腻,施釉肥腴,线条圆润。盘心给一把莲纹饰,莲花、莲蓬、水草以缎带束在一起,故名。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0baad49469564c7635923f63652de6ba.jpg

盘内外壁均绘缠枝四季花卉,纹饰精细布局疏朗有致,画意古朴。青花发色明艳,釉面纹饰有自然形成的结晶斑点,即是使用进口青料“苏麻离青”所形成之“铁锈斑”效果,时代特征鲜明。

莲花纹样是瓷器上的常见纹饰、富有品像高尚、高洁清展之意、千百年来广令人们替参、如宋周效颐《爱莲设》中有静颂莲龙之佳自“出淤泥而不染,潍清涟而不好”。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6ff550090c68fb73c2db822d3e15c2c2.jpg

蕖龙作为装饰纹样出现在瓷器上,最早是由于佛教文化在东汉时期的传入而兴起的。至明永乐、宣德时期,“一把莲”图案成为典型的瓷器装饰纹样,受到人们的推崇,之后明、清历代官窑均有效仿,且尤以康雍干为盛。由此也可以看出,永乐时期青花瓷器作为我国青花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他对后世青花瓷在纹饰、造型等各个方面的深远影响。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8/b4e80aa95cfec0d5c8c3219ce8a36bd8.png

故本件藏品作为永乐青花同类器物中之上佳者,且保存极为完好,实属不易。

永乐一束莲盘作为中国青花瓷器发展史上的经典之作,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由于其制作工艺精湛、存世量稀少,在拍卖市场上备受关注,价格高昂。

狮纽田黄印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8/41378413bda857602bfc7d25a6522ccc.png

田黄之贵,在于肌理如蜜蜡流脂,色泽似旭日熔金,一寸之材足以抵万金,自古便有 “石帝” 之尊。而当这天地孕育的灵秀,遇上匠人刀下的威仪 —— 一尊狮纽田黄印,便成了集材质之珍、工艺之精、文化之厚于一身的掌上乾坤。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fc0fde7b145f687dbba546fc9a9dfd69.jpg

且看那方田黄,质地温润凝腻,灯光下可见细密的萝卜纹如锦缎隐现,抚之如婴孩肌肤般柔滑。岁月在石上沉淀出淡淡的包浆,似一层朦胧的古玉光泽,诉说着时光的私语。而印顶之上,一尊雄狮昂首蹲踞,正是整方印的灵魂所在。

匠人的刻刀仿佛有通神之力,将石狮的威严与灵动刻画得入木三分。狮首微扬,鬃毛如波浪翻卷,每一缕毛发都根根分明,似能随风而动;双目圆睁,虽静默无声,却透着震慑四方的英气;爪牙锐利,肌肉线条饱满有力,既显王者霸气,又藏护佑之姿。那狮纽不仅是装饰,更是一种象征 —— 狮子自古便是瑞兽,镇宅辟邪,彰显尊贵,与田黄的 “帝性” 相映成趣,暗合了古人对权力与吉祥的双重祈愿。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3fca889b0df2b4283ef47b0108ffb556.jpg

印面之上,或篆古朴文字,或刻精妙纹样,刀法或圆转流畅,或刚劲有力,皆是文人与工匠的心血凝结。曾几何时,它或许是达官贵人案头的重器,见证过朝堂的风云变幻;或许是文人雅士的心爱之物,陪伴过灯下的泼墨挥毫。每一次钤印,都是一次文化的传承,将田黄的温润、狮子的威仪与文字的力量,定格在纸页之间,成为跨越时空的印记。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70a8fe6b1e527673e5484167a651767c.jpg

如今,这尊狮纽田黄印静静伫立,石帝的光华未曾因岁月而黯淡,瑞狮的神韵依旧在方寸间流转。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72a0bf5f2f14c06d80144cdc3da596eb.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4b150c9b0017c9d38a4a36d09af6aba6.jpg

它是自然的馈赠,是技艺的丰碑,更是文化的载体 —— 在那温润的石质与雄健的狮影里,我们读懂了中国人对 “贵” 的理解:不止于材质的稀有,更在于匠心的沉淀与精神的寄托。

元代青花釉里红缠枝牡丹罐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5f95da3e327eaa8203ecba0f63ba108c.jpg

它是自然的馈赠,是技艺的丰碑,更是文化的载体 —— 在那温润的石质与雄健的狮影里,我们读懂了中国人对 “贵” 的理解:不止于材质的稀有,更在于匠心的沉淀与精神的寄托

当钴料的幽蓝与铜红的炽烈在瓷胎上相遇,当窑火的千度高温将两种性情迥异的色料熔铸为一体,这尊元代青花釉里红缠枝牡丹罐,便成了中国陶瓷史上最惊心动魄的一场视觉对话。它以瓷为纸,以钴为墨,以铜为丹,在时光的窑变中,烧出了一段跨越七百年的双色传奇。

初见此罐,便被那股沉雄大气所震慑。罐身丰肩圆腹,线条饱满如盛唐仕女,既显端庄稳重,又藏含蓄张力。胎质坚致细腻,釉面白中泛青,似蒙一层薄雾,正是元代景德镇青白瓷的典型风骨。而釉下的色彩,更是惊绝 —— 青花如靛蓝深海,釉里红似赤霞燃天,一冷一热,一静一动,在素净的瓷面上碰撞出惊心动魄的美感。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8/90d5d33f991a3a40d5c54bb3f9e80e92.png

细观纹饰,缠枝牡丹正以生命最张扬的姿态盛放。钴料勾勒的枝蔓如青藤蔓延,笔锋劲健流畅,转折处带着几分率性的写意;牡丹花瓣层层叠叠,瓣缘以青花描边,内里填以釉里红,红得醇厚如蜜,蓝得深邃似夜。花蕊处的红彩微微晕散,似晨露沾湿的娇妍,又似火焰跳动的余温,那是铜料在窑火中呼吸的痕迹。花叶交错间,藏着元代工匠的巧思:缠枝纹绵延不绝,象征生生不息的福气;牡丹盛放如盘,寓意富贵绵长,两种吉祥意象在双色辉映中,成了古人对盛世的最热烈祈愿。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acf1e1794329723c51cee0debe81c840.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65d77e44347ee45ce2409121786e0436.jpg

这双色交融的奇迹,背后是无数次窑火的试炼。青花以钴料发色,需在还原焰中稳定绽放;釉里红以铜为料,对窑温的敏感如少女心事,高一分则失却娇嫩,低一寸则暗哑无光。元代工匠以近乎虔诚的耐心,掌控着火候的微妙平衡,让两种色料在同一窑火中各展风华 —— 这份技艺,在七百年前的世界,堪称陶瓷工艺的巅峰之作。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32b9c9a22e053ebafb26647f2aac7457.jpg

罐身或许还带着岁月的痕迹:釉面的冰裂纹如时光的脉络,底足的火石红似窑火的余烬,却更添古拙之美。它曾静立在元代的厅堂,见证过商贾的宴饮,或许还陪伴过文人的品茗;如今,它在展柜中沉默伫立,青花的蓝依旧清澈如初见,釉里红的艳依旧热烈如当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d29d44ab6ae87439f2ee7ec673104ed4.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faf36b4f296f2d359bd94cf575c23608.jpg

这不止是一件瓷器,更是一部凝固的工艺史诗 —— 在青花与釉里红的交响中,我们听见了元代工匠的呼吸,看见了东方美学的极致:以最坚韧的瓷土为骨,以最灵动的色彩为魂,在水火相济的淬炼里,烧出跨越千年的永恒。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52524ddc9e58a07e65b5b6cd2a6613cf.jpg


责任编辑:李保兴

推荐关键字:瓷器 青花瓷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AMMA我们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