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7月26日晚,西泠拍卖2025年春拍“油画·现当代艺术”专场在杭州国际会议中心举槌。在持续近4个小时的竞拍中,全场180余件拍品,以高成交率收官。苏天赐晚年巨作《怒放的鸡冠花》以1035万元创纪录成交、沙耆专题全数成交、关良民族化作品受捧,无不印证着藏家群体对艺术史价值的重新审视。在市场调整期的大背景下,这场拍卖以其清晰的学术脉络和精准的拍品定位,为2025年度内地春拍季画上了圆满句号。
苏天赐《怒放的鸡冠花》:写意油画的巅峰呈现
本场最高价由苏天赐晚年创作的《怒放的鸡冠花》摘得,这幅宽达2.5米的三联巨制最终以1035万元成交,刷新了艺术家个人拍卖纪录。
《怒放的鸡冠花》(局部)
作品采用独特的横向构图,三块画布拼接形成长卷式视觉效果。画面中,火红的鸡冠花以奔放的笔触铺陈,背景的灰蓝色调与前景的暖色形成强烈对比,既保留油画的厚重质感,又融入了中国传统写意的流动气韵。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右下角穿透乌云的光束处理,被学界解读为艺术家对生命与艺术的终极思考。这件凝聚苏天赐80年人生阅历的代表作,其成交不仅是对艺术家个人的肯定,更是对"油画民族化"这一重要艺术命题的价值重估。
沙耆专题:被重新发现的现代主义先驱
本次特别策划的沙耆专题呈现了艺术家三个创作阶段的重要作品。领衔之作《白玉藤》(1940年代)以207万元成交,这幅油画展现了沙耆留学比利时时期的典型风格。画面中缠绕的藤蔓以粗犷的笔触勾勒,紫色花朵采用厚涂技法,整体构图明显受到表现主义影响,却又在色彩搭配上透出东方韵味。
《皇家美术学院同学像》(1945年)则以严谨的学院派技法,记录了沙耆在布鲁塞尔求学期间的艺术圈交往,画面中人物的神态捕捉极具时代特征。该作以109.25万元成交。
本场6件作品的全数成交,标志着市场对这个长期被低估的现代主义先驱的重新发现。
关良专题:民族化探索的市场回应
关良专题中最受瞩目的是创作于1940年代的《双岳揽胜轻舟过》。这幅油画以437万元成交,画面采用"两山夹一水"的传统构图,红色岩壁的平涂处理与中央留白的溪流形成虚实对比。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艺术家对空间层次的处理——近景的岩壁以厚重笔触堆积,中景的轻舟则以纤细线条勾勒,远景则通过色彩渐变营造空气透视效果。这种将传统山水画"三远法"融入油画的尝试,正是关良"民族化"探索的核心所在。
同场呈现的1978年《贵妃醉酒》则以戏剧人物题材展现了关良另一创作面向,作品最终以92万元成交。
关良专题总共带来19件作品,此次全部成交,体现了民族化探索的市场回应。
当代艺术板块:经典与新生代并进
在当代艺术板块,本场的封底作品:张培力1987年创作的《关于从没做过亏心事的证明——悲剧006》以747.5万元成为本场第二高价。这件早期的布面油画是艺术家标志性的"手套"系列作品之一,画面中孤立的乳胶手套被置于浅棕色背景上,超写实的细节处理与冷漠的构图形成强烈张力。
张恩利2006年创作的双联作《画室(仓库)Ⅰ、Ⅱ》则以552万元成交,两幅作品分别以200×250cm和180×220cm的大尺幅,展现了艺术家对空间记忆的独特诠释。
青年艺术家方面,黄宇兴2013年作品《粉色树丛》以138万元成交,画面中荧光粉的树丛在深色背景上格外醒目,展现出艺术家对色彩情绪表达的成熟掌控。
张英楠2022年新作《旧城》则以63.25万元成交,作品通过精确的透视构建出一个超现实的城市空间,冷峻的色调中透露出对现代文明的哲学思考。
结语:
本季西泠春拍呈现了几个显著的市场特征:苏天赐的全新纪录,沙耆、关良等个案的价值重估,再次印证学术价值成为价格评估的重要支撑;其次,沙耆、关良等专题的全数成交证明了系统性呈现的艺术史价值;与此同时,市场分化趋势更加明显,经典作品与优质新生代作品将持续受到追捧,而中间段作品则可能面临全新的调整。
此次拍卖结果印证了西泠“以学术引领市场”策略的正确性。在未来,西泠也将继续深挖美术史线索,为藏家提供更具学术价值和收藏潜力的作品。随着艺术市场进入新周期,这种注重学术根基的拍卖策略,或将成为行业的新常态。
其他高价成交拍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