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生不息——中国现代艺术作品展”(7月5日—8月3日)在日本东京日中友好会馆的举办,标志着中国综合材料绘画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发声。
展览现场
展览汇集了由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综合材料艺术专委会推荐的18位当代艺术家的19件(组)综合材料艺术作品,涵盖纸张、矿物颜色、植物染料、皮革、金属、纤维、陶瓷、等多重绘画媒介的跨界。
艺术家们通过层层叠加与剪裁、泼洒与渲染,把材料的物性重量和色彩节奏巧妙融合,在“虚实”“秩序与混沌”之间构建出富有动感张力的视觉图景:有的作品如同悬浮的岩层拼贴,布料纹理与金属质感在光影中呼吸;有的则以分割式多联作形式延展观者的视野,将整幅画面从平面推向空间,形成一种“梦境式”的沉浸体验。
展览特别在布局上强调“流动”与“共振”,悬挂式装置与投影互动为平面绘画注入动态生命,访者在展厅中时而驻足细察材料摩擦所发出的细微光影变化,时而被整体节奏带入心流状态。在这一过程中,“物”“境”“心”“技”四维透视得以生动呈现:物,即多元材料的本真叙事与环境议题;境,指形式场域中的动态诗学与空间体验;心,则是观者在心流共振中对东方“天人合一”与“无用之用”古典美学的直觉式感悟;技,则体现为对西方拼贴和表现主义传统的继承,以及“破墨”“渲染”等中国绘画技法的当代化转译。
展览期间,主办方还举办专题论坛与访谈,邀请中日学者与艺术家深入探讨“素材×生命×艺术”议题,并通过线上平台延展作品的国际影响力。本次展览不仅展示了中国艺术家在材料创新和技法革新方面的最新成果,更体现了他们以文化自信和人文关怀回应全球生态与社会挑战的创作初心。作为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生生不息”展为中国综合材料绘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国际语境,昭示了在全球化浪潮中,基于中国传统精神与当代艺术表现的视觉表达正不断生发出新的可能。
(文:路琼,文艺学(民艺学)博士、
文艺学博士后、人类学英国博士后访问学者,
文化和旅游部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
Objects, Contexts, Minds, and Techniques: Interpreting the International Dialogue of Chinese Mixed-Media Painting in the Endless Vitality Exhibition(Art Criticism: Lu Qiong, Ph.D. in Literary Studies (Folk Art Studies), Postdoctoral Fellow in Literary Studies, Visiting Postdoctoral Researcher in Anthropology in the UK, Associate Research Fellow at the China National Academy of Arts under the Ministry of Culture and Tourism.)
展览现场
胡伟
《潮》
180 cm(高)x 90 cm(宽)x 4 cm(厚)x 10 宣纸、绘画颜料 2019年
方志勇
碎梦 (第三组)
240x480x3(cm)云龙皮纸 墨 蛤粉 2023
徐海军
《衍-N0.2》100x800cm纸本设色
胡毅
《Buddhist scripture roll or reel》系列之般若 100cmx100cmx4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