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艺术市场监测中心 > 市场观察 > 正文
  • 分享到:
  • 收藏此页 |
  • 打印 |
  • 关闭

雅昌专稿 | 新现场 新未来:美术馆高质量发展的“成渝方案”

2025-07-14 14:16:47 来源:雅昌原创专稿 0次浏览


更多图片

编者按:当“闭馆”成为民营美术馆近两年的关键词,我们更需要一场清醒的对话——不是哀叹寒冬,而是追问:在艺术与资本、学术与生存、理想与成本之间,美术馆究竟该如何自处?“高质量发展”不只是经济热词,更是当下中国美术馆体系的一场系统大考:公立馆面临财政机制与公众需求错位的难题,院校美术馆在学术象牙塔与社会公共性之间寻找平衡,民营馆则在“闭馆潮”中艰难求生。

7月8日,由中国美术协会《美术》杂志社、重庆市美术家协会指导,四川美术学院主办,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承办的:成渝美术馆联盟学术季——“新现场·新未来:2025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美术馆高质量发展论坛暨联盟年会”,以“新现场·新未来”为主题,把三种馆制放到同一面聚光灯下: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与西南民大美术馆用“馆藏活化+社区介入”把城市更新现场变成教学现场;四川美术馆、重庆美术馆以“双城协同”把藏品研究与区域文化战略深度绑定;成都美术馆、眉山美术馆把“东坡”“二十四节气”等本土IP转化为可复制的城市品牌;今日美术馆、A4美术馆、蓝顶美术馆等民营机构则把“青年扶持”“城市田野”“科技艺术”写进可持续运营模型,证明“学术高度”可以与“现金流”同频共振。

当美术馆从“空间型殿堂”转向“智识型引擎”,高质量发展的真正考题不再是“有多少藏品、多少预算”,而是能否在区域协作、技术迭代、观众代际更替的新现场里,把艺术变成人人可感、人人可用的公共福祉。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政策窗口已经打开,留给所有馆的命题只有一个:如何让自己成为城市文化生态的“路由器”而非“孤岛”——这道题的答案,将共同决定中国美术馆的未来样貌。

论坛:新现场 ·新未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332087da88f5ef90c7c12bc38c160897.jpg

论坛现场

论坛以“新现场 ·新未来”为主题, 旨在聚焦新时期美术馆置身于加快建设文化强国、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数智技术驱动、传播范式转型、观众需求改变等诸多背景交迭的新现场,正在从空间型艺术殿堂转型为智识型文化引擎,以期彰显在空间重构、机制运行、学术研究、策展叙事、社会美育、全民共享、场域赋能等方面的创新路径与行动策略。通过主旨论坛、特色项目推介及圆桌讨论三个专题板块,拟邀请并联动成渝地区内外行业专家、业界代表、研究学者和联盟成员,探讨美术馆未来方向,促进对话合作与经验交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3c316b2805ade642c6177e574eb684d6.jpg

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杂志社社长冀鹏程

发言题目 :《美术馆在行业、产业与民生间的联通弥合效用》 

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杂志社社长、北京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秘书长冀鹏程通过介绍中国美协三类展览的运行模式(全国性综合大展、各艺委会届展、青年伙伴计划),分析了美术馆在新时期、新场景下的新使命与新模式。通过系统分析其策展机制、评审体系与运营模式,探讨了当代美术馆在文化生态变革中的转型路径。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d849e8bae7abc872429eceeddf6e9a47.jpg

成都市美术馆副馆长肖飞舸

发言题目: 《作为平台的美术馆对区域文化生态的建构》

成都美术馆副馆长肖飞舸分享了成都市美术馆的运营策略,强调“以观众为导向”和“与城市共生长”。她讲到:“作为新馆,在没有学术积累和丰富馆藏的情况下,美术馆通过吸引观众和粉丝,争取政策资源和社会力量。成都市美术馆的定位与城市发展策略紧密相关,致力于成为国际艺术交流平台和城市文化枢纽。双年展不仅是美术馆的文化品牌,也是城市国际化推广的平台,可以拉动文旅产业和周边商业消费,用数据说话,争取更多资源。此外,美术馆注重区域协作,积极参与成渝美术馆联盟;通过美育跨界,构建馆校社区合作网络,探索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并打破博物馆与美术馆的壁垒,形成行业共识,促进行业发展。”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1583f46485953ce12c96a7ca659477c8.jpg

四川美术馆馆长吴晓东

发言题目 :《守正创新:谱写新时代美术馆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四川美术馆馆长吴晓东从两方面探讨了川渝美术馆高质量发展。首先,吴馆长回顾了四川美术馆的发展历程,他指出:“四川美术馆经历了建馆基础期、硬件提升期和优化期,在展览、公教、典藏、研究、推广等方面多职能配合,多品牌共进。其次,探讨了美术馆发展的趋势与实践路径。观念上要进行重构,核心价值从‘物’转向‘人’,在硬件上进行空间再造与功能重构,实现生态美术馆理念,在软实力上强化情感连接与公共价值。实践路径上,要拥抱科技,重塑服务与体验边界,运用数字技术,进行大数据分析,实现沉浸式体验革新。同时,要加强馆际协同与资源融通,破解发展不均衡的难题,通过资源共享、跨界合作、社区营造等方式,构建开放包容的交流平台。”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ac41efe9d4f7130ffc24684b7580f2cb.jpg

今日美术馆执行馆长晏燕

发言题目 :《民营美术馆的可持续发展》

今日美术馆馆长晏燕分享了今日美术馆的运营策略,她强调:“在民营美术馆面临挑战的背景下,如何构建可持续的文化价值体系。今日美术馆专注于当代艺术、科技艺术、设计艺术三个方向,并重视与公众、社区的联系。她提出四个关键词:展览(知识生产)、教育活动(互补互鉴)、数字化(未来演进能力)、艺术家扶持(创作生态营建)。同时,重视社区文化影响力的建设,加强院校合作与国际合作,引导行业峰会和专业对话。内容体系上,美术馆从当代艺术拓展到艺术科技和艺术设计,衍生出多个品牌项目,并探索与商业品牌的合作,寻求可持续的营收模式。公共教育项目涵盖多个板块,注重艺术疗愈,发挥美术馆作为美育场所的社会调节功能。”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bcb88c49e8803dc4c4812c3e0848ad62.jpg

重庆美术馆办公室主任高冠峰

发言题目 :《以美术馆藏品高水平利用为引擎,驱动美术馆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重庆美术馆办公室主任高冠峰代重庆美术馆馆长王发荣做主旨发言,发言内容聚焦于“以美术馆藏品高水平利用为引擎,驱动美术馆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他指出:“藏品是美术馆的核心资源,但目前大量珍贵藏品尚未充分活化。他提出三大实施路径:一是深化研究,系统性挖掘藏品的历史、社会与文化价值,并将成果转化为高质量展览项目、学术出版物、公共教育课程等;二是创新策展,活化教育。摒弃简单的作品罗列,转向以问题意识、文化脉络、情感共鸣为核心的策展理念;三是成渝双城,协同共赢。实现藏品高水平利用,不能单打独斗,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美术馆联盟的成立,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协同平台。”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0a6da9426314b3af7f6bc892715c87a6.jpg

四川音乐学院美术馆馆长、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副院长曾杨 

发言题目 :《美术馆生态与教育互构:商业、学术、公教的集结与实践探索》

四川音乐学院美术馆馆长、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副院长曾杨分享了四川音乐学院美术馆作为新建高校美术馆的创新实践。他指出:“作为成都美术学院筹建的重要配套设施,该馆立足资阳校区独特的区位优势,致力于成为连接成渝艺术发展的桥梁。作为高校美术馆,四川音乐学院美术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通过大师展、青年策展人计划等项目,将展览转化为教学资源,培养具有艺术专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引入商业机构资源、设置实践课程等方式,切实解决学生就业出路问题;并创新性提出"商业、学术、公共教育"三位一体发展模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0491fbbcc09ecf7260552faed41e33a1.jpg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何桂彦 

发言题目 :《艺术介入与文化创新 ——川渝美术馆高质量发展与城市艺术生态共建》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何桂彦指出:“川渝地区拥有深厚的文脉和历史资源,中国现代美术的根基深深植根于川渝地区。作为现代美术教育的重要发源地,四川和重庆为中国现代艺术教育的推广与发展作出了核心贡献。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川渝美术馆联盟正着力打造品牌性艺术项目,推动区域文化发展。成都双年展与上海双年展成为全国双年展的重要标杆,而重庆青年美术双年展虽面临经费压力,仍坚持为区域艺术注入活力。公共艺术成为城市文化新亮点,重庆通过灯光艺术季、美术馆之夜等项目激活城市空间,成都则以南岭艺术区等实践引领艺术生态。乡村振兴方面,羊磴艺术合作社等探索展现了艺术介入乡村的潜力。未来,成渝美术馆联盟将整合民营机构资源,构建多元艺术生态,共同推动双城文化高质量发展。”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9bd2f894ddc5c311e51381d1edef8ec9.jpg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尹丹主持论坛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尹丹主持论坛并讲到:“此次论坛旨在聚焦新时期美术馆置身于加快建设文化强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数字技术驱动传播范式转型,观众需求改变等诸多背景交叠的新现场,尤其是正在从空间型艺术殿堂转型为知识型文化引擎,在诸多方面的创新路径与行动策略。”

特色项目推介部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99e7800eb822b770aa79077ab2d0a3fb.jpg

四川美术馆展览策划部主任冯石

发言题目 :《研究与传播——来自神州版画博物馆的礼物》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d3dfc0dfc2d054d919b2988a1b3d22c5.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10310626afa32a886c0bbcc2e527f272.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bad538397c48be23d36871c30200081d.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b56eddb7f8219638a37f63c8a16591d0.png

四川美术馆展览策划部主任冯石向与会者分享了该馆近年来通过展览推进文化研究与传播的典型案例。她讲到:“四川美术馆自2015年新馆开放以来,持续对馆藏资源进行系统性研究、深入挖掘与活化利用。四川美术馆建馆之初即设立神州版画博物馆这一特色典藏机构,形成了以中国现代版画为核心的独特学术品牌与收藏体系。迄今为止,该馆馆藏体系完整呈现了自鲁迅先生倡导新兴木刻运动以来近百年的中国现代美术发展历程。这些藏品不仅系统记录了中国现代版画艺术的发展轨迹,更从学术层面深刻反映了以左翼美术为重要脉络的新中国美术发展史。2015年以来,随着美术馆职能的社会化与公共性增强,以及馆内人才结构的变化,四川美术馆通过张漾兮、李少言、徐匡、李焕民等个案梳理逐渐明晰了办馆策略和学术立场,并于2023年正式开启了名为’研究与传播——来自神州版画博物馆的礼物’这一常设藏品活化品牌,365天持续传播藏品的社会影响力。”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787350124dea692d6fbc0b5e44f6e0b2.jpg

成都美术馆典藏研究部馆员彭祖帅

发言题目 :《艺藏知时——成都市美术馆馆藏中的二十四节气》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ccacc93af12690a18e6f3f85fd473a71.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41641760c960c40013cf53128ae59746.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3e1e0850d9036ab716bdfac8bb71725b.png

成都美术馆典藏研究部馆员彭祖帅向与会嘉宾分享了成都市美术馆典藏活化经典案例:“艺藏知时——成都市美术馆馆藏中的二十四节气”。他指出:“藏品是美术馆发展的根基,而馆藏活化则是美术馆持续发展的动力。作为城市美术馆,我们始终坚持以观众为导向,通过学术研究与展览呈现的双轮驱动,探索藏品活化的有效路径。展览‘艺藏知时——成都市美术馆馆藏中的二十四节气’采用双线索叙事结构:一方面深入挖掘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通过‘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个板块,系统展示太阳运行规律与节气变化的关系、由此衍生的民俗谚语,以及相关的传统仪式与庆典;另一方面创新呈现节气的‘物感机制’,通过视觉化手法展现不同季节带给人们的独特意象。”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ed7df8e0597923deb485bd2c9e6ac1c6.jpg

重庆美术馆研究策划部张帆

 发言题目 :《从“刀铸峥嵘——‘红岩’版画艺术文献展”策展谈起》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9a438b2c8efb098befa61f39723fa646.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2254574936ff8cd01fb8a9aab9f89d03.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1b80f4ac06368e6a9111633645c3a444.png

重庆美术馆研究策划部张帆向与会嘉宾分享的是展览:“刀铸峥嵘——‘红岩’版画艺术文献展”。她讲到:“策展立足于‘红色经典再阐释’的新视野,探索红岩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展览以艺术为载体,结合历史文献,讲述红岩文化的故事,展现其在新时代的活力和意义,通过艺术载体,讲述具有中国特色的红色叙事,并注重强化国家视觉叙事传统与大众传播路径,使展览更具吸引力。该展览有着丰富的学术支撑与深入的研究梳理,通过第一手史料深入研究9位版画家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色,以及研究小说《红岩》文本与版画图像之间的相互关系。展览的核心强调文献的整理、重新叙事的构建与公共教育的推广。”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b5bfcd50b7f52b60258c5bf5574c2b26.jpg

四川音乐学院美术馆学术部副教授杨然

发言题目 :《师者——马一平艺术文献教育展》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4f3755ff723e71cbc1ad9d96224dcf0f.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5a455b49370c396ced2cc2a5940a9758.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02c0933d422dfa673238a4a5e86058e5.png

四川音乐学院美术馆学术部副教授杨然向与会嘉宾分享的展览案例是“师者——马一平艺术文献教育展”,该展览以艺术教育家马一平的教学实践为切入点,深入探讨当代艺术教育的发展方向。杨然教授指出:“本次展览特别关注艺术教育在当代青年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旨在回应当前教育系统中的核心议题。四川音乐学院美术馆始终坚持以人为主体的发展理念,特别重视生命教育的系统性建设。展览着重突出了艺术教育的精神性、社会性和自我教育三个维度。通过马一平的教学案例,展览探讨了如何在艺术高校培养具有可持续创造力的学生,使艺术不仅成为专业技能,更成为一种生活方法和思维方式。展览期待引发社会各界对艺术教育本质的深入思考,推动艺术教育向更广阔的生活场域延伸。”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941e56ba44763688daed9b9a3014b5f7.jpg

成都东盟美术馆馆长张建翔

发言题目 :《漆外求漆——成渝双城漆艺展》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1adfbf908ec5a5f8a3e59bba13f4e0de.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589a94ddbff8da98c4788f2d3e093f16.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ff661e2f7483fc7360261ed7c4d1d986.png

成都东盟美术馆馆长张建翔向与会嘉宾分享的是展览“漆外求漆——成渝双城漆艺展”。他讲到:“虽然漆画艺术最早发源于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但川渝两地凭借深厚的漆器非遗传统和学院教育优势,正在构建独具特色的漆艺发展新格局。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将漆艺专业引入成都大学后,于2017年组织团队赴闽江学院进行深入交流学习,这一学术交流为川渝漆画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2022年起,川渝两地启动‘双城计划’,通过举办全国漆画邀请赛等系列活动,成功搭建起跨区域合作平台。该项目不仅展示了川渝漆艺的创新发展成果,还吸引了全国各地传统工艺领域的顶尖创作者参与,推动漆艺创作达到国家级水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898c14dee635bde258ca486cf5a64978.jpg

A4美术馆展览部负责人王文喆

发言题目 :《为什么是“成都嘻哈”?》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a79b1d7f5ec5068a4066ddf4f2f786da.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3c708814bbf9d82706956a88c2b0fb3d.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db11746b398187f23c88ec63dd270556.png

A4美术馆展览部负责人王文喆向与会嘉宾分享的特色项目是“为什么是‘成都嘻哈’?”。她指出本次展览是以跨学科的视角重构城市文化叙事。与常规艺术展览不同,“成都嘻哈”并非单纯呈现潮流文化现象,而是以嘻哈文化为棱镜,折射成都这座城市的深层文化肌理。策展团队历时一年,采用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走访40余位在地文化从业者,实地考察城市街头空间,积累百万字访谈记录及大量影像资料,最终将这些鲜活的地方经验转化为独特的视觉语言。该展览是从身体经验、文化冲突和地方故事中生长出来的,展览揭示了当代中国城市在全球化浪潮中的独特应对方式——既具有普遍的时代特征,又保持着鲜明的城市个性。这些个性正来自无数个体的生活宣言和日常实践。作为在地艺术机构,A4美术馆希望通过这样的城市研究项目,‘探索我们如何生活、感知与表达’这一根本命题。”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9b7d57b1a69b1107d581d48ede792d62.jpg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典藏部主任陈刚

发言题目 :《学脉华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川美实践》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6262cf05e9a06a2aef22325693520b7c.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5c5057cda28c7b6084b65998cae676bb.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c763d40a6de6dbb841a7d925df287424.png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典藏部主任陈刚向与会嘉宾分享的是展览“学脉华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川美实践”。他指出:“展览总共呈现了川美107位艺术家的142件套作品,种类非常的丰富,展览以四个历史时期为主线,精心设计了‘烽火弦歌’、‘山河新塑’、‘春潮激荡’、‘筑梦家园’四个主题板块。川美美术馆作为艺术院校美术馆,一直以来注重校史文脉和在地艺术文脉收藏,现藏美术作品万余件。近年来强化藏品“活化”意识,盘活存量藏品资源,充分发挥美术典藏社会效益。不断推出了“从馆藏出发”系列展览多项,将很多长期“沉睡”于库房的馆藏精品以专题展的形式呈现给公众,产生良好社会反响。而本次“学脉华章”展览大部分作品均来来自于我们的收藏家底。展览不仅是对四川美院办学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对中国现当代美术发展中民族题材创作脉络的重要梳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3de31b0054c8c05ab2f2b55115b42c07.jpg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部主任宁佳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9211be83b6b29e4fdef30b02ffecf247.jpg

主旨论坛现场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部主任宁佳主持特色项目推介板块并讲到:”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希望以此为契机,旨在构建一套可持续的艺术生产机制,并通过战略优化与资源协同,激发内部创造力与活力。此举的核心目标在于汇聚嘉宾的集体智慧,共同探索美术协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这也是我们创办该文化板块的重要宗旨。”

圆桌讨论部分

议程一

公立美术馆及高校美术馆

主题:“社会连接器:空间重塑与场域赋能”

“思想发生器:内生驱动与学术引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05ee8f29252013f86a8c5f3bb0607575.jpg

首先,四川美术馆公共教育与事业发展部主任杨倩分享了四川美术馆近年来通过以展促教、数字化教育等方式在公共教育活动中做出的实践与探索。她提到:“四川美术馆通过多元化的艺术实践,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拓展艺术教育的深度与广度。我们以创新的互动形式激发公众对艺术的兴趣,让传统文化焕发时代生机,使艺术真正融入日常生活。未来,我们将继续整合优质资源,深化内容创新,致力于构建更加开放、多元、温暖的公共美育体系,让艺术成为连接心灵与时代的桥梁,为城市文化生活注入持久活力。”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6ce2aac817d2550eb81588db0231ab33.jpg

王琦美术博物馆展览部主任杨雷在对谈中谈到:”在王琦美术博物馆成立十周年之际,他们已经形成了‘艺课堂’‘艺起来’‘ 艺同行’的社会美育教育服务项目体系。通过馆校合作、艺术进社区等项目,王琦美术博物馆实现了让美育真正走进社会各个群体的生活里。美术馆不仅只是保存、展示艺术家创作作品的场馆,更是提高公众文化艺术修养、协助艺术教育、培育普通观众对艺术的兴趣爱好的重要场所。对于美术馆领域而言,我们应当承担起社会美育的责任,创新拓展社会美育服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创造,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促进文化资源公平共享。”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5c65d1cb8cec590528a5aa273b80cc10.jpg

成都美术馆(成都画院)学术策展部副主任曹筝琪娜讲到:“作为一个年轻的美术馆,成都美术馆的核心定位是‘以观众为导向的城市美术馆’,坚持用艺术链接城市与公众。”曹筝琪娜从美术馆的学术方向、发展策略、展览策划、公共教育、收藏与研究、宣传推广、文化创意与产业发展七个方面向同行们介绍了美术馆的组织架构及发展理念,并对未来他们即将开展的几个活动做出预告。成都美术馆秉持着“继续年轻、保持热爱”的理念,不断跨界创新,让策展走向大众,让艺术融入城市。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839f0a9072007e92ab1f16ec3351c4f3.jpg

重庆市璧山区美术馆展览及创作部负责人杜珏认为,璧山区美术馆坐落于璧山观音塘湿地公园内,在连接自然与人文、活化历史空间、景区联动等方面有天然的优势。璧山区美术馆巧妙地利用这些优势完成了“空间重塑”。杜珏提到:“璧山区美术馆在湿地公园的园林里,在古建筑的展厅中,在每一次展览、每一场活动、每一个合作里,我们努力让艺术流淌,让连接发生,让场域充满能量,最终服务于城市文化品位的提升和市民美好生活的构建。我们深知探索仍在路上。”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5149d15854e6c1bea33664f9ab691ff0.jpg

在此次对谈中,眉山市美术馆馆长谢可人重点探讨了坐落于“三苏故里”的眉山博物馆是如何通过东坡主题系列展览从地域文化中汲取能量,并进一步创新传承与发展。眉山博物馆藏有大量“三苏”相关文物,并以此作为基础策划多个展览,并试图与科技结合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她提到:“眉山市美术馆将持续深化美术馆与地域文化的融合,不断创新展览形式和内容,拓展公共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为城市文化认同构建、区域文旅融合、文明交流互鉴贡献力量,持续书写地域文化与公立场馆相互成就的精彩篇章。”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c518ad2f7605249f0475a2a174079a57.jpg

分享中,达州美术馆副院长陈明提出,达州美术馆以三重连接为使命,致力于推动美术馆从静态展示空间向动态社会枢纽转型。它依托凤凰山公园核心区位,与六大文化地标联动,构建“15分钟文化圈”,打造“四区联动”的多元生态,聚合文化资源。目前,在策展引擎的驱动下,本土艺术力量正在持续壮大。达州美术馆也在不断建立全链条参与机制,打造普惠服务常态化、讲座品牌化,使艺术惠及更多市民。陈明副馆长提到:“未来,我们将以‘智慧化空间、人本化场域、生态化协同’为支点,让美术馆真正成为驱动区域发展的‘文化核反应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9cc9cd90cde73c421314557a7278201e.jpg

张大千美术馆馆长杨清秀介绍到:“张大千美术馆以张大千先生师古开今的精神为指引,构建阶梯式连接,形成三层维度。他们开展‘青苗计划’、拓宽馆际交流,积极构建跨区域文化共同体。同时,他分享了张大千美术馆在学术与市场、公教活动、文化动能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并与同行们共享经验,为公立美术馆的发展提供新思路与新路径。”最后,杨清秀提到:“张大千美术馆作为联盟新成员,愿汇聚大千星火之力,与成都及全国美术馆同行携手,以艺术为桥,共汇巴蜀文化的新未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5c65d1cb8cec590528a5aa273b80cc10.jpg

成都东盟美术馆作为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直属机构,至今已成功举办多个大型展览。馆长张建翔从院校美术馆的原始定位出发,抛出当下的三个困境:开放性与管理制度的矛盾、学术性与公共性平衡的矛盾、主体导向与艺术导向的矛盾。针对三个矛盾,他提出五个‘转身’方针:从‘精英化’转向‘全民化’‘构建区域美育生态’‘学术资源转化’‘校地合作’‘纳入高校美育考核指标’来应对困难,旨在与同行们一起讨论、克服发展困境,共同推进院校美术馆的蓬勃发展。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4b2180087e0628b26b5e9bc92a0701bb.jpg

西南民族大学美术馆(高小华美术馆)馆长翟一涛通过西南民族大学美术馆的研究路径以及策展活动试图回答在新媒体时代,中国大学美术馆的职责和使命。他讲到:“在教学上,西南民族大学美术馆是作为连接起校内外的桥梁,将学生输送到校外的各大美术馆,同时引进一些项目提供给学生;在研究上,美术馆组织研究生论坛,学生提交论文并参与讨论,最后整理为文集进行出版。西南民族大学美术馆为与它情况相似的大学美术馆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不再仅作为一个展览空间,而是作为学生接触社会的平台。”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557a3af035d761eb933bc97b97b94413.jpg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部主任宁佳提到:“策展作为促进知识传播、构建社会共识,并在艺术生态中起核心作用的工具应该得到重塑,以期重新书写当地社区或地区的历史并重新表述‘当代’的含义。”随后,他从艺术展览公共空间与生产、“测绘”与“布局”等方面,向同行们传递他的思考,共同探讨如何策展才能让观众获得更好的体验感。谈及策展不可避免的过时性,他说:“无论策展人如何努力,他们的展览都只能是对过去某一时刻的艺术世界的回顾和总结,而无法完全代表未来的发展趋势”。

议程二

私立美术馆及替代性空间

主题:“多维共振器:机制协同与生态聚合”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022edad82d577d1b5013e19fc2aae70f.jpg

黄中华馆长谈到:“GCA星汇当代美术馆作为重庆两江新区的重要民营艺术机构,通过多元展览和公共教育项目,积极推动当代艺术与城市文化的融合。美术馆推出《我只要一个符号》《或者感性》《盐殿》等系列展览,涵盖绘画、装置、行为艺术等多种形式,展现了国际与本土艺术家的创新探索。尽管面临资金短缺等挑战,美术馆仍坚持通过学术沙龙、社区互动等活动深化公众美育,并尝试在民营机构的灵活性与社会责任之间找到平衡。星汇当代美术馆将继续以艺术为纽带,连接城市、社群与当代文化思潮。”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5e736dfbb9e93c91be7a6be861516c93.jpg

A4美术馆展览部负责人王文喆谈到:“A4美术馆近日发布全新战略规划,提出‘从地方到全球’的发展理念,致力于成为文化艺术生产的动态连接者。美术馆将以成都为方法,将城市作为文化生产的现场和再阐释对象,通过展览、研究和公共项目,构建地方性与全球性的对话平台。核心举措包括:建立‘Y+ Project’青年支持机制,培育西南地区艺术生态;开展城市文化研究,将展览转化为文化田野调查;构建跨文化协同机制,推动国际与本土艺术家的双向合作。A4美术馆强调‘城市不是背景,而是文化结构’,通过观众行为研究和艺术生态观察,激发公众从‘接受者’转变为‘参与者’。A4美术馆将持续以空间为载体,连接创作者社群与公众,在变化中沉淀系统模型,打造更具活力的文化艺术生产平台,为城市文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72862b072537f0d4b59e20157a0d91cf.jpg

成都蓝顶美术馆自2009年成立以来,作为一家民营非营利性机构,始终致力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展示、推广与交流。依托蓝顶艺术家群落,美术馆策划了近百场展览及公益项目,包括四届蓝顶艺术节,成为西南地区当代艺术的重要平台。王海菠馆长谈到:“美术馆以学术研究为核心,聚焦地域生态、媒介探索及青年艺术家培养,通过‘蓝顶聚落’‘驻留计划’等项目,推动本土艺术与国际对话。其特色馆藏涵盖绘画、装置及新媒体作品,尤其注重西南当代艺术家的文献梳理。此外,美术馆积极开展公共教育活动,如少儿艺术工作坊和社区互动,拉近艺术与公众的距离。未来,蓝顶美术馆将继续以创新姿态,深化艺术与社会的联结,为成都文化软实力提升注入活力。”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fa1261a38bd5b5b8913b35e6bbe754f3.jpg

赵欢馆长谈到:“自2009年正式开馆以来,re-C通过上百场展览与活动,培养了众多策展人才,并建立了西南地区艺术家资料库。其项目涵盖跨界多媒体展、独立电影放映、社会议题艺术展等。re-C积极推动青年艺术家发展,参与国际交流,如巴塞尔香港艺博会和米兰step09,并将成都艺术带向全球。2016年后,空间转向多元化延展,与音乐俱乐部合作落地实验项目,并举办街头文化艺术节。2024年更促成海归与本土青年艺术家对话展览,计划拓展至北京。作为成都艺术生态的重要推手,re-C持续以创新姿态连接在地与国际,探索艺术的无限可能。”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e8aad7117d06bcc97ac0ebb2fdb7f40a.jpg

近悦儿童美术馆执行馆长张岚在主题演讲中分享了美术馆的独特定位与实践。她讲到:“作为一家学术研究型私人美术馆,近悦以‘儿童’为核心议题,打破刻板印象,将儿童视为研究与倾听的主体,致力于让美术馆成为思想创新与社会反思的‘发生器’。美术馆通过艺术家个体经验展现童年的多样性,深度挖掘亲子关系、社会变迁等议题,并以‘例外’解释普遍现象,引发公众共鸣。同时,联合多学科研究者,关注儿童权利、心理健康等社会问题。旨在通过互动项目赋能个体,聚焦流动儿童、留守儿童等群体。”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8b97334dfc78316cd62d275c1525ffe2.jpg

器·Haus空间策展⼈倪昆分享了器·Haus空间的“HW工厂计划”。他谈到:“该项目从反思 ‘艺术一社会’的关系入手,通过项目所设定的具体对象强调艺术家个体的创造能动性。高速发展的城市化现场,持续萎缩中的城市中小工厂体系,当代实践如何面对(应对)社会现场语境—一这是‘HW工厂计划’思考的三个基础问题。而城市议题,经济议题,工厂系统,艺术创作和生产,媒介或展示,艺术实践和艺术体制等,是对话必然将涉及的内容。项目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艺术与情动转向’,以艺术家工厂现场调研为起点;第二阶段为‘艺术与生产’,从展览《生产》起,将‘工厂/生产’作为关键词展开系列活动;第三阶段为‘艺术与未来设计’,旨在回归真实的社会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be72b5c005ff6aa3a4f59e013e4aa3b4.jpg

徐悲鸿美术馆新媒体运营主管李响谈到:"徐悲鸿抗战时期在江北盘溪的创作经历成为重要文化资源,徐悲鸿美术馆通过真迹展览、'悲鸿YOUNG'青年艺术家培养计划及文创开发,构建完整艺术生态。总投资11.07亿元的徐悲鸿艺术街区项目,以690亩规模探索‘历史保护+城市更新’模式,串联石家花园等历史建筑,打造集艺术、文旅、社区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文化新名片。这一创新实践为成渝双城经济圈文化建设提供了示范样本。"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f9d57456dfc807f3e94f62fa27e1f9ec.jpg

兰润堂当代艺术馆穆兰馆长讲到:“艺术馆成功承办了《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精品非遗展》《全国首届非遗编织艺术大赛》等大型活动,并积极参与‘演说中国’等青少年文化项目,推动美育普及。此外,兰润堂还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如‘君子四雅’丝巾和艺术家合作款瓷器,让艺术融入日常生活。兰润堂当代艺术馆将继续以多元化的艺术实践,促进文化传播与社会共融,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艺术体验。”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4cc873601844257f5e4650aa31573920.jpg

广汇美术馆市场负责人李兴强在对对谈中分享了广汇美术馆推出的重磅展览。他讲到:“这些系列展览,以多元视角呈现中国艺术的百年历程。其中,《山河·图腾:中国艺术的红色基因解码》聚焦红色主题,通过齐白石、徐悲鸿等20余位名家的作品,解码艺术中的历史与精神;《汇成大观——广汇美术馆馆藏精品展》立足于馆藏研究,是中国美术现代性历程研究的开篇;《入世:20世纪以来的中国现当代艺术暨泰康收藏精品展》则通过69件作品,探讨艺术与社会的紧密联系。此外,《少不入川——艺术盛年的群像》精选泰康保险集团20年来的收藏精品,聚焦 20 世纪中国现当代艺术的‘入世性特征’,探讨艺术家如何将自我和艺术作品与社会现实紧密连接起来的历史进程;《共态时空:20世纪中国书画的视觉情怀》探讨中国书画在现代性历史进程与情境中的现象与特性。”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92d445ea55b2a6310b5071360c4c9217.jpg

A4儿童艺术馆馆长李杰表示A4儿童艺术馆秉承“从儿童出发”的理念,致力于让更多儿童获得创造性的社会化教育,激活面向未来的教育生态。他谈到:“A4儿童艺术馆在成都麓湖A4X艺术中心举办第十一届iSTART儿童艺术节,主题为‘自然·身心·乐游场’。本届艺术节通过儿童共创项目,如《微生物实验室》《开心设计俱乐部》《嘎嘎国“建国”历程》等,展现了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活动还特别关注乡村美育,通过‘T+计划’支持全国乡村教师,孵化美育项目,助力乡村儿童艺术教育发展。”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0b60ff5e7d1abc0bb0191f539144d3cc.jpg

重庆时代美术馆运营总监欧阳玉姝讲到:“时代美术馆重庆馆自2019年开馆以来,以‘艺术+科技’为核心定位,成为西南地区最具活力的民营当代艺术空间。美术馆通过《超验植入》《无界漂移》《失控乐园》等先锋展览,构建起艺术与电子科技、元宇宙、人工智能的对话场域,并与四川美术学院、电子科技大学等机构深度合作,推动跨学科创作。作为华熙LIVE文化生态的重要组成,该馆持续关注青年艺术家成长,打造了《未来人类纪》《亚洲数字艺术展》等品牌项目。面对新媒体艺术的高成本挑战,美术馆积极探索运营创新,同时通过导览和美育活动降低公众理解门槛。”

责任编辑:陈耀杰

推荐关键字:四川美术学院 成渝 民营美术馆 美术馆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AMMA我们的服务